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当李世民来到北宋 > 第 32 章

第 32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32章第32章

第32章

在本朝,虽然有翰林院规定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院体,作为官员们上奏和交流公文的规范书法体。但赵佶登基后,下诏鼓励各地官员不必拘于翰林院规定的院体,所以各地流行的书法体不一样,官员们呈上来的奏章字体也不一样,在书法百花齐放的大宋,如今已经鲜少有官员会用院体来书写奏章了。

正因为这样,李世民写奏章时用的也是他擅长的飞白体。

刚赵佶翻开这封奏章,甚至还没来得及看内容,就被那一个个遒劲优美的字体吸引了,连声赞个不停。当年蔡京能凭借一手书法丹青钻营入了赵佶的眼,一跃成为大宋的首相,可见这位皇帝对书画是何等的重视,就连梁师成这种没正经上过学堂的大宦官,也是凭借一手好字,从太监中脱颖而出被他赏识重用的。

梁师成忙问官家何事如此欣喜,赵佶招手喊他过来,指着桌上压住了名字的奏章笑道,

“卿快来看看这是谁的字!”

梁师成满脸堆笑躬身走来一看,立刻也认出这字来了,不由抬手揉了揉眼睛,诧然道,

“官家,奴婢恐是有些老眼昏花了,这字,这字怎么看起来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飞白书?”

可这是大臣写上来的奏章啊,怎么可能写出唐太宗的字!

赵佶笑着让人去取收藏的唐太宗真迹,喜道,“卿没看错,这字确实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飞白书!”等宦官把这幅真迹摆好后,赵佶兴致勃勃欣赏了好一会,才又开口唤梁师成来看。

这幅有着岁月痕迹的唐太宗真迹上,写着“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十六个字。梁师成一边看一边称赞,又暗暗琢磨那封奏章究竟是何人写上来的一一他时常奉命帮官家代笔批阅奏章,可从来没见过这手字啊。

赵佶踱步来回欣赏着这封奏章和十六字的太宗真迹,轻轻捋着胡须笑道,

“横笔竖画浑似鸟头凤尾,连断白枯笔处也纹丝密合没想到我大宋的臣子,竞能写出这样一手可与唐太宗媲美的飞白书来,真是让朕惊喜啊!”

先前,他听坊间传闻米带最擅长仿摹前人书法,几乎可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便兴致盎然命人寻来一观,看完却唏嘘一声,“假的就是假的。”

可见在他这位具备超高艺术修养的“文艺大师"面前,世人口中所谓顶尖的赝品也会原形毕露无疑。可是今天,这奏章上的字堪称精妙绝伦,一笔一划间与唐太宗的真迹毫无差别,连他都找不出任何破绽!这种巧合,放在一个不痴迷书画的皇帝眼中不算什么,算在一个不笃信神仙的皇帝眼中也不算什么,但在既擅书画又痴迷神仙的赵佶眼中,就立刻有了些不寻常的含义。

梁师成小心翼翼问道,“奴婢斗胆,不知这是朝中哪位才俊的字呀?官家若是喜欢不妨将他调来京城,能陪伴您吟诗作画,也是他的福气呀!”

身为天子身边最亲近的宦官,他太清楚官家的喜好了:这样一个能以假乱真写出唐太宗书法的人,只要性子再聪明圆滑几分,必能在大宋的官场扶摇直上!旁的不说,如今愈发得了官家重用的蔡攸,不就是凭着一手好字入了官家的眼吗?

所以梁师成当机立断劝官家把此人提拔来京城重用,如此一来,自己也算是对方的伯乐了,自然能抢在别人的前头笼络此人。

赵佶还真的认真考虑起这个建议来,不过他犹豫道,“朕刚刚才下令让他去青州担任知州一职,还在百官面前许给了他兵权,若是这般仓促将他召回京师,恐怕.….罢了,此事待朕再想一想。”

梁师成听到这里,不由心头一颤:青州知州,这不是赵时明吗?

当日他从客栈回去后细细追查考虑一番,没几日就悄悄找太子表了忠心,又暗中找蔡京结了盟,一心想跟他们联手斗垮郓王和童贯那伙人。

这样一来,同是支持太子的李世民自然也成了他要保的人。

心念急转间,他飞快改口劝道,“原来如此,看来是奴婢草率了,还是官家您心忧天下思虑周全啊!当口,谁又能想到那位赵官人竟能写出如此一手好字呢?唯有身为白玉京凌霄九天紫极长生三元玉虚总管阴阳大真玄武普济上清圣德神功帝君的官家您,才用一双辨识人心心的神仙慧眼,提前洞察先机提拔了此人啊!”

