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中国战争简史 > 第53章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

第53章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罴暗统治和外国对华侵略掠夺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斗争。咸丰(1851-1861年)、同治(1862-1874年)年同发生的太平天国、捻军、天地会农民革命战争以及各少数民族的反清战争,把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推向了高氵朝。

金田起义及转战

广西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地掀起的反抗斗争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而清朝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广西则成了三省反抗力量的汇合点。到了咸丰初年,“拜上帝会”把分散的人民反抗斗争汇集成一股起义的洪流。

自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始,“拜上帝会”的创始人洪秀全、冯云山等利用基督教一些教义和仪式宣传天主救世及平均平等思想,在两广地区发展会众。五六年后,“拜上帝会”在广西紫荆山区汉、壮、瑶等族农民及矿工、手工业者中发展最速,并形成了以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为首的领导核心。道光三十年(1850年),洪秀全下令各地会众到桂平县北五十里的金田村“团营”(集中结营组军),至年底,“团营”之众已达二万余人,均编入军事组织。“拜上帝会”力量的壮大逐渐引起了广西地方当局的注意,他们不断派兵搜捌,屡为。拜上帝会”击退。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会”会众在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拉开了序幕。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迅速夺占了大湟江口(今江口镇),不久,罗大纲、苏三娘等率2000余天地会部众来投,声势更壮。清钦差大臣李星沅急令广西提督向荣率1万余人赴桂平围剿,结果在大湟江口为太平军击败。由于清军陆续进围,太平军转进武宣东乡扎营。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东乡登极,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同主军务。

四月5月12日,李星沅病死武宣,清廷派大学士赛尚阿为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办军务,命广州副都统乌兰泰为帮办,并调蒙古都统巴清德等协同指挥军队,围攻太平军。太平军遂突围北上人象州境,八月,在平南官村大败清军向荣部,11月17日,一举攻克永安州(今广西装山县)城。在永安停留的半年中,洪秀全颁行天历,制订制度,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各壬俱受东王节制,杨秀清实际上掌握了太平天国军政大权。此时进围永安的清军总数已达4万,太平军被迫再次突围,继续北上,兵临桂林城下,围城月余未能得手,于是撤围向北挺进。成丰二年(1852年)四月,太平军占全州,攻城时冯云山受伤。6月5日,分水陆两路沿湘江北进。6月10日,在全州以北十里之蓑衣渡遭湖南永州(今零陵)知州江忠源部伏击,激战两昼夜,辎重尽失,伤亡较大,冯云山因伤势恶化于此役中去世。

东取金陵

撤离全州后,太平军出广西人湖南,于6月12日攻克道州。在道州休整的一个多月中天国领导者统一了认识,决定进军湖广,东取金陵(今江苏南京)。遂弃道州,向东北方向前进。7月,占郴州(今郴县)。随后洪秀全、杨秀清命西王萧朝贵率军2000直逼防备空虚的长沙城。9月12日,萧朝贵在攻城中不幸中炮牺牲。洪秀全、杨秀清闻讯后率全军赶赴长沙增援,挖地道攻城,日久未下。此时,外围清军已达6万人,形势日趋不利。11月30日,太平军主动撤围北上,克益阳,轻取岳州,获得大批军火、船只,并组建水营,军队发展到10余万人,其后从岳州水陆并进直取湖北省城。11月,占汉阳、汉口。1853年1月12日,以地雷轰塌武昌城墙,进占全城,清湖北巡抚常大淳败死。

太平军攻克武昌后,滑军以撒大网的方式进行四面防堵,但其重点放在河南、直隶,显然,清廷对太平军的战略意图并不清楚。

1853年2月9日,洪秀全、杨秀清等率10余万之众,万余艘船只从武汉出发,水陆并进,浩浩荡荡顺江东下。沿途克九江、安庆、池州(今贵池)、铜陵、芜湖、太平(今当涂)、和州(今和县)等地。3月9日,胡以晃、李开芳、林凤祥率陆师进占雨花台,直薄南京城,进攻城南聚宝门(今中华门)。同时,太平军水师分泊大胜关至草鞋峡一带江面,占领浦口,包围金陵,进攻城北的仪风门。

3月l9日,太平军用“六地攻城”法,轰塌仪风门城墙,数百名天国将士冲人北城,在小营一带杀死两江总督陆建瀛。此时,南城清军闻北城已破,纷纷溃逃,林凤祥、赖汉英率数千太平军乘势攻破聚宝门、水西门、汉西门。翌日黎明,太平军主力入城,杀清江宁将军祥厚,南京全克。3月29日,天王洪秀全进入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南北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

