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北伐战争(2)
北伐开始后,8月17日,冯玉祥回国,23日被任命为国民军国民党代表,国民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而此时正是国民军最困难之时,8月,国民军于南口战败,部队仓惶撤退,军心涣散,大部分部队被其他军阀收编或击溃,至五原集中的部队巳不足3万人。地处陕西的国民军处境也极为困难,西安已被刘镇华围困达半年之久,甘肃也不稳固。冯玉祥回国后,采取了固甘援陕的方针,派佟蘑阁、孙连仲2师入甘肃,将甘平定。
9月17日,冯玉样于五原召开誓师大会,宣布成立国民军联军司令部,并就任总司令。此为国民军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北伐军在东南的作战发生重要影响,迫使奉军不敢轻易南下,在未来的对奉战争中,国民军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五原誓师后,冯以孙良诚为援陕总指挥,驰援西安,11月中旬,击溃刘镇华的镇嵩军,西安之围终于被解。12月初,肃清陕西全境,使陕甘绥三省连成一片,巩固了国民军的根据地,国民军也迅速发展到20万人。民国十六年(1927年)初,冯玉祥准备东出洼关,进击豫鄂,与国民革命军会师中原。冯在中共的帮助下完成北伐准备,准备率主力分兵3路向湖北、河南、山西、绥远四省推进,同时命归降的刘镇华部进兵河北。
北伐军的节节胜利,也使西南军阀产生动摇,北伐军进入湖南时,贵州省长周西成为保其地位,即接受国民革命军第25军军长及9路军总指挥之职。驻守湘西的黔军袁祖铭及王天培、彭汉章也投向国民军,彭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王为第10军军长,衰为左翼军总指挥。但当吴佩孚南下武汉时,袁和彭又投吴叛变,后被北伐军平定,黔军中只有贺龙的川黔边防军第5路军真心参加北伐,被编为独立第15师。
至北代军攻克武汉后,四川各路军阀也纷纷脱离吴佩孚,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杨森就任第20军军长,刘湘为第21军军长,赖心辉为第22军军长,刘成勋为第23军军长,刘文辉为第24军军长,邓锡侯为第28军军长,田颂尧为第29军军长。后云南军阀也接受改编,龙云为第38军军长,胡若愚为第39军军长。由此西南基本为国民革命控制。但由于各路军阀本性所在,又未经过根本改造,因而时有反复,局势并不稳定。
北伐军在闰、浙、苏、皖、沪、宁的战事
北伐军在江西取得胜利之后,平定福建已成必然。听命子孙传芳的周荫人掌握着福建的军政大权,任福建军务督办兼第12师师长,辖3个师另4个旅共3万多人。为策应孙传芳在江西的作战,周荫人趁广东国民革命军兵力单薄,分兵3路进攻广东,于10月初攻占潮安、饶平、大埔等地。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对福建取守势,派第2、5军之一部驻粤赣边,控制周萌人及监视江西之敌,以第1军军长何应钦率第3师、14师、独立4师和25师之一部分驻兴宁、梅县、兰河坝、潮安、汕头、黄岗等地,警戒福建之敌,保障广东安全,并伺机进攻福建,时广东防御兵力仅万余人,但周萌人各部之间矛盾重重,且省内民军蜂起,给周以极大干扰。8月上旬,国共两党均对闽军开展策反工作,疏通曹万顺、杜起云两旅,使形势有利于国民革命军。
经过一番紧张备战和调遣部署后,10月9日,双方在粤闽边界的永定、松口同时开战。闽军主力集中于松口、蕉岭,而国民革命军则集中力量先打周荫人司令部所在地永定。国民革命军谭曙卿第3师从县城侧后抄袭,展开激烈攻势,周荫人在城中亲自督战,进行抵抗,正当此时,曹万顾、杜起云两旅及李凤翔师倒戈反周,周军人心动荡,不战自溃,周荫人仅率10余人逃走。
11日,永定城为革命军所占。之后又回师松口,与闽军激战9个小时,将其击溃。永定、松口战役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将入闽作战的第1军第3师、第14军第2师及起义收缩的第17军合编为东路军,以何应钦为总指挥。后为加强力量,又命第14军赖世璜加入东路军作战。10月27日,第14军分两路入闽。第7军由上杭沿汀江向北推进,两军配合占领长汀,东路军也相继占领漳州、泉州、莆田等地,节节胜利,直逼福州,12月初,由赣人闺的第2军又占建瓯,切断闽浙之间的联系。在国共两党的共同策动下,孙传芳驻闽海军宣布起义。福州留守司令李生春也易帜反正,国民革命军于12月9日不战而下福州,周荫人余部逃往浙江,福建全省为国民革命军占领。
在北伐军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奉系军阀张作霖从“中立”转为公开敌对,决定出兵援孙援吴。民国十五年(1926年)11月,张作霖、张宗昌、孙传芳在天津召开联合会议,决定组成“安国军”,张作霖就任总司令,张宗昌、孙传芳为剐司令。制定了****计划。孙传芳驻守浙江前线,由浙江****江西;张宗昌事直鲁军继后援孙,担任苏北、皖北防务,然后分兵进攻鄂东和江西;张学良率奉军沿京汉路援助吴佩孚。但浙江军阀对孙传芳联奉不满,害怕其势力控制浙江。在夏超宣布独立被镇压后,孙传芳又于12月扣押了有意输城于北伐军的浙军第1师师长兼省长陈仪,而改任其亲信孟昭月为浙军总司令。随后孙将在浙江的部队重新编为5个方面军,准备与北伐军殊死一搏。
