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中国战争简史 > 第3章 中国古代战争概况(2)

第3章 中国古代战争概况(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战争理论由开始形成发展为日臻繁荣,相继产生了一批对后世影响巨大的经典著作,如《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和《六韬》等。它们在哲学思想上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在政治思想上多是建立在“民本”主义基础之上;在战争观、国家战略、作战指导、军队建设等方面,都有极为精辟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论述。如“重战”、“慎战”、“以战止战”,“兵之胜败皆在于政(治)”和“众所助,虽弱必强”等战争观;“不战而屈人之兵”,“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和强调“道胜”、“戚胜”的国家战略思想;以诡道用兵,强调“知彼知己”、“知天知地”和“尽敌为止”的歼灭战思想等的作战指导思想,乃至“兵之胜在于篡卒(精选之卒)”等精兵主义的军队建设思想,等等,不仅代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理论的发展水平,而且已经形成为中国传统的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

总之,从中国战争发展的进程来看,夏商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杜会战争向封建社会战争的转型期,也是中国古代战争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

封建统一王朝战争体系的形成、完善及瓦解

由秦始皇建立秦王朝(公元前221年)至清朝前期(1840年)的漫长岁月中,是封建统一王朝战争体系从形成到完善、再到瓦解的时期。在这2061年间,战争的各个方面较之奴隶社会战争形态虽有极大的不同,但由于战争所处的历史时期没有发生阶段性的变化,所以历代封建王朝的军事制度和战争理论也都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整个冷兵器时期,及随后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期,虽然时间久远,但这一时期武器装备的发展也只是量的增积,并没有产生质的飞跃。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后,由于社会性质、战略形势和作战目的发生了变化,秦汉时期的战争性质、规模、类型和军制、国防、战略战术等,与奴隶社会的战争形态相比,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如战争性质,由争霸、兼并战争发展为统一战争、国内民族战争和农民起义战争等。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格局一再反复,各统治集团间的战争连绵不断。这一时期战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第一、军权集中于中央,军队统一于帝王,建立了中央军、地方军与边防军密切结合的军事体制。前期实行普遍征兵制,后期实行世兵制及全民皆兵的部族兵制。

第二、开创了封建统一王朝的国防战略和国防工程,修筑了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由防御工事和交通、通信、报警、兵站等设施共同组成的国防工程——万里长城。

第三、骑兵发展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兵种,出现了骑兵大兵团远程奔袭和千里迂回的机动作战。随着民族的大融合,后期出现了少数民族轻骑兵机动战法与中原传统方阵战法结合的、由重甲骑兵列为密集方阵进行突击的新战法。

第四、谋略制胜思想有较大发展,知识分子在战争中得到重用,在复杂的多角斗争形势下,涌现出大批具有军事才能的统帅和将领。如诸葛亮、曹操等,深通韬略,胸怀全局,既精于治军、用兵,又善于组织战争,兼备指挥、谋略才能,并具有高度的战争理论素养。在他们的运筹和指挥下,攻心、伐交、用间、示形等谋略,成为后世效法的典范。后期还出现了以掠夺人口、物资,摧毁敌方战争潜力的破坏战略。

第五、作战方式上,坑道战、山地战、火攻战、攻坚战和水上作战,均达到空前的高度,并出现了最早的大规模渡江作战和著名的“八阵图”战法。武器装备也有所发展,出现了指南车、快速连弩、攻城战具和载乘2000人的巨舰、装置80桨的快速战船等。从军事思想、军事制度、军队装备、作战方式和战略战术等各方面来看,这一历史时期的战争发展,正处于封建王朝战争体系的形成时期。

公元589年隋灭陈,南北朝结束后,经唐宋辽金元,至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多民族进一步融合的时期,也是封建统一王朝战争体系的逐步完善时期。在这1063年中,共发生较大的战争1600多次,最重要的是国内民族战争、统一战争、农民战争和抗击外族入侵的战争。通过这些战争的实践,封建统一王朝战争体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中,最为突出并具有鲜明时时代特点的发展,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军事制度方面,隋唐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宋实行募兵制,明实行卫所兵制。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军令、军政分离,军权集中于皇帝。辽、夏、金、元在早期则实行全民皆兵的部族兵制。

第二、在作战方式和战术运用方面,轻骑兵的机动作战最为普遗。以骑兵的快速突然行动,实施分进合击、迂回包围、穿插渗透、闪击奔袭、连续突击、跟踪穷追等已成为常用战法。夏金两朝曾一度采用重甲骑兵的密集方阵实施正面突击,夏称为“铁鸱子”,金称为“铁浮屠”。宋以步兵为主,主要的战争是抗击骑兵,强调防御工事,利用山地、水系、湖塘等构筑水障、堑壕和堡寨。以钓鱼城为支柱的山城防御体系,曾抗击蒙元骑兵36年;山地防御时采用的番休、轮战、驻矢队和垒阵法等,也是前代所没有的新战法。明朝时期,火器装备军队,出现了独立的火器部队和步车、炮、骑合成部队以及辎重部队,所以作战方式和战术都有了部分质变性质的发展。战斗队形开始由大单元的密集方阵发展为小单元的疏散队形,以戚继光所缚新军最为典型,在抗击倭寇入侵的战争中曾起过重要作用。先实施火力战,再进行冲锋,已成为普遍的作战方式。出现了萌芽状态的火力准备、火力袭击和低姿、跃进的接敌运动;城池攻守战中,出现了以炮火或爆破摧毁防御工事的战法,指挥官的职责由身先士卒、带领冲锋发展为指挥使用各种性能火器的兵士协同作战,这些都是新的发展。

