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中国战争简史 > 第4章 史前时期的战争

第4章 史前时期的战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中国古代战争发端于传说的 “三皇” 时代, 形成于 “五帝” 时期。在原始社会中晚期, 中国战争开始以部落之间的冲突形式出现。原始社会的主要战争有: 种农氏伐斧燧氏之战、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与蚩尤的逐鹿之战、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 还有尧舜禹时代发生的征发三苗的战争。 通过我国战争古籍史料的研究, 在原始社会跨进奴隶社会的转折时期——“五帝”时期,找到了中国战争的源头, 并且持之有据的认为, 这一时期标明中国战争起源的历史过程已经完成。

史前战争概述

大约从5000年前开始,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一些氏族部落相继进入父系氏族时代。私有翻的产生和发晨,导致社会的贫富分化,出现不同的社会阶层。其中,氏族、部落领袖作为权力阶层,为了维护和扩大本氏族、部落的利益,往往会动用暴力手段。战争适应时代的需要,就成为一种正常的营生。

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特别是社会联系的加强,原先分散的氏族、部落,逐渐汇成若干个集团。根据远古历史传说,在公元前2200年前后,主要有三个较大的集团,即以黄帝、炎帝为代表的华夏集团,大致活动在黄河中游;以太唪、少嗥为代表的东夷集团,大致活动在黄河下游;还有南方的苗蛮集团,大致活动在长江中游。其中,华夏集团的凝成和壮大,对于中国早期文明的历史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华夏集团的形成,以黄帝、炎帝两个部落的融合为标帜,主要是通过婚姻、战争两种方式完成的。相传黄帝、炎帝同出于少典氏和有峤氏,“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因而黄帝为姬姓,炎帝为姜姓。这两个部落作为近邻,不仅生活区域相连,而且世代都有婚姻关系,以至在黄河中下游生活的人们,很早就认同为黄帝、炎帝的后裔。当然,在这两个部落的融合过程中,战争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为争夺生存空间,谋求物质生活资料,在不同的氏族、部落或集团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冲突,并且引发血腥的战争。正是这一社会混乱的局面,把黄帝推上了历史舞台。黄帝重整社会秩序,先是吞并炎帝集团,继而打败蚩尤集团,终于形成了华夏集团。

在华夏集团形成后,也相继同东夷、苗蛮两大集团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争。

蚩尤部落属于东夷集团,大致活动在今山东西南地区,因为向西北扩张势力,同华夏集团发生战争。这场战争颇为激烈,据说黄帝为了战胜蚩尤,首先指使应龙控制水源,企图淹没蚩尤的部众。蚩尤请风伯、雨师作暴风雨,冲垮了应龙设下的水阵。黄帝接着又请来女魃,使天空放晴。经过双方多次的较量,黄帝终于战胜了蚩尤,成为“天下之主”。

一系列军事活动,以禁止暴乱、促进融合的特质,在中国远古历史传说中,留下一个耀眼的亮点,也为后世统治者利用战争的手段,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铁的规则。

黄帝时代的战争

大约在距今5000年的黄帝时代前后,在传说中有几场著名的大战。主要发生于中原,这就是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炎帝、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以及共工与颧顼的战争。

距今五、六千年间,在********上已形成若干部族集团,其中主要有生活在黄河中游及其邻近地区的华夏集团;以泰山为中心的东夷集团和以洞庭、郝阳两湖为中心的苗蛮集团。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三大集团都不断向四处迁徙发展,各自居地犬牙交错,彼此间经济文化不断得到交流融合。在传说中主要的氏族部落有:

属于华夏集团的炎帝、黄帝。传说炎帝为神农氏,还有炎帝亦为烈山氏之说,可见是一个很古老的氏族,其祖先可追溯到农业发明的时代。炎帝氏族发祥于渭水上游,后沿渭水、黄河东迁至河南、河北、山东接界处。距今五千多年前成为一强大的部落。传说共工氏及更晚的四岳均为其后裔。

