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军阀之间的战争与护法战争(2)
东路皖军与直军曾相持于北仓,后由于奉军一营抄袭皖军后路,直军开始****,奉军两个旅16、17日抵天津,且武器装备较好,直奉两军并肩作战,17日收复杨村,直下廊坊,皖军不支而溃,徐树铮也只身逃回北京。7月19日段棋瑞引咎辞去本兼各职,以应付败局。23日直奉军队进驻北京,段祺瑞多年苦心经营的皖军,不过5日之内即顷刻瓦解。
直皖战争结束后,徐世昌下令撤销对曹、吴的处分,免去段的各项职务,撤销西北边防军,通缉在逃的徐树铮、段芝贵等人,解散安福俱乐部,皖系从此衰落。
粤桂战争和第二次护法战争
直皖战争结束不久,南方又爆发粤桂战争。孙中山在护法战争时,被迫从广州到上海,南方军政府大权落入滇桂军阀手中,孙中山即把希望寄托在陈炯明的粤军上面,孙中山一直想建立一支革命军队,后即把朱庆润的2营省长亲军交给陈率领,但该部队在广东受桂系排挤,只好向福建发展,称援闽粤军。至民国九年(1920年)巳发展到2万余人,编为2个军,陈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许崇智为第2军军长。陆荣廷视其为心腹之患,因而极力想消灭之。民国九年7月,陆以进攻在闽皖军为由,进攻****。孙中山利用军阀之间矛盾,联合皖系闽督李厚基和滇系唐继尧共同对付陆荣廷。
8月16日,粤桂之战开始,粤军分3路向广东进军,陈炯明利用孙中山的影响并提出广东人不打广东人的口号,因而所向披靡,粤军很快占领了河源、陆丰、海丰,逼进惠州。9月下旬,在朱执信等人的策动下,地方军阀李福林等部宣布脱离桂系,响应粤军。10月22日粤军攻占惠州,桂军全线崩溃,岑春煊、陆荣廷纷纷逃走,29日,粤军进入广州。11月28日,孙中山等人由上海返回广州,重组军政府,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南北对峙再度形成。
与粤桂战争几乎同时,四川又爆发了一场川、滇、黔军之间的混战,滇系唐继尧在护国战争之后,即把四川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对川军进行分化,并极力要去掉在川的国民党人、四川督军熊克武。民国九年3月,唐继尧下令免去熊的四川靖国军总司令职,任命四川军阀吕超、刘湘为靖****正副司令,并命在川的滇军和黔军进攻熊克武部,川、滇、黔战争因而于5月下旬爆发。
6月10日,熊部被迫退出成都,吕超进入成都。至9月,熊克武又卷土重来,以驱逐客军为号召,联合各部川军反击,分路向成都、重庆及川南进攻。9月5日川军复占成都,吕超逃跑,川军乘胜直追,滇军第2军军长在沪州城外战死,滇黔军全部被赶出四川。黔军返回贵州后,黔军总司令壬文华即策划推翻贵州督军兼省长刘显世的活动,十一月壬的妹夫何应钦与谷正伦率部进入贵阳,刘被迫辞职。而滇军撤出四川后,在第1军军长顾品珍率领下,也倒戈相向,进军昆明,使唐继尧于民国十年(1921年)2月辞职,出走香港。
在粤桂战争和川滇黔战争结束后,民国十年(1921年)4月,广州正式成立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任命陈炯明为陆军部长,李烈钧为参谋长,顾品珍为滇军总司令,卢焘为黔军总司令,赵恒惕为湘军总司令。随即准备开赴广西,消灭桂军。而陆荣廷也在直系的支持下,准备****广东。6月,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桂军总司令,率部由肇庆挺进梧州,许崇智由北江人桂,李烈钧率滇、赣军,谷正伦率黔军也分路进入广西。粤军在进攻梧州之时,桂军刘震寰于前线宣布独立,粤军不攻而克梧州,并由此西进,击破高雷、钦廉一带的桂军,李烈钧在桂西北也率部准备进攻桂林、柳州,各地桂军纷纷宣布独立,陆荣廷大势已去,7月16日,通电辞职,逃往龙州,第二次粤桂战争结束,两广统一于民国政府之手。
孙中山于此时立即准备北伐,11月15日,在桂林设北伐大本营,集中4万兵力,准备出征,民国十一年(1922年)2月3日,孙中山发布北伐动员令,至12日前锋部队进入湖南,孙中山同时与皖、奉军阀联络,逐步形成反直三角同盟。但陈炯明坚决反对孙中山的主张,而且暗中勾结吴佩孚,并联合赵恒惕,阻止北伐军人湘,并于3月21日在广州刺杀了支持孙中山的粤军参谋长邓铿。3月26日孙中山改变计划,督师回粤,免去陈的大部职务,陈即准备叛变。