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加强了城防部署,又攻占镇江、扬州,使之与天京成特角之势。几乎同时,清军向荣都17000余人已移营至天京城东孝陵卫,建立了“江南大营”,清军琦善部17000余人随之在扬州地区建立了“江北大营”,迫使太平军中止夺取苏杭财富之地的战略计划。当时,摆在太平天国面前的有三大军事任务:解除近在咫尺的江南、江北大营的威胁;出兵西征夺取饷源,扩大上游地区控制范围;北捣北京推翻清王朝。太平天国领导者们最后决定困守天京,同时分兵北伐、西征,三大军事任务概不偏废,从而陷入三面作战的境地,使太平军在多个遥远的战略方向和漫长的战线上分兵与强敌作战,给清军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出师北伐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林风祥、李开芳率军2万余人从浦口出师北伐,以“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靡时日”为目的。北伐军经皖北上,一个月中连破滁州(今滁县)、临淮关、凤阳、怀远、蒙城、毫州(今毫县)等地。五月,入河南,破归德城(今商丘),北上刘家口,拟渡黄河,取道山东。因山东曹县地方官姚景荣早已将船只收归北岸,尽行烧毁,使北伐军北渡之计被迫中断。继又沿河西进,经睢州(今睢县)、杞县、陈留,6月18日进逼开封,圈城不下,乃绕道经中牟、郑州、荥阳,在汜水、巩县之间夺得一批民船,渡过了黄河。

北渡黄河后,北伐军占领温县,随即于7月7日进围怀庆府(今沁阳)。清政府赶忙派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为钦差大臣,调集北方军队2万人防堵。北伐军围城近两月,未能克城,被迫撤围,绕道济源进入山西,连下垣曲、绛县、曲沃,进至平阳(今临汾)、洪洞一带。清军再次厚集兵力妄图把北伐军消灭于晋南地区,北伐军遂转而向东,复入河南。8月,击溃纳尔经额军万余人,克临铭关,兵入直隶。9月,占深州(今深县)。

清廷大惊,咸丰帝马上将纳尔经额革职,以胜保为钦差大臣,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秫沁为参赞大臣,会同进剿。

北伐军在深州稍事休整后,继续东进,连破献县、沧州、青县、静海,前锋直抵杨柳青,进逼天津。时天津防备空虚,城内团练决运河堤岸,引水环城。不久,胜保、僧格林沁先后率部赶至,北伐军进攻受阻,退守静海、独流,由林风祥、李开芳分别率部固守,同时向天京求援。北伐军将士忍受着严寒和饥饿,抗击三四万清军和团练的围攻。1854年2月,杨秀清派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夏官副丞相陈仕保、冬官副丞相许宗扬等率领北伐援军7500人从安庆赴敌。3月,援军在山东临清遭清军阻击失利,随即南撤,途中伤亡极大,余部纷纷溃散。北援军事行动失败。

四月,北伐军因粮尽弹缺,后援无望突围南走,退至东光县连镇,遭清军僧格林沁部包围。为吸引清军,李开芳率600骑于5月28日突围南下,袭占山东高唐州,清胜保军尾随而至,北伐军被分割在两地,处境更为困难。留守连镇的六七千北伐军坚持至咸丰五年(1855年)2月,终因粮尽失守,太平军大部阵亡,林凤祥受伤被俘,在北京就义。连镇陷落后,李开芳率部突围至茌平县冯官屯,清军引运河水灌冯官屯,北伐军屡次突围都未能成功。五月,李开芳被俘,被押至北京就义。至此,北伐军经过两年多奋战,终于全军覆没。

曲折的西征东征

苏浙财富区的战略计划阻于江南大营后,太平天国决定西征,以夺取皖赣,进图湘鄂,获得饷械之源,扩大上游地区控制范围,屏蔽天京。咸丰三年(1853年)4月,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率战船千余艘、步军二三万自天京溯江西征,一路攻占安徽和州、太平、池州、安庆。围攻南昌时,江西巡抚张芾、湖北按察使江忠源指挥清军在城内负隅顽抗,太平军围城二月不下,遂撤围转而克九江。8月,天京派石达开至安庆主持西征事宜。

此后,西征军分为两支,一支由胡以晃、曾天养率领经略皖北,克集贤关、桐城、舒城等地,12月,破皖省临时省会庐州(今合肥),清新任安徽巡抚江忠源投水自尽。另一支由韦俊、石祥祯率领,西取湖北,破田家镇(今广济西北)、克蕲州、黄州(今黄冈),9月,再克汉口、汉阳,不久,因兵力不足退守黄州。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曾天养率部来援,西征军大败清军于黄州,湖广总督吴文镕自杀。2月16,西征军三克汉口、汉阳,围攻武昌。同时,西征军又兵分两路,北路军万余人由曾天养率领转战鄂北,南路军2万余人由石祥祯、林绍璋指挥进军湖南。3月,杨秀清以扬州危急,调石达开回天京,由秦日纲主持西征事务。