黄帝、其先与炎帝氏族同源。黄帝族从陕西北部发祥,沿北洛水东南下到与黄河汇流处,东渡黄河,进入晋西南地区,继而沿中条山、太行山向东北徙迁,进入今河北地区。用武力征服了许多氏族部落,在战胜蚩尤和炎帝两大部落后,成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一强大的部落联盟酋长。

属于东夷集团的有太嗥、少嗥和九黎。太嗥是生活于淮河支流颍河、涡河流域的一个夷人部落,传说太嗥居陈,陈是今河南淮阳县,在颚河与涡河之间。又有其为风姓,当与九夷中的风夷有关,且以龙为图腾。其后裔在春秋时尚保留有任、宿、须句、颛臾四个小国,均在今山东曲阜附近。

少嗥与太嗥有密切联系,而时代稍晚,其故墟在今山东曲阜,当主要活动于泰山以南。

九黎族活动于泰山以西及江苏、山东、河北、河南等省接界处,蚩尤就是它的一个著名领袖。相传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因此有人认为九黎是9个部落,共81个氏族,蚩尤属于一个庞大的部落或部族首领。

融合华夏、东夷两集团文化的部落还有高阳氏(帝颛顼)、有虞氏(帝舜)等。出自华夏集团,又与南方苗蛮集团发生很深关系的有祝融等部落。

属于苗蛮集团、最著名的是三苗。其活动地域主要在两湖之间,即今湖南、江西北部,但其原居地却在长江、汉水之间,曾向北发展与中原诸氏族部落有长期的交流、融合以至于争斗的历史,后来,其一部分迁往西北,更多的向南方发展到长江中游及以南地区。

大约在距今5000年的黄帝时代前后,在传说中有几场著名的大战。主要发生于中原,这就是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炎帝、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以及共工与颛顼的战争。

阪泉之战,发生于华夏集团内部。华夏集团的部落联盟原以神农氏为首,但这个历史上以农耕著称的古老部落武力不强,在黄河流域进入崇尚武力的英雄时代以后,其首领已渐渐不能胜任新时期的联盟领袖职务,因而被强悍的黄帝部落的首领所取代。但与此同时,同属于神农氏部落的另一氏族强大起来,其世袭酋长取得了部落领袖的职务,这就是炎帝神农氏。为了重新赢得联盟领袖的职务,炎帝“侵陵”拥护黄帝的各氏族部落,炫耀武力。

黄帝部落对炎帝的“侵陵”给予了坚决的反击,用战争的手段,确保了自己对华夏集团部落联盟的领导地位。发展生产、争取民心,教练士卒,然后在今河北南部古称阪泉的地方,连续进行几场大战,打败炎帝部落,巩固了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的新秩序。从此华夏集团日益强大起来,为与东夷、南蛮集团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争首先发生于炎帝、蚩尤之间,当炎帝、黄帝部落东进,到太行山以东定居下来时,东夷集团的一些部落则正向西发展,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首先与炎帝相遇。传说蚩尤善作兵器,武力较强,炎帝败逃,失去全部居地,转向黄帝求援。由于同一联盟中的兄弟部落有义务互相救助,所以黄帝帅众与蚩尤进行一场大战,仍在涿鹿一带,费了很大力量才擒杀蚩尤。这场战争开始前,黄帝族可能曾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以阻挡蚩尤的进攻。战争开始后,可能恰好逢到雨季,风云冒雨大作,冲破了黄帝的水阵。待到雨季过后,天气放晴,才把蚩尤打败了,并在追击中,于冀州之野擒杀了蚩尤。同时以另一氏族酋长“清”代替蚩尤,统领九黎部落。可见涿鹿之战以后,华夏、东夷两集团的一些部落释解前仇,结成盟好,促进了交流和融合。

传说颛顼继黄帝而立,其时代当稍晚于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据考共工氏故地在今河南辉县境内,为一古老氏族,世代居于水患严重的地方,其先祖句龙以修堤防的方式治水曾取得成功,从而氏族兴旺、声名卓著。至共工时,大约气候等自然条件变化,其首领却因胜而骄,困守已见,因循旧法,造成很坏的后果。共工地在河西,据上游,靠丘陵地。颛顼居帝邱即今河南濮阳,在下游,河东,古黄河边上。共工以塞塞河流法防水患失败,堤坝被冲决,首先殃及地处下游的颛顼氏族,因而引起冲突。这次战争以颛顼胜利而告结束。

