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年鉴之1909 > 第39章 国运纪事(12)

第39章 国运纪事(1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本年。唐炯去世。唐炯,字鄂生,晚号成山老人,贵州遵义人,生于1829年4月。其父唐树义曾官任湖北布政使、湖北按察使,太平军进攻武昌时兵败自杀。唐炯1849年中举人,1854年(咸丰四年)在家乡举办团练。1857年入赀为知县,至四川就任。1859年署南溪知县,因与李豆鞑、蓝大顺起义军作战有功,受清廷奖赏。1861年初,署绵阳知州,旋被解职。同年冬再度受命领兵。1862年募两千新兵,编成安定营,在川省南部与太平军石达开部多次作战。后因病回成都。后署绥定府事。1866年(同治四年)赴陕西,协助陕西巡抚刘蓉镇压捻军起义。同年因刘解职,唐亦离陕。1868年,奉四川总督崇实命,率川军6000人入黔,进攻苗民军和号军,因作战有功擢升道员。旋又为川督吴棠所劾。1877年应川督丁宝桢之召回川,改革当地盐政,同时署理川东道道员,后调建昌道,又署盐茶道。1882年擢云南布政使,充滇军参加中法战争,以擅逃回滇罪,于1884年被革职逮问,定斩监候。后经左宗棠解救获释,戍云南,交岑毓英差遣。1887年初,赏巡抚衔,督办云南铜矿、铅矿,经营15年,鲜有成绩,颇为时论所讥。1905年辞职。1909年初逝世。著有《援黔录》、《成山庐稿》和《成山老人自撰年谱》等书。

《帝国日报》在北京创刊。本年冬创刊,由原明德学堂的教习陆鸿逵主办并任社长,宁调元等人主编,白逾桓等编撰。日出一大张,以“扶持宪政,指导舆论,扩张国权,发表政见”为宗旨,内容设社说、时评、短评、紧要新闻、中央新闻、地方新闻、丛话、文苑、调查录、新刊介绍、世界珍闻等主要栏目,并辟有杂文小品“我之言”、“时事小言”、“滑稽新闻”、“议场谈屑”、“是是非非”、“京都杂记”、“燕尘琐录”等栏目,抨击时政,反对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揭露清廷君主立宪之虚伪,宣传民主共和。中国同盟会的许多会员如章士钊、周震麟等人都曾在该报上发表文章,宣传革命。曾多次遭到当局的指控和处罚,但一直坚持出版,直到辛亥革命爆发。

丁绪贤筹在英国伦敦发起成立中国科学会。本年,留英学生丁绪贤、程振钧等在英国伦敦发起成立了学术团体中国科学会,下设编译、丛报、质疑、调查、讲演、图书、游艺等七部,并按学术门类分作天文算学、物理化学、矿学地质、铁道机械、博物生理、政治法律、计学商业、哲学教育、文学美术、医学卫生和农业渔牧11科开展活动。1912年6月在上海设立本部,后无形涣散。

清政府创办四所陆军中学堂。1909年,清政府创办了四所陆军中级军事学校。其中陆军第一中学堂创设于北京清河镇,主要招收京师、直隶、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的学生;陆军第二中学堂设于西安,主要招收陕西、甘肃等省籍学生;陆军第三中学堂设于武昌,主要招取西南各省和驻防陆军各小学堂之毕业生;陆军第四中学常设于南京,负责招收华东各省及驻防各陆军小学堂毕业生。该四所陆军中学堂学制皆为二年,学生毕业后多升入保定军校深造。课程则以高级普通课及紧要军事为主。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分别就各校旧址设立了陆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预备学校。

《光绪朝东华录》出版。1909年,《光绪朝东华录》由上海成图书公司出版发行。《光绪朝东华录》又称《东华续录》,由朱寿朋仿蒋良骥、王先谦所编之《东华录》体例,依据邸报、京报等当时的部分报纸,按时间顺序编辑而成的一部收录有关光绪朝朝章国典、兵政大礼的编年体资料长编,起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迄于光绪三十四年九月(1908年),凡34年220卷,460多万字。该书史料搜罗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供人们研究清末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之参考。

国学商兑会成立。1909年,高吹万、姚石子于松江创建了国学商兑会,柳亚子、胡朴安、叶楚伧、高旭、李叔同等15人参加,该会以“扶持国故,交换旧闻”为宗旨,拟定章程18条,强调“卫道尊儒”,1912年9月,该会创办《国学丛选》。后于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停止活动。

《西学东渐记》在美出版。1909年,容闳自传《西学东渐记》在美国由纽约亨利·霍尔特图书公司出版。容闳,字过萌,号纯甫,1828年生于广东香山南屏镇。1847年赴美,入麻省孟松学院。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旋入美国籍,为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1855年回到国内,先后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先进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太平天国时期,容闳曾到天京访问。1863年入曾国藩幕府,并曾为筹建江南制造局,再赴美国选购机器。1872年至1875年,奉清廷之命负责选派幼童赴美国留学,并任留美学生监督。不久改任清朝驻美副公使。1898年参加变法维新运动,1900年在上海参加由唐才常主持之中国国会,被公举为会长并为国会草拟宣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后,曾于1910年邀孙中山先生赴美商谈,表示支持革命。1912年逝世。《西学东渐记》是容闳的自传,原书用英文写成,书名为《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共22章,由1828年一直写到1900年。在书中,容闳自述了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及他一生从事的教育、政治、经济等活动。1915年,该书由徐凤石、恽铁樵节译为中文,改名为《西学东渐记》,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薛南溟、周舜卿在无锡开办锦记丝厂。

