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军阀之间的战争与护法战争(1)
护国战争打倒了袁世凯,但是根本没有触动滋生封建军阀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基础。袁世凯在世时,北洋军阀内部,即有矛盾和山头,衰死之后,便形成派系,分别依靠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独霸一方。另外西南各省的武装力量也都拥兵自重,野心勃勃,形成地方军阍。此外,国民党也拥有一部分控制并不十分牢固的部队。
军阀割据的混战
皖系军阀集团,以该系首领段棋瑞为安徽人而得名。辛亥革命后,任北洋军第2军总统、湖广总督等职。民国成立后,段刭北京历任陆军总长、内阁总理。衰世凯称帝,段消极抵制。袁死之后,段再次出任内阁总理兼陆军总长,北京政府的实权实际落入以段为首的皖系军阀手中。民国六年(1917年)6月,国会拒绝了段提出的对德宣战案,并罢免其国务总理职,段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指使他所控制的各省督军胁迫总统黎元洪解散国会,安徽督军张勋以调停矛盾为名,带兵入京,乘机拥溥仪复辟。段祺瑞马厂出兵,打败张勋,再次夺得总理职位,继续控制北京中央政权并竭力扩充自己的实力,借对德宣战,编练了3个师24个旅的“参战军”,实为段的内战主力。
直系军阀集团,以其首领冯国璋为直隶人而得名。辛亥革命时,冯任清军第1军总统,率部抵湖北镇压革命。袁任大总统后,冯就任总统府军事处处长兼管禁卫军,后任直隶总督。“二次革命”暴发后,冯率军南下,攻入南京,即以上将军衔就任江苏都督。冯在此任内,极力扩张在长江流域的势力。袁世凯称帝时,冯也有所抵制,袁死后,冯被选为副总统,冯与段祺瑞即成为争夺北洋集团和中央政府权力的主要对手。民国六年(1917年)7月,张勋复辟,总统黎元洪被逼走,张勋旋即战败,冯进京任代理大总统职。
奉系军阀集团的首领是张作霖(1875-1928年),甲午战争时,张投入毅军,曾被提为哨长,甲午战争结束,张退伍返乡。不久即在台安等地组织保卫团,自任团总。清光绪29年(1903年)张作霖的保卫团被新民县知府收编为新民巡防营,张任管带。光绪31年又被升为五营巡防统领,后又升为奉天前路巡防统领。辛亥革命爆发,张因镇压革命有功,控制了奉天局势,民国六年(1912年)9月,衰世凯任命张为24镇统制,后又授张中将军衔,任第27师师长。袁世凯称帝时,张乘机将奉天督军段芝贵逐走,裒被迫任其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张即将奉天军队整编为3个师另1个旅,其后又逐次吞并吉、黑两省,成为关东王。形成皖、直两系之外又一支举足轻重的军阀势力。
另外,还有晋系军阀集团,其首领阎锡山(18 83 -1960年),辛亥革命时,山西新军起义,杀山西巡抚陆琦,占领省会,阎以革命党人身份,出任山西都督。此后,阎逐步裁撤旧军,新建陆军1个师和1个混成旅,另外在北方还有一些地方军阀,如刘镇华的镇嵩军,胡景翼、杨虎城的陕军,王天纵、樊钟秀的豫军等。
在南方,最大的军阀势力为滇系和桂系。滇系源出于清末新军第19镇。该镇由留日士官生蔡锷、李烈钧、李根沅等主持训练,军队素质和装备为西南各省之冠。辛亥革命之后,云贵总督李经羲及北籍将领靳云鹏、曲同丰等逃走,滇省军权由拥护共和的蔡锷、李根沅、唐继尧等掌握。民国二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采取调虎离山之计,将蔡锷调到北京任将军府将军兼经界局督办,实为监视软禁。唐继尧继蔡为云南督军,护国之役前,唐曾徘徊观望,后迫于形势,于民国四年(1915年)12月宣布独立。护国战争胜利后,唐把云南军队由原2个师扩充为8个师,不但占据云贵两省,而且挥兵四川,与四川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战事连年不断。唐继尧成为割据西南,风云一时的滇系军阀首领。