上述三次战争,都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后,大抵在炎帝、黄帝时代或稍晚。是中国上古传说中时代最早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规模已超出氏族部落之间的械斗,而发生于两个部族集团的部落联盟之间,战争的性质已带有氏族酋长争夺统治权(盟主)的性质。战争指导上已注意从政治与军事两方面作好战争准备,出现了争取同盟军的活动。已注意选择和准备战场,利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天气条件双方战斗的情况,已不可考,但战争结果证明,单凭武力强劲,不足以战胜取得多数人拥护且有智谋的对手。这个时期的战争,从古书传说中还看不到有文明时代、(阶级社会)战争的那种奴役统治战败者一方的情形,还保留有原始部落战争的遗风——胜利者一方或和失败者一方结为联盟,或把失败的一方赶出原住地方,便不再穷追不舍。战争提高了军事首领的地位,胜利者的荚名更远播四方。黄帝作为他们的代表载人口耳相传的历史中,由于战争还起了各氏族融合的催化作用,所以黄帝也成了后来华夏族的共同始祖。

尧舜禹时代的战争

在黄帝以后,尤其是约当公元前2-前21世纪,印尧舜禹时代前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进入了迅速发晨的新时代,这就是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时代。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重大发明和成就都出现在这时。

涿鹿之战以后,华夏、东夷两集团加速了融合。距今4500年前后,分属两集团的一些部落建立了以晋西南为中心的联盟,主要对南方的苗氏集团进行几场大战。

战争的序幕始于尧,传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丹水即丹江,发源于秦岭东南部终南山,是汉水的一条主要支流。丹水流域是古代通往陕西的交通要道,这里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有很多古代遗址,如丹江边上的河南淅川江下王岗,发现一处很大的史前遗址,有关研究成果表明,距今5000年前后,这里是属于华夏集团的先民居地,留下了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存,距今4700-4600年间,属于三苗先民创造的屈家岭文化扩展到汉水上游至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也在下王岗留下了居住遗迹。距今4500-4300年间,这里再次成为华夏集团、即河南龙山化先民的活动地区,并且繁荣一时。战争以苗蛮集团的失败而告终,参战的一部分氏族部落可能被迫迁往“三危”(今甘肃河西区),华夏集团的一些部落大量迁往汉水流域,与当地文化相融合,使这一地区成为不同部族集团融合交汇的一个中心。

舜继尧为联盟领袖之后,与三苗的关系似以和平交往为主。舜时主要为伐三苗作了长期准备,一方面发展生产,施德于民,巩固联盟内部团结,另一方面大习武事,为军事进攻奠定基础。有关舜的神话传说在湖南特别丰富,还有尧女舜妻为湘君等传说,都告诉我们舜曾致力经营这一地区,从而使声威远播。

禹伐三苗是两集团决定性的一战。经过几代的积蓄力量,至禹时期,禹乘三苗发生天灾人心惶惶之际,借口受命于天大举进攻。丽动员出征的理由主要是说茁民不敬神灵而重刑罚,上天哀念民众无辜被杀,也要用严酷的手段将那些为非作歹的苗民斩尽杀绝。

征苗前,先祭祀天地祖先,并举行誓师大会。禹在誓师会上说:你们大家都要听我的话,不是“小子”(自己谦称)敢于轻举妄动,只因那些不顺从的苗蛮,得罪了上天,上天要给它们以惩罚,选择我率领你们各邦的酋长,去征服三苗。

战斗十分激烈,战场上像雷电一样震天动地,禹有人面鸟身的神人护佑,三苗领袖终被箭射中,苗师大乱,被打败,从此逐渐衰亡。禹征三苗战争胜利后,实行亡其氏姓,俘其人民以为奴隶的政策,这与黄帝时战争的传说不大一样。以战俘为奴隶已成为战争的目的之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