赵佶矜持地点头赞同,赵时明能从偏远的江南小县出现在自己面前,确实是他这位帝君皇帝独有的机缘。梁师成担心他还在琢磨自己那句"召回京师陪伴官家吟诗作画”,忙指着唐太宗那幅真迹谄笑道,“奴婢愚钝,自然不能如官家一般勘探到半分天机,但奴婢想着,赵官人既然能写出一手跟唐太宗一模一样的字,而您收藏的这幅唐太宗真迹上头又恰好写了个忠'字,不知这般巧合是否也暗合了天.…”

本就认为此事颇有玄机的赵佶一听,眼睛倏地就亮了,他看着真迹上面的那个“忠”字,神情喜悦道,“是也!这是贞观十八年唐太宗赐给马周的诏书,勉励他要忠心辅佐太子李治成才,而马周也确实忠心一生,并未辜负唐太宗的托付…”

说着,他又拿起李世民的奏章开始仔细阅览起来,这份辞藻华美、精心铺排节奏、极尽吹捧赞美之能事的讨要军饷奏章,看得赵佶顿时心情澎湃不已,仿佛此时的他,俨然已经成了李世民口中的“千古第一明君.这封奏章,真是每个字都说到了他的心坎上啊!

他忍不住从头到尾看了又看,直到反复看了三遍,才爱不释手放下奏章,对梁师成感叹道,

“忠臣呐,这就是朕梦寐以求的股肱忠臣啊!时明的忠心,岂不是正合了唐太宗诏书上的十六字勉忠之言?朕以为此间必有天机。来人,速传紫极玄妙通天先生和通真达灵云妙先生来觐见!”

当他同样把这封压住名字的奏章给二人看时,一眼就认出自家陛下字体的魏征,和一心揣测圣意想要重新获宠的林灵素,在凭借不同的“神通”推算后,竞然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正所谓字如其人,此人字里行间颇有唐太宗遗风,想来兵法谋略也能得到了几分唐太宗的真传,恐怕,是天庭派来襄助官家的忠君爱国之人。

赵佶见这两人给出的答案如此相似,立刻就愈发地高兴起来,

“果然与朕想的一样,我赵氏时明,确实唐太宗派来襄助朕的股肱之臣啊!”

林灵素忙抢着献媚道,“连飞升的大唐太宗都要特意派遣凡人来襄助官家,足见官家在天庭的地位,是何等至高无上的尊崇啊!”

言下之意,大宋这位官家在天庭的地位,要比唐太宗还高咧!

赵佶很爱听这种话,不由抚须而笑,却见韩章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就诧异问道,

“卿这是.怎么了?”

可他连问了三声,韩章都没有开口说话,赵佶刚把面色沉下来想发作,就见对方突然直直朝他看来,发出了一种根本不属于他自己的威严声音,

“京东之地,若是能有…”

赵佶马上就认为这是神君再次附身韩章了,登时心潮激动不已,正打算开口追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哪知下一瞬,韩章就噗通一声栽倒在了地上。

他急忙唤来太医将对方扶下去诊治后,又立刻看向林灵素,问他对韩章之言怎么看。

林灵素虽然痛恨上回让自己吃了瘪的韩章,但官家这回,明显是想抬举那个写奏章之人啊…

他立刻一脸诚挚道,“以臣之见,方才韩真人说的那番话,恐怕是那位神君想给官家某种提示啊,可惜”哪知他的话音还没落下,赵佶已经一锤定音了,“朕知道了!京东之地紧邻辽国,青州也算得上是我大宋灭辽的前线之地,看来,神君果然是看在昔日同袍的情谊,特意前来提醒本帝君的!他一定是想说:京东之地,若是能有赵时明驻守,必能万事无忧!”

