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2)
正当太平军主力进攻江北大营时,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命李续宾部进援安徽,先后攻占太湖、潜山、桐城、舒城等地。九月底,李续宾率6000精兵进抵庐州咽喉三河镇外围。11月7日,陈玉成率郁自六合赶至,扎营于三河镇南金牛镇一带。11月14日,李秀成率部自扬州赶来,驻于白石山。这样,三河附近太平军人数已达十余万。11月15日深夜,李续宾派兵偷袭金牛镇,被陈玉成诱入包围圈。当时正值大雾迷漫,湘军莫辨敌我,乱成一团,全部遭歼。随后,陈玉成与李秀成率部进击湘军大营,全歼敌军,李续宾自杀。太平军乘胜复占安徽大部,减轻了安庆之围的压力,天京上游局势得到暂时控制。
咸丰九年(1859年)3月,鉴于天京仍受江南大营威胁,太平天国领导者决定由陈玉成部在皖北佯动,掩护江南之战;由李秀成、李世贤等部攻打湖州、杭州,迫使江南大营驰救,然后乘隙蹈虚,回攻江南大营。翌年2月,李秀成奇袭杭州成功,江南大营统帅和春先后派出一万余人奔援杭州,李秀成立即星夜回师天京。5月2日,李秀成部、陈玉成都、李世贤部、杨辅清部、刘官芳部五路太平军齐集天京外围,对江南大营发起总攻,经过激战,彻底摧毁江南大营,和春、张国棵等率残部逃往镇江、丹阳。接着,太平军东征苏常,四五月间连克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嘉兴、太仓、嘉定、常熟、青浦、松江等地,占领了长江三角洲大都地区。此后,太平军逼近上海,在松江、青浦等地击退了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组建的军队——洋枪队的进攻。7月,李秀成率部攻上海,遭英法联军炮击被迫撤退。
安庆会战及经营江浙
江南大营覆灭后,清朝绿营部队几乎全部崩溃,只好依赖湘军来支撑危局,曾国藩受命出任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他在战略上坚持先攻安庆,后图下游的计划,加紧围攻安庆。
8月,陈玉成到苏州与李秀成会商,决定依原定计划分南北两路西进武汉,实施“攻鄂救皖”战略,解除安庆之围。9月30日,陈玉成率军自天京北渡,9月,进驻桐城。咸丰十一年(1861年)春,占霍山,克英山。2月,占领黄州(今黄冈),逼近武汉。3月22日,陈玉成在黄州府会见了英国参赞巴夏札,巴夏礼借口维护英国商业利益,危言耸听地“劝告”陈玉成不要进攻武汉。
陈玉成轻信上当,留赖文光部驻守黄州,他本人率军转向鄂北。3月中旬,陈玉成见南路大军迟迟不来,遂事部东下,直接驰援安庆。南路李秀成只一意经营江浙,对救援安庆抱消极态度。咸丰十年(1860年)9月,李秀成部自天京出发,经皖南,遭湘军阻截失利,遂改道浙江转入江西。成丰十一年(1861年)底入鄂,连克通城、通山、兴国(今阳新县)、大冶,前锋攻占武昌县(今鄂城)。英国驻汉口领事金执尔面见李秀成,进行阻挠和恐吓。此时,李秀成得悉陈玉成早已回师安庆,遂撤出湖北,折人江西。太平军“攻鄂救皖”计划告败。
四月,曾国藩自祁门移营至长江边上的东流,就近指挥湘军围攻安庆,湘军主力几乎全部投入此役。此时,陈玉成军已在集贤关附近逼攻围城湘军,干王洪仁玕等也自天京率援军会合吴如孝部,进驻桐城新安渡至练潭一带,双方开始了对安庆的争夺战。经过一个多月激战,太平军未能得手,陈玉成布在集贤关的营垒又被攻破。9月5日,湘军轰塌北城城墙攻入城内,安庆失守。陈玉成退往庐州。此后,陈玉成为扩马招兵又派陈得才、赖文光等率军3万与捻军配合远征河南、陕西。清军多隆阿、袁甲三部趁机扑向庐州。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陈玉成放弃孤立无援的庐州,北走寿州,被当地团练首领苗沛霖诱捕,解送胜保军营,后在河南延津遇害。
