第1章 范仲淹、洪信、张天师的错误行为,造成了“私放妖魔”
秋老师:水浒开篇,京城一些区域出现疫情,尤其人口相对密集区域很正常。历朝历代均有疫情发生的记载,我国历代官府对疫情均有较为先进的预防和治疗的手段,还有执行的相应官府机构,是可以把疫情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当时的“仁宗”皇帝还是很勤勉的,国力也处于稳定,疫情一但出现官府会很重视、执行力强的控制下,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好转局面。
但就是在这样的局面时,范仲淹作为“士大夫—儒家”代表是却提出:
“宣嗣汉天师星夜兼程,就京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
这是一个错误的挑衅行为!
仁宗皇帝号称上界“赤脚大仙”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马上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临朝,主持祈禳瘟疫。
明老师:大家读过历史的都知道,自东汉以来,儒、釋、道一直在历代朝廷中争夺话语权,但豪门和武将一直把持朝廷主导权。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唐末和五代更迭时期,豪门和武将把持的执政局面才被打破,并遭到的是覆灭性的无情压制。
随着后周太祖郭威皇袍加身开始北宋太祖赵匡胤的相继皇袍加身,武人的地位彻底被北宋历代皇帝压制,只剩下“儒家—士大夫与皇族”共治天下,儒家已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
豪族与武将已失去话语权,通过“杯酒释兵权沦为朝廷中所谓“勋族”。
佛教和道教的势力也因为竞争更受到极大排斥,沦落为两大行业,官方有计划规定了各个佛寺、道观中的僧、道人员的数量,有计划提供僧、道度牒,当然,也会有时候私卖一些空头僧、道度牒,天下太平也有些时日了,他们这些主持、天师也开始犯愁啊。人才青黄不接,这不是奔着衰败,甚至灭亡的路数而去吗?
而此时范仲淹的提议简直可以说是不合情由,是愚蠢的错误。
第一个:前面已经介绍过,在北宋朝代像范仲淹这一次奏请的疫情是经常发生的,波及范围不大,疫情并不太严重。如果要做祈禳法事,其实只须当地官府出面,请出当地道家主持或者佛寺的主持来做即可。所以说范仲淹没理由让道通祖师星夜前来,只要请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来主持此次祈禳法事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大惊小怪都去请天师,这就是一次赤裸裸的挑衅行为!
第二个:号称“赤脚大仙”的宋仁宗来了一个“神助攻”,让御前太尉叫“洪信”为天使官去传信。但是我们都知道,处于生育期的男女一般叫“善男信女”,女人从十三四岁开始有了月事,一次月事过程就是一次“洪信”过程,相当于现代育龄妇女的一次“月经”过程,用现代流行说法就是适龄信女来了一次“大姨妈”的过程。
此例一开,那以后北宋出现一次瘟疫,你北宋就来一次洪信,我道通祖师就要去一次东京,我还能不能静下心来修行吗?
所以,面对如此无脑的挑衅,这是奇耻大辱!道通祖师又如何能咽下这口气,再不反击难道等着坐以待毙。
当然反击的方案早已确定,那就按制定的方案执行:借“士大夫—洪太尉”之名 ,私放妖魔,大乱天下,在乱世中发展”。
士大夫中的猪队友“殿前太尉”洪信千里迢迢、急急忙忙上了上清宫,来到三清殿,宣读了圣旨。
那主持真人心如明镜,按计划行事,没给洪信好脸色:
要求洪信“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 洪信百求无果只好按真人的吩咐照办。
这“殿前太尉”是假冒的吧?这么好脾气、好说话?
