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侠客 > 第22章 宋元明朝时期的侠客(4)

第22章 宋元明朝时期的侠客(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绍文的《云间杂志》中记有《三十六僧抗倭》一则,叙明嘉靖年 间,倭寇初至海上(今上海),屯据在一个叫下沙镇的地方。当时江浙一 带有一些武僧,主动起来打击倭寇。其中三十六人最为枭捷,蔡可泉主督平贼之事,招募僧兵数百人。为首的号月空和尚,次号自然和尚。两僧率众故意到倭贼屯扎处结营。一倭贼舞双刀来斗,月空静坐不动。正当倭寇快到身边时,说时迟,那时快,和尚腾身而起,从贼头顶上跃过。用铁棍击贼首,其他贼人见到后顿时气势萎顿,不敢向前。

月空和尚只一显身手,足令众贼丧胆,可见其武功不凡。关于少林武僧月空抗击倭寇的事,顾炎武《日知录》中也有记载。称嘉靖中,少林僧月空受都督万表檄,抗击倭寇于淞江。他的部属有三十余人,自为队伍。持铁棒击杀倭寇甚众,后来均英勇战死。其记载虽略有出入,但月空其人其事却可能是实有。

时至清代,封建帝国自身的腐败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面临着重重危机。这期间,涌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反满、为救国,为革命而前赴后继,其中不乏许多侠肝义胆之士,把仗义行侠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为传统的任侠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使侠客精神得以升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九世纪后期京师大侠王五就是这样一位为民族民主的解放事业慷慨捐躯的志士。

据《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记载:大刀王五是光绪年间京都的大侠,以替人保镖为业。河北、山东一带的绿林好汉都尊奉他为首领,王五因此定出法规对他们加以约束,规定所劫夺的对象必须是贪官污吏,如果不是不义之财,就不能劫取。光绪五六年间,京都一带连续发生了抢劫案几十起。官吏差役追捕,竟一无所获,便都疑心是王五所为,于是立案报到刑部。当时刑部主事兼典狱官是江苏溧水县的濮青士,他奉刑部尚书之命,派五城御史率领官兵前去捕捉。

王五住在宣武门外,御史得到命令,派出几百名士兵包围了王五的住宅。王五只凭二十几人手执兵器守在门内,门外几百名官兵都不敢进去,只是呐喊示威而已。等到天黑,还是想不出好办法,官兵于是四散回家。官兵散去之后,才知道王五不知什么时候也穿了官兵的号衣,混杂在稠密的人群之中,而官吏却不知道。第二天,王五忽然来到刑部自首,濮青士叫来当面询问,王五从容答道:“起先派兵捉我,所以我不肯遵命,现在既已撤兵,所以我来投案。”问他几个月以来发生的劫案,哪些是他的党徒干的,哪些是别的绿林中人干的,他侃侃而谈,毫不隐讳。濮青士本来知道王五一向行侠仗义、勇武正直,企图保全,便假意说道:“本官原知道这些劫案与你无关,但你是一介百姓,却到处交游,酗酒赌博,也决非好人。今天逮捕你,是为了小施惩罚,以便警戒今后免犯大罪。”于是将他责打了二十板,赶出门去。

光绪九年,濮青士出任河南南阳知府,准备赴任而路费不足,借贷又毫无结果,很是愁闷。一天,王五忽然来求见,门卫阻止他。王五坚持要见,才把他叫了进去。王五进去跪拜道:“小人蒙受大人再生之恩,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现在听说大人升任南阳太守,此去路上强盗成群,没有小人护卫,一定难免落在他们之手。还听说大人路费没有着落,现在带来二百两银子,把它送给大人权当旅费使用。”濮青士竭力推辞,并说:“本官已筹得路费了。”王五笑进:“大人何必哄骗小人?今天早晨大人还去某洋商那里借一百两根子,没有谈成功,从哪里来的银子呢?要不然可以这样,大人可否写一张借据给小人,等到任以后再还我怎么样?至于马前效劳,侍奉左右,大人即使不允,小人也决计相随而行了。”濮青士不得已,只得照他所说写了一张借据给他。于是一同启程。

到了河南卫辉府,大雨一连下了十天,黄河水位暴涨,无法渡河,眼看所带银两已快用完,濮青士便和王五商议道:“路费又完了,过河也不能,如何是好?”王五笑道:“这是小事一件,能难倒我王五吗?”说完,就单人匹马,身佩腰刀,策马急驰而去。随从们七嘴八舌地嚷道:“王五去抢劫了!”太守大惊,整天心情烦乱.饭也吃不下。将近天黑,王五才回来,从腰里解下五百两银子放在茶几上。太守沉下脸严肃地说:“本官虽然口渴,也决不喝盗泉的一滴水,赶快拿开,不要玷污了我。”王五哈哈大笑道:“大人怀疑我是抢来的吗?王五虽然微贱,但区区五百两银子,还不至于借不到而要去打劫吧?这确实是向某商人借来的,大人要是不信,何不写张便条叫他来问问。”濮青士随即写了一张便条,派随从送去。第二天,某商人果然来了,拿出王五所写的借据呈给濮青士过目,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濮青士这才称谢,把银子收下。王五送濮青士到达南阳任上后,自己仍旧返回京都,重操旧业。

