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世纪文学(3)
但丁生活的佛罗伦萨是一个大工业城市,金融商业特别发达,它的银行掌管着西欧商业的命脉。在这里,封建贵族已居于次要地位,有的也转化为商业贵族;上层市民从他们自我的利益出发,有时与下层市民一道去反对封建领主,当与己不利时,便出卖下层市民,与封建主、教皇妥协。当时社会的深刻矛盾还表现在党派斗争上:封建贵族政党基白林党支持皇帝,新兴市民政党归尔夫党支持教皇;归尔夫党后来又分裂为黑党与白党,斗争错综尖锐。诗人但丁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急流漩涡之中,站在新旧时代的交叉点上。但丁的家族曾经有过一度辉煌,他爷爷参加过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受封为骑士;父亲经过商、当过文书,社会地位已逐渐下降。但丁出生时家道中落,而且父母在他童年时就相继去世。在但丁的早年生活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巨大,延至终身,一位是他的老师,一位是他的女友。老师鲁内托·拉蒂尼是当时的一位著名学者,据同时代人称“他是一位大哲学家,精通修辞学,有辩才,擅长诗文”,但丁拜他学习拉丁文和诗学,并在他的影响下开始研究古典文学,阅读维吉尔的作品。但丁对老师一直怀有深厚的敬爱,“地狱”15篇曾描写过师徒相遇。当然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也是但丁敬仰的老师,他成为但丁游历的引路人。女友贝亚特丽采是但丁少年时代的爱人,这是一种近乎骑士式的精神恋爱,但丁仅在宴会中街头上见过她两三次,却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印象。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爱情对但丁的创作影响很大,他为歌颂心目中理想的爱人写了一部诗集《新生》,这是在贝亚特丽采夭折后十年陆续写成的,诗中洋溢着但丁对生命的热爱,抒发了诗人对贝亚特丽采的纯洁爱情,也显露出对她的早亡的深切悲哀,《新生》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露作者最隐秘的内心感情的自传性作品,是对封建的禁欲主义的一次宣战。在《神曲》中,诗人将贝亚特丽采置于光明、爱情和力量的象征地位,引导但丁游历“天堂”。
青年时代的但丁,关心公共事业,热情地参加社会斗争。1289年,他参加了归尔夫党对基白林党的冈巴地战役。战后,基白林党溃败,归尔夫党建立了资产阶级城市共和国政权。1300年,但丁以知识分子的代表身份参加了城市的最高行政会议,被选为城市七个行政长官之一。资产阶级政党在获得政权以后迅速分化为白党、黑党。黑党包括许多旧贵族特权分子,白党则是进步的市民阶层一派。教皇一直对佛罗伦萨怀有野心,1300年派三个间谍到此被市民捕获并受到审判。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要求释放他们,但丁抵制最力。这时黑党为了复辟封建势力求援于教皇。教皇在恼羞成怒之中利用黑党的呼吁,一方面以削弱佛罗伦萨的教籍相威胁,同时又怂恿法国国王菲力普派兄弟查理带兵踏平所谓的“佛罗伦萨叛乱”,“地狱”篇中的教皇与巨人接吻正暗示着他们的勾结。但丁没有被这一切吓倒,他表现得格外镇定与坚决,他先放逐了黑党领袖唐纳狄,又放逐了白党著名人物同时也是但丁的知己朋友卡发坎狄,以免教皇找到借口。但问题尚未解决,法军已经压境,为了拯救佛罗伦萨,必须派干练的使者去罗马教廷交涉。但丁毅然前往,但一到罗马,即被教皇扣住。第二年法军进城,恢复黑党政权,成百的白党被杀遭逐。
1302年1月27日,但丁被蒙上欺诈、贪污、鼓动叛乱、反抗教皇及查理的罪名遭终生放逐,但丁的14岁的儿子也同时遭流放。在流亡期间,但丁的政治理想并未泯灭,他认为,“遭到放逐是光荣”的,他感叹自己“不得不作为行旅,几乎是乞讨着,走遍几乎所有的说意大利语言的地方”。最初他曾想过与其他流放者们一起打回故乡去,但未能实现。流亡生活是艰辛的,但也使诗人接触到了壮丽的山河和社会的各阶层,这丰富的经历,也加深了但丁对祖国的爱。流亡者的辛酸使他想念故乡,思念家人,“别人家的麦面包是多么含着苦味,别人家的楼梯是多么升降艰难”,寄人篱下的滋味使倔强的但丁受尽了屈辱。但丁一直渴望着祖国的统一,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没有找到一条统一祖国的真正道路。1308年,卢森堡公爵亨利第七次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想统一意大利,驱逐法国势力。但丁以为终于盼望到了理想君主,可以打垮法国,裁抑教皇,实现祖国的统一了。然而,随着1313年亨利第七的病亡,但丁的希望完全落空了。