旧桂系军阀首领为陆荣廷(1859-1928年),清光绪33年(1907年),孙中山在镇南关起义,陆时为十营统领,率部与革命军激战7昼夜,将革命军击败。后逐步升为广西提督。武昌首义后,广西也宣布独立,陆任剐都督。当广西新军离省参加北伐,陆荣廷发动兵变,迫使都督去职而自己取而代之。云南护国军起兵讨袁时,陆以进攻云南为由,向袁世凯索得大批饷械,趁机扩大桂军,后见袁世凯大势已去,便宣布广西独立,参加护国军,出兵广东,将广东督军龙济光赶到海南岛,陆由此占据两广地盘,并利用广东财富,扩大军队,势力急剧膨胀。势力最盛时,曾拥有7个军另1个师的兵力。滇桂两系军阀均与进步党粱启超等人有较密切的联系。
在西南、中南还有一些具有实力的地方军阀,如刘显世的黔军,刘存厚、刘湘、杨森等的川军,谭延闻、程潜的湘军,蓝天蔚、夏斗寅的鄂军等等。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人在护国战争之后,也掌握了一批部队,分布于山东、广东、福建、四川等地。但倒袁胜利后,并没有利用时机大力发展自己的武装,反而为表明与北京政府的合作诚意,主动提出收束中华革命党军队,从事和平建设。这在当时只能是一种空想。
护法战争
民国五年(1916年)6月,衰世凯羞愤而死,南北议和,护国战争结束。
民国六年7月,段祺瑞先怂恿张勋复辟,后又出兵打败张勋,以“再造共和”功臣自居,重任国务总理,随后宣布拒绝恢复南京临时约法和已被张勋解散的国会。因此,孙中山高举护法旗帜,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军政府,以孙中山为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任命张开儒为陆军总长,程壁光为海军总长,李烈钧为总参谋长,林葆怿为海军总司令,李福林为亲军总司令,许崇智为大元帅府参军长,方声涛为卫戍总司令,陈炯明为第1军总司令。
护法军政府成立后,各地纷纷响应,宣布独立,南北又成对峙局面。孙中山虽名为大元帅,但他手中并没有掌握可靠的军队,积极拥护孙中山的只有程壁光率领的海军第1舰队和原李烈钧指挥的驻粤滇军张开儒、方声涛2个师及广东省长朱庆润交给军政府的20个营警卫队。实际大权均在滇、桂两系军阀手中,他们不过是想利用孙的声望,以护法为名,扩张自己的势力而已。不久,他们即把孙中山排挤走。
西南各省独立后,段棋瑞力主军事解决,武力统一。支持他的有皖系军阀和曹锟、张作霖等,而冯国璋及直系长江三督则主张和解。但冯在段的压力之下,于民国六年(1917年)9月29日下令通缉孙中山,同时军政府也下令通缉段祺瑞等4人,南北战争于十月开始。
护法战争波及福建、广东、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7省,战线绵延数千里。时直属北京政府陆军部的部队共17个师43个混成旅,约47万人。而护法军所属部队及响应者只有15万人,但双方前线投入的兵力不相上下。
第1期作战重点为湖南,段任命其心腹傅良佐为湖南督军,派北洋第8师、第20师,晋军第1混成旅人湖南作战;同时任吴光新为长江上游总司令兼四川查办使,率兵入川。陆荣廷则任命谭浩明为两广护法军总司令,率陆裕光、林俊廷、韦荣昌、马济、林虎等5个军分3路北上,右路军由马济率领从韶关入湖南向攸县、醴陵、长沙进攻,中路由谭浩明指挥分两路进军新宁、宝庆和街阳、长沙,左路由程潜等指挥,自宝庆北上。冯国璋暗使属于直系的第8师师长王汝贤,20师师长范国璋消极怠战。
正当南北两军在衡山、保庆、攸县一带激战之时,王、范于Il月14日于前线发出通电,主张停战,并从衡山撤兵,致使督军傅良佐等人狼狈逃离长沙。粤、桂、湘联军很快进入长沙,前锋直逼岳州。Il月18日,直系的江苏督军李纯、直隶督军曹锟、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联名通电主张停战,迫使段祺瑞引咎辞职,冯以为夺取中央实权的时机已到,于22日下令准免段的总理职务而以王士珍代之。
护法军夺取长沙之后,孙中山极力主张乘胜前进,攻克岳州,进而夺取武汉,以成中原逐鹿之势,但由于桂系在占领长沙后即按兵不动,而滇系军队在入川攻下重庆后也拒绝出川,使孙的设想落空。而后随着护法军在湖南前线的失利,孙中山的处境也更加困难,在唐、陆的破坏之下,孙被迫于民国七年5月离开广州去上海。
