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搞笑诺贝尔奖精选 > 第12章 乱乱脑,全球顶级怪书指南 (2)

第12章 乱乱脑,全球顶级怪书指南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猫何以发出“喵喵”、“咪咪”的叫声?是表示满足吗?不一定。猫在极度痛苦、受伤、分娩或甚至临死时,往往会大声地“喵喵”叫个不停。“喵喵”声表示渴望别人关心。所以,受伤的猫对兽医发出“喵喵”声,可能是需要友谊的信号;对主人发出“喵喵”声,则可能是表示对友爱的感谢。

许多狗会要求上床睡觉,使主人深感为难。狗即使在成年后仍当主人为父母,因此它们自自然然想偎在父母身边。

你对一只猫说几句亲善话,它可能会就地打滚,舒展四肢,张开嘴巴,舞动爪子,并轻轻摇摆尾梢。对于陌生人,猫很少冒险做此姿态,因为仰面袒腹会使它极易受到伤害。其实,猫做出此种姿态时,它是在说:“我翻滚仰卧是表示信任你。”

狗对进入主人家中的陌生人几乎永远猜疑,见面时总不免狂吠猛嗅一番。举止斯文自然的来客可以使它们安静下来,而行动迅速急骤的人,则极容易引起狗的侵犯。

狗对着你吠叫以为是在威胁你,这种想法乃一般人的误解。吠叫只是一种警报,而且是对狗群(包括它所从属的那一群人在内)的其他成员而发。意思是说:“这里有怪事发生。提高警惕!”

相反,狗在逃窜与袭击时,都是一声不响地疾驰。最凶猛的狗只是直冲过来咬你。

声音主要是表示矛盾和沮丧。狗向人侵犯时之所以发出声音,只是说明最凶恶的狗心里也有点害怕。露齿嗥叫只是狗略有惧意的典型表示。等到恐惧心理开始占上风时,嗥叫便会夹着吠声。意思是说:“我想袭击你(嗥叫),但我想传召支援(吠叫)。”吠叫的狗通常没有胆量咬人。

在另一方面,猫则像蛇一样,只会发出呼呼声和嘶嘶声——大概是想使人以为它也是有毒的和危险的。

许多人以为狗摇尾必定是表示友善,其实不然。同样的,以为猫摇尾必定是发怒也不对。动物摇尾所代表的情感状态只有一种,那就是心情矛盾。这时,它们的感受实际上是左右为难。

如果猫叫着要出去,而开门后却发现大雨滂沱,那么它就会开始摇摆尾巴。如果它不顾雨淋,冲出去站立一会儿而弄得浑身湿透,它的尾巴便会摇得更凶。可是一旦它立定主意——跑回屋内或勇敢地出发巡游——它的尾巴便立即停止摇摆了。

狗摇尾也表示心中疑虑未决,或是因为肚子饿,或是因为想表示友好,或是企图侵犯而希望停留下来。可是,由于恐惧心理的催促,它又想离开。

如果说狗对我们绝无爱心,甚至对我们还略存恐惧,这种说法恐怕很难为人接受。但是,鉴于我们的躯体和它们比起来大小悬殊,而且我们对它们的生存拥有那么多方面的支配力量,因此,它们心中的爱恶交集是不足为怪的。

有一件事现在大家都已知道,那就是:狗到处小便,并非只是为了排泄,而是为了在它巡逻的住区一带留下它的独有气味,以表示这个区域归它所有。

气味的交换对猫也很重要。猫在人的腿上挨擦,部分原因是想作友好接触,但实际上还不止于此。它的眼角两侧和尾根都长有特别的臭味腺。在人不知不觉之中,它已经用来自这些腺上的臭味在人身上留下了记号,这样,它在感觉上便舒适得多了。

猫辨认气味记号的能力也很重要。它的辨认方法是,和人相见时先侧身挨擦,然后坐下来用舌头尝尝人的味道——办法只是用舌头舔舔它刚才已经仔细地在人身上挨擦过的毛。

猫为什么要抓扯人最喜欢坐的那张椅子的布面?是想磨利爪子吗?不错,但非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它是想把用坏了的旧爪鞘剥落下来,以露出下面光亮的新爪——这与其说是像磨利厨房的菜刀,毋宁说是像蛇的蜕皮。同时,这种像在革砥上磨刀的动作也有留下臭味的作用。你最喜欢坐的那张椅子之所以猫最爱光顾,是因为猫对你的气味有所反应,要加上自己的气味。

据一项对心脏病患者所做的研究表明,豢养宠物的人比不豢养宠物的人可能活得长久一些。友善的宠物能令人情绪安定,因而可以降低血压,这是医学上的事实。在现代的繁忙生活中,大部分人都过于紧张,压力太大。相形之下,与宠爱的猫狗作友善接触,能使人们重振淳朴而直接的童真。

