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中国战争简史 > 第60章 北伐战争(1)

第60章 北伐战争(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北伐战争前夕的国内总形势,仍然是南北两大阵营的对峙。在南方是国共合作的革命阵营。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宣言的鼓舞和共产党人的宣传动员之下,革命形势空前高涨。但至五月,蒋介石利用中山舰事件,召开国民党二中全会,通过整理党务案,罢免了中共党员担任的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排斥了黄埔军校和第1军中的中共党员,并逼汪精卫出洋,随后蒋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集党权、军权于一身。

在北方,直奉联合打败国民军后,北洋军阀形成三大势力:张作霖的奉系雄据东北,原属幸系的张宗昌、褚玉璞则占有直鲁;孙传芳为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踞苏、赣、皖、闽、浙诸省;昊佩孚的直系则控制豫、鄂、湘。湖南当时为军阀赵恒惕统治,赵长期与吴勾结,以保持其统治。庸生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初起兵反赵,4月,昊佩孚印任命叶开鑫为讨贼联军湘军总司令,打败唐生智,唐急向广东国民政府求援。5月,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8旅及第4军叶挺独立团先期入湘作战,拉开了北伐的序幕。6月5日,广东革命政府通过国民革命军迅即出师北伐案,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以蒋介石为总司令,李济深为总参谋长,白崇禧为总参谋次长,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鲍罗廷为政治顾问,加伦为军事顾问,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北伐军在两湖的战事

北伐军时有8个军,10万之众,而北洋军阀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三支势力的总兵力则有70万,虽敌众我寡,但其内部矛盾重重,因此,北伐军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长驱直入的战略,先击破吴佩孚,再消灭孙传芳,最后讨伐张作霖。吴佩孚在两湖有10万军队,但其主力正于北方围攻国民军,而张、孙两人都可能一时采取观望态度,以取渔翁之利,这正有利于北伐军战略意图的实现。

北伐军入湘后,由第4军第10师、12师、叶挺独立团、第7军和第8军组成北伐前敌指挥部,由唐生智任总指挥。北伐军分路连克株洲、醴陵、湘潭、宁乡等地,7月Il日占领长沙,叶开鑫弃城向平江、岳阳退却。8月12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长沙决定,以第4、第7、第8军直取武汉,第2、第3军集结于醴陵、攸县,警戒江西孙传芳的部队,第6军及第1军第1、2师为总预备队,随主力前进。8月18日,李宗仁率第7军猛扑平江,于第2天占领之,唐生智指挥第8军也于22日攻克岳阳。由湘入鄂大门洞开,叶开鑫部退据湖北境内粤汉铁路要冲汀泗桥。

北洋军阀对孙中山的历次北伐,向来视为乌合之众,因而此次北伐,吴佩孚开始时亦未重视,仍率直军主力猛攻南口国民军。及至接到湖南守军惨败的消息,武汉形势告急,吴佩孚始仓促率直军主力南下。8月25日,吴抵达武汉,立即召开军事会议,痛斥湘鄂将领无能,决定急调1个混成旅及1个团驰援汀泗桥,吴亲自督战,决心死守汀泗桥,待直军主力全部到达后,再与北伐军决战,并要孙传芳从江西出兵夹击北伐军。

北伐军则不给吴以喘息之机,决定以4路会攻汀泗桥,以第4军陈铭枢、张发奎2个师由崇阳、通山抄攻汀泗桥,以第7军一部取道蒲圻进攻汀泗桥,以第8军之一部助第7军进攻,第8军何健,刘兴2个师渡江取嘉鱼,抄其后路。8月25日,张发奎师发起进攻,开始了汀泗桥战役,直军拚死坚守,双方殊死争夺,汀泗桥曾4度易手,至26日夜,黄琪翔宰一部夜袭敌军阵地,与之展开白刃格斗,终于突破敌军阵地,27日拂晓北伐军全线发起总攻,外围阵地已被突破,扼守铁桥的直军只好后退。第4军突破汀泗桥后,沿铁路线追击敌人,武汉天险门户,终为北伐军所得。