段的武力统一计划虽一度受挫,但由于其拥有实力,且有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不久皖系又引奉军入关,并许以副总统职及两溯地盘,引曹锟出兵湖南。压力之下,冯国璋又不得不让段祺瑞再次组阁,直皖奉又联合起来发动第2期战事,此役以曹锟为总司令,以吴佩孚为第1路司令,率第3师向岳阳进攻;张敬尧为副总司令兼第2路司令,率第7师由湖北向湖南进攻,指向长沙;张怀芝为第3路司令率第5师由江西向醴陵进攻,最后3路军会师长沙。民国七年3月10日,曹馄下总攻击令,吴佩孚部向岳阳进攻,陆荣廷将湘军摆在第1线,而将桂军置于后方作预备队,湘军赵恒惕的第1师在吴佩孚部的猛烈攻击下,很快被突破防线,18日,北军占领岳阳。
张敬尧率的第2路军也于3月23日攻克平江。驻守长沙的湘粤桂联军总司令潭浩明闻讯于3月25弃城逃走,26日吴佩孚率部进入长沙。4月,吴佩孚在湖南继续发动进攻,潭浩明率桂军迅速后撤,大部退往广东,程潜所率湘军孤立无援,只好于4月23日撤出衡阳,吴不战而下衡阳。北洋军在湖南的胜利,使段极为得意,一面要曹锟、吴佩孚乘胜直捣两广,一面又任命亲信张敬尧为湖南都督兼省长。曹吴出兵原是为扩大地盘,但如今打下湖南,却被他人所据,因而对段大失所望,极为不满,因此吴在占领衡阳后,即按兵不动,直军与湘军即未再发生战斗。8月,吴佩孚发表通电,“息战主和”,痛斥段的武力统一为亡国之策。曹馄也返回天津,不久吴也率部回到河南,将部队置于京汉线保定至郑州一带,准备新的军阀战争。吴的部队撤出后,张敬尧立即被从湖南赶出,至此,护法战争结束,皖系武力统一政策,再告失败。
直皖战争
护法战争末期,直皖两系矛盾尖锐,双方最终决心以兵戎相见,战争已不可避免。民国七年(1918年)冯国璋代任总统期限已满,改选徐世昌为总统,次年冯病死。曹馄、吴佩孚成为直系军阀的新首领。曹锟(1862-1938年),直隶天津人。清末为北洋军第3镇统制。辛亥革命后,历任北洋军第3师师长,直隶督军要职。吴佩孚(1873-1939年),山东蓬莱人,清末秀才。先投淮军聂士成部当兵,后改投袁世凯,入保定武师范学堂,民国四年(1915年)晋升为第6旅旅长,两年后升任陆军第3师师长。直系依仗英美的支持,联合奉系和西南军阀,与皖系对抗。而皖系则自恃有日本的支持,并有参战军做武力后盾,亦不示弱。在吴佩孚撤防北上,河南易督,靳云鹏倒阁,撤换安福系,罢免徐树铮等一系列问题上,直皖两系矛盾激化,段祺瑞宣布讨伐曹锟、吴佩孚。民国九年(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在这一阶段里,中国内战的中心由南北军事对垒,转为北洋军内部为争夺********而厮杀。
战前,皖军按战时体制组成定****,由段祺瑞任总司令,徐树铮任总参谋长,段芝贵为前敌总司令,西路由曲同丰指挥,东路由徐树铮指挥。战争开始时,段将边防军第3师开赴廊坊,陆军第9、13、15师向芦沟桥、长辛店、良乡、窦店、房山、琉璃河一带迸发,南苑的飞机队也进入待命状态。直系也组成讨逆军,分为两路,吴佩孚任前敌总司令,兼西路指挥,沿京汉线北上,曹镆为东路指挥,驻守京奉路,王承斌驻守郑州总策应。另奉军第27、28师也开进关内,分布于京奉、津浦路和马厂、军粮城一带。从双方兵力分布看,直军南扼京汉线,且河南、湖北、湖南连成一片,又与西南军阀结盟,因而无后顾之忧,东面与奉军联合,一起占领京奉、津浦路,西北方面还有亲直系的军队,在京直一带的皖军虽兵力不少,但处于四面被围的态势,皖军显然不利。
两军的主要战场在高碑店、涿州、杨村和廊坊一带。7月14日晚,皖系边防军第1师向直系第3师进攻,直军经过激战,退出高碑店;同时东路的皖军由梁庄、北极庙向杨村的直军进攻,直军弃杨村退守北村,仅距天津18里。前2天,直军在东西两条战线均避皖军之锋芒,诱敌深入,伺机****。
7月16日,两线战场情况突变,吴佩孚向高碑店撒出后,即采用侧翼迂回,突击穿插的战法,由固安向北猛攻,将边防军第3师击溃,师长陈文远负伤而逃,直军占领南庆、长安城等地,切断曲同丰边防军第1师和刘询第15师的后路。刘之第15师原是冯国璋从南京带来的卫队改编的,其中许多人心向直系,因此一旦被包围,旋即投降。17日,吴佩孚指挥直军与曲同丰的边防军第1师大战于涿州北,第1师此时已是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第1师最终被歼,曲同丰被俘。至此,西路皖军全军覆没,总指挥段芝责只身逃走。18日直军进占琉璃河,20日抵长辛店、芦沟桥,直逼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