民国十六年1月7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南昌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即先攻取浙江、淞沪,消灭孙传芳主力,然后合攻南京。北伐军编为3路,东路由何应钦任总指挥,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以第1军为主,辖6个纵队,分2路由赣东和闽北进攻浙江,夺取杭州、上海,此为主攻方向。中路由蒋介石任总指挥,以第3、6、7军为主,亦分2路,江右军3个纵队由程潜指挥,由赣北人皖南,策应东路军作战,江左军3个纵队由李宗仁率领由鄂东出皖北,阻击直鲁军,并相机夺取寿州,合肥等地;西路军由唐生智为总指挥,以第4、8军为主,除困守武汉外,8军主力进军河南,控制京汉线南段。另设由朱培德为指挥的总预备队于南昌、九江,策应全局。
北伐军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初入浙后,与孙传芳部首战于富阳,激战数日,孟昭月指挥浙军偷袭北伐军阵地,北伐军第26军周风岐部伤亡惨重,作战失利,被迫放弃富阳,沿钱塘江边打边撤。盂昭月新胜之余,又率浙军分3路向兰溪、龙游,衙州方向前进,并三面包围衢州,另2路敌军也抵达淳安、寿昌,开化一带,占领了萧山、绍兴,并向宁波推进,局面危急。
1月17日,北伐军增兵,准备反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祟禧赶赴衢州,决定分3路反击浙军,27日北伐军发动****,中路第1军首先攻占龙游,29日右路军击破汤溪,孟昭月当晚由兰溪逃走,中路军不战而下兰溪,浙军余部纷纷溃退,北伐军取得汤兰战役胜利。2月初,北伐军迅速推进,一战严州,二战桐庐。本来守军不弱且地形有利,无奈军心已散一触即溃。革命军乘胜向杭州进军。2月15日起,中路军先后攻克新登、富阳,守军几乎悉数被歼,左路军进抵余杭,右路军占领诸暨、萧山,完成对杭州的合围。17日晨,孟昭月率2万多人退走嘉兴、松江。北伐军18日进入杭州,19日占领绍兴,先锋已达嘉兴,上海已遥遥在望。
北伐军在浙江战场取得胜利之后,立即布置进军苏、皖,攻取沪、宁的作战计划。决定东路军的第1、2、3纵队沿沪杭线进攻上海,第4、5、6、纵队及中路军的第2军进攻苏、锡、常一带,两路协同围歼浙沪之敌,而后与江右军会攻南京。此时孙传芳将余部2万余人全都布署在上海周围的松江、青浦、苏州一线,虽宣称要决战到底,但已成强弩之末,没有什么战斗力了。为防止孙被彻底消灭,直鲁军派万余人分赴上海、松江、南京、镇江等地助战。3月13日,两军在蜀山、张诸、溧阳一带展开激战,14日北伐军攻克张诸、蜀山、宜兴,占领溧阳,至20日,各纵队分别占领沪宁线上黄村、奔牛、吕城、常州、丹阳等地,切断上海与南京的联系。
北伐军此时重新布署,东路军由白崇禧率领第1、2、3纵队进攻上海,第4、5、6纵队配合,主力进攻松江之敌。在中共组织的工人赶制出的装甲车配合下,北伐军与直鲁军激战两昼夜,于3月21日夺取松江,上海门户已开。何应钦即命各部向上海进攻,1师占龙华,26师至梅家街,21师进占苏州,海军进攻吴淞,上海已为北代军四面合围。但为了避免与帝国主义直接冲突,奉蒋介石之命,北伐军突然停止前进,直至3月21日,上海工人在中共领导下,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经过2天的激烈巷战,终于取得胜利。白崇禧这才率部进入上海。
在北伐东路军进攻沪宁和沪杭线的同时,中路之江右、江左军也在安徽展开攻势。江右军在程潜指挥下,自九江出发向安徽边界进攻,江左军则由李宗仁指挥由鄂东向安庆进击,之后则进攻芜湖、合肥,为合攻南京扫清道路。3月初,江左军包围安庆,陈调元在安庆宣布参加国民革命军,就任第37军军长,王普也在南陵投诚任第27军军长,叶开鑫就任新编第5军军长,安庆及皖南即为北伐军所占。江右军则同时向芜湖进军,3月8日不战而进芜湖,17日攻克当涂,又先后攻下丹阳、漂水,击溃驻守的直鲁军,江左军也占领合肥、寿州、六安、蚌埠等重要城市。
至此,不仅安徽已基本被北伐军占领,而且南京也处于江右军和江左军的三面包围之中。3月20日,程潜命包围南京的各部队向南京外围各据点发起猛攻,经3日激战,陆续攻克陶镇、秣陵关、龙都镇、江宁镇,直通南京近郊。何应钦所率东路军也到达镇江。23日,程潜下令总攻南京,当天即突入南京城,孙军与直鲁军仓惶溃逃,北伐军俘虏4000余名,缴枪3000余枝,炮百门。此役虽遭英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但北伐军仍然胜利占领南京。至此国民革命军基本控制了东南五省和上海、南京,孙传芳军大体上被消灭。北伐军夺取上海、南京后,东南五省及宁沪由蒋介石控制,他即与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携手,准备消灭共产党,建立其自己的独裁统治。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对共产党人和工人群众进行了大屠杀。
4月15日,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中央第二届常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严厉声讨了蒋介石并决定开除其党籍,免去其本兼各职,蒋原任司令的第1集团军归军事委员会直辖。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史称“宁汉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