挺进湖南的西征军遭遇了曾国藩湘军的抵抗。开始,太平军连连告捷,占领岳州、湘阴、靖港、湘潭等地,准备围攻长沙。4月,大败曾国藩水师于靖港,但林绍璋部在湘潭为湘军大败,损失惨重,西征军被迫放弃钳制长沙消灭湘军的计划。7月,湘军进入岳州,太平军退守城陵矾,8月9日,在城陵矶重创湘军水师。

闫七月初,太平军撤往武汉。8月,湘军攻陷武昌、汉阳,并焚毁了汉水上大批太平军船只。随后,湘军由武昌东下,进攻田家镇,重创太平军水师。太平军被迫退驻宿松、太湖。11月,湘军进逼九江,曾国藩亲抵城外指挥攻城。太平天国再以石达开为西征军统帅,自安庆率援军到达湖口布置军事,由林启容守九江,黄文金据湖口,石达开、罗大纲驻梅家洲。是月中旬,湘军水陆师完成了对九江、湖口的包围,湘军水师分泊鄱阳湖口内外江面,以舢板等轻舟驶入湖内,欲图消灭太平军水营,切断太平军九江、湖口之外援。结果,太平军将计就计,在湖口连结垒卡,断其出路,使敌军笨重船只留于长江,湘军水师遂被分割为二。太平军趁机****,在湖口、九江两次痛歼湘军水师,夺获曾国藩座船,曾国藩狼狈逃往南昌。此后太平军西征不利的形势开始扭转。

湖口大捷后,石达开派秦日纲、陈玉成事部西进武汉,吸引湘军从九江回援。咸丰五年(1855年)2月,太平军三克武汉,随即挥师鄂北。曾国藩被迫命罗泽南部6000余人从江西进援湖北。石达开见湘军主力未被调动,遂亲率西征主力入江西,逼南昌。11月,曾国藩急调围困九江之师回援南昌,被敌人围困几近两年的九江终于解围。至咸丰六年(1856年)2月,江西十三府中的七府一州50余县都为太平军所克,曾国藩困守的南昌城指日可下。3月,洪秀全、杨秀清命石达开率部回援天京,江西军务改由卫天侯黄玉昆主持。此后,太平军西征军事行动基本停止。

一破江北、江南大营

太平军分师北伐西征后,天京附近兵力大为减弱,经常受到清军江北、江南大营的威胁。西征战场转败为胜后,夭京当局从上游抽调大军东援。

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燕壬秦日纲奉命自上游赴援陷于清军重围的镇江,太平军年轻小将陈玉成驾一小舟,穿过清军封锁线,入城与守将吴如孝取得联系。2月,吴如孝、秦日纲内外夹击,大败清军。太平军乘胜渡江,破江北大营统帅托明阿军,克扬州、浦口,江北大营溃散。然后,太平军回师镇江,进攻江南大营。5月,秦日纲部、石达开部及天京城内太平军向江南大营发起总攻,清军大败,向荣率残部逃至丹阳毙命。摧毁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命韦昌辉主持江西军政,石达开前往湖北,解武汉之围。

成丰六年(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杨秀清、韦昌辉死于内讧。10月底,洪秀全召石达开回京提理政务,但天王对他心有疑忌,多方牵制。咸丰七年(1857年)5月,石达开事部愤而出走,从天京上游带走数万人开始独立行动。石达开出走进一步削弱了天国军事实力。此后,石达开先在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活动,屡遭不利。咸丰九年(1859年)后又转战湖广、西南一带。由于没有建立根据地,孤军作战,战斗力日益削弱。同治二年(1863年),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今安顺场)陷入清军包围,全军覆没,石达开自投敌营,于成都就义。

天京内讧之后,太平天国军事形势急转直下。东线,清军重陷镇江、瓜洲,江北、江南大营复建,再次威胁天京。西线,韦俊在湘军猛攻下放弃武汉,湖北尽失。湘军又攻占湖口、九江,林启荣部全部牺牲,江西动摇。同时,天国内部一时“朝中无将,国中无人”。军心涣散,人各一心,洪秀全只得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一批年轻将领,恢复了五军主将制。此时,西线湘军已危及安庆,天京之围也日趋严重。咸丰八年(1858年)6月,李秀成、陈玉成等将领在安徽枞阳镇(今桐城县东南)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采取联合作战方针,会攻江北大营。会后,陈玉成率部东征,7月,克庐州,留吴如孝就地活动,自率主力进军乌衣镇,与李秀成部会师,大败江北大营德兴阿部,随后进军浦口、江浦,再次摧毁江北大营,恢复了天京与江北的联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