安庆失守后,天京上游屏障尽失,皖北根据地不复存在,天京局势日益危殆。而李秀成无意挽救西线,反率军由江西入浙,于成丰十一年(1861年)底全占浙境。浙江和苏南成为太平天国最后两三年中的主要根据地。随后,李秀成又事部进攻上海,遭荚法联军、华尔常胜军及李鸿章淮军****,多次失利。
天津保卫战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清廷授曾国藩协办大学士,统辖苏、赣、皖、浙四省军务。曾国藩立即筹划以东征金陵为主要目标的全盘军事行动。4月,湘军曾国荃部、曾贞干部及彭玉麟部水师共五万人先后抵达天京城下。曾国藩另派左宗棠率楚军人浙,李鸿章事淮军入上海,进攻苏浙太平军。
湘军进抵天京城下后,洪秀全严令李秀成自上海前线回援。8月,李秀成督率太平军“十三王”共10余万人回救天京,猛攻围城湘军。湘军“缩营自保”,凭借深沟高垒,坚守顽抗,太平军未能击破湘军营垒。11月26日,李秀成撤军人天京,“十三王”救天京失败。其后,洪秀全又命李秀成率部北征湖北,翼图诱使围城湘军回援江北。曾国藩一面指示曾国荃坚守大营,一面纷调援军入皖,阻挡李秀成部西进。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李秀成连攻庐州、舒城、六安不下,旋即东返。这时,太平军常熟守将骆国忠已举城降清,淮军、“常胜军”从上海西进,攻陷了太仓、昆山,准备围攻苏州,苏浙动摇。在天京方向,曾国荃所统围城之师已增至3万余人,洪秀全急令李秀成速回天京。五月,李秀成部在江浦渡江返京时遭湘军截击,损失2万余人。
当湘军在天京城外加紧攻城时,英法侵略军、“常胜军”和淮军先后于是年下半年攻占了江阴、无锡、苏州。同治三年(1864年)4月,常州、金坛、丹阳又先后陷落,太平天国苏南各城尽失。在浙江战场,英法侵略军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就攻占了宁波,浙江太平军进行了英勇抗击,相继在慈溪击毙“常胜军”统领华尔,在绍兴打死“常捷军”统领勒伯勒东及继任者塔提夫。但这些局部战斗的胜利并不能挽回整个战场的被动局面,在外国侵略军和左宗棠部湘军的进攻下,浙江各地相继陷落。同治三年二月,嘉兴、杭州又失,太平军余部转移至湖州。至此,天京东南屏障尽失,已成孤城。城外防御工事也被湘军破坏殆尽。李秀成建议“让城别走”,另谋发展,遭到天王拒绝。
同治三年(1864年)2月28日,湘军攻占紫金山巅的天保城。廿四日,湘军进至太平门、神策门外。6月1日,洪秀全病逝,长子洪天贵福继位为幼天王,太平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卫城战。7月19日,太平门城墙被轰倒,清军蜂拥而入,天京陷落。李秀成突围至天京东南方山附近被俘,送往湘军大营,写完供词后遭处决。10月,幼天王、洪仁玕在江西被俘遇害。
天京失陷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的失败。此后,长江以南的太平军余部转战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省,一直坚持到同治五年(1866年)才被镇压下去。长江以北的太平军后来与捻军合编,继续抗清。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它历时14裁,纵横18省,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势力,把中国农民革命战争推向了高峰,对晚清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收复新疆的战争
同治三年(1864年),在陕甘回民起义影响下,新疆各族人民掀起了反清武装斗争,不久,起义领导权即为当地封建主和宗教上层人物所控制,他们趁机建立了许多割据政权,相互攻伐,争战不巳。是年,喀什噶尔(今喀什)割据头目思的克派回族封建主金相印赴中亚浩罕国乞援。
