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当李世民来到北宋 > 第 25 章

第 25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25章第25章

第25章

李世民接受了对方的邀请,跟随此人前往蔡府而去。既然放弃了更不实际的当匪造反路线,彻底选择了这样一条为官掌权的路线,就不得不曲意逢迎皇帝和他手下握着权柄的奸臣,对此他自然早有准备。

想要尽快实现天下承平中原安定的目标,眼下只能捏着鼻子跟这种手握通天权势的奸贼虚以委蛇,好借对方的权势让自己在朝中多得几分助力,从而稳固这得来不易的兵权。

蔡京确实是个厚颜无耻的大奸臣,但相比怨声载道的杨戬李彦等人,他又是一些百姓口中的善人:前些年他一上台,就接连设立了收养孤老孤儿残弱贫民的居养院、专为这些穷人看病的安济院、免费为穷人收尸下葬的漏泽园。对方颁发这些善政固然是为了刻意收买人心,但也能看出来,比起竭泽而渔的那帮人而言,他是一个懂得留后路的聪明人。

所以李世民还有另一番打算:既然蔡京跟童贯是最不对付的,也能趁机借蔡京的势力设法先让童贯脱几层皮。当然,这般与虎谋皮不但须处处小心、如履薄冰,而且也绝非长久之计,关于这一点,他心头自有一番权衡与谋算。

作为权倾朝野的当朝首相,蔡京的官邸位于紧邻宫城的西华门外,占地十分辽阔,满院盛放的奇花异草令人目不暇接。

李世民跟随躬身引路的高瘦男子穿过长长的回廊,来到一处僻静的院落,见到了已经换上常服在书房等候的蔡京。书房是隐私之地,通常只有心腹亲近之人能进入,按常理,对方本该是在厅堂接待他的,李世民心中一沉,难道蔡京想拉拢他为门生?

蔡京让那个高瘦的心腹管家把下人全带下去后,倒也没绕弯子,开门见山就问他,

“你可知老夫为何让人带你来书房?”

李世民故作懵然状,“下官不知自己何德何能,竟能得蔡相公如此盛情相待…″

蔡京昨日是亲眼见到这小子是如何不动声色把一场仕途危机转化成助力的,他知道想要拉拢这样的聪明人,真诚才是最快的捷径。

于是,他用泛着精明光芒的眼睛打量着面前的年轻人,起身笑着打断他,

“大家都是聪明人,老夫今日也不跟你绕弯子了。我让人打探过你的消息,你并未参加过宗正寺的科举,能进宜阳县衙被重用也是得了崔仙芝提携的。他与我从前虽有些小小过节,但如今既然大家都支持太子,也算是有几分同袍之谊了

说着他就走到李世民面前,面含勉励地朝他笑道,“时明啊,如此一来,老夫顺便也就把你视作半个门生了!”

李世民见对方果然有此意,立刻摆出一副坦诚交谈的阵势来,正色拱手道,

“多谢蔡相公赏识!其实在下官进京前,恩师崔仙芝就提醒了我要感谢蔡相公的提携之恩…″

蔡京慢慢眯起了眼睛,恩师崔仙芝,看来这是在拒绝我了?不过,崔仙芝那犟牛真会劝他来感激我吗?有意思。李世民仍在继续说道,“他还提起了童太尉挑拨小蔡东阁郎君与蔡相公父子离心之事…”

蔡京一听这话眼睛倏地就亮了起来,这件事,纵便是他一手提拔的郑秋麟也再三回避,不肯在他父子二人之间站队。

李世民继续一脸真诚道,“虽然您与恩师曾有些误会,但下官听过许多百姓夸赞您设居养院的善行,所以放眼当今朝堂,手握重权的一品大员之中,唯有您一人在为官家劳心劳力分忧,时刻惦记着天下黎民,下官此番既然得了蔡相公的襄助,自当投桃报李效力一二。”这番话暗示了几层意思:一、他已经有恩师了,所以做不了蔡京的门生。

二、但他愿意接受蔡京的拉拢,与他结盟对付童贯一派。

三、他借着给对方戴的一顶“为国为民"的高帽,来表明自己是冲着他的贤相名声来的。这样,只要蔡京接受了这个说法,往后就算他这热血少年做出些什么为国为民的举动来,想来蔡京也不会有什么不满。

毕竟,连梁师成和童贯那样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都要厚着脸皮,硬跟苏轼韩琦这些贤臣沾亲带故来为自己博取名声,蔡京难道就不想要贤名吗?