第三、在武器装备方面,水军战船和火器的发展最为突出。唐时创造了以轮桨推进、航速较快的车船,和在水线下两舷装有浮板以增强耐波性的海鹘船;各类战艘广泛采用横舱壁和水密舱,船舷装上巨木大概,战斗性能较前大为提高。明时期船上普遗装备了火器,创制了专用于火攻的子母舟。唐中期发现的火药,拉开了古代战争进入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的帷幕,南宋发明的突火枪则标志着管型火器的,诞生。元时发明了金属管状射击火器——铜火铳,至明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野战用的火铳向轻巧灵便的方向发展,城垒攻守用的火铳向大威力、远射程方向发展,逐渐分化为枪和炮。火药的配方和精度也相应不断提高,有了发射、爆炸、发烟和致毒、纵火等各种不同用途的火药;还创制出爆炸炮弹和拉发、触发、定时等各种引爆装置的地雷、水雷;发明了利用火药气体反作用力的单级、多级、单发、多发火箭。在十四五世纪的明朝前期,中国传统火器在许多方面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至明朝中期时,西方的科学技术逐渐传人中国。中国的火器获得新生,制造出大批佛邮机、鸟嘴铳和红夷炮,使火器的战斗性能和杀伤、破坏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封建战争体系发展到后期的一大特点。

第四、在国防工程方面,唐王朝建立后,在国防上一反过去守势战略的传统,采取了攻势战略,因而没有修建边防工事。以后除了金朝为防御蒙古曾修建了一条规模甚大的金界壕外,各朝均未再修建大规模的边防工事。进至明朝,由于执行的是“来则御之,去勿穷追”的国防战略方针,所以在北部边疆和东南沿海都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国防工程。北部边防所筑的长城,防御组织严密,战斗设施齐全,建筑布局合理,工程构筑坚固,各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长城,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在东南沿海,北起辽东、南至南海,构筑了较为完善的海防工程设施,并以卫所为基础,建立了由海上巡逻系统、报警巡察系统和防御工程系统三部分组成的海防体系。这时,中国开始了真正的海防建设。

公元1644年清王朝建都北京至1840年鸦片战争,是封建社会的没落阶段,也是封建统一王朝战争体系瓦解时期。在这196年间,发生了较大的战争200多次。主要是统一和维护统一的战争,巩固边疆、平定叛乱的战争和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

清王朝人关之初,在军事上生气勃勃,镇压了农民军和消灭了南明后,又平定了三藩之乱,统一了台湾,击退了沙俄的入侵,随即平定了准噶尔部、回部和大小金川的叛乱,还击击了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军,维护了中国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桎梏和封建思想的影响,随着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封建统一王朝战争体系也逐渐瓦解。

清朝汲取前代军制的优点与本民族的传统军制相结合,实行了八旗与绿营并为经制兵的制度。它的领导体制和宋元以后的各朝军制一样,强调指挥权与管理权分割,将总的军权集中于皇帝手中,而且较前代更为集中。由于军权分割过甚和领导重叠,军务上相互监督,遂形成处处牵制、事事掣肘的局面,将领们动辄得咎,以致将领、军官皆不愿多负责任,以官场应酬、搞好人际关系为主要任务,这样的军队战斗力自然不高。至于战时,各部队与部队之间,将领与将领之间,无法密切协同,所以虽然在清军全盛时期,许多战争获得了胜利,但从战役层面上看,为胜利而付出的代价未免过大。以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战为例,金川兵不过万人,清军以十余万之众,费时四年多,耗银7000万两,且数易主帅,最后才获得胜利。另外,八旗人关后享受特殊待遇,养尊处优,甚至发展为寄生阶层,完全丧失了昔年的勇气;绿营则继承了封建制度的各种弊端,吃空额成为普遍现象,大量士兵成为官员的奴仆,军队训练也是虚应故事。

中国在封建战争形态形成时期,就已形成了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中国战争理论体系。但在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主体后,禁锢人民思想的一面逐渐加强,养成人们“向后看”和安于现状的心理。“重文轻武”、“重道轻器”的思想严重阻碍着社会和战争理论的发展。进至清朝,这种封建保守思想更为严重,一再强调要遵守“祖宗成法”。在火器已占军队装备一半的情况下,仍尊“骑射为满洲之根本”。武官的地位也直线下降。致使中国的战争理论不仅停滞不前,反而日趋衰徽。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满族的统治地位,在极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禁止人们研究与现实有关的战争理论,以防止人民反清。对于清朝官将,也不要求其懂得战争理论,加以执行闭关锁国政策,朝野人士对世界发展都茫然无知,仍停留在程朱理学、八股文章的封建思想之中,这促使封建统一王朝战争体系加速解体。

清军装备,主要为弓箭、鸟枪、火炮、长枪和长刀。军队装备各种兵器的比例,因地而异。大致为沿海省份火器稍多,内陆省份火器较少,平均在50%左右。由于清朝建军的方针主要是准备使用于国内镇压,所以以轻型为主。在“重道轻器”和保守思想支配下,不重视火器的制造,对前代的经验和西方的技术都没有继承和汲取,因而火器的制造日益落后。各省火炮,形制不一,制法各异。相对于明末清初而言,清中、后期的火器制造与装备不仅没有发展,反而有所退步。

中国封建统一王朝战争体系,发展到清朝中期已基本瓦解。这种瓦解,表明封建统一王朝赣以支撑皇廷大厦柱石的崩溃,也预兆着一个新时期战争形态的行将到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