孙中山于5月4日再发北伐令,新设大本营于韶关,改从江西出兵北伐,以李烈钧为总司令,许崇智为总指挥。于6月13日北伐部队攻克赣州,而后挥兵吉安,直逼南昌。正当北伐军乘胜前进之时,陈炯明发动兵变,5月18日,****叶举等部自广西返广州,通电要求恢复陈的职务,6月1日孙中山从韶关回到广州,16日,叶举等人发动兵变,包围总统府,炮击孙中山住所,孙中山在永丰舰与叛军相持50余日,终因****无望,于8月9日再赴上海,第二次护法战争又以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直奉战争
直皖战争后,直奉两派军阀势力急剧膨胀,双方势均力敌,民国十年底,张作霖支持亲日派官僚粱士诒组阁,而直系则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坚决抵制,矛盾由此日渐激化,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奉系一直积极备战,并联合了段祺瑞的旧部,同时与孙中山联络,结成反直同盟,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在军粮城组成镇威军总司令部,张自任总司令,孙烈臣为副司令,杨宇霆为参谋长,张作相、张景惠分别为东西路指挥,陈兵于津浦路和京汉路北段,直系则把大本营设在保定,以吴佩孚为总司令,由冯玉祥、王承斌、张国熔分任3路总指挥,抽调两湖及陕西的直军集中于河南。从兵力和装备上看,奉军强于直军,奉军入关的部队就有12万人,直系只有10万人,且1\/3的兵力需用于巩固后方,奉军的火炮机枪也强于直军。但奉军部队素质较差,战斗力不如直军。
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29日,战争于东西两线同时爆发。东线奉军在张作相指挥下,发动猛攻,直军在奉军骑兵冲击下,退至任丘、河间一带,奉军一度对直军形成包围之势。在酉线的直军也遭到奉军炮火的猛烈袭击,双方处于胶着状态。吴佩孚于30日亲往西线督战,以主力迂回攻击奉军侧后,而奉军第16师原系冯国璋旧部,突然于此时倒戈,致使西线奉军放弃芦沟桥、长辛店,向东北方向溃退。东线奉军受西线战局影响,也被迫后撒,张学良所率第2梯队,虽战斗力很强,也取得一些战果,但大局已定,于事无补了。直军乘胜出击,在马厂一带消灭奉军7000余人。奉军放弃杨柳青,移军至北仓,在军粮城又与直军2万展开苦战,奉军再败,直军前锋直抵芦台,奉军至此全线失败,士兵战死2万,伤与逃万余,被俘近4万,入关部队所剩不多。
5月4日,北京政府下令免去张作霖本兼各职。6月3日,张作霖自任保安总司令,宣布东北自治,********遂由直系所独占。
江浙战争
直系军阀独揽********后,咄咄逼人,不可一世。各种反直势力深感压力,于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孙中山、张作霖、段祺瑞正式组成反直三角同盟,双方又在寻找新的战机。
浙江督军卢永祥和淞沪护军使何丰林原为皖系,而江苏督军齐燮元为直系将领,直系千方百计想将上海和浙江划人自己势力范围,因而此一战势不可免。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齐借口卢永祥收容了直系军阀孙传芳击败的福建皖系臧致平、杨化昭部队,向卢发动进攻,战端即开。
直系为打败卢永祥,动员了苏、皖、闽、赣、鄂、豫6个省的直军共5个师零5个旅,共4万多人,由齐任总司令,分路向上海、长兴等地发动进攻。卢永祥则将其所属部队及从福建退入浙江的皖军组成淞沪联军与之对抗。9月3日,两军在黄渡相遇,战争爆发。上海为两军争夺焦点,因而双方均将主力集中于淞沪周围,反复激战于黄渡、安事、测河、南翔、罗店、青清、嘉定之间。后孙传芳串部由闽入浙,防守仙曩岭的卢军一部倒戈,浙江战场激变,卢永样被迫放弃浙江。9月25日孙传芳进入杭州。之后,齐指挥各路直军全力进攻淞沪,扫清上海外围,直抵龙华。10月3日、卢永祥通电下野,14日齐军进占上海,江浙战争结束。
第二次直奉战争
第二次直奉战争几乎与江浙战争同时进行。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念念不忘雪耻,在日本的全力扶植下,积极整顿军旅,以图再起。吴佩孚也想吞并东三省,但为避免两线作战,便计划先消灭卢永祥,然后再集中兵力消灭奉军,张自然知道吴的意图。因此在江浙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张作霖即以援卢为由,组织镇成军,自任总司令,将奉军编为6个军,并以海空军配合,于9月15日分两路向热河直军发动进攻。