梁师成闻言心中一动,立刻笑眯眯上前一步推波助澜,语气中洋溢着无尽的欢喜,

“恭喜帝君新得良臣啊!若非,您当日坚持要让宗亲掌军而提拔了赵官人,恐怕大宋就要错失这趟大机缘了!”坚信自己看人眼光的赵佶自信笑着,马上就唤来中书舍人徐敬年,让他拟写了两道诏书一一

第一道发给户部,命他们立刻将青州军营所欠的军饷补足;

第二道发给青州,命李世民立刻将青州的州兵重组精锐,改练出一支三千人的骑兵来。

李靖正在发愁他家陛下何日才能开始偷练骑兵呢,没想到今日竟然喜从天降,他生怕赵佶反悔,急忙取笔研墨立刻拟好了诏书。

同时,他对赵佶的“看似有小聪明而其实愚蠢"的本性,也有了新的认知一一

大宋历代皇帝煞费苦心,让不懂打仗的文臣来掌地方军,正是为了防范地方形成割据势力,而他现在,竟然要在青州练骑兵?

不过,想到完全不懂打仗的童贯,能靠着假传边关捷报,一步步升官进爵手握朝廷大军,赵佶做出再荒谬的决定,也实在是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毕竟在赵佶眼中,他真心认为自己是下凡渡劫的天庭帝君啊,一个英明神武的帝君皇帝,有些违背人间祖制的惊人之举,也是情有可原的嘛。哪个祖宗又比得上他英明呢?

次日早朝上,这道诏书果然迎来了百官的激烈反对,但赵佶依然坚持派人把这封诏书送去青州了。他冷眼看着那些一脸激愤的文武大臣,心中想的是:你们这些公卿显贵,只想守着中原这点土地安稳度日,也不想想以朕的天纵英姿,岂会甘心当个碌碌无为的守成之君?

想到已经派出去联络金人的兵士,想到唐太宗派来襄助他的赵时明,他心中已经燃起了万丈豪情。一个开国君主算什么?等朕联手金人先灭了辽国,收回燕云十六州,再派赵时明灭金灭西夏,史书之上,必将留下朕这位大宋第一雄主的千秋彪炳之名,到时纵观千古的人间君王,恐怕也只有秦始皇堪能与朕一比雄才伟略!这样想着,他忽然又心念一动,急忙让人去宗庙中,取出那份被赵氏皇族视若珍宝从不示人的《太宗兵法》,派人立刻给赵时明送去。

他早就对手握重兵又迟迟灭不了辽国的童贯,生出了忌惮不满之心,如今能有一个天赐的忠心赵家宗室大臣来襄助大宋,他自然想扶持赵时明再进一步。他这会儿甚至想好了,既然对方是天机预言会对自己忠心的臣子,等灭草原之仗打完了收回兵权,就赏他个郡王安抚一番吧一一到时,他练出来的那些精锐骑兵,正好能交给楷哥掌管。

嗯,这一代皇室赐给太/祖一脉的郡王名额,就先留给赵时明了。(1)

九月中旬,浑然不知惊喜在路上的李世民,正带着兵士们在城门口施粥,紧挨着粥棚的地方还搭了一个出售平汆粮的棚子,青州各地符合要求的百姓可限量购买。至于离州城偏远些的县城,他也发下了公告让知县派牛车来拉粮食,并下令若有敢私自藏匿或高价售卖者,一律按律法斩首。

总之,他希望每一个需要它来救命的青州百姓,都能平安活下来吃到今年秋收的新粮。

虽然这些80文一斗的平价粮食,是李世民自掏腰包高价买来的,但每日忙碌在赈灾巡视民情路上的他,只盼着长孙无忌他们尽快把粮食运来,根本没心情在这种时候宣传此事来为自己招揽名声。

所以除了刘泌昌那伙人,百姓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粮食是李世民自己掏钱买的。

但是他们依然深深地感激这位新来的赵知州,去年遭了大雪灾后,州里也开仓救济过他们一回,可那趟既没有平汆粮可买,也不像这回一样连施了半个月没掺糠壳的粥。可见赵官人这样的官,才是真心想帮他们渡过这趟难关的,人家是真救他们这些老百姓的命啊!于是,就算百姓们以为李世民用的是署衙的粮食来救济他们,也依然被他的慷慨救民之举打动了,逢人就悄悄夸“赵官人是个了不得的好官”。

这样一来,根本就不知道李世民没把真相告诉百姓的刘泌昌,听着满大街百姓对知州官人的赞不绝口,愈发地不满和着急起来一一

这姓赵的,可真舍得下本钱拉拢人心啊!