虞洽卿在上海开办宁绍轮船公司该公司为当时华商轮船公司中资本最大的一家。

汉口外资茶砖厂工人罢工。汉口外国资本家经营的茶砖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有八九千人参加的同盟罢工。

山东绅商倡立保矿会。

刘鹗逝世。刘鹗,清末著名学者、作家,字铁云、铁翁、公约,别署鸿都百炼生,室名抱残守缺斋。江苏丹徒人。1857年(咸丰七年)生。其父刘成忠,官翰林院编修。刘鹗青年时代即受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但不墨守成规,对旧道德、旧观念颇持异议,认为参加科举考试是无益之举,一度拒入仕途。曾在上海行医,但难以为生;后又事经商,亦告失败。1888年(光绪十四年)黄河在河南郑州决口,刘鹗捐得候补同知,赴河南,被河督吴大激派督治黄河有效,并与人合作绘得《三省河道图》,颇得吴氏赞赏。1890年,吴向山东巡抚张曜荐刘鹗,以同知任黄河下游提调,遂在山东历任三年,著有《治河七说》、《黄河变迁图考》、《勾股天元草》和《孤角三术》等书。1893年,被山东巡抚福润荐送总理衙门考验,以知府任用。后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召赴湖北,建议借外资自建芦汉铁路,与盛宣怀意见相左。旋返至北京,又上书直隶总督王文韶,建言借外资自筑津镇铁路,深为同乡京官所攻击。后为英国福公司主持山西煤矿,不久辞归。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刘鹗至京见有大批难民,遂从俄军手中购得被其抢掠的太仓储粟,设平粜局赈饥。刘鹗精于文物古董的鉴别和收藏,在其大量的藏品中,最具学术价值者是殷商甲骨。1899年他与王懿荣最先辨识出甲骨文字,并指出甲骨文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具有着重要的意义。1900年,王懿荣自尽身亡,其所收集之甲骨尽为刘鹗所有。1903年,刘出版了《铁云藏龟》六卷,这是第一部关于甲骨文的研究专著,开创了一门重要学科即“甲骨学”。此外,他还收藏了大批古代的陶器、古铜器、石刻拓片、官印、古币等。居京期间,他还撰写完成了章回小说《老残游记》,描写山东官场情形,是为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最初发表于《天津日日新闻报》,后将前20回集印成书,风行全国,并被译成英文。刘鹗曾在上海筹办机器织布局,在杭州拟建铁机绸厂,在北京亦曾拟设自来水及电车,均不成功;也曾在天津创办海北公司,又炼制精盐,并创办海运轮船公司,以往来于大连与日本间,皆归失败。1908年,他被冠以于1900年盗售太仓存米的罪名,遣戍新疆。1909年卒于新疆,终年52岁。其家产籍没,所藏古董文物尽入其私敌、当时任两江总督并经手办理此案的端方之手。

霍元甲逝世。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霍元甲,字俊卿,静海(今属天津)人,1857年1月19日生。其父霍恩第精通拳械,曾以保镖为业。霍元甲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幼时体弱多病,其父因此不令习武。但元甲仍发奋苦练,武艺超过兄弟,其父乃大喜,悉心授艺,遂尽得家传七代之绝技“迷踪艺”,霍元甲又旁参各派,得技击之精髓,名闻乡里。1901年,一俄国力士至津表演,侮辱华人。霍元甲登台质责,俄力士谢罪离去。本年初,英国人奥皮音在上海张园设擂,自吹自擂为“世界第一大力士”,扬言此次在张园设擂比武,中国人勿轻率尝试,以免丧命。上海人对奥皮音的言词十分愤慨,便赴天津请霍元甲至沪与之比武,以为中华民族争光。霍元甲应邀至沪后,亦在张园设一擂台,与奥皮音对垒,并张贴广告云:专收各国大力士,虽有铜皮铁骨无所惴焉。奥皮音本是受雇于一个名叫沃林的资本家,到中国招摇撞骗,并无真本事。他一见霍元甲,就被其威武气概慑服。2月2日,是霍元甲与奥皮音正式比武决战之期。然临近赛期,奥皮音却悄然遁去。此后,霍元甲又在上海接连击败数名日本武技高手,声名益盛。当时,上海武术界人士陈其美、陈公哲等为挽留霍元甲在沪授艺,于闸北黄家宅筹建了“精武体操学校”,由霍任主任教师,传授十二路潭腿等武术技法。但在学校成立不久,霍元甲原患的咯血病发作,加以日夜操劳,劳累过度,不幸吐血而逝,终年52岁。霍元甲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以武力振扬国威的民族英雄形象,为了纪念他的历史功绩及其对中华体育的贡献,陈公哲等人在原精武体操学校的基础上,于次年3月3日组织了名震中外的精武体育会,简称精武会,奉霍元甲为精武会的创始人。后孙中山先生曾亲笔为之题匾曰:“尚武精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