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生活要懂点经济学 > 第3章 生活经济学:了解身边的物质法则 (3)

第3章 生活经济学:了解身边的物质法则 (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即使一个又一个惊人数字摆在人们的面前,许多人仍对为什么要少用一次性筷子的问题感到迷惑,但其原因却很简单。因为筷子都是由树木加工而成的,每人每顿饭消耗一双筷子综合起来,这样的消耗量是惊人的,需要砍倒很多树才能满足人们对一次性筷子的需求。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却有很多人不顾法律和后果,砍伐树木做筷子。而一棵树拥有3圈年轮就需要3年,一旦种的树没有砍的树多,树迟早会被人们砍完,原来的林地也会变成荒地,风一吹就起沙土,成了沙尘暴的沙源地。就算边砍边种,对原始林区的破坏也是无法逆转的,小鸟不再来了,以草为食的小动物逃离了,各种生物链也相继遭到破坏,从此林区生机不再。就算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垦专门的林区,边砍边种也经不起13亿的中国人都用一次性筷子,去哪找那么多一次性筷子让13亿中国人一顿饭扔一双?同时,那些扔掉的筷子去了哪里同样值得人们思考。

虽然一次性筷子的方便众口一词,但其卫生不达标、浪费森林资源也是一件不争的事实。据有关人员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要消耗掉大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其耗费木材达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约合200万平方米。据有关数据统计表明,一亩树林可产木材1立方米,这1立方米木材可生产一次性方便筷8箱左右。而且据相关调查了解,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用9000万双一次性筷子,按每500双一箱,约合18万箱,算下来,每年要消耗森林2.25万亩,平均每天“吃掉”61.6亩。若按200双一次性筷子等于一棵树死亡的方法来推算的话,一家中型饭店一天至少要消耗一棵树,而一年就得消耗掉365棵,如此长期发展下去,大片完整的森林将被消耗殆尽。国家林业局的调查数字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现如今仅有16.55%,仅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这个数字的出现让世人惊叹不已。

一次性筷子除了破坏自然的生长规律之外,同时也给人体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1.破坏人体的呼吸功能:一次性筷子的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磺熏蒸,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SO2,侵蚀呼吸道黏膜;

2.损害人体的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胃肠造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清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3.对人体造成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病毒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经济的发展大都是以利益为前提的,而选择一次性筷子可谓一举两得,第一节约成本,第二筷子使用后还可以生火,不用另外买木材,等于为各路商家潜在的提升了自己的利益。作为廉价一次性筷子忠实消费群体的小吃摊点,选择的理由除了市面流通的全是一次性筷子外,更重要的是其“价廉物美”,至于消费者的健康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大多数经营者的态度是在利益优先的前提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了降低森林面积的损害面积,为了减少人们对树木资源的浪费,专家呼吁:尽量避免用一次性筷子。只有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才能保证长远的经济利益。

为什么物价会上涨?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的总水平竟然累计上涨了4%。同2000年至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0.4%、0.7%、-0.8%和1.2%不可同日而语。对此,有关负责人称,对于2004年的物价上涨从总体上看,尚属于恢复性上涨且结构性特点突出;以及2003年涨价对2004年的滞后影响所占比重较大。

如果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个大类进行分析,物价的上涨和下降水平算是平分秋色。在一到八月份期间,食品、居住、烟酒以及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这四类的上涨,尤其是食品的上涨超过一成最为显眼;而交通和通信、家庭必备品及服务、服装、医疗保健及个人日常用品则相对的呈小幅下降。

然而,之所以会出现物价的持续上涨。首先,是因为中国迫于美国和社会国际的压力,不断升值人民币,吸引了大量的外汇。同时2007年的股票也在不断的上涨,这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金,由于中国的出口挣得钱越来越多,这样也就导致国内流通的货币大量增加。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就是国家全体国民的货币财富大量增加,而我国的实物财富增加远小于国民的货币财富大量增加。而一个国家全体国民的货币财富,是要反映在该国的实物财富上的。也就是物价=货币财富/实物财富。如果一个国家的实物财富增加远小于国民的货币财富大量增加,那必然会导致物价的上涨。这就好比,全中国仅仅生产了一个馒头,而全中国也仅有1块钱,那么这个馒头流通的物价也就是1块钱。如果某一天全国的钱变有了2块钱,但还是只有这么一个馒头,那这个馒头的物价就会变成2块钱。同样的道理,物价也就是这样上涨的。

