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宦海沉浮
范仲淹一生为官数十年,可谓鞠躬尽瘁。可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范仲淹的这官生涯十分坎坷,屡屡因开罪权贵遭到打击。
1028年,范仲淹服丧结束,赴京担任秘阁校理,具体事务是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从此有机会经常工作在皇帝身边,从而也了解了朝廷的很多内幕。
范仲淹很快发现,虽然仁宗皇帝已二十岁,但朝中大权还掌握在太后手中,范仲淹认为这样很不妥。接着,他听说,皇上要亲自率百官为太后祝寿,并行跪拜之礼。此举是不符合仪规的,但所有大臣中没有一人敢提出来,只有范仲淹挺身而出向皇帝上疏,皇上虽然采纳了范仲淹的意见,但范仲淹此举却开罪了位高权重的皇太后,不久便被逐出京城,成了一名河中府通判。
为官以来,范仲淹首次遭贬,而这只是他遭遇宦海沉浮的开始。
皇太后去世后,范仲淹被召回京师,做了一名右司谏,职责是专门评议朝政,也就是一名言官。当时朝中的宰相吕夷简道德品质败坏,由于他与郭皇后关系不好,而皇上正喜欢另两个美人,吕夷简立即投皇上所好,上书要求废除皇后。朝廷上下风言风语,范仲淹再度站出来与吕夷简辩论,结果遭到打击,再次遭贬,去做睦州做知州。
在地方工作的范仲淹因功再次回到朝廷,升任礼部员外郎,兼任开封知府。此时,朝中吕夷简的势力越来越大,在提拔官员的时候任人惟亲,朝内被搞得乌烟瘴气,众多大臣依然是敢怒不敢言,范仲淹当然也看不下去,他秉性不改,向皇上呈送了《百官图》,尖锐地指出哪些人是不该提拔的,矛头直指吕夷简。结果,老谋深算的吕夷简反咬一口,在皇帝面前污蔑范仲淹,仁宗亲信宰相的话,范仲淹第三次遭贬,这次他被放逐到饶州。
命运多变,8年后,范仲淹再度回到朝廷担任参知政事,即副宰相,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可惜新政仅维系一年,因触犯权贵利益被迫取消,范仲淹被解职,离京去邓州做知州。这一年,范仲淹56岁,在官场上第四次受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