他悄悄通知粮商们再次提高粮价后,又忍不住担心起来:不知道赵时明手头到底还有多少现钱,如果对方能源源拿出钱来买粮,恐怕整个青州的民心都会被他收拢去了,这样一来,还怎么利用高价粮食引发民愤来逼走对方?而且今年入夏后天气都挺暖和,十月底肯定能如期完成秋收了,按照他一开始的打算,这场从六月开始的粮价局,最晚就应该在十月底之前悄无声息地结束一一当然是越早越好。

可是如果有太子和蔡京支持的赵时明,能一直拿钱出来买粮与自己对抗,等到秋收开始百姓们口袋里进了新粮食,想拿这个局弄走赵时明就已经不可能了。青州天高皇帝远,又是童太尉的地盘,他当然还能再想其他法子陷害赵时明,可是对方有太子和蔡京做后台,一旦自己被抓住把柄就有引火烧身的隐患,此事当然一击即中最好了。

正在他为此惴惴难安之际,终于收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童太尉已经从登州出发赶来青州啦!九月二十七,意气风发的刘泌昌带着除了李世民以外的所有青州知院署衙的官员,来到码头迎接童贯的大驾光临。

乍一看颇不似太监的童贯长得高大魁梧,他走下官船后,冷冷扫了一圈眼前跪着的青州官员,用太监独有的尖细嗓音问道,

“哪个是赵时明?”

刘泌昌忙抬起头来告状,“回童太尉的话,赵时明不肯跟随下官前来为您接风,他一大早就城中给那些贱民施粥散粮去了

童贯冷哼一声,挥手让他带来的兵士跟上,抬脚就往停在前方的华丽轿子走去,厉声道,

“走,先带咱家去会会这不知天高地厚的乡野小子!”刘泌昌急忙噗嗤爬起来追上去,一路小跑在童贯的轿子前,把对方竞然掏出几十万贯来买粮赈灾一事说了。童贯摩挲着手中的白奇沉香手串,笑了,“这就难倒你了?咱家看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如今可谓是当局者迷啊!”

刘泌昌心中一喜,“还请童太尉助下官破解此局!”童贯桀桀笑了两声,尖声道,“走吧,去了你就知道了。”

站在人群中身姿格外挺拔的李世民,正在面色凝重地看向乌泱泱排队买粮和等粥的队伍,心情沉重而焦灼。已经快一个月了,库中的粮食只剩下几十斗,最多只能再坚持两三天,而无忌和薛季阳那边的粮食却还没送来。按照他们一开始的预计,这趟只要能顺利摆平沿途的山匪,最迟九月二十五就能送来第一批粮食了,可是今天,已经九月二十七了。

不管是运粮的车队在路上遇到什么意外,还是粮食不能及时运来、导致百姓再次面临饥荒的危机,都让他担忧不已。

他并非坐以待毙的人,这些日子也谨慎地探访过城中那些粮商和富贾,劝他们降价或者捐款助署衙买粮,然而对方虽然装出一副恭敬的样子,却寻了各种由头推三阻四,没有一个人肯答应他的要求。

他也去了同在青州的京东路知使署衙问过,然而那位身居四品高位的转运使却慢吞吞放下茶碗,告诉他自己实在有心无力,还说北方粮价今年本就很高,朝廷根本管不过来也不会管,只能指望他们这些一州长官自己解决了一一反正今年秋收就快了嘛,让百姓们再忍忍。李世民简直恨透了这些奸臣奸商,更恨透了只顾着个人享乐、纵容花石纲船队霸占水道、丝毫不顾百姓死活的赵佶,却又知道此事是蔡京那帮人搞出来的,定然不会支持他去劝谏昏君,而凭他这个连青州知州的位置都没坐稳的无名小卒,是绝无可能劝服赵佶的。

相反,如果贸然劝谏此事,恐怕他连这个得来不易的官职都会丢掉一一他当然不怕丢官,但他怕自己离开后再也没有人会管这些青州百姓的死活,怕自己不练兵抗金再也没有人会管中原百姓的死活,所以他只能忍下去!李世民努力压下那些烦躁情绪深吸一口气,打定主意要立刻派人送急信给薛季阳,用薛家那个人情找对方提前支用两年的分红,只要手上再有几十万贯钱,他就能帮青州百姓再支撑一个月,撑到新粮上市解除饥、荒危机。他亲自上前,舀了一碗粥递给一位瘦弱的老妇人。原本已经沦落全家进城乞讨的老大娘是青州附近的郊县人氏,她颤魏巍伸出双手接过粥,扭头看了一眼身后排队的家人,眼中泛着泪转身对他说,