老奸巨猾的蔡京固然也看出了对方的这番心思,但他确实很爱听这样的话。

正所谓欲壑难填,当年他费力贿赂巴结太监时,认为名声是百无一用的,可在他不折手段爬到这万人之上的位置后,就开始顾影自怜地认为自己也算是个"迫于形势无奈舍名取义"的忠臣了,盼着史书上能留下他“大忠似奸"的事迹。

所以,作为进士出身的权臣,蔡京其实远比那些阉党太监更重视名声和体面,他常常这样安慰自己:如果有得选,天下读书人哪个不想生在清平盛世,得遇贤良君主,在史书上留下匡扶社稷、造福万民的千秋贤名,自古为官做宰之人,哪个又是冲着遗臭万年的恶名去的?自己不过是生不逢时以致明珠暗投委曲求全啊!

随着他的年纪越来越大,他也越来越在乎死后的史册名声,所以他从不像童贯李彦那帮人一样出门在外鼻子朝天看不起人,他珍惜每一个展现自己亲和爱民的机会,他除了重用郑秋麟那样的人,还会提拔宋卿臣这种能帮自己博得贤名的君子,甚至还会劝服官家颁发些救济穷人的新政。

接下来蔡京与李世民密谈一番后,立刻又做出了第二个决定:进一步施恩给这个看似圆滑却又一腔热血的年轻人,让他顶着蔡党的名声在青州帮自己经营贤名,既然做不成师生,能做盟友也是可以的。

于是他出言提醒李世民,“如今太子与老夫虽然暂时压住了朝中的反对声,让你得以顺利前往青州领州事掌兵,可若等童贯那帮奸党回过神来,定会揪着你未考取功名一事作筏子,眼下,必须先解决这个隐患。”这也正是李世民近日所担忧的,自己虽得了知州一职,但有宗室身份和无功名在身的两重制掣,恐怕迟早要面对童贯等人的发难,到了那时,皇帝赵佶真会选择帮他这个"皇侄″吗?

但他料定蔡京主动提起此事,必然已经有了解决的法子,于是坦荡请求道,

“下官正为此事日思夜寐,还请蔡相公帮忙想个法子!”

蔡京果然抚须笑了起来,“这倒不难办。官家是个慷慨之人,今日他未能如愿赐你道号,心中想必十分的遗憾,若我趁热打铁今晚写份青词,明日一早就交上去,到时顺势为你求个进士出身,倒也是有八成把握的。”在本朝,正常的科举取士被称作"正奏名”,针对多年落榜学子的取士被称作“特奏名”,除了这两种和宗亲科举能获取功名外,还有一种一步登天的途径:被官家直接赐进士或同进士出身。

最后一种是皇帝常用的示恩手段,当年仁宗皇帝就一日连赐了两个进士出身给张贵妃的家人,而太监梁师成当年也是得了官家赐的进士出身,后来才能名正言顺身兼数职的。

李世民心中大喜,忙表了一番“定会尽心铲除童党,以报蔡相公提拔之恩”的忠心。

蔡京点头,非常满意对方如此知情识趣的态度。官家是风雅之人,喜欢一切让他赏心悦目的人和物,朝中官员无一不是仪表堂堂之人,可年近七旬的他已经老了,精力日渐困乏,脑力日渐迟钝,再也找不回往日的风采。

近来,他时常会从官家的眼神中察觉到几丝对自己隐隐的厌弃,而童贯和蔡攸却都正值壮年,所以,他急需拉拢这样一个得官家喜欢的聪明年轻人来稳固地位。当然,这样的年轻人他还笼络了很多,他相信只要满朝要职皆是他的门生盟友,就算官家听了谗言又贬他一回,也总是不得不又一次起用他的。

