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辛亥革命战争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组成了“皇族内阁”,大权集于皇亲贵戚之手。这意味着立宪派的努力化为泡影,立宪派内部随之分化,一部分人开始向革命派靠拢。此后,为抗议清廷借“铁路干线国有”之名向帝国主义出卖铁路权益,全国各地又掀起了“保路运动”。各省革命党人在“保路运动”鼓舞下积极准备起义。当清政府从湖北调军队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时,湖北革命党入趁机发动了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当时,武汉革命党人在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领导下,新军工作做得最有成效。武昌起义前,武汉驻军主要有新军第八镇(张彪任统制),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黎元洪任统领),另有巡防营、水师营等旧军。在新军中,绝大多数营队有革命党活动,至宣统三年(1911年)起义前夕,17000多人的湖北新军中,参加革命组织的将近三分之一,并有许多革命的同情者。是年7月,湖广总督瑞激奉命将第八镇部分军队调往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武汉地区兵力空虚,对发动起义极为有利。
8月3日,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骨干分子召开会议,决定于15日举行起义,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由蒋翊武与孙武分别担任起义的临时总司令和参谋长,制定了起义计划,并通知湖南革命党届时响应。会后,由于清方加强了戒备,湖南革命党人也准备不足,起义被迫延期。
18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十四号配制炸药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赶至,孙武等仓促转移,起义的武器、旗帜、文告、名册等全被俄国巡捕搜去,并转交给清政府。瑞激立即下令关闭四城,搜捕革命党人。蒋翊武等见形势危急,毅然决定于当晚12时起义。晚9时左右,清军警包围了起义总机关,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等人被捕,蒋翊武乘隙脱逃。由于清方戒备严密,起义命令未能及时送出去,这次起义流产了。19日,清晨,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三人英勇就义,武昌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当晚7时左右,工程第八营在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领导下在武昌城内率先起义。驻城外的第二十一混成协辎重队在革命党人李鹏升率领下也同时举义。其他各标营革命党人纷起响应,起义者分别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凤凰山、蛇山等要地及各城门。随后,起义军兵分三路向总督衙门及靠近督署的第八镇司令部发起进攻,第一路由紫阳桥经王府口指向督府后院;第二路从水陆街进攻第八镇司令部及督署侧翼;第三路经津水闸、保安门正街指向督署前门。同时,炮兵向督署轰击,配合步兵作战。瑞激严令第八镇统制张彪,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率部抵抗。当起义军快逼近督署时,瑞激慌忙打开督署后墙,逃往“楚豫号”军舰。张彪率部抵抗一阵后,窜出城外,逃到刘家庙。黎元洪则逃到黄土坡僚属家藏匿起来,清军失去指挥,大部溃散,一部投降。
到20日黎明,起义军完全控制了武昌城。当天上午,湖北军政府成立,革命党人对掌握革命政权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推举曾亲手杀害过革命党人的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立宪派首领汤化龙也趁机混入了军政府。
20日、21日,汉阳、汉口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也先后率众起义,迅速占领了汉阳、汉口。至此,武汉三镇光复。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纷起响应,至11月下旬,全国24个省区中已有14个省和上海脱离了清朝的统治。
汉口、汉阳之战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北京,清政府急将瑞激、张彪革职留任,命海军提督萨镇冰、长江水师提督程允和率两支舰队援鄂,以陆军大臣荫昌为钦差大臣节制各军。将北洋六镇和禁卫军编组成三个军。以陆军第四镇和第二、六镇的两个混成协为第一军,由荫昌指挥。陆军第五镇及第三、二十镇的两个混成协为第二军,由军谘府正使冯国璋为军统,两军开赴武昌前线。另将禁卫军、陆军第一镇编成第三军,由贝勒载涛指挥,防守京畿一带。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立即扩编军队,革命军总兵力最多时达6万人,由于新兵数量骤增,部队训练不及,大部分老兵被提拔为军官和军士,使军队战斗力受到一定影响。清军南下消息传来后,湖北军政府决定增兵汉口,趁清军尚未集中,先扫清刘家庙之敌。
27日,革命军在第二协统领何锡藩指挥下进击刘家庙,翌日即占领该地。张彪率敌军残部逃往滠口一带,固守三道桥北端。此时,南下的北洋军陆续向祁家湾、滠口附近集结。军政府决定先退滠口之敌。由于何锡藩与革命党人意见不合,提出辞呈,军政府改任张景良为汉口前线指挥官。张景良到达刘家庙后,却不作任何部署。10月20日,军政府派人代张下令进攻摄口。由于敌军在三道桥防守严密,革命军进展困难,伤亡较大,被迫撤回。事后,军政府决定对南下之敌采取守势。