同日,吴佩孚从武昌乘军列率陈家漠与刘玉春第8师一部、张占鳌第13混成旅急驰南下,准备增援,但此时汀泗桥、成宁均已失守,吴佩孚只得在贺胜桥附近,重新集结,并构筑纵深配备的防御阵地,准备固守,并再次电促孙传芳出兵。8月28日,唐生智进抵成宁,指挥贺胜桥战斗。第4军、第7军迅速攻入敌军阵地,第4军负责攻取铁桥,尤为英勇,前仆后继,反复冲锋、肉搏。吴佩孚乘火车在前线督战,以卫队手执大刀来往压阵,后退者死,吴曾亲自手刃退却长官数人,悬首于贺胜桥上。然而败势已定,无可挽救,溃兵者愈众,吴只好乘车而逃,贺胜桥又落入北伐军之手。

此役俘敌3000多人,歼敌散千,获炮20多门,枪3000多支。鄂南决战为北伐以来最激烈的战斗,北伐军5天之内连克两桥,特别在贺胜桥与吴佩孚面对面的交锋,将一代之枭雄打得一致涂地,大振了北伐军的声威。第4军自出师以来,连战连捷,由此而获铁军称号。鄂南两桥易手,使武汉门户大开。

吴佩孚逃回武汉后,立即布置武汉防守,以徐图恢复。他以刘玉春的第8师、吴俊卿的第3师、陈家漠的第25师,及宋大霈、余荫森、张占鳘、马济等残部和吴本人的卫队为武昌守备军,任刘玉春、吴俊卿为武昌城防正、副司令。另派高汝桐第14师沿长江沿岸布防,刘佐龙据守汉口,陈家漠为武汉防御总司令。在军事会议上,吴声泪俱下,拔刀斩案,要部下同心同德决一死战。

9月1日,北伐军3路齐出,直逼武汉。中路由第1军、第4军、第7军主力进攻武昌,左翼由第8军及夏斗寅的鄂军进攻汉阳,右翼以第1军一部进攻汉口。9月3日和5日,北伐军连续发动对武昌的总攻,第4军叶挺独立团和黄璞翔第36团极为英勇,蒋介石、邓演达、李宗仁也亲往前线指挥。因直军据险固守,拚死争夺而未能得手。因而决定暂停攻势改而封锁围困。汉阳方面,9月5日,中共领导的汉阳兵工厂工人大罢工,拒绝给直军提供武器弹药,守军刘佐龙师,见大势去矣,遂开城投降,北伐军进占汉阳。随后唐生智率所部进攻汉口,何健率2师及刘佐龙一部强渡汉水,激战至深夜,在付出惨重代价的情况下,终于击溃靳云鹗的守备部队,9月7日晨,汉口被攻克。

时吴佩孚正在汉口李家墩司令部,突遭炮火袭击,急率总部人员乘火车逃跑,直军此时兵败如山倒。北伐军乘胜连克孝感、黄陂、应城、广水,并于16日经血战攻克南北要冲武胜关。吴佩孚移至河南信阳。武昌此时已是孤城一座,而一直观望的孙传芳认为时机已到,便集中其主力于江西,准备乘船沿江西进,解武昌之围。北伐军总司令部因此决定立即开辟江西战场,调李宗仁的第7军开赴鄂东以阻击孙军,以陈可钰为攻城司令,对武昌实行军事封锁。9月25日,孙传芳的一个旅乘船在黄石等地登陆,向大冶前进。

刘玉春知悉后,组织敢死队向外突围,但未能奏效。武昌被围已长达1个月之久,城内守军弹尽粮绝,突围不成,孙传芳的援军又被李宗仁第7军在大冶击退,致使军心涣散,守军将领吴俊卿、贺对庭等人已无心再战,迭次与北伐军议和议降。10月10日,北伐军向武昌发起总攻,吴俊卿第3师打开保安门,接应北伐军人城,北伐军全歼守敌2万,俘刘玉春、靳云鹗等直军将领。至此,吴佩孚在两湖的部队,除少数外均被歼灭,北伐军实现了首先消灭吴佩孚的战略目标。武昌克复之后,国民政府从广州北迁武汉,形成了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的新局面,把大革命推进到轰轰烈烈的高氵朝之中。