因为同样是一道政令,到了地方上可就要看是哪个宰相发出去的了,如今大半个大宋的地方官员都是他的门生,朝廷要想这道政令尽快得到落实和解决,官家要想继续过眼下的安逸日子,就不得不继续用他。只要门生盟友能支棱起来,他蔡京无论起落多少回,都会是大宋朝唯一铁打的宰相。

为了表达自己的重视,蔡京极力挽留李世民留在府上用晚膳,恰好这时李靖也赶来了,原本准备找借口离开的李世民见状,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地留了下来。蔡京把妻子唯一的侄子徐敬年视为心腹,自然也把他郑重介绍给了李世民,还说他们年纪相仿,以后可以多保持联系。

这也是他一贯收拢人心的法子,对方越愿意跟自己的人保持联系,能传递回来的消息也就越多,自然也就越能保持忠诚。

李世民正担心往后频繁联系李靖容易露馅呢,没想到刚想打瞌睡蔡京就递来了枕头,他立刻"受宠若惊"地主动露出笑容朝徐敬年示好。

李靖把不冷不热的尺寸拿捏得极好,只是淡漠地朝李世民打了个招呼。

蔡京不由暗暗感叹,师直这孩子行事虽稳当,但比起他那个八面玲珑的白眼狼长子来,到底还是太年轻欠了几分火候啊!

于是在李世民吃完饭告辞时,他特意叮嘱徐敬年出去相送,好让两个年轻人培养些惺惺相惜的情谊。李靖走在曲径通幽的口口中送李世民出府时,悄悄告诉他,

“当年蔡京拉拢童贯时也让长子蔡攸跟对方打得火热,两家都快好成一家人了,没想到后来童贯与他反目成仇,还把他倾注最多心力培养的蔡攸也带跑了…”李世民差点笑出了声:所以,蔡京知道他今天又犯了同一个错误吗?

趁着这个机会,李靖把蔡家眼下的情况全告诉了他,又小声提醒他,

“蔡攸近来在朝中风头极盛,他一心想把蔡京从相位剐下来取而代之,又跟童贯一起暗中支持了郓王,等他们回到朝中,定会借着“宗亲不得掌兵"的由头设法夺了陛下您的官职,借此来打压太子和蔡京点.…臣在朝中虽会想办法尽力为您周旋,但您去了青州一定要谨慎小心,根据蔡京近日打探到的消息,青州知院署衙的通判刘泌昌是童贯安排的人。”

蔡京童贯一伙时常做卖官的勾当,不同地方、不同职权的官位售价自然也不同,所以买家是可以指定想补哪个空缺官位的。而赵佶有了他们帮着敛财,自己也能从中获益享受,自然是假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可他家陛下顶着特殊的宗室身份,蔡京三人能为他争取到掌兵的知州一职已是十分冒险,并不敢再进一步指定具体要当哪个地方的知州,所以青州是赵佶自己指定的,想来,他当日故意安排陛下前往一个有童贯党羽的地方,未尝没有想试探考验的心思。

李世民想了想,沉声道,

“赵佶喜好沽名钓誉,又颇有一番心机,他肯在百官面前亲口承认我这个青州知州,想来是在为郓王来日掌军做打算,所以,童贯蔡攸纵便有圣宠在身,也很难用′宗室不得掌军'来动摇赵佶想废除这条规矩的决心,但如果童贯能顺利联系上金人,情况就将对我们大为不利。”于是他叮嘱李靖回去要提醒蔡京:登州那边既然已经开始行动了,他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在派遣的使臣和兵士中安插上自己的人手,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制造障碍的主动权。有着阻碍童贯顺利与金人结盟的一致目标,本就是李世民愿意跟蔡京合作的前提之一。

他又安慰李靖,“至于青州通判,他的官职既然在我之下,我去了自然能妥善应对,你不必担心。”走到蔡府大门处,君臣二人在灯笼下深深对视一眼,一切牵挂与叮嘱尽在不言中。

李世民率先拱手道,“多谢徐官人一路相送,请留步吧,还请阁下转告蔡相公一声,明日我就启程前往青州了。”

李靖也拱了拱手,“好,慢走。”

