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糖尿病的预防(8)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新的研究思路。糖尿病在发病上不仅与上述生理病理学上的因素有关,还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有关。
在对这些患者诊治过程中,单纯用药物来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疗效往往不够理想,而同时配合以心理疗法,采取形神合一、身心同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常能收到事半功倍或单纯药物达不到的效果。从而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治疗糖尿病也必须重视纠正和消除来自社会、环境的不良刺激,使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在此前提下,再配合药物治疗,身心同治,才能收到满意疗效。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疗法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多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看着蓝天白云,心情也自然疏朗了,伴以适当的运动更能使患者心情舒畅,并有利于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
4.糖尿病阳痿怎样进行心理治疗
李某很郁闷,作为一个男人,最难忍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了,确诊糖尿病后,他很艰难地把自己从抑郁中解脱出来,但是没想到因为那该死的糖尿病,向来雄风阵阵的他居然阳痿了。他不好意思再和哥们儿们侃大山,更不知道怎样面对自己的娇妻。
敏感的妻子不久就知道了原委,庆幸的是,她没有多说什么,给予的都是鼓励、安慰,和丈夫共同坚持治疗,在医生的引导下,加上妻子的帮助,小李最终成功治愈了疾病。
糖尿病阳痿心病甚于身病吗
是的,多数临床实践表示,糖尿病患者的阳痿往往是心病大于身病,所以心理疏导比药物治疗更重要。
妻子怎样帮助丈夫摆脱困境
许多男性糖尿病患者内心承受的“伤痛”远大于女性患者,因为他们同时出现了阳痿。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并没有因此去就医,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其实想要重振雄风,控制糖尿病应当首当其冲。
与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一样,首要问题仍然是严格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所致的阳痿,从表面现象来看容易给人造成一个错觉:似乎与控制糖尿病本身关系不大,其实不然。研究发现,经过严格的糖尿病控制,改善代谢紊乱引起的机体功能异常,阳痿有时就可以得到纠正。这就表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阳痿,控制糖尿病本身应首当其冲,只有如此才能延缓和尽可能减少血管及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做到从根本上防治糖尿病阳痿。
无论是精神性阳痿,还是器质性阳痿,在其发病过程中,心理因素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任何一种阳痿,均适应心理行为治疗。鼓励患者根据自己的爱好,多参加下棋、听音乐、钓鱼、打太极拳、郊游等娱乐活动,克服自己对前途过多担心所持的消极态度。夫妇俩应加强非性交的一般性交流,加强性生活前的准备工作,分析产生焦虑、恐惧心态的根源,采取有效的克服方法,必要时可采用下述的“五步法”性感行为集中训练。
第一步,互做身体抚摸训练。除了生殖器和乳房,身体其他部位都可以抚摸,根据被抚摸的感受随时调整抚摸的部位和方式,每天至少训练20分钟,环境要保持温暖、安静和不受干扰。经过1周训练,如患者接触配偶的身体己无任何焦虑反应,即可进行下一步。否则,继续训练1周。
第二步,进行包括生殖器和乳房的全方位身体抚摸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患者的阴茎勃起功能会逐渐有所恢复,值得提醒的是,勃起是阴茎对各种刺激因素作用所产生的非随意性反应,不受主观意愿控制。
第三步,刺激和抑制勃起的训练。患者保持被动和无性欲状态,配偶用手刺激阴茎勃起。再用手指施力挤压阴茎冠状沟部抑制勃起,如此反复训练直至阴茎能充分勃起。
第四步,阴道训练。刺激勃起后,配偶取骑跨位,将阴茎纳入阴道内,间断给予刺激,以尽可能维持勃起状态。如有想射精感觉,立即用挤压术终止勃起,反复训练直至勃起能维持适当时间。
第五步,可过渡到正常的性生活。
前四步训练过程中禁止进行性交。
糖尿病阳痿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导致的阳痿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早期血中睾酮和促性腺激素正常,以后垂体和睾丸发生病理性改变,性激素相应减少。
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或肝脏功能损害,神经变性,其中包括支配阴茎勃起的自主神经,由于神经病变影响阴茎的触觉感受,降低了勃起反应,周围动脉硬化,影响阴茎的供血,造成阳痿;血管硬化,当涉及阴茎海绵体小动脉时便影响勃起功能。
阳痿治疗不是一个人的事,夫妻想要和谐的性生活,就要和谐的配合,妻子给予丈夫鼓励和帮助会使康复过程更加顺利。
5警惕糖尿病引起的精神抑郁症
韩先生得糖尿病多年,几个月前因为病情不稳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内分泌科的医生发现他少言寡语,表情冷漠,除了上卫生间,其他时间都是躺在病床上看天花板,从不与人交谈。韩某的妻子告诉医生,丈夫长期病退在家,已很长时间不上班。
按说夫妻间交流的机会更多了,但是恰恰相反,两人越来越没有联系,在丈夫眼里就像看不到她一样,韩先生每天就躺在床上,甚至连女儿也不愿意搭理,整个人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像个木头人。
妻子认为这都是糖尿病闹的,所以事事迁就他。住院期间,经医生会诊后,发现韩某已经有了明显的抑郁倾向。经过反复心理疏导并进行药物治疗,病情才得以好转。
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是病吗
是的,不要把抑郁症不当回事,抑郁症真的是病。
怎样对待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是可以防治的,患者或家人一定要有信心。
首先,患者要学会精神调摄,心境要放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及适量的运动锻炼,这有助改善心情。同时,患者家属应多疏导、鼓励、安慰、理解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其次,医生对入院患者应多疏导,多进行心理辅导。患者也可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了解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知识及应对措施,纠正错误认识及不良行为。这些对缓解紧张情绪也是有益的。