此时的奉军与两年前相比,已有长足进步,武器装备亦远远超过直军,且直军不仅实力不如奉军,又内部矛盾重重,由此开战之时,直军已处于下风。直军为对付奉军的进攻,曹锟急召吴佩孚由洛阳抵京。9月18日,吴任“讨逆军”总指挥,任王承斌为副总司令,任彭寿莘为东路指挥,兵出山海关;王怀庆为中路指挥,兵出喜峰口;冯玉祥为西路指挥,兵出古北口。吴佩孚以东路为重点,志在出山海关,以中、西路牵制奉军,另在烟台、大沽口集结大批船只,准备乘虚直捣东三省。
由李景林、张宗昌及吴俊升指挥的奉军猛攻中路王怀庆部,直军很快被打垮,奉军连克开鲁、朝阳、凌源、建平等地。负责支援王怀庆的冯玉祥,虽前方连电告急,冯却因不满吴佩孚把持朝政,排斥异己而按兵不动,与胡景翼、孙岳等人密谋倒戈。冯在战前即与张作霖、段棋瑞有联系,与南方国民党也有接触,因而此时冯玉祥且行且止,观望成败。
在打败中路直军的同时,直奉两军主力决战于山海关。奉军投入的为姜登选、韩麟春、张学良、郭松龄等精锐部队,而直军也是吴佩孚的嫡系。吴佩孚亲至秦皇岛督战,东路直军第1军固守山海关,奉军虽以猛烈炮火及飞机轰炸直军阵地,直军伤亡惨重,但进攻始终未能得手。直至奉军从直军侧后,攻占九门口,才打破一缺口。吴佩孚为挽回颓势,将第3师等主力投入战斗,但也未能击退奉军,战斗异常激烈,双方战死1万多人。
正当直奉两军决战未分胜负之时,10月19日晚,冯玉祥率其第3军日夜兼程回师北京,截断京奉、京汉铁路,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迫其下令免去吴佩孚职务,逐清帝出紫禁城,并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同时请段祺瑞复出维持局面,将部队改编为国民军。这一突然事变,使直军腹背受敌,迅速崩溃。
10月26日,吴佩孚率6、7千人回救北京。此时张宗昌、李景林部直趋滦州,并向天津疾进,山海关的奉军全面出击,将大部直军包围在山海关至秦皇岛之间,几乎全部被俘。吴佩孚自山海关到达天津,仍想在杨村一带集结兵力,准备再战。但为时晚矣,在国民军和奉军的逼迫之下,匆匆从大沽口乘船南逃。从此,以北洋劲旅第3师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曹吴直系军事集团走向衰落。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北京政府又被奉系军阀和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合控制。
奉、直与国民军之间的混战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国民军作为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在北方崛起,其首领冯玉祥(1882-1948年),安徽巢县人。16岁入伍,清末转入褒世凯的武卫右军,历任队官,管带等职。辛亥革命爆发,冯在其所在的20镇密谋举兵响应革命,但失败。
民国成立后,冯经陆建章力荐任左路补备军第2营营长,后因镇压白狼起义有功,冯升任第16混成旅旅长,冯即以此为起家资本,直皖战争时,扩编为1个师,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又扩编为1个师零3个混成旅。北京政变后,建立了庞大的国民军军事集团,其中包括冯玉祥的国民1军,有6个师零8个旅,胡景翼的国民2军和孙岳的国民3军。其控制的地盘有北京、河北、河南、察哈尔、绥远、陕西、甘肃等地。但冯的进步倾向也为北洋各实力派所忌。奉军在战后势力急剧膨胀,势力一度达到上海、江苏、安徽、河北、山东的督军也都由奉系军阀充任。在长江流域则仍然是直系的势力范围。当时在浙江另树一帜的是直系军阀孙传芳。
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孙自任浙、阅、皖、赣、苏五省联军总司令,分兵进攻奉系军阀。奉军为缩短战线保存实力,将部队从上海、南京一带撤至徐州,从此东南五省成为孙的势力范围。接着又发生郭松龄的反奉战争。
郭原为奉军主要将领,曾留学日本,受过革命影响,对张作霖不满,因而与冯玉祥密约倒张。民国十四年Il月23日,率4个军,从滦州回师东北,兵至巨流河、辽沈震动,后因日本帝国主义出兵干涉,郭兵败被杀。民国十五年(1926年)初,直奉为对付冯玉祥的国民军,又联合起来。张作霖的奉军向山海关进攻,原属奉系的直鲁联军从山东向河北进攻,直系则从湖北向河南进攻。阎锡山也向山西的国民军进攻。帝国主义的炮舰也在大沽口向国民军炮击,威逼国民军后撤,国民军在各系军阀的联合进攻下,在南口苦守了5个月之久,最终被迫放弃华北,退至绥远河套地区,********又落人奉直军阀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