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帮孩子管理好情绪的10种方法(3)
家长不能听孩子的一面之词就表示赞同,那会使孩子认为有家长的支持而与老师更加对立,甚至对老师所教的科目也产生厌恶情绪,影响正常学习。听孩子讲完后,家长应帮助孩子认真分析他对老师不满的原因,并客观公正地加以评说。
3正确看待老师的过失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很辛苦的,在繁忙的工作中,即使出现一些差错,也是可以谅解的,通过这事让孩子学会宽容。
4主动与老师沟通
在和孩子交流并安抚他后,家长应及时和老师联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可向老师反映孩子的一些想法,以增加老师对孩子的了解,改善孩子和老师关系。
细节37:当孩子有“教室焦虑”时怎么办
秀秀一直对教室有种恐惧感,只要一走进教室,她就会觉得心神不宁,必须得让自己呆在最后一排,或者是教室的角落里,才会感觉到一点安心。所以每到班里调座位的时候,秀秀都很紧张,就怕老师因为她眼睛近视的原因,把她调到前面去。
越怕什么,越来什么,秀秀一直认为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这不,今天调座位的时候,秀秀还是没能逃过去,老师要把她往前调一排。
“老师,我在原来的位置挺好的,不用换……”秀秀弱弱的说道。
老师微笑着问:“为什么不想换位置呢?上学期你因为近视的问题,成绩下降了不少,老师也是为你好,要是实在不愿意在前面坐,就前进一排,坐在倒数第二排的位置上,怎么样?”
秀秀觉得不太好,但却不敢这么说出来,看着老师期盼的目光,她只好点头答应了下来,但不安却笼罩在心头。当坐在新位置上之后,他总感觉浑身不自在,就好像教室里前后左右都有眼睛在盯着自己一样,老师上课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她看不清,更听不清。
“秀秀的成绩又下降了,是不是座位太靠后面了?”开家长会的时候,秀秀妈看着秀秀的成绩单发愁,本来眼睛近视让她的成绩落后了不少,没想到现在情况越来越差了。
秀秀在一旁听到座位两个字的时候,浑身一个激灵,赶紧对妈妈说:“妈妈,能不能别往前调座位了?”
“为什么?”妈妈惊讶的问:“你成绩越来越不好,肯定是近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儿导致的。”
“秀秀妈说的有道理,秀秀,明天老师就安排一下,你和第三排的同学换一下位置吧。”老师赞同的点点头。
秀秀听完,一个头两个大,咬着嘴唇想了半天,终于把心里话告诉了妈妈和老师。她说:“我成绩差,不是因为近视,而是……座位太靠前了。”
“太靠前?”妈妈和老师同时出声,习惯性的看向秀秀的座位,倒数第二排了啊。
“我,我只想坐在最后一排里,要不然会不习惯,浑身不自在的,妈妈。”秀秀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情况。
秀秀妈和老师一愣,半天才明白秀秀话里的意思,不坐最后一排就浑身不自在?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是……对教室有恐惧感?”老师试探性的问道。
秀秀点点头,说:“大概……是那样吧。”
这下,老师和秀秀妈大致明白了,可一个学生对教室有恐惧感,到底该怎么办呢?两个大人顿时没了主意。
一般来说,适度焦虑对学习没有什么害处,高度焦虑和一点也不焦虑则有害。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什克斯——杜德生法则,说明学习效率和焦虑水平呈现倒U的关系。现在,中、小学生中都有不少教室焦虑症患者,他们一旦置身教室,心境便处于高焦虑状态,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都呈明显下降趋势,有的甚至人际关系紧张。具体来说,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孩子消除焦虑的袭扰。