7. 大象的时间和老鼠的时间

在日本作家本川达雄所著的《大象的时间和老鼠的时间》一书中,关于动物的体型和寿命,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老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大象有近70年,但它们一生中的心跳数却是相同的;老鼠虽小,但4天就能吃下和自己体重相等的食物;牛个头大,但要吃完相当于自己体重的食物得花一个月。

睡相指的是动物睡眠的姿态、睡眠的方式方法、睡眠的程序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睡相。各种动物在睡眠之前,都先要找个好场所。良禽择木而栖,动物选地而寝,各有各的睡处。狐狸喜住山洞,黑熊喜住树洞,老鼠喜住地洞,松鼠攀树而眠,珍珠鸡每晚都要回到固定的树上睡觉。海豹睡眠的地方很特别,它本来是水栖动物,却不睡在水里,而要到高处岩礁洞穴里去睡,因为那里干爽、安全、不受干扰。类人猿睡在树上,但它每天都要营造新窝。

动物睡眠之前一般都有准备活动,经过一系列准备活动才能进入睡眠状态。狐狸睡前的准备活动是跳舞。它找好睡眠场所之后,先跳一会儿踢踏舞,用爪子搔扒地面,把地面踏平;然后再跳一会儿狐步舞,通过“快四步”把地面踩实;最后再跳一会儿华尔兹,舞姿优美,左转几圈,右转几圈,身体弯成弓形,胡须碰上了尾巴。它跳累了就坐卧下来,把头扭向臀部,把尾巴盘在头部,遮在脸上,整个身躯盘成圆团,于是便进入梦乡。

这是动物学家哈森贝格1965年对狐狸睡眠经过的详细而又生动的记述。他把狐狸的这一系列动作戏称为“动物的睡眠仪式”。不仅狐狸有睡眠仪式,其他动物也有,只不过样式不同罢了。

通常,猫和兔子都是侧卧伸腿而睡。狮子是仰面朝天,腹部朝上而睡。马是趴在地上,前腿跪着睡觉。鬣狗是俯卧而眠,头和四肢向内弯曲抱团,形成球状。豹是骑在树枝上,四肢下垂,懒洋洋地睡。蝙蝠睡眠很特别,它大头朝下,倒挂悬垂式地睡。

目前对动物睡眠的科学考察方法是用脑波波谱解析法。此法的具体操作是,先在动物头盖上放置一块电极,通过导线导出动物的脑电波,用脑电图扫描记录下来,最后由研究人员按图进行分析。配合脑波解析法有时也使用肌电图。人们用脑波波谱分析法来检测了老鼠的睡眠。当老鼠在觉醒状态时,它的脑电图呈有规则的小波形,大约每秒钟出现三个波峰。在老鼠觉醒时所测的肌电图,则显示出快速而大幅的波形,这说明老鼠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在老鼠进入睡眠后直到醒来前,它的脑电图反复出现两种波形,即慢波和快波。

慢波的波峰较高较宽,不太规则,这时的睡眠叫做慢波睡眠阶段,也叫“非快速眼动阶段”。快波的波峰较低较窄,波形规整,这时的睡眠叫做“快波睡眠阶段”,也叫“眼快动睡眠阶段”。处于这一睡眠阶段的老鼠,眼球急速转动,胡须不时抖动,四肢阵发痉挛。

两个睡眠阶段不仅老鼠有,几乎在所有哺乳动中都可以观察到。这说明哺乳动物睡眠是有阶段性的,这种阶段性是通过脑波波谱解析法检测出来的。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海豚和刺猬只有快波睡眠阶段,而没有慢波睡眠阶段,这是两个特例。

老鼠是夜行性动物。它白天睡大觉,夜间出来活动。通过对老鼠24小时脑电图的连续记录,可以看出老鼠白天要睡12个小时。其中有10小时是慢波睡眠,两小时是快波睡眠。在老鼠的整个睡眠过程中,慢波和快波反复交替出现,并非始终如一。

从慢波到快波的每一次反复,算做一个睡眠周期。老鼠的睡眠周期很短,每个周期大约只有10分钟左右。人的睡眠周期是90分钟,象的睡眠周期是120分钟。

从整个睡眠绝对时间的长度来看,哺乳动物确有长眠者与短眠者。在长眠者当中,最能睡觉的是蝙蝠,每天能睡20小时,号称长眠冠军。其次是袋鼠,它每天睡18至19小时,刺猬每天睡17至18小时,老鼠平均每天睡12小时。

与此相对照的是短眠者,短眠动物中有马、牛、驴、象等。它们一般每天仅睡3至4小时,其中大象睡得稍多些。

像牛、羊这样的短眠者,虽然每天仅睡4个半小时,可是它们还有“倒觉”的时间,牛每天要有8小时“倒觉”。倒觉时它处于似睡非睡状态,头部和颈部依然上举,身体下卧,这是牛的反刍状态,是一种从觉醒向睡眠的过渡状态。