“多谢赵官人惦记着咱们这些泥腿子,等今年的新粮上来了,老婆子我一定让儿子给您送几挑来尝尝鲜!”这趟粮价上涨对城乡里那些有钱大户来说无非是多花些钱买粮,但对他们这些穷人来说,要的是他们的命啊!去年雪灾欠收后,官府依然派出征粮官挨家挨户收走了一半的税粮,他们家里留下来的那点粮食,本就不够支撑到今年秋收的。

大伙原想着紧巴点买点粮来混着野菜树叶的熬粥,再怎么也能熬到今年新粮上市的,哪晓得从六月份开始,原本80文一斗的粮食开始涨到100文、140文、170文…再到现在的280文,连混着糠皮的粗粮如今也要180文一斗了,这不是逼着他们去死又是什么!

像老大娘这样得了李世民放粮救助的百姓都知道,如果不是赵官人,他们恐怕早就饿死了,乞讨?不过是心理安慰罢了,哪个有钱人舍得天天施舍碗粥给他们啊。李世民闻言心中愈发沉重,他努力逼回即将涌出的泪水,露出温和的笑容劝道,

“大娘不必送任何东西给我,这是我一个青州父母官该做的,只要青州署衙还设有一日的粥棚,大娘您就只管安心带家人来吃粥。”

老大娘含泪捧着碗离开了队伍,其他人望向李世民的眼光却更加敬重了起来。

舀完一大桶粥后,李世民把木勺递给了一个兵士,准备动身回署衙写信给薛季阳,哪知他刚踏出脚步没走多远,就听见身后的队伍似乎起了骚动,急忙疾步转身上前去查看。

等他看清眼前的情况,气得剑眉都险些倒竖起来了一一一队身穿甲胄手持长矛的兵士,竞然不顾百姓们的阻拦,冲过来将那一侧的数大桶粥全给掀翻了!有百姓举着木桶冲上去跟他们拼命,也有百姓哭着蹲下来去捧地上的粥来吃,先前井然有序的场面已经开始混乱起来。

再也无法遏制腾腾怒气的李世民跃身上前,怒吼道,“哪里来的匪徒竟敢冒充朝廷兵士当众抢劫行凶?来人,给本官将他们捆起来!”

青州军营的兵士们这段时日放下了操练,每日早出晚归地跟随李世民施粥救民,是知道这些粥对百姓们有多重要的,自然没人能容忍将白生生的粥故意掀翻的恶劣举动。既然赵官人都下令了,他们才不管对方嚷着什么“大胆!我们是大宋的西北军,你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的屁话呢,乌泱泱的州兵立刻就抄起木棒朝那一百多名甲胄兵士围拢上去。

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就算这些甲胄兵士有长矛在手,不过片刻之间就被愤怒的州兵给制服了,很快就被扯下腰带捆了起来。

无数双愤怒的血红眼睛虎视眈眈盯着那些兵士,百姓们真恨不得冲上去将他们生吞活剥了!

李世民安抚了一番百姓后,让众人继续回去排队领粥,自己过来审问这些一直挣扎的甲胄兵士,“你们是哪路匪盗派来青州抢赈灾粥粮的?”“放屁!",一个看起来像是头目的中年兵士怒吼起来,“谁要抢你们那些破粥了?老子是童太尉手下的侍卫,今日是奉命前来惩戒你这沽名钓誉的…”

吴闲闲跟随李世民忙活了这两个月,对他的敬仰早就已经如同黄河之水滔滔堵不住了,哪听得了这种屁话?他早就扑上去,一把按住对方的腿脱下他的靴子,硬把袜子扯下来塞进了他嘴里,狠狠道,“闭上你的臭嘴!”李世民听完那人的话却眸光一动,童贯来了?他正准备再问时,却听到刘泌昌气急败坏的声音传来,“好啊,你们这些吃了豹子胆的奸贼,竞敢捆了童太尉的贴身侍卫!”