这太尉一职若在前几个朝代是和司徒、司空同为“三公”之一,手握兵权,有几位甚至权倾朝野。 但是到了大宋皇朝,“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说穿了“殿前太尉”只是个职称,无权无势的跑腿信使。
按理说,强势的洪信到了三清殿,宣读圣旨完了,马上转身下山,慢慢地回京交差即可。
回京路上,那么多的州城能搂一把是一把,也不枉出这一趟差事,自各属下还有一帮人呢。
但如今这位洪太尉心气低,胆气落,被主持真人一吓一忽悠,不敢不从。只好按主持真人吩咐照办,爬上半山好悬没被吓死 ,又是老虎又是大蛇 ,最来了个小牧童指点让他下山。
经过这一番虚虚实实 的大忽悠和恐吓,接下来就该捧了, 即被众道士恭敬地把圣旨收藏好,又按排盛宴,热情地款待太尉以及属下吃喝,估计好话都被道士们说了一大堆。
吃喝结束,趁着酒性道士们热情相邀洪太尉游山观景,把好看的风景游了一遍。也一定要让洪太尉来到“伏魔之殿”。
主持真人告诉太尉:“小道自来住持本宫三十余年,也只听闻。” 洪太尉被勾起的好奇心大起,非逼着道士把“伏魔之殿”打开,就这样在众道士半推半就,欲迎返拒的大忽悠下,终于是让洪太尉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也看到了有四个真书大字的石碑“遇洪而开”。就等着这位洪太尉来下这个“打开”的命令。
这位主持真人一面假装劝阻,其实殿外火工人等早已把锄头、铁锹准备好了,就等里面招唤,真不容易啊。
“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合计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锁着,这一次太尉你放他们走了,怎生是好?他日必为后患。”
事情发生以后,主持真人对洪太尉说道。“私放妖魔”这口黑锅让洪太尉说道。“私放妖魔”这口黑锅让洪太尉被结实了。
张天师为代表的道教最终目的达成了。以后祸乱天下的罪魁祸首就由身为儒家代表的洪信来承担了,天道的守卫誓言已破,但不是道教的责任。
但施耐庵是做过县令,接触了底层民众,从他的作品中暴露了他内心是痛恨“道家、佛教”。
本章回甩锅给洪信所代表的文人私放妖魔,又怕遭遇“誓言天遣”丑恶的面貌。
四个真书大字“遇洪而开”就是真实写照。
想邪恶、想天下大乱才恰恰是他们的心中所想、所念!在本书中的许多邪恶人物均来自道家、佛教如:
瓦罐寺的崔道成、丘小乙;坟庵里的飞天蜈蚣的王道人;报恩寺的海阇黎裴如海。
施耐庵甚至引用了苏东坡学士对出家和尚们的评价:
“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秃转毒、转毒转秃”;
还有“一个字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是鬼乐官,四个色中饿鬼”,从中可见施耐庵是多么厌恶他们。
秋老师:以张天师为首的道家处心积虑,为什么要祸乱天下?
因为在士大夫—儒家治理下的天下相对太平,普通民众虽然日子过的很艰难,但只要肯努力,好日子总有个盼头,让自己的后代读书识字。
“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心里只会想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或者“多子多福,”“养儿防老”,又有哪个正常人会想着出家为僧,为道呢?若再过个三、四十年的太平岁月。
大相国寺的住持就该轮到鲁智深来做。
大相国寺的清长老方丈可是耐心地给鲁智深解释过如何升职的,并许诺三年之后升都监。
人才难得,后继无人呐!
但短短几年后,北宋灭亡、天下大乱。中原大地上佛、道教的分支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有人统计道教分支有约八十门之多。其中道教著名的有:太一教、太乙教、全真教、净明道派、清徽派、真太宗等等。
虽然道教天师一派受到郭京的影响,但是分支教派大开山门,趁机广收门徒,真个算得偿所愿。
那水浒中众头领一百单八将是不是对应了此次私放的妖魔一百单八魔君呢?