1316年,但丁接到朋友的来信,声称假如愿意出罚金和当众服罪,黑党准许但丁回国,但丁愤然地回信道:“那么就这样光荣地要把在外流浪15年的但丁召回吗?这就是他的尽人皆知的清白所应得的下场吗?这就是为着学问流汗、不倦地劳动所应得的下场吗?一个通晓哲理的人不能忍受这种心灵的屈辱,像一个囚徒一样,当作罪犯一样被贡献出来。一个为了传播正义而忍受痛苦的人,绝不能把他的金钱全付给那些加害给他的人,把他们当作好像是他的恩主。”但丁热爱家乡,怀念故土,但绝不能使他的清白遭受玷污。他又昂然而去,正如他所说的流传后世的名言:“一心循着你自己的道路走,让别人随便怎么说去吧!”1321年但丁客死拉文那。他在离开这个使他备受屈辱的世界前,终于完成了最伟大的作品《神曲》,他也由此成了不朽的诗人。佛罗伦萨人为曾经抛弃这光荣的儿子而惭愧不已,曾多次要求归还但丁的骨灰,拉文那给予了坚决的拒绝。《神曲》《冲曲》的写作开始于但丁放逐初年(大约在1307年),他逝世前不久才完成。政治上的挫折和个人的不幸遭遇,使但丁感到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放逐期间他看到意大利和整个欧洲处于纷争混乱的状态,因而对祖国和人类的命运怀着深切的忧虑。但他并不悲观,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实现和平与统一的人物出现。他意识到自己担负着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给意大利人民指出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的历史使命。写作饼曲》的动机正在于此。
《神曲》的故事采用中古梦幻文学的形式。诗里叙述但丁在林中迷路后走出森林,忽然被三只野兽(豹、狮、狼)挡住去路。正危急时,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他受贝雅特里齐的嘱托来救但丁,引导他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接着贝雅特里齐又引导他去游天国。游历的过程构成《地狱》、《炼狱》和《天国》三部曲。每部有三十三歌,连同作为全书序幕的第一歌共一百歌,这种匀称的结构是建立在中古关于数字的神秘意义和象征性的概念上,并不是从作品本身的内在必要性产生的。和许多中古文学作品一样,全书的情节充满了寓意,在解释上引起很多争论,可是但丁在作品中所要贯彻的主题思想相当明确: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怎么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维吉尔象征理性和哲学,他引导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标志着个人和人类在哲学的指导下,凭借理性认识罪恶和错误,从而悔过自新的过程。贝雅特里齐象征信仰和神学,她接替维吉尔作向导,引导但丁游历天国,标志着个人和人类通过信仰的途径、神学的启发,认识最高真理和达到至善的过程,这种境界,依靠理性和哲学是无法达到的。认为信仰和神学高于理性和哲学,这完全是但丁作为中古诗人的偏见,他所认识的真理和至善,显然还局限在基督教神学的观点里。但他追求最高真理的精神和关怀人类命运的热情,在中古时期说来,还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丁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国时,遇到历史上和死去不久的一些著名人物。他和各种正面与反面人物的交谈,广泛地接触到当时政治和社会的状况以及中古文化领域里的成就和问题。尤其是维吉尔和贝雅特里齐这两个向导,用答疑的方式,阐述了当时哲学、科学和神学上的许多重要问题和理论。因此,《神曲》除了是一部政治倾向性强烈的长诗外,还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带有百科全书的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作品的艺术性,书中某些阐述学理的部分,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有韵的学术性散文。但是《神曲》的进步意义主要在于它揭露了现实,如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专横,市民的贪财好利,尤其是教会的贪婪腐化。但丁虽然是正统的天主教徒,但他对教会的尖锐批评在客观上是和异端运动中人民反教会的情绪一致的。诗中还忠实地描绘了佛罗伦萨从封建关系向资本主义关系过渡时期的社会和政治变化;可是他又把封建宗法时代的佛罗伦萨美化为一个平静淳朴的牧歌式的社会,来和动荡的现实社会对比。
《神曲》的揭露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进行的。揭露者和被揭露者大都是历史上或当代的名人,如用圣彼得暴露罗马教廷的腐败,用法国加佩王朝的始祖揭发法国王室的罪行,用教皇尼古拉三世揭发他自己和他的后继者博尼法齐乌斯八世及克力门五世的罪行,因为但丁相信,只有通过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才能够震动人心,促使改革早日实现。