北伐军在江西战场的战事

当北伐军在两湖取得胜利之时,又在江西开辟了新的战场,准备实现第2期战略目标:消灭孙传芳的军阀势力。江西为孙传芳势力范围的一部分,当时孙传芳虽掌握苏、皖、浙、闽、赣五省地盘和二十几万军队,但形成这一集团,为时不过一年,孙的地位并不巩固,各省的军闷头目并不完全听命于他。因而在北伐战争初期,他并不想过早投入战斗,同时也怕昊佩孚吞并他,于是采取旁观的态度。

当北伐军入湘及至攻下岳阳之前,吴佩孚即迭次电促孙出兵湖南,孙均婉拒。实际上是想借北伐军与吴决战,消耗双方力量,待吴失败,他便取而代之,成为直系军阀首领。当北伐军进攻武汉,昊佩孚失败在即,孙传芳开始行动。先与奉系达成和平协定,以便集中力量对付北伐军,8月下旬,孙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从苏、浙、皖抽调兵力,组成援赣军,任命卢香事为总司令,率兵人江西,并命邓如琢,周萌人等部从福建袭扰广东。9月又派马登瀛旅乘船出援困守武汉的直军。9月3日,北伐军第2、3、6军进入江西,何应钦率第1军一部进攻福建,北伐军与孙传芳的战争拉开序幕。

孙传芳把在江西的部队编为5个方面军,第1方面军司令邓如琢,第2方面军司令郑俊彦,第3方面军司令卢香亭,第4方面军司令周荫人,第5方面军司令陈调元。邓如琢部在大庚岭及萍乡一带阻击朱培德部、周荫人部出兵广东;孙传芳率另外3个方面军、陈调元部由武穴西进,解武昌之围;卢香亭部由修水、铜鼓出湘鄂边,抄北伐军后路;郑俊彦部为总预备队,孙设司令部于九江江面的军舰之上。

北伐军也于9月初将主力转到江西战场,共分兵3路,以第2军和第5军各一部为一路进攻赣南,攻克赣州后,沿赣江北上;以第3军和第2军主力进攻赣西,连克宜春等地,在新喻与孙部发生激战;以第6军和第1军第1师为一路,进攻赣西北,先后攻克修水、铜鼓、高安。三路最后计划合攻南昌。此外,李宗仁的第7军扼守沿江,切断江西、湖北两敌的联系。何应钦亦从广东进军福建,牵制江西。

9月19日,第6军军长程潜见南昌空虚,即令19师乘虚进攻,在南昌城中工人学生的支持下,一夜占领南昌城。但由于第6军孤军深入,友邻部队未能迅速跟进,而孙军主力并未被消灭,且南浔铁路也未能被切断,致使孙传芳将郑俊彦第10师等主力迅速从九江运往南昌,同时命令邓如琢回师北攻,克期夺回南昌,孙本人也从济南赶赴江西亲自督战。在其指挥下,邓如琢自樟树分兵向南昌进攻,郑俊彦部也从九江迸至乐化,对南昌成南北夹击之势,位于南昌的第6军腹背受敌,形势告急,乐化一战,孙兵力雄厚,炮火猛烈,同时又有背水一战之决心,而第1军王柏龄之第1师战斗力弱,王临阵怕死脱逃,致使作战失利,北伐军又弃守中行车站,南昌以西赣江北岸尽为孙军所占领,城郊也被邓如琢部包围,第6军19师在米生街与孙军发生激战,终因寡不敢众,北伐军伤亡惨重,战线开始崩溃。情急之下,第6军急请第3军增援,而第3军未至,第6军被迫于23日退出南昌,撤往奉新。北伐军首战南昌,克而复失。