施老先生明确表示,不是!按照施耐庵借罗真人之口告诉公孙胜:
“李逵是上星下凡尘历劫,先天具备前身魔君技能无师自通,在那些方面无人能超越;其次,气运足,不易死亡,反而成就了一种锻炼,下凡间就是来历劫。
又如宋江:宋江从未习武,但他身上藏有一股寒风防身、从未学过或经历过指挥军事战争,却可以带领梁山人马屡战屡胜,运气好到爆棚,怎么打都行。
吴用学文上不了科举、学武不能上阵,但是他却有一肚子的阴谋诡计往外冒,看上去不靠谱,但气运足够,往往还歪打正着,收获更大。
九天玄女的天书就只有宋江和吴用能看到文字。
公孙胜在一旁估计偷偷瞄过,但一个字也看不到。知道自己是肉眼凡胎的修行道士,立刻作出选择:探母是一个借口,回到二仙山,去跟师父罗真人二次学艺。
如果罗真人法不轻传,公孙胜那是宁可违背承诺也不敢再轻易下山。
除去宋江、吴用和李逵,梁山还有三十三位魔君(十五位天罡星、十八位地煞星、共三十六星)。
至于其他首领是宋江拉上梁山、或自己找门路上山。纯粹凑够“天书”中给出名额,属于冒名顶替。
当然宋江和吴用炮制这份名单和座次,目的是按众首领之心,以方便实施招安计划而推出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水浒中的某些好汉是可以替换的!
第一个朱贵是没有席位的,但他因为推荐林冲上山有功,当时在梁山是王伦做大头领,手下只有杜迁、宋万一边一人,林冲是四头领,不好排,王伦顺手把朱贵提拔为五头领,这样就平衡了。同时堵住,不让他的心腹人到前台来的出现。
但梁山头领不是看功劳和能力来晋升的!否则,那个陈桥驿屈死的军中小校早已晋升头领。
所以宋江对朱贵是不满意,总想把他从他的职位上挪开。
恰逢李逵下山去接母亲上山,宋江不放心,就让朱贵暗地里照顾好李逵,千万不能让李逵出事。
朱贵当然不肯去,就借口酒店事情多走不开,宋江就等你说这句话,立刻增派侯健、石勇帮你打理几天。
朱贵心说话,你直接让侯健这个管家出身的人去帮助李逵不好吗?何必多此一举!
他们去照顾李逵那是专业对口啊!
朱贵是带着忿忿不平的心情下山,怎么办?以后要是加入战斗炮灰中,我又没有多大武艺,还能有活路!但朱贵马上想到弟弟笑面虎朱富,
对!想要挽回领导的心,就要先抓住领导的胃!朱富是开大酒馆,手艺精湛,尤其酿的一手好酒水,我现在只有这一条道,让我兄弟朱富上山,我的职位才能保住。
“李逵那鸟人我都可以不理!”所以朱贵不但没有自己去照顾李逵,因为有一肚子气,顺手就洒在李逵身上,连个伙计都没派去跟着李逵。所以就导致李逵便遇上了李鬼截道。
你想:若李逵身边有两个伙计陪同,李鬼还会跳出来送死吗?
不可能!
李母还会因为没有李逵在身边惨死在老虎口中吗?
更加不可能!
这都是朱贵犯下的错!那李逵会在回梁山的路上“一个小去处—沂水县”里喝酒买醉吗?
不可能!
李逵能遇上李鬼媳妇导致被沂水县的都头李云抓捕吗?
肯定不可能!
来的时候李逵可是滴酒未沾,他的自律性很强的。
而且,宋江后来也觉得梁山上都头这个级别人员太多了,雷横、朱仝那是铁哥们,上山是请上去,你李云算那颗葱。但木已成舟,你也不能把李云赶下来。
所以宋江下了一道令:以后凡是要上梁山做头领,必须满足两大条件,第一要有分量的保荐人,第二要经过宋江的面试同意才能做头领。
朱贵就因为让朱富这个大“御厨”上梁山做了头领,才勉强保住了自己的职位。朱贵做保荐人是级别不够、分量不足的。
杨林就看出来了,所以他在梁山周围也是闲逛了一个多月,就是不去找朱贵上梁山。杨林可是公孙胜派过来报信的,直到遇上有分量的戴宗,杨林才打招呼,报信的功劳就落到戴宗头上。
而韩伯龙初来乍到哪能知道这些,他本来就是个打家劫舍的半世强人,做个梁山头领是绰绰有余的,但是他找朱贵帮忙上梁山就错了,丢了自己一条小命。
因为朱贵有自知之明的,恰逢宋江患病,所以朱贵只能先忽悠韩伯龙,给他一点钱财先在外围开个酒馆做眼线,告诉他,从今天起你就是梁山的一员!