动物睡眠时间的长短与其物质代谢情况也有关系。一般来说,小型动物代谢旺盛,寿命很短,睡眠时间却很长。例如,刺猬的寿命只有6年,可它睡眠时间很长,每天要睡17至18小时。相反,大型动物代谢较低,寿命较长,睡眠时间却很短。例如,马的寿命长达46年,每天仅睡3个小时觉。代谢快,睡眠长;代谢慢,睡眠短。

也有特例,有一种叫做“吉尔瓶鼻海豚”的水栖哺乳动物,生活在黑海,是鲸的同族,体重200千克。用脑电图检测这种海豚的睡眠,证明它是用左脑和右脑轮流睡眠的。当大脑左半球处于睡眠状态时,右脑半球却清醒着;相反,右脑睡时左脑却醒着。这样每30至60分钟交替一次,从来没有左右脑同睡或同醒的时候。这种海豚很难区分它是长眠者还是短眠者。

从生物进化史上看,动物的睡眠可能来源于动物的休息。休息可能是睡眠的最初形态。

据英国动物学家丹尼斯·林特雷姆的观察报告,鸽子和大雁这两种鸟类都可以不睡觉,但都必须要休息。当鸽子单独睡眠时,它不得不随时睁睁眼睛,探视周围有否险情,时刻警惕。当鸽子群居时,大家都睡眠,只留一只鸽子醒着“值班”就行了。

大雁这种候鸟,每年春秋千里远征,南北飞渡,远涉重洋,有时几天几夜连续飞而不能睡眠,这说明高等动物的睡眠不一定是绝对必需的,但大雁在长途飞渡大洋时,暂时滑翔期间的休息却是不可缺少的。大雁不睡可以持续飞,不休息就不能持续飞。

在进化史上爬行类是鸟类的祖先。美国的睡眠研究专家爱德华·塔巴对变色龙这一爬行动物的睡眠行动有如下描述:日落之前,变色龙必定爬在树上,尾巴像钟表发条那样缠绕在树枝上,一动不动,两个眼球向不同方向转动,这就是睡前状态。这时即使有小昆虫落在身上,它也无视。日落以后,它闭上环状的眼盖,眼球深陷,像冬眠动物一样,只要没有干扰,它就以这种姿态过一整夜。这种状态很难判定它是在睡眠还是在休息。从脑电图来看,爬行类和鸟类睡眠的波谱也是不一样的。青蛙和蝾螈两栖动物,即使在觉醒状态,遇到低温寒冷气候,它也会僵直不动,很难与睡眠区别。

严冬季节对很多动物来说都是难以忍耐的季节。候鸟一到秋天必须飞向暖和的南方,是为了躲避严寒。但很多哺乳动物并不逃避寒冬,它们有很多会自行调节体内条件,以对付危境。把呼吸的循环控制在最小限度,创造出与睡眠相似那样一种休息状态,那时它们的体温接近冰点,物质代谢控制在正常值的10%~15%。刺猬、蝙蝠、鼬鼠、土拨鼠、仓鼠等就是这样一些冬眠动物。在冬眠期间,它们靠消耗自己体内的脂肪过日子。

松鼠、野狗、黑熊等动物并不真正冬眠,而是“冬休”。在冬休期间它们的体温、呼吸、脉搏等并不比正常睡眠时低下。冬休期间,动物把自己封闭在窝里,靠消耗身体的储备和贮藏的食料过日子。熊类冬季“蹲仓”就是一种冬休。向冬眠过渡的动物睡眠是从慢波睡眠开始的,例如山鼬在进入到冬眠状态时,可以连续地记录到慢波,但未记录到快波。因此可以说,冬休不同于冬眠,冬眠也不同于平常的睡眠。

8. 乱乱脑,钱能不能买到幸福?

人类是否像莎士比亚的名言所写的那样,具有“高贵的理性”和“无尽的能力”?或《圣经》的学者所断言的那样,如“上帝的形象”一般完美?其实差得太远。

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研究中心知名心理学家盖瑞·马库斯在《乱乱脑》一书中说,人聪明,但也可能愚蠢;人会加入邪教,会沉溺毒品不惜自毁生活,还会听信深夜广播谈话类节目里的甜言蜜语。每个人都敏感、易动感情、还会哭——不仅是中下阶层,还包括医生、律师、业界领袖等——这在杰尔姆·格鲁曼的《医生如何思考》和巴巴拉·塔克曼的《愚蠢进行曲》中都得到了验证。主流的行为心理学对关于自然选择如何导致适宜的解决方案讲了很多,但却很少提及为何人类大脑一贯容易出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