南昌重为孙传芳占领后,孙军与北伐军处于对峙胶着状态,集结于南浔线上的孙军约5万人,与北伐军l、2、6军对垒;集结于赣江东岸的邓如琢、蒋镇臣等部3万多人与北伐军第2、14军对垒。孙制定了3路进攻计划;南路由郑俊彦率领自高安方面进攻北伐军,目标直指长沙;中路由谢鸿勋率领由武宁、修水,进攻湖北通山;北路由陈调元、王普率领从武穴渡江取新阳,于成宁、蒲圻间截断武长路,然后与中路会师,解武昌之围,并约吴佩孚在武胜关****。此时北伐军也制定了再夺南昌的作战计划:即北守南攻。北线以第6军在奉新一带防守,调战斗力较强的第7军至南浔路参加作战,第3军在西山万寿富一带作战,第2军主力横渡赣江,由清江北上丰城,第14军及第2军一部向吉水、承丰、抚州方面进攻,最终形成对南昌的包围,切断南浔路,与孙军决战。至9月下旬,北伐军在江西战事发生转机,很快进至南昌外围。

此时,蒋介石也亲临江西督战。李宗仁第7军于9月底经过激战,取得箬溪战役的胜利,肖灭孙军主力谢鸿勋1个师。同时,孙军对朱培德部的进攻也被击退。蒋介石因此下令发动****,以朱培德第3军进攻中行,程潜第6军及薛岳第Il师进攻建昌,李宗仁等7军进攻德安,鲁涤平率第2军及刘峙第2师进攻南昌,但北伐军备军又未能协调行动。第6军进攻修水失利,朱培德军猛攻中行未果,10月I1日,鲁涤平、刘峙率部胃敌人炮火搭云梯攻城,与守军展开白刃战,守军纵火驱敌,大火延烧数日,繁华之南昌城尽成灰烬,双方血战5日,北伐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围。蒋介石因指挥失误为各军将领深为不满。

北伐军受挫后,进行休整,并由湖北调来第4军张发奎、陈铭枢2个师及新编的贺耀祖师,实力大增。同时总结了两次进攻南昌失利的教训,即应全力切断南浔铁路,从而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把主攻方向放在南浔路中段,待取胜之后,再决战南昌。而此时孙传芳的后方却出现了不稳的局势。

10月10日武昌克复之后,浙江省长夏超于10月16日宣布归顺国民政府,上海工人举行了第一次武装起义,周荫人的第4方面军在北伐军入闽后也宣布起义,苏皖军队皆知孙传芳末运将至,亦均有弃暗投明之意。但孙传芳仍在做最后一搏,将主力仍置于南浔线,成一长蛇阵,以为首尾可以相应。北伐军在调整部署后,于11月2日,发动总攻,李宗仁第7军当日即攻克德安。第4军及贺耀祖师合攻回马岭,亦攻克之,将颜景崇部歼灭。第7、4军即转向涂家埠,将守敌击溃。第1、6军亦击败孙军,占领乐化,贺耀祖师乘胜进攻九江,九江被占领后,孙军各残部无路可逃,只好投降,北伐军共俘敌5万余人。

至此,南浔路已完全被北伐军控制,孙军被迫退守南昌,而所余残部心无斗志,在强大压力之下,出城投降。11月8日北伐军进入南昌,孙传芳潜逃南京。9日将沿铁路撤退的孙残部全部缴械,计缴枪4万余支。至此,孙传芳在江西战场投入的10万兵力,绝大部分被歼,江西全境遂告肃清。江西战场的胜利是北伐军的一次重大胜利,这不仅粉碎了孙传芳夺取两湖,进窥两广的企图,巩固了北伐军在两湖的胜利,而且也从根本上动摇了孙在东南五省的统治,这对于北伐军平定东南,西进川黔、及至北伐奉军,都具有战略意义。

革命势力在西北西南的战事

民国十五年(1926年),国民军在直奉联军的进攻下,返回西北,冯玉祥被迫通电下野,在库伦经与国民党人徐谦、于右任、顾孟余等人接触,加入了国民党,赴苏考察后又对共产党有了进一步了解。6月,冯派代表到广州与国民党接洽与国民革命军一致行动,国民军在北方参加北伐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