韩伯龙显然理解错误,梁山的一员并不一定就是梁山头领,遇上李逵就算他倒霉!当李逵知道对方由朱贵做保荐人就不高兴,因为李逵跟朱贵讲义气,他不会把朱贵怎样,但是不代表他不怀恨朱贵!朱贵没有听从宋江的指令帮他,从而导致自己母亲意外身亡!
所以李逵心中有一口恶气在胸中憋屈,今天正好撒野到韩伯龙的身上。再加上韩伯龙表现是前倨后恭的不良形象,让李逵很讨厌,先见人拉大旗做虎皮,当李逵亮明身份后又卑躬屈膝,没有男子汉一硬到底的骨气。不配做梁山好汉!他就是一个墙头草,看到梁山风头强劲,就想上山捞好处,所以李逵偷袭成功,杀了韩伯龙。
施耐庵喜欢用比兴手法来确定这个说法:还是这一回,接下来李逵碰上了“没面目”焦挺也想上梁山,但是苦于没有保荐人上不了梁山,李逵头脑一热,胸脯一拍,“没面目”就“有面目”,有分量的保荐人,顺利成为梁山新头领。
当时,各个武装势力大概均有“魔君”(上星)下凡历劫。
如完颜阿骨打和他的几个儿子们:尤其突出的是阿骨打和四儿子金兀术父子:
阿骨打率领本族兵马两万迎战辽天祚帝率领七十万(号称百万),史称护步达冈战役,首创通过运动战将整体的弱势转化为局部集中优势人马各个击破,最终导致辽军全线溃败,这在中国战争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金兀术在阿骨打众多儿子中开始表现最差,但在对辽、宋军征战中屡战屡胜,北宋灭亡后,他渡江南下率领精锐人马追击宋高宗,让宋高宗一想到那段逃亡经历就胆寒,坚定了要与对方谈和的决心。当然宋高宗最后被救,救他的人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韩世忠”。
韩世忠虽然出身将门,但十五岁就去边关从小兵做起,无论文韬或者武略虽然比不过杨志,但也属于很出众,才能够屡次获得升迁。在随童贯征方腊的大军中韩世忠这个军中小校又是运气好爆了,亲手活捉方腊立下头功。
获得晋升机会,韩世忠后来统领一支兵马,在接到梁氏(红玉)千里传信,率领大军平定“苗刘兵变”救下高宗群臣。
此后韩世忠又与金兀术展开大战,
这是金军中精锐之师与以逸待劳的宋军之间的一场大战。
金军还是略占上风而宋军中鼓手在箭如雨发下已死伤殆尽。
就在这危机时刻,还是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两位女性之一“梁红玉”又是挺身而出。
史载:(梁红玉)“亲操桴鼓,激励士气,鼓若惊雷”。这通鼓之后,梁红玉居然未受伤,可金兀术败了。这就是:
“梁红玉擂鼓战金山,金兀术误走黄天荡”。当然,最后金兀术带领少数兵马奇迹般逃走生还了,金军精锐死伤过万。
金军再也无法接受兵马进行这种战争消耗,“两淮地区再无战事”,并开始同意接受和谈。
金军却又提出一个前提条件是要韩世忠的性命。
功高不如救驾!