第三,当患者出现中、重度抑郁时,可给予必要的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治疗。但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如果不幸罹患了抑郁症,要采取有步骤的治疗方法。
1.从治疗原发病糖尿病入手,糖尿病的病情得到缓解是治疗抑郁症的根本。
2.在不健康思维和抑郁症早期,一般采取心理治疗。家属和医生配合,给患者以心理疏导。
3.目前常用百忧解20毫克\/片\/天,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由医生决定使用和停药时间。
糖尿病患者易患抑郁症的原因和表现
在糖尿病患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心理治疗。事实上,抑郁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患上抑郁症的概率是正常人的3倍。糖尿病患者易患抑郁症的原因如下。
1.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糖的波动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根治,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抑郁症。
2.有部分糖尿病患者伴有慢性并发症,进一步带来身心痛苦和生活不便。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使脑内5-羟色胺水平下降,可能与抑郁症有关。
3糖尿病的治疗往往要打破原有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限制患者的生活自由。
4患糖尿病后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经济负担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均会导致抑郁症,而抑郁症又会加重糖尿病,形成恶性循环。
抑郁症的通常表现如下。
患者最初陈述的表现常为躯体症状,如疲劳、疼痛、失眠、早醒。如果进一步询问将揭示心情压抑或兴趣丧失。主要表现如下。
1.心境低落或悲伤,失去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的能力。
2.遇事优柔寡断。
3.有自我封闭倾向,不善结交朋友。
4.反复思索生存的有用性和无效性。
归纳起来是三少:思维缓慢、情绪低落、行为减少;六无:无趣、无助、无能、无望、无价值。
患者如果突然出现性格改变、对热衷的事物丧失兴趣、不与人交流、笑容减少、声调低、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表情木讷等问题,家属要考虑心理疾患,帮助患者解决情绪问题,同时要及时求医。
6.糖尿病患者应怎样选择心理医生
季女士患糖尿病后,医院为其安排了主治医生,但是季女士的心理状态却越来越不正常,家人决定为其找一位心理医生。可是这医生怎么找呢?季女士的姐姐来到了市中心最大的心理诊所,不惜重金聘请口碑较好,擅长患者心理的李医生。双方交流好久后,李医生成为了季女士的心理医生。果然钱没有白花,在李医生的全力诊治下,季女士逐渐走出了阴影,开始配合治疗,并且和李医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季女士一家不禁感叹,这医生选对,事半功倍呀!
糖尿病患者一定得选择心理医生帮助吗
不一定,如果病情较轻,则可以在家人的陪伴下慢慢度过。但是如果病情较重,则有必要选择一位合适的心理医生来进行专业指导。
选择心理医生时应考虑的因素
选择心理医生就如选择救命稻草,一定要谨慎。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发病率高达30%~50%。多数患者伴发抑郁和焦虑症状,其中不少患者患有抑郁症,严重影响了对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所以说,选择适当的心理医生参与患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几招可以作为在选择心理医生时的标准。
1.了解一下医生的职业背景、执业资格、咨询经历,以及曾受过何种教育和训练,有何著作等。
2.留意心理医生的口碑,好医生总会被朋友提及和推荐。在候诊的时候,求询者经常会交流对医生的看法,尤其要听取那些与医生保持很长关系的咨询者的意见,他们对医生的感觉要到位一些。
3.关注自己对医生的感觉。好的心理医生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使患者感觉到安全、舒适、被爱、被尊重、被接纳与认同。他会引发您倾诉的欲望,却又引导您去思索、自我分析和节制,并努力去理解您、贴近您,而不是控制您、评价您、指导您。当您抱怨别人的时候,他会沉默;当您反思自己的时候,他会欣慰。他听得很多,说话很少,但每句话可能都是一种新视觉,让您感觉到一片新天地。
4.寻找胸怀开阔和富有爱心的心理医生。不仅因为这类医生容易掌握最新的知识和观念,还因为他们往往能够保持足够的耐心将治疗进行下去。
5.寻找具有灵感和创造精神的心理医生。治疗过程是复杂和艰难的,它需要有智慧和新的方法解决治疗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对治疗模式有所突破。
6.最好寻求既有精神科职业医师资格又同时具备系统的临床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心理医生的帮助。这一点非常重要,单纯的心理学工作者缺乏专业的精神科临床训练,倾向于用单纯的心理学方法解决问题,对一些精神疾病缺乏识别能力。而两者结合是最佳模式,最符合来访者的利益需求。
患者接受心理治疗应注意的问题
治疗任何一种类型的障碍(无论是人格障碍、神经症还是抑郁症)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可能有一蹴而就的治疗效果。只有具备如下四个条件,患者才有可能从疾病的痛苦中走出来,才能看到治疗的希望。
1.患者必须有正确的求治态度,客观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或精神问题,并对治疗效果作出实际的期待,不要指望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2.要找经验丰富的治疗师,千万不要凭自己的性格或兴趣偏好选择专家,应根据专家的水平、经验、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进行选择。
3.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信任您的医生,并与他保持稳定的治疗关系。事实证明,有两类患者是很难治愈的:一是疑神疑鬼对专家缺乏信任的患者;二是不断更换治疗师,缺乏坚持精神的患者。
4.患者的家庭成员要全力支持和配合治疗,这一点非常重要。实践证明,缺乏家庭成员配合与支持的治疗是很难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的。
在配合医生的同时,患者更要重视自我的心理调节,因为自我调节在实践中往往是占主导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