安晓峰侍御到遥远的西北军台去驻防,也是王五护送他去的,车马路费也都是王五赠送的。王五素来跟谭嗣同交好,戊戌政变时,王五曾去谭嗣同家,劝他出去,并且愿意亲自护送他逃走。谭嗣同坚决不肯,这才作罢。谭嗣同就义后,王五暗中结纳了几百名好汉,打算有所作为,但理想没能实现,义和团起事,王五就遇难了。

王五本来是专以锄强扶弱为事的游侠,也曾经拦路打劫。但是,王五所劫者大多是贪官污吏和奸商恶霸,绝不欺压平民百姓。王五对一些蒙冤落难的清廉之士常常拔刀相助。他敬佩民族义士谭嗣同,彼此肝胆相照,结为挚友。当谭嗣同面临危难时,愿意拼死相救。可见王五是一个精神境界较高的侠客,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任侠文化的发展和提升。

盗亦有道的燕尾儿

大侠燕尾儿的故事见于清人宣鼎所著文言短篇小说集《夜雨秋灯续录》卷六。宣鼎,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卒于光绪六年(1880年),安徽天长人。宣鼎的《夜雨秋灯录》及《续录》的二百三十篇作品中,有神鬼故事,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两类作品都从多侧面、多角度表现出作者对清代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燕尾儿》塑造了燕尾儿这一大盗侠客,这是一个武艺超群、品德过人的“超人”形象。一方面他威震四海,有超人的神功;另一方面,为了挽救被罢免官职、陷于贫困的清官一家,自首让清官恢复原职,结果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谓是舍生取义的壮士。燕尾儿是“能”与“德”兼备的大侠,这是明清时期侠客普遍追求的行侠境界。

据宣氏云,在兖州和豫州之间有一个拦路抢劫的大盗,人们已经不记得他的姓名了。只因他身轻体健,行动轻快敏捷犹如猿猱,既能在空中飞行,又善在水中如鸥鸟般浮游,还能够在水底潜行。人们都认为他神乎其神,称他为“燕尾儿”,皆因他能像燕子一样剪尾驾风飞行。起初他做一个守关的役卒,不久就扔了这副饭碗去做强盗。他一天能行二百多里,膂力过人,能举百钧之重。每次娶妻生子,三年以后妻儿就会死去,于是又到别的地方去觅欢寻乐,故此那些有经验的捕快老手和他们手下的弟子们都模不清他的行迹,无法追捕他。

燕尾儿曾住在城中一个妓女家。那妓女见他经常深更半夜不走大门,却穿墙逾户而来,衣饰鞋履的华丽无异于达官显贵,天刚一亮就迅速隐去,而且挥金如土,所以对他的真实身份十分怀疑。于是就对相好的一个武生说:“你想显贵发达吗?如果能捉到我那个嫖客,不怕你不青云直上,飞黄腾达。但是他有两把锋利的匕首,睡觉时随时枕在头下,我可以替你事先把匕首偷出来。”二人密谋定计之后,武生就走了。第二天燕尾儿又来了。妓女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做出各种妖媚之态,又轻歌曼舞,一个劲儿地劝燕尾儿喝酒。燕尾儿不忍心推却,一再举杯痛饮,连饮十大杯,喝得烂醉如泥。妓女把他扶到床上卧于枕上,顺手把匕首藏于袖中。然后突然从窗棂里把匕首抛出去。那武生领着一大帮市井恶少轰然呐喊一声就把房子团团围住了。燕尾儿猛然惊醒,腾身跃起,探手枕下,匕首已不见了,这才知道受了妓女的暗算。妓女见大势不好,想要逃出去,燕尾儿飞起左脚猛然向她踢去,脚未落地妓女的肠子已经流出来了。这时,一个恶少已闯人室中,举起一个石灰包向燕尾儿脸上扑甩过来。情急之下,燕尾儿纵身一跳,攀住房梁掀起木椽冲透房瓦,没想到上半身刚钻出去,房顶上早已有两个恶少等在那里,上去狠狠地揪住他的脑袋。室中的恶少也纵身跳起抓住他的两脚,猛抡铁杖像雨点样打在他的身上。燕尾儿因右臂受伤,才被捉住,被用绳索捆着送到县令公署。县官命令先给他上了镣拷枷具,投入大狱。到了天明,狱中已不见燕尾儿所在,而两个狱卒却被杀了。那一夜,武生正在家中安睡。忽然掉了脑袋;县令也在自己的枕上发现了一把匕首。由此县令大为恐惧,再也不敢追捕燕尾儿了。

后来,有一个郡王,携带郡主乘坐着大船在济南大明湖上游览。入夜后郡主凭靠在船舱边赏月,玉臂搭抚在窗边,露出腕上的金钏。忽然,从水底猛地伸出一只手抓位她的手腕捋下金钏。郡主吓得大哭大叫,卫士们闻声都手持兵器赶到,又挥刀又放箭,到处搜捕水中的盗贼。这时只听水中有人说话的声音:“我就是燕尾儿,愿郡王明察,不可牵连冤枉别人。”郡王大怒,下令巡抚以下的各级官员务必将燕尾儿缉拿归案。可是事过三年,还是捉不到燕尾儿,历城的各级官员纷纷被罢官免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