1帮孩子找到焦虑的原因
有教室焦虑的孩子,大都学习成绩不理想,在班里不受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他们自身的思想压力很大,在教室里学习时心情就会越来越糟,当焦虑严重时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对学习的兴趣日益减少。因此,改变孩子多焦虑,首先从改变他的学习状态入手。
2寻找改变学习状态的方法
现在,首选要看孩子的学习成绩究竟是什么样的,哪些科目成绩较好,哪些较差,差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确定后,就能有的放矢地改变孩子的学习状态了。如果孩子学习差是因为跟不上班,自学能力较弱,家长可帮孩子报一个课外辅导班,进行“开小灶”补课,一旦补上后,孩子的担忧没有了,焦虑自然就会消失。如何孩子学习差是因为枯燥、不爱动脑筋,这时家长就应该加强孩子的忍耐力训练了,具体方法前文已经介绍过。如果孩子是被升学、排名、老师的责备、家长的期望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压力,家长则应想法设法帮孩子减少这些麻烦,让孩子能安安心心地坐在教室里学习,而不被外界所干扰。
3交给孩子放松法
放松法分为两种,一是做体操放松精神压力,二是让孩子暂时将焦虑抛到一边的停止思考法。前者的具体方法是:深呼吸,曲起双臂,紧握双拳再释放开(反复如此),然后在屈折手臂向背后摆动,能有效缓解紧张压力。后再的停止思考也叫做转移注意力法,即当发现自己陷入焦虑时,就将自己正担忧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扔到一边,告诉自己“不想这些事情了”,然后转移注意力做其他事情,以舒缓精神压力。
细节38:发泄,疏通比截流更重要
放假的时候,王大鹏带着14岁的儿子回乡下老家看望家中的老父母。此时正是农忙的时候,父子俩回去刚好帮家里做些地里的活儿。
儿子从小是在城市里长大的,没吃过什么苦,王大鹏想着,正好趁这个机会锻炼锻炼他。
“儿子,帮爸爸一块把这块地里的麦子割了,然后扎起来。”王大鹏抹了把脸上的汗,扔给儿子一把镰刀。
儿子一开始还觉得挺新鲜,挥着镰刀在大太阳底下卖力干着活儿,可干着干着,他就觉得没意思了,不仅燥热难忍,还被麦秸杆划了很多细小的小伤口,被汗水一浸,蜇的生疼。
“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儿子受不了炎热和辛苦,一屁股坐在了田地里,抬头看了眼炙烤着大地的太阳,心情烦躁的说道:“这天儿怎么这么热,爸爸,我们今天就回城里吧,让妈妈多做点好吃的。”
“今天才来,怎么能回去呢?再呆两天帮你大伯干点农活再回。“王大鹏挥舞着镰刀卖力的干着活儿,见儿子停了下来,就催促道:“别发呆,早点做完早点休息,要是今天做不完这些活儿,咱们得干到天黑呢。”
“啊,这些全都弄完啊。”儿子一听,腿都吓软了,坐在地上不肯起来,“我不干了,我要回家,回家找我妈去。”
“别任性,快点起来干活,要不然爸爸生气了。”
“不干,就不起来,这破活儿,谁爱干谁干。”儿子真是累坏了,上午回到乡下就被爸爸拉到了地里,这都马不停蹄的忙了三四个小时了,中间就停下来喝过几次水,他的手都快磨出泡了,再这么干不去,他肯定得累个半死。
儿子越想越胆怯,心里有些委屈,自己放个假,怎么来这种地方受罪来了,想着想着,眼睛开始发酸,有种想哭的冲动。
王大鹏此时也有些累,被太阳烤的也正烦躁,见儿子任性耍泼,气不打一处来,上前就踢了儿子屁股一脚,说道:“别废话,快点好好干活。”
屁股上挨了一脚,虽然不疼,但心里的疲惫感和委屈顿时全涌了出来,他嘴一咧,哭了起来,“就不,就不干!”
