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不少孩子有这样的看法:“每当我和爸爸的意见不一致时,他都以势压人,不让我说话,有的批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家长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调查问题的来龙去脉,而是一味地大发脾气,严格地说,这种做法是违背教育宗旨的。
1.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父母和子女发生矛盾,是在所难免的。作为长者,应该让孩子把意见申述完,要耐心地倾听,如果不等孩子讲完话,家长就主观臆断地下结论,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其中,孩子的逆反心理将会表现得十分强烈。”每个人都盼望别人尊重自己,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尊重孩子,所说的话才会发生效应,何况在许多争论中,孩子往往是站在真理一边的。
儿童由于身体、智力发育的不成熟,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特点,所以比成人更需要理解。可有些家长忽视了儿童的这些特点,常常不自觉地用成人的行为标准要求孩子,其结果往往对孩子造成伤害。
家长正确理解孩子的关键,是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低的特点。例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把新玩具能拆开的地方都给拆开,他想知道里面的秘密,这正是儿童的好奇心所致。好奇心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家长对此应正确理解,不要简单粗暴地制止孩子。再如,儿童由于理解能力低,常常不能理解家长的教导。家长用反语说:“你就这样做吧!”“你就淘气吧!”可孩子不理解大人语气变化的涵义,误以为是一种鼓励。因此,家长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说话或教导时应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对孩子真正理解的爱是一种盲目的爱,只有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爱护孩子、教育孩子。
2.耐心倾听孩子把话说完
时下,大多数年轻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十分关爱,可真正将孩子作为有人格尊严的人看待的父母并不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在向父母诉说时,稍不如意,就打断孩子的话,不让孩子把话说完。轻则斥责,重则打骂,对此,孩子只能把话咽回去。据某校的一项调查来看,70%以上父母承认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
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要说的话说完,父母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给孩子,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孩子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做父母的自然很难知道孩子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的放矢。
(2)孩子的发言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至双方互不信任,沟通困难。
(3)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孩子对父母诉说内心感受,其实是提高表达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的极好机会。将孩子的这一机会剥夺,孩子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在社会交往中就会出现表达困难,进而产生自卑情绪。而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很难说是一个健康的人,更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有表达内心感受、阐述自己看法的自由。做父母的应耐心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孩子说得有理,应该赞赏;孩子说得不合理,可以进一步交换意见,直至解开孩子心中的疙瘩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康、合理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