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为时代放歌
(自序)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每每读到诗人艾青的诗句,我内心的情感就难以抑制,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如汩汩泉水从心底流淌出来。
我的家在黄河岸边的渑池县南村乡,清晨,醒来后能够听到清脆的鸟鸣声和黄河低沉的怒吼声。傍晚,天边燃烧的火焰,将远处黄河水镀上一层古铜色。黄河水泛起淡淡光晕,晚霞照亮河岸四周的景物,它们的边角都挂上了一圈儿金黄。青山顶上散落着几座鸽笼似的房子,在夕阳余辉里,几只白色信鸽,将回家的梦带到了这里,在暮山苍茫中唱响一曲晚照的歌。
黄河岸边田地中绿油油的麦浪里翻动着泥土和青草气息,晚风将它送进人心田深处,深深地吸一口气,满口都是家乡的甜味儿。田埂上被行人踩出了一条小路,几朵不知名的小花在青草间绽放着。绿树摇落了夕阳最后的光芒,像天幕中闪亮的星星,坠入了大地深处。老黄牛脖子上的铃铛里唱响暮归的歌,洁白的羊群拥上了回家的路,牧人挥动着羊鞭,在黄河岸边上画出一幅宁静的山村晚景图。
在世纪之交,从1998开始到2002年,为了响应国务院修建黄河小浪底库区的号召,南村乡父老乡亲人背井离乡,移民到渑池县城附近村庄或开封县,从此家乡就成了魂牵梦萦的故乡。
小浪底移民的人口数字已镌刻在历史深处,对于渑池县移民来讲,这些数字更具有现实意义。库区淹没影响南村乡7个行政村2898户10223口人,共淹没土地43043亩,涉及了乡政府驻地和24个企事业单位,全乡三分之二的农户要外出搬迁。其中,1999年3月31日,河水村首批39户167人搬迁到英豪镇姜王庄村。1999年6月9日,215米高程以下南村、杨家、河水三个村702户2359人搬迁到开封县安置点。2000年5月31日,班村、仁村160户520人搬迁到槐树洼、十里铺。6月18日,班村37户137人搬迁到开封县杏花营点。6月22日仁村74户210人搬迁到开封县杨楼点。被安置移民经过两年的生产和建设,大多数移民新村已经初具规模,移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已基本就绪,他们用手中的劳动工具在脚下绿色田野上播洒下对明天的希望。
移民前后,南村乡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在省道公路修建中,南村乡人民发扬战天斗地,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精神,在崇山峻岭间开奋力凿出一条横贯全县南北的大动脉,他们用热血和汗水浇溉了道路两旁的绿树红花;县长董安为渑池县城乡建设和移民搬迁工作鞠躬尽瘁,用生命在人生旅途上歌吟,巍巍韶山目送赤子魂归故里;南村乡建成了国内第一家移民纪念园,在这里用照片和建筑将时间的瞬间定格成永恒,将人们记忆的根深植于故乡土壤深处;渑池县委县政府在移民工作高瞻远瞩,帮助移民重建家园,移民新村的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南村乡政府新址所有建筑全部落成后,新楼房里洋溢着欢笑声声,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生们书声琅琅,水泥马路将出行的人们送向远处的田地里。当日落西山,黄河上长鸣的汽笛声响起时,悠扬的渔歌便唱了起来。波面上浮着几片小舟,渔人将网收起来,轻轻划动双桨,动人的渔歌惊起远山深处的水鸟,一群群掠过渔人头顶,在夕照中它们翅膀下带着歌声,飞向天边更远的地方。
南村乡黄河小浪底库区全面蓄水到现在已有十年时间,曾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十年足可以见证一段真实的历史。十年时间社会上许多事已沧桑变化,今天我再回过头来看家乡的山水,从脑海处打开记忆影像,许多人和事仍然纷至沓来。在灵魂深处,我仍然不能忘记那段历史,那里有着家乡父老熟悉的笑容,有着家乡人们鲜活的生活画卷,有着南村乡人民继承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传统精神和在新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舍小家、保大家、为国家的移民精神。
我知道自己不是作家和诗人,写不出华美的辞章和动人的诗篇,而我只能用手中拙笨的笔满蘸着泪水和汗水记下家乡曾经发生的故事,写下我对脚下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的深深情感。虽然这并非纪实性文学,但是足以拨动我心灵深处的琴弦,让我侧耳倾听家乡那一曲生命的律动。
最后,我有幸请到了著名诗人汪国真为本书题字,在这里表示真挚的感谢。我想用诗人那段有名的诗句表达对今天忙碌奔波在各条战线上人们的祝福: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