众人齐刷刷朝身后望去,只见刘泌昌等人正领着一个面白无须的高大华服男子走来。

一想到这人应该就是童太尉,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也不敢再发出什么声音一一童太尉的名声,在民间是能止小儿哭啼的。

那帮甲胄兵士立刻就趾高气昂躁动起来,挣扎得更激烈了,李世民却示意州兵把他们再捆牢实一点,看都没朝刘泌昌那伙人看一眼。

童贯嘴角噙着阴鸷的笑容来到他面前,一面用他那双鹰一样的眼睛打量李世民,盛气凌人啧啧道,“不愧是蔡相公派来的人,真是个为国为民不畏咱家的好官啊!”

李世民撩起眼皮看了看他,刘泌昌立刻上前一步道,“看到童太尉还不下跪,你赵时明是想造反吗!”李世民这才做出恍然大悟状,朝童贯行了一礼,笑道,“原本真是童太尉来了青州,下官并非有意怠慢,只是方才以为是这帮匪徒假称的。”

说着,他指着那些甲胄兵士道,

“下官听闻童太尉颇有忠君体国而爱民的美名,根本就不信这帮意图抢劫赈灾粥粮的匪徒是您的侍卫,这才发生了误会,还请童太尉体谅一二。”

他嘴上虽然这么说着,表情和语气却都是轻描淡写的,仿佛眼前站着的根本就不是权倾大宋的童贯,而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太监。

童贯在宫中伺候了贵人大半辈子,自诩养气功夫是极佳的,可是,已经很多年没人敢这样当众挑战他的权威了。这人先是捆了他的侍卫,又是见他不下跪并敢语含挑衅!

他本来是想玩一回猫抓老鼠游戏的,可现在怒火让他失去了兴趣。

童贯厉声道,“放肆!你身为朝廷命官不思勤政以报国恩,竟敢私自施粥沽名钓誉,贩卖低价粮扰乱市场行情,还敢以下犯上见了咱家不按规矩下跪,按我大宋律例该把你押回京城问审!”

他这话一说出来,老百姓全都糊涂了,什么私自施粥贩卖低价粮,不是赵官人按朝廷的规定开粮仓行善事吗?这样一个救民的官员还叫不思勤政?

李世民看向童贯,“童太尉这话太过偏颇,恕下官无法苟同。下官之所以会掏钱买粮施粥低价出售,是因为青州的粮商乱涨价扰乱市场,署衙新购的库粮虽然已经全部用于赈灾,可百姓仍然面临断粮绝生的危机,下官才不得不如此…”

童贯冷嗤一声,一个五品的小蝼蚁也敢再三顶撞我?于是厉声打断了他的话,

“好利的一张嘴,好感人的一套大道理!可惜咱家不是那种听了几句好话就心软的庸官。行了不必再废话,去把咱家的人放了,把印玺交给刘泌昌,脱了你这身官服乖乖跟咱家回京师吧。”

刘泌昌上前笑眯眯伸出手道,“请吧赵官人。”直到这时,州兵和百姓们才知道,原来署衙给的库粮只有最开始那一小批,后来的这么多救灾粮食全是赵官人自己掏腰包买来救大伙的,可是童贯那狗贼竞然说赵官人做错了,要把他押回京师治罪?

州兵们愤怒握紧了双拳往前一步步挪动,百姓们怒喊着"不许带走赵官人"就围上来把童贯那伙人团团包住,刘泌昌等人急忙跳出去保护着童贯,厉声大吼着"你们这帮刁民还不退下去,是想造反么!”,州兵和百姓却仿佛没听到一样乌泱泱继续压了上来,眼看一场暴/动一触即发。直到李世民抬起双手用洪亮的声音大喊着,“请大家安静下来,勿要冲动!",人群才慢慢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面带忧心地望着他。

他俊朗的眉眼是如此的平静淡漠,接下来,连他的声音也重新变得冷淡了起来,可是下一刻,他说出的话却如同一柄锋利的剑刃,刺得童贯差点就想当场跳起来炸开了!只见这位英姿不俗的赵知州不卑不亢道,“我大宋君王以仁德治国,除了祭祀和各种大典礼外,并不要求朝中大臣日常行跪拜礼,没想到童太尉竟然因为我这个赵氏皇族子孙,见到您没有下跪拜礼,就要夺了我的官职、把我绑回京城治罪…″

说着,李世民已经伸手取下官帽递给刘泌昌,又转头看着童贯,轻轻微笑道,

“既然如此,我也正想进京去问问官家,问他知不知道,童太尉出门在外的架子比大宋的官家还大?请吧,童太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