正当清廷收复新疆之举即将展开时,日本以琉球水手在台湾被误杀为借口悍然出兵侵犯台湾,东南沿海防务顿趋紧张,清廷内部由此引发了一场“塞防”与“海防”之争。持“海防”论者以直隶总督孝鸿章为代表,主张放弃塞防、专重海防;陕甘总督左宗棠则主张海防、塞防并重,二者不可俯废,但当务之急是出兵西征。清政府最后采纳了左宗棠等人的意见,决意收复新疆。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清政府召景廉回京,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以金顺为乌鲁木齐都统帮办新疆军务,负责出兵平乱。
恢复北疆的战争
左宗棠于出征之前依据敌我情况和新疆地理条件,制定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由于新疆远离内陆、交通不便、产粮不多,陕甘地区又屡遭战乱、物资短缺,因而必须采取“缓进”的方针,以充裕的时间做好战争准备。由于运输线过长,容易遭袭,出兵之后必须采取“急进”方针,速战速决以免旷日持久。当时阿古柏主力分布在南疆,盘踞北疆之敌主要是马人得及白彦虎等西北回民起义军残部,力量较弱,因而在作战方向上,应该先北疆后南疆,由北制南。
此后,清军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战前准备。首先是筹集军饷。除使用各省协饷、关税、厘金外,举借了一部分外债和商款,解决了庞大的军费开支问题。其次是采运军粮,除在甘肃、蒙古、乌里雅苏台等地采粮外,还通过俄国商人购得一部分粮食,并在新疆开展屯田,保证了军粮供应。第三是整顿军队。将各营汰弱留强,裁并合营,补充枪炮弹药,改善军备,提高了战斗力。
光绪二年(1876年)三月,左宗棠命张曜部固守哈密,金顺部进驻济木萨,防敌东犯,随即派总理行营营务、湘军统领刘锦棠率马步25营,记名提督徐占彪率马步5营分批入疆,目标是收复乌鲁木齐,左宗棠自己坐镇肃州指挥全局。至此,清军投入新疆的兵力已达六七万人。闰五月,刘锦棠部到达巴里坤,进驻古城,7月28日,与金顺部同抵阜康。
8月12日,清军进扎乌鲁木齐东北之古牧地,扫清外围后安炮攻城,8月18日,炮兵轰塌南城,步军冲入缺口,歼敌6000人。攻克古牧地时,刘锦棠得悉乌鲁木齐城防空虚,遂率清军急速挺进。白彦虎、马人得闻风弃城,逃往达坂。此后,左宗棠命刘锦棠驻守乌城,金顺继续挥师西进。昌吉、呼图壁与玛纳斯北城之敌皆弃城溃逃。9月2日,金顺部围攻玛纳斯南城,守城之敌拼死抵抗。11月6日,清军收复南城。至此,北疆除伊犁地区外,全为清军所复。这时冬季将至,清军暂停军事行动,趁机休整,待来年举兵南疆。
恢复南疆的战争
北疆为清军克复后,阿古柏坐镇喀喇沙尔加紧了军事部署,他命大通哈(大总管)爱伊德尔胡里防守达坂城;命白彦虎、马人得守御吐鲁番,命其子海古拉驻守托克逊,三城构成鼎足之势。
根据敌人部署,左宗棠决定分三路进击南疆,北路由刘锦棠部南下乌鲁木齐进攻达坂城,东路由张曜部自哈密西进,东北路由徐占彪部自巴里坤西进,后两路在盐池会师再协力攻取吐鲁番和托克逊,打开南疆大门,然后西进光复天山以南广大地区。为此,清军又从关内调师增援各部,巩固后方,保护运输线。
光绪三年(1877年)2月28日,刘锦棠率一万余人及开花炮队由乌鲁木齐南下,3月3日夜,清军包围达坂城后,立即修筑炮台,准备攻城。5日击败自托克逊赶来的敌援军。6日夜,清军以开花大炮轰击达坂城,先后将城中炮台、月城及弹药库击毁,守敌伤亡甚众,妄图从东门突围,为清军所阻,被歼2000余人,1200余人被俘,达坂光复。此时,张曜、徐占彪部清军已攻克七克腾木、辟展、胜金台等处,正向吐鲁番挺进。刘锦棠于是分一部援攻吐鲁番,自率主力开向托克逊,在托克逊城外重创敌军。13日,海古拉率2000余骑出逃喀喇沙尔,白彦虎闻风后逃离吐鲁番,马人得不敢抵抗,开城投降,吐鲁番亦复。达坂、吐鲁番之役,阿古柏军损失不下2万人。