还有,其实产品的使用价值对物价的上涨也有一定的影响。产品的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货币价值。而使用价值也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往往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增长,如玉米,最初它也许只是被人们拿来当食物吃而已,可是现在却能用它做出味精、提炼玉米油,乙醇等,这些东西使它的价值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价值的提升造成供应紧张其货币价值也就跟着上涨了。但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增长,而是货币的贬值所造成的,次要原因是供需关系松紧变化造成。如2007年国内玉米加工乙醇,和2008年的猪肉上涨多少都有点关系。因为猪的食料主要成分就是玉米。物价的上涨通常是由某种关键商品或是影响面宽的商品涨价而引起的。

此外,如果大规模的投资固定资产,必定会拉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并传导到居住类价格上来;而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上涨也会对中国市场的物价上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如:2006年10月以来,国际市场上的食用油和石油价格飙升,对我国的影响甚巨。种种原因导致了物价的上涨,价格还一直居高不下,并有持续上涨的趋势。

为什么人们会考虑:买车、打车和租车哪个最划算?

近几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车价一度下降,从原来几十万元的车型已经降到现在的不足十万元,而经济车型更是贴近消费者的心理价位,对于城市中的准车族,也可以在车价下降的情况下,选择一款自己喜欢款式的车。但面对日益上涨的油价,一些理性购车的人放弃了购车的计划,而选择了其他的出行方式。

租车:是最奢侈的一种用车方法。由于买车一次性投入的比较多,特别是一些收入不乐观的都市年轻人便成为“租车”一族。租车在年轻人眼中似乎成为一种时代潮流。虽然租车是最不经济的用车方式,但是却能满足短期用车的需要。而租车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自己保养车也不用验车,换油,保养费全免,到时间交回给租车公司就可以了。

而相对于普通租车市场,在国内的外资企业更热衷于商务租车而不是买车,原因是对管理上成本控制。如果自己购置车辆、招聘司机,成本开支就大大增加,还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一旦企业经营状况不好,就可能为这些“资产”所劳累。而采用租赁,随时可以调整开支,风险小,灵活性强,是降低成本的最好办法。商务租车的另一个好处在于,那些对中国地方性法规制度不熟悉的商家可以减少诸如汽车上牌、年检、缴费、违章事故的处理等不必要的麻烦。客户们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租赁汽车的品牌,从经济型车到高档车,所有汽车均有完备的手续。

买车:虽然在心理上可以得到了满足。自己拥有了一辆汽车,满足了自己的地主心态。但是,买车不但需要付出高额的经济收入,而且还要买保险、保养、汽油、停车、验车、违章罚款、过路过桥费等,这样,一个月下来最少也要在两三千元,再加上买车的时候花的钱平均到每个月,五千块钱应该是有了的。自己有了车,心态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男人,拥有一辆车就好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陶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他认为对于打车和租车来说,还是买车最划算。“开自己的车,无论是上下班还是出去见客户都很方便。”他说,虽然买车要一笔不小的支出,同时还要负担各种养车费用,但这些都是在考虑范围内的事。

油价上涨看上去似乎对车市产生不小波动,但有人关员调查显示,有车族几乎不会此原因而放弃继续开车的打算,更多的受访者表示,对于居高不下的油价,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车的使用率。

打车:和租车买车比较起来是最省事的。第一、不用买保险,第二、不用审验车,不用加油,不用洗车,不用交停车费,不担心违者罚款还不操心丢车。如果上班的地方离住的地方在二十公里之内,那么一个月打车花的钱应该不会高于三千块。更重要的是,省心。而惟一的缺点就是当你有急事想打车的时候没车,不想打车的时候满大街的出租车。打车不像自己有车,想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

随着油价上涨,面对人们“买得起,养不起”车的尴尬,原本计划打算购车的消费者暂停了购车计划,开始持币观望起来。而油价上涨的压力也使部分精打细算的消费者转而将眼光放在了打车上,因为在他们看来,打车相对于买车更为划算。

拥有汽车的确很方便,没有私家车,汽车租赁公司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业内人士号召购车族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追求享受而不顾实际。在我们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对于个人而言,理性消费就是很好的贡献。而租车,买车,打车各有利弊,把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打车是最划算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