说完,他转身抬腿就往回走。

虽然他很想跟自家陛下一起去青州,虽然他心心中的离愁已经呼啸着席卷了整个胸膛,虽然他还有很多的话想再叮嘱陛下一番…

可此刻在蔡府门房的注视下,他必须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

李世民也怀着同样怅然若失的心情离开了,直到快走出巷子时,他才回头看了一眼远处蔡府的宅墙。明净的月光跳过斑驳疏落的树影,从缝隙间顺着他的眼睛垂泻而下,洒在他英挺的鼻梁上,为他风姿俊秀的面容添了几分肃穆静雅,连他往日常常含着自信笑意的眼睛,此刻也是冷峻冰凉的。

没有人知道他这一刻在想些什么。

回到客栈后,太子刚好也派了人前来拉拢慰问,还送了他几匣子金玉珠宝,李世民毫不犹豫就收下了,养兵要有钱,送钱上门的好事自然多多益善。

次日一大早,赵佶就让梁师成亲自送来了一道赐他进士出身的圣旨,李世民惊喜谢恩接了过来,又塞了一大块金子给对方。

以梁师成的权势,自然看不上区区一块金子。但今日早朝蔡京把青词呈上来时,又顺势请罪说“臣失察,竞不知赵时明连宗室科举都未曾通过,不该听了郑秋麟的话贸然举荐他啊”,官家听了却立刻兴冲冲道“正好昨日朕没能赐给他道号,今日倒能赐他一个进士出身了”。哪怕韩章又出来反对了几句,官家也执意要赐进士出身给赵时明,而且是当场就下旨赐了,还是让自己亲自送过来的。

由此可见,这年轻人昨日在垂拱殿真真是入了官家的眼,既然如此,他也乐意向对方示个好结个善缘,正所谓莫欺少年穷嘛。

再说,连崔仙芝那样执拗的人都肯破例举荐他,此人想来必有过人之处。

于是,他把其他太监打发出去,上前一步低声道,“听闻赵知州昨日前往蔡京府中用膳了?京中人多耳杂,雏凤清于老凤声呐。”

梁师成被官员们暗中称作“隐相”,手中的权力比蔡京这个明面上的宰相还大,李世民原以为这回是没机会跟对方搭上话的,没想到对方竟然主动示好了?他故作一愣,随即看向对方忐忑道,“多谢梁内侍提醒,可是下官这回无缘无故得了太子和蔡相公的举荐,原本只是想去蔡府道个谢的,没想到蔡相公格外热情,这才厚颜留下来用了一餐饭…”

梁师成听到“得了太子和蔡相公的举荐”时不由目光一闪,飞快思索后打断了他的话头,尖着嗓子小声试探道,“莫非,这回连崔仙芝也表态要支持太子了?”别看他是官家身边最近的人,但再近也比不得刘贤妃啊,关于崔仙芝的事,官家的口风向来紧得很,他也只能从经手的公文里揣度一二罢了。

李世民说这番话,正是为了把话题引到这事上头,立刻就假装欲盖弥彰地解释道,

“梁内侍千万别误会了!崔知县向来守文持正,认为朝廷立储一事应当循规蹈矩,是绝不会私下结党掺和此事的。”

梁师成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这位月朗风清的少年,心头的疑窦却更深了一一

既然崔仙芝对立储一事持如此看法,不正意味着他绝不会接受郓王的拉拢,必然会选择支持太子吗?这样一来,刘贤妃不也会跟着全力支持太子?

宫中的美人自然有很多,但只有刘贤妃一人是刘贵妃去世前认的养女,官家也只会把原本属于刘贵妃的那份恩宠,一股脑全施加在刘贤妃身上一一如此一来,太子只要有了她的支持,储君之位必将稳如磐石!

想到这里,他又问了一句看似跟眼下的话题毫不相干的话,

“对了,咱家想顺便问问赵知州,不知你可还记得,当日郓王随太子前去宜阳巡查时,最亲近的是哪几个人?”李世民知道对方已经上钩了,却仍是一脸迷惘状,“郓王?下官并不认得郓王身边的人。”

梁师成的语气更温和了,“赵官人若是记得他们的模样也好。”

李世民立刻恍然大悟道,“这我倒是记得!郓王在宜阳时,身边寸步不离跟了一位面容白皙、蓄着美髯、腰间喜欢系香囊的中年文士,好像姓.…”

梁师成嘴角泛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冷漠笑意,立刻就接上了他的话头,“那人可是姓郭?”