清军连战连捷大大鼓舞了南疆各族人民反抗阿古柏势力的信心,4月中旬,阿古柏退至库尔勒后,大势已去,不久暴死。海古拉携父尸逃至库车,被其兄伯克·胡里所杀,后者又在喀什噶尔称汗,在英俄扶植下做垂死顽抗。三城收复后,左宗棠命各部待新秋粮食采运充足之后,立即进军南疆八城。8月,清军以刘锦棠部为前锋,张曜部为后队,共2万余人从托克逊开拔西进,直指库尔勒。
9月初,白彦虎丙逃库车,刘锦棠部进入喀喇沙尔、库尔勒后趁敌军立足未稳以精兵追击,6天疾驰900里。9月12日,清军追至库车城外时发现敌军,刘锦棠立即部署三路进击,大败敌军,乘胜克复库车。此后,刘锦棠率部继续穷追,16日在铜厂大败正在渡河的敌军,乘胜追杀,敌军不敢拒抗,只顾狂奔。两天后,清军克阿克苏城。刘锦棠随后命黄万鹏、张俊率马、步两营直捣乌什,追赶白彦虎残部,白彦虎被迫从间道逃往喀什噶尔。
清军一个月内驰骋2000里,收复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东四城。这时,伯克胡里势力内部发生分化,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趁伯克胡里往和阗“平乱”时反正,并向刘锦棠乞援。刘锦棠立即放弃先取叶尔羌的计划,不待张曜后队赶到即分三路前进:命余虎恩率步骑5营,从阿克苏取道巴尔楚克(今巴楚东)攻打喀什噶尔;黄万鹏、张俊率步骑9营经乌什取道布鲁特边境出喀什噶尔西,两路合围喀城。刘锦棠自率各营直指叶尔羌和英吉沙尔,策应其他两路。11月13日清军收复喀什噶尔,伯克胡里和白彦虎率残部逃人俄境。17日、20日,刘锦棠部先后克叶尔羌、英吉沙尔。29日,董福祥部克复和阗。至此,南疆全境皆复。
伊犁地区的索还
清军克复南疆后,新疆只剩下伊犁尚在俄国人手中。光绪五年(1879年)8月,沙俄政府胁迫清朝出使俄国大臣崇厚签订了<里瓦基亚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伊犁虽归还中国,但其西境南境全被沙俄割去,实成孤城。清政府对此立即作出反应,决定以武力为后盾,配合外交上的折冲樽俎收复伊犁地区。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清廷照会沙皇政府,崇厚所议条约,“违训越权”,“窒碍难行”。同时以驻英法公使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负责谈判改约,再次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统筹新疆军务。
沙俄马上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在我东北、西北边境集军万余进行威胁,甚至动用黑海舰队到黄海海面示威。左宗棠毫不示弱,他拟定了三路收复伊犁的计划:金顺率东路军驻晶河一线;张曜率中路军从冰岭之东沿特克斯河指向伊犁;刘锦棠事西路军从冰岭之西经布鲁特地区直指伊犁。加上后应部队总兵力达5万余人。四月,年近七旬的左宗棠“舆榇发肃州”,誓与俄人决一死战,准备武力收复伊犁地区。但在俄英德法美等国压力下,清政府最后把左宗棠调离新疆,令其回京。
光绪七年(1881年),曾纪泽代表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清政府在界务商务方面争回一部分主权,收回了伊犁及特克斯河流域具有战略意义的19000平方公里土地,但仍割让了霍尔果斯河以西领土。
收复新疆战争的胜利,粉碎了阿古柏及英俄势力侵占新疆的阴谋,使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巩固了西北边陲。此后,清廷对新疆地区日益重视,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行省,设置州县,进一步促进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及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