王大鹏气得真想狠狠揍他一顿,这时候,王大鹏的哥哥走过来拦住了他,对他说:“孩子没干过活儿,现在是累了,哭一哭就会轻松的,这叫发泄,怎么你一个读书人还不懂这个道理?他越哭的厉害越好,总比堵在心里不让他发泄出来要好的多。”
王大鹏一听觉得是这么个道理,想起自己小时候,有时候确实很想大哭一场,把心里的委屈和不满全发泄出来。再看看泪流满面的儿子,他无奈的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想哭就哭吧,却那边歇一会儿,爸爸忙完这点咱们就回奶奶家去。”
“嗯。”儿子点点头,抹着泪走到了树荫底下。
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压力使处于天真烂漫年龄段的他们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如果他们总把学习、生活或是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所有不愉快闷在心里,长此以往,难免会造成心理障碍。
因此,孩子非常有必要学会发泄情绪,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也不会用大道理来开脱自己,要他们能很快调整心态、做到豁然开朗似乎有些苛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情绪发泄出来,这对他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尽管有时他们的方式有些过激,也应该给予充分理解。家长所需要做的不是阻止他们,而是让他们发泄自己的情绪,又能适可而止。
1让孩子把心事说出来
父母要让孩子把心事说出来。比如可以这样说:有什么事你不想告诉别人,但憋在心里又觉得不舒服,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把心事写出来,心里就会感到轻松一些。也可以学会向人倾诉,把自己的心事向你的好朋友、好伙伴,或者向自己的心理辅导老师倾诉。有时候自己的倾诉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但你会发现倾诉过后自己的心情会变得坦荡舒畅。还可以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喊叫来发泄内心的积郁。当然也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让自己出一身大汗来放松自己的心情。
2给孩子布置“发泄角”
实验证明,孩子用粗笔涂鸦的方式消解愤怒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投掷小飞镖或者投篮。
对于女孩来说,可以专门在家中开辟一块“涂鸦角”,买块纤维板,专供女儿张贴涂鸦作品。
对于男孩子来说,投掷飞镖,或是练习跑步上篮,都可以让其宣泻负面情绪。特别是那些感觉被老师和父母冤屈的孩子,掷飞镖是“发射愤怒”最有效的手段。
细节39:怎样改变孩子固执任性的习惯
周末的时候,一家三口决定去公园玩一天,爸爸妈妈牵着女儿的手刚走出小区,女儿就开始喊累了。
“爸爸,抱抱。”女儿伸开胳膊往爸爸身上窜,想让他抱着自己走路。
爸爸摇摇头说:“你都8岁了,是大孩子了,爸爸可抱不动了。”
“抱得动,爸爸肯定抱得动,抱着我走吧。“女儿抱住爸爸的大腿,撒起泼来。爸爸假装生气的看着她,说道:“不听话爸爸要生气了。”
“就是,大孩子都是自己走路的,你看这街让有哪个孩子,像你这么大了还让爸爸妈妈抱着的。”妈妈把她拉到自己身边,指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说道:“你看看,都是在自己走路。乖,牵着妈妈的手,咱们马上就能走到公园了。”
“不要,那爸爸背着我。那里就有个人在背小孩,爸爸背我。”女儿指着远处一对父子,突然改变了主意,爸爸觉得不能这么惯着孩子,就坚决的拒绝了女儿的要求,女儿见自己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哇……我要爸爸背,爸爸背着……哇……”
“宝贝乖,不哭,爸爸背着你多累啊,你愿意看到爸爸那么累吗?”妈妈弯下腰来哄她,她使劲摇头,任性的说道:“呜……背,要爸爸背……着……”
“你再这样,爸爸可就真的生气了,妈妈也不管你了。”妈妈本是想吓唬一下她,可谁知道她听完后,竟然躺到马路上,打起滚来,说什么也哄不了。
“好了,好了,爸爸背你,背你还不行吗!”爸爸实在是受不了了,只好妥协一步,蹲下身背对着她说道:“赶紧上来,要是再打滚,爸爸真不管你了。”
“呜……嗯……呜……”女儿边哭边爬了起来,不用妈妈扶,就趴到了爸爸的背上,小声哭泣着。
“哎……”爸爸妈妈纷纷叹气,真是个任性的小丫头,现在都这样,以后可怎么管教啊。
固执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且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了。如果我们放任孩子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生活。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孩子任性还会影响成人、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并由此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要求与脾气。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个性品质。同时,孩子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忿怒的情绪。一次情绪失控对身心影响不大,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了。因此,家长可考虑一下几个教育方法。
1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如果不尊重孩子,不管他提的要求合不合理,有没有实现的可能,都予以否认,这样孩子的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满心理,产生对抗情绪,容易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或是不敢提出正当的要求,一味地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从而失去个性。
2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孩子
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常常可以通过哭闹、撒娇得到满足,渐渐地,孩子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任性蛮横。只有孩子得到尊重的同时你又不迁就他,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发展,才能明白是非对错,使孩子既有鲜明的个性又不至于任意妄为。
3父母应以身作则
父母做到行为理智,讲原则,诚实守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首先要为孩子树立起好的榜样。同时,家长平时还要对孩子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