李世民忙点头称是,梁师成收起了笑意,又跟他敷衍了几句,这才转身离去。

李世民把他送出客栈门口,看着对方坐的马车渐渐消失在街道上,嘴角也扬起了笑容。

李靖告诉过他,郭修远是童贯的心腹,可那一趟郓王下江南,梁师成也是派了心腹跟他随行的。他们这样的人本就只利益而聚,哪有什么忠诚可言?所以他刚才笃定,梁师成在揣测崔仙芝会支持太子时,必然会动摇先前支持郓王的决心。

而对方为了权衡利弊,又会打探郓王私底下对他的态度,当他从自己这个局外人口中知晓郓王只重视童贯派去的人时,又岂会再甘心继续为对方做嫁衣?只要梁师成开始犹豫了,开始想反过来支持太子了,那么,想搞事的童贯蔡攸就多了一个对手,对自己而言也算是好事一桩。

进京一趟收获颇丰的李世民,当日就踏上了前往青州的大船。

汴京不愧是大宋最繁华的商业之地,这艘足够载客两三百人的两层大船上挤满了前往北边各地的商旅行人,李世民一路找过来,总算在二楼里侧寻到一间空的二人小舱室,就走进来把行囊放好靠着一侧窗户坐下,居高临下欣赏着欣欣向荣的汴河繁忙风光。(1)

如今大宋繁荣的商业倒给了他一个极大的启发,除了走重农抑商的老路,还可以走一条兴扬商业与重视农业并重的道路,如此九州必能家家户户仓廪充实,四海之内再无灾民饿浮。

他正想得出神,有人敲了敲舱门问道,“劳驾阁下,请问舱中坐满了吗?”

李世民抬眼望去,见是一位扛着行囊风尘仆仆的高大老者,就笑答道,“还未曾坐满,舱中只有我一人。”老者忙高兴进舱放下行囊,又唤来船上伙计,付钱买了两斤卤肉和两坛高梁酒,这才坐到李世民对面,豪爽笑道,

“正所谓相逢即是有缘人,今日能与阁下同舱共行一程也算是你我二人的缘分,希望阁下莫要嫌弃老夫出手寒酸,只买得起一酒一肉。”

说着,他解释自己刚从衢州开来的船上下来,为了坐上这趟船最早的船一路紧赶慢赶,故而眼下还未进食,这才请对方一同喝酒吃肉的。

李世民平生最喜欢结交这样的豪爽人,又见老者衣着简朴,全然不似什么富商旅客,便不顾对方的阻拦,又掏钱多买了几斤卤肉几坛酒和其他菜色,笑言要与对方一醉方休。

没想到这般花了几贯钱后,原本爱搭不理的伙计立刻就热情起来了,不但为他们端上了两碗煮好的茶水,还送来了两盆清水和洁白的帕子,让他们先洗漱一番风尘。两人乐呵呵洗了手和脸,李世民坐下再看向对方时,不由得怔愣了一瞬。

这位老者的五官眉眼,他隐约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的?但对方的神态又十分坦然,仿佛确实与他素不相识。于是他思忖一番后,笑着先自报了家门,“晚辈是杭州宜阳县人氏赵时明,今日是前往青州赴任新职的,不知前辈是要去往何处?”

老者听完登时眼睛一亮,“原来你也是两浙路人氏,还也是朝廷命官?巧了!老夫姓宗名泽,是浙东乌伤人氏,此番也是刚接了朝廷的调令,从衢州龙游县赶赴登州去任职的,哈哈,你我果然是有缘人!”

李世民听完,眼中立刻闪起了一抹奇异的光泽,宗泽?他此刻终于想起在何处见过对方了,是那个预示天机的梦里!

可是,梦中的宗泽老将军比如今苍老了十来岁,又是一副心力交瘁的憔悴模样,丝毫看不出半分如同今日这般的鷪铄神采,难怪自己一开始并没能认出他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