宋高宗不可能去害韩世忠,反而将韩世忠进封太保、英国公,官职升为枢密正使,梁红玉加封安国夫人,地位超过正妻,独领一支兵马。
当和谈条件改为要岳飞的性命,宋高宗犹豫不决很久,同时与岳飞也有矛盾,岳飞上庐山以示抗命,此时岳飞官职跃升为枢密副使。
宋高宗最终选择了和谈,等于牺牲岳飞,正是在这个职位上岳飞被杀。
梁红玉加封护国夫人,韩世忠加封咸安郡王。相继离世合葬苏州灵岩山下,追赠通义郡王。到宋孝宗又追赠“蕲王”。
由于梁红玉出身营妓,历代文人均瞧不起,指责、打压不断而且干脆虚构出一个出身穆柯寨的“穆桂英”。
“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再加上原来就虚构有的花木兰和樊梨花,拼凑出了“四大女将”大加传唱、深入人心。
我曾经私下问过学生:梁红玉是谁?众学生几乎都是一脸茫然。当问到穆桂英,大家都能抢答。宣传的力量真是强大呀。
明老师:水浒是一部以时间(从1117—1123)为主线,以人物和相关的故事为单元,珠串在一起的多主角的章回小说。以前经常有人提到章回小说,甚至有人在读到“西游记”、“三国演义”、或者“红楼梦”这样经典文学作品时读到和后面时,总会有昏昏欲睡的感慨。
原因是多主角章回小说,都是围绕主角反复,单调的反复让人有枯燥无味的感觉,许多读者是为了读完而坚持读下去的,是被迫的或者这就叫“审美疲劳”。
但这样的感觉缺点在施耐庵笔下的“水浒”却是不存在的,它是代表中华文化的巅峰之作品的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施耐庵先生对“八大主角”的描述手法都是各不相同:
写史进采用的是以史进的心理变化为中心演变为堕落的行为变化的“环式手法”。
写鲁达采用的是以鲁达武力提升的线索的皮里阳秋的“春秋笔法”,明赞实贬,心思活络,是个小机灵,但缺乏大智慧。很“花”,但不是指纹身。
写林冲采用的是以林冲被迫害升级的不幸遭遇为线索的人生“选择答题”手法。
写杨志又分别采用联想“比兴手法”、“批亢捣虚手法”,虚写“花石纲”,实写“生辰纲”的虚实比兴,前后照应。
写吴用采用的是以他的谋略(大多数是阴谋,损计策)为主线,是“文中无名号,处处有谋略”的“隐身手法”也有人称之为“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写武松采用的是以武松的个人心理情感变化为中心的,但又是分布于各个时间段有先有后地影响武松的“分布式手法”。
它能磨砺武松的心理,也就是“练心”,使之如钢如铁,最后直接印封,成为无思维,能行走“冷血的杀手”,由“打虎英雄”最终却被宋江、孙二娘等人塑造成“行尸走肉”—简称“行者”。
写宋江采用的是以刺配前的“清风山寨之行”和刺配后的江州劫法场的“白龙庙小聚义”两个小单元,但连环勾锁,层层推进,又前后照应的“呼应式手法”,又一直贯穿于全书。
写李逵采用的是根据剧情的需求,需要不同的明角+李逵,叫“组合式手法”。套用目前最流行语言叫“李逵+”具体有:
李逵+朱贵(接母、杀虎)
李逵+戴宗(找公孙胜)、
李逵+公孙胜(刀劈罗真人)、李逵+雷横(杀小衙内)、
李逵+柴进(杀殷天锡)、
李逵+吴用(诳卢俊义)、
李逵+燕青(二次,杀擎天柱、闹东京)。
施耐庵对李逵是明贬实认同的心理去描写。
李逵在面对所有人讥讽,嘲笑中泰然处之,李逵的心胸是很强大。当然李逵也有过反抗的举动。
捺歌女额头和杀韩伯龙是李逵在书中仅有的二次私心生恶念的主动行凶表现,而其他的时候杀人都只是奉命行事的“侩子手”
鲁迅先生看懂了“水浒”中的李逵后,在目睹日军屠杀中国人的时候却还有许多无知的旁观者之后,思想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鲁迅先生拿起了他的武器—毛笔写下了“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由一个“下医医病”医师升级到“上医医国”时事评论家,社会的??舌,正义的呼声。
他要挽救人的思想为,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吼声,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救孩子就是“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