10月26日,敌军分三路进攻:主力由铁路沿线攻刘家庙;另两路一经蔡甸攻汉阳,一由阳逻经青山下游直逼武昌。清军在阳逻的海军趁革命军青山炮队疏于戒备,驶至湛家矶附近,突袭三道桥以南革命军阵地,致使革命军牺牲500多人。滠口之敌趁势通过三道桥,沿铁路两侧猛攻,在水陆夹攻下,清军占领刘家庙。革命军退守大智门一带。此时,前线指挥官张景良不知去向,第二协第四标统带谢元恺自告奋勇于当天下午率部队夺回刘家庙,不久又告失守。这时,清廷发现荫昌指挥北洋军不灵,不得已将他召回,起用衰世凯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武汉军事,任命冯国璋、段祺瑞分别为第一、第二军军统。冯国璋遂亲赴汉口指挥战事。
刘家庙失守后,战争转入汉口城中,这时,黄兴由上海赶到武汉,被推举为武汉革命军总司令,设司令部于汉口满春茶园。黄兴立即组织部队反击,皆为清军所阻。10月31日,冯国璋集军猛攻汉口,革命军损失巨大,逐步后撤。11月1日,市区大部失守,黄兴遂退守汉阳。翌日,汉口陷落。
清军攻占汉口后,冯国璋决定先取汉阳,再图武昌。而军政府内部经过激烈争论,决定固守汉阳。这时,经过补充的革命军有10000余人,加上从湖南来的两协援军,总兵力增至2万余人。黎元洪登坛拜将,任命黄兴为战时总司令。11月4日,黄兴设司令部于汉阳昭忠祠。
11月16日,黄兴不顾革命军新兵多、训练缺、敌强我弱的现状,决定分三路****汉口。第一路由武昌青山渡江,在汉口湛家矶登陆,进攻刘家庙;第二路由汉阳东北渡江,在汉口龙王庙登陆;第三路为主力部队,在襄河琴塘口渡河,进攻汉口玉带门。11月17日晨,第一路因指挥官酒醉,下错命令,延误了渡江时间;第二路因指挥官结婚,未上前线;第三路因将士争食,自行混乱,在清军进攻下不战而瓦解。这样,****汉口计划全部破产。
11月20日,清军进攻汉阳。其左翼部队从汉水正面渡江,直攻汉阳;右翼甲支队从新沟渡汉水,经蔡甸(今汉阳县)向三眼桥进攻;乙支队从舵落、琴断口渡汉水,向美娘山、仙女山进攻。两队迂回汉阳翼侧,经过反复争夺,11月24日,清军在炮兵支援下,攻占了美娘山、仙女山和三眼桥。接着,革命军又丢失了磨子山、锅底山、扁担山等汉阳周围的制高点。1 1月26日,清军右翼甲、乙支队合击革命军黑山、十里铺防线,汉口清军从汉口渡汉水,侧击黑山,革命军腹背受敌,纷纷撤退。11月27日,清军占领大别山,进占汉阳城。
占领汉阳后,袁世凯鉴于长江天险和海军倒戈,又为了给和谈留下余地,没有马上进攻武昌。双方隔江而峙。
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之战
武昌起义后,上海、浙江、江苏先后宣布独立,但东南重镇南京尚在清军重兵把守中。当时,南京驻军有徐绍桢为统制的新军第九镇7000人以及江南提督张勋等率领的江防军、巡防军、新防军等旧军约2万人。武昌起义后,两江总督张人骏和江宁将军铁良认为新军不可恃,遂全部缴回第九镇军中的子弹,并令其移防城外65里的称陵关。
著名革命党人赵声等曾在第九镇任过统带,因而该镇官兵具有一定的民主革命思想。移至秣陵关后,各标营革命呼声甚高。徐绍桢为势所逼,也倒向革命。宣统三年(1911年)11月7日,第九镇从秣陵关向南京发动一次进攻,终因弹药不足、守军工事坚固而败退镇江。
此后,上海督军陈其美与江浙各省起义军首领集会,决定组建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减轻武汉的压力,发展京南地区的革命力量。会议推徐绍桢为联军总司令,总兵站设于上海。联军计有洪承典所统沪军10OO人,黎天才所统粤军600人,刘之洁所统苏军3000人,朱瑞所统浙军3000人,林述庆、柏文蔚所统镇军3000人及徐绍桢所统第九镇官兵共14000余人。江浙联军组成后,召开了两次军事会议,决定先逐南京城外清军,再取南京城。镇军担任中路,由马群进攻夭保城;浙军承担左翼,从孝陵卫进攻幕府山;粤军担任右翼沿沪宁线进攻乌龙山;苏军进攻雨花台;沪军为总预备队;其余各军担任警戒。
11月25日,各军依计划发起进攻。粤军攻下乌龙山炮台后立即与浙军并力合攻幕府山炮台。29日得手。随后两军协助镇军攻天保城,经过彻夜血战,天保城于12月1日克复。同日,苏军顺利占领雨花台。联军全占南京城外险要后,开始用大炮轰击城内了望台和指挥所。清军借托洋人与联军交涉投降事宜,当晚,张勋率兵2000,由下关、浦口北逃徐州,张人骏、铁良也在下关乘日本兵舰逃往上海,城内残存清军开城投降。12月2日,联军进入南京城。此后,南京代替武昌成为新的革命中心,为日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奠定了基础。
攻占南京后,各省革命党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并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21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
早在11月30日,衰世凯就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向湖北军政府提出停战及和谈要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许多立宪派、旧官僚混入革命阵营,窃取了重要职权,革命党内部分歧日趋尖锐,临时政府内部出现了妥协派,许多领导人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对裒世凯既有畏葸又抱幻想,表示愿意和谈。12月18日,南京临时政府和裒世凯的代表在上海开始了“南北和谈”,最后双方以衰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让给袁世凯为条件达成协议。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随后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了袁世凯手里,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时期。
辛亥革命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最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争。这次战争促使清王朝灭亡,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成了********的成立,也为尔后的革命发展开辟了道路。但这场战争最后以向封建势力妥协而告终,没有完成其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其经验教训是值得深刻吸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