在对待诗中人物的态度上,但丁常常是矛盾的。他一方面根据教会的道德标准,把保罗和弗兰齐斯嘉作为犯淫乱罪的人放在地狱里,但同时又对他们的命运极度同情,以致晕倒过去;把法利那塔作为信奉异端的人放进地狱,同时又赞扬他的英雄气概和爱国行为;把乌勾林诺作为卖国者放在地狱的底层,但又从人道出发,对他和他的儿子们被关人塔牢活活饿死的惨剧表示极端愤恨。书中屡次揭露教皇博尼法齐乌斯八世的罪行,当他还在世的时候就宣布他一定要入地狱,但对他在阿纳尼受到的污辱则非常愤慨。同样,在古人中,卡图作为异教徒,作为反抗恺撒和犯自杀罪的人,按照但丁一贯的道德标准,是应该人地狱的;但他却成为炼狱的监督者,因为但丁把他看成是道德完善和热爱自由的典型。维吉尔作为异教徒,被放在地狱外围的“悬狱”里,不能升天国,可是但丁把他选为游历地狱和炼狱的向导,称他是“拉丁人的光荣”、“其他诗人们的荣誉和光明”、“智慧的海洋”,对他怀有无限的尊敬和热爱;对于“悬狱”里的其他希腊和罗马诗人、哲学家、政治家等也流露出不同程度的敬意。但丁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尤利西斯(奥德修斯)作为使用阴谋诡计的人放进地狱,但是又以赞美的语调描写他为了求知,战胜后不肯还乡,坚持航海探险的英勇行为。
诗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常常有矛盾。他把现世生活看成是来世永生的准备,把代表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圣者放在最高的天上,但诗中主要还是表现了他对现世生活的兴趣,即使“从佛罗伦萨来到正直、健全的人民当中”(指天国),他也忘不了“那个使我们变得如此凶恶的打谷场上”(指地球上)的事情。他借欧德利西的口讲到荣誉的虚幻无常,但又借维吉尔的口肯定追求荣誉的必要,并且表示自己要借《神曲》永垂不朽。在哲学观点上,他通过维吉尔的话肯定理性的局限:“谁要是希望人的理性能够走遍三位一体的神所走的无道路,谁就是疯狂。”然而又通过尤利西斯的话,认为人类“生来不是为了像兽一般地生活,而是为了追求美德和知识”,这是人文主义思想。在政治上,前面已说过,他竞指望神圣罗马皇帝来实现祖国的和平与统一的理想。
凡此种种矛盾都是但丁作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个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个诗人在世界观上的矛盾。
《神曲》描写的虽然是来世,但不是从禁欲主义观点出发的。诗中的来世正是现世的反映:地狱是现世的实际情况,天国是争取实现的理想,炼狱则是从现实到达理想必经的苦难历程。书中揭露现实的部分占很大比重,可是但丁也很着重描写生活的理想。这说明《神曲》并不纯粹是现实主义的,也是浪漫主义的。在黑暗的现实基础上产生了他的光明理想,诗人渴望一个没有黑暗和罪恶的世界。
《神曲》中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形成一座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的画廊。作为《神曲曲》的主人公,诗人自已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描绘得最为细致入微。但丁常常(特别在《地狱篇》里)通过人物在戏剧性场面的行动和对行为动机的挖掘来刻画性格。他勾勒人物形象的特征,有时只用寥寥数语。例如,“他挺胸翘首昂然直立,似乎对地狱怀着极大的轻蔑”,这两行诗就使法利那塔的英雄气概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神曲》对于地狱、炼狱、天国的描写不像中古一般文学作品那样模糊混乱,而是构思明确,想象丰富。诗人幻想地狱在北半球,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深渊,从地面通到地心,形状像圆形剧场;炼狱是一座雄伟的高山,耸立在南半球的海洋中,山顶是地上乐园;天国由托洛米天文体系里的九重天和超越时间空间的净火天(即严格意义上的天国)构成,这九重天环绕着大地旋转,净火天则是永恒静止的。三个境界细分为若干层,体现出作者根据哲学、神学观点所要阐明的道德意义。三个境界的性质不同,因而色调也各不相同。地狱是痛苦和绝望的境界,色调是阴暗的或者浓淡不匀的;炼狱是宁静和希望的境界,色调是柔和爽目的;天国是喜悦的境界,色调是光辉耀眼的。在她《炼狱篇》中但丁只以自然景象为陪衬,主要描绘人物受苦的场面,《炼狱篇》才直接写了自然景色。《天国篇》则广泛地利用自然界空灵的现象——光来表现精神喜悦的程度。这些境界都记述得非常真实,使人如身历其境。对自然的描写也往往富有高度的匦意,足见但丁对自然之美极为敏感。这一点也是他作为新时代诗人的特征。但丁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描写情景时,善于使用来源于现实生活和自然界的比喻。例如,形容鬼魂们注视但丁和维吉尔,说它们像老裁缝穿针时凝视着针眼一样。形容两队魂灵相遇,彼此接吻致意,说是像蚂蚁在路上觅食,彼此相遇时互相碰头探询消息。禁食的魂灵瘦得两眼深陷无神,则像是宝石脱落的戒指。所写的对象越不平常,就越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比喻。形容基督上升,光芒下射,照耀着圣者们,说是像日光从云缝透出,射在繁花似锦的草坪上。这些比喻使人物和情景鲜明突出,取得了造型艺术的效果。
《冲曲》的细节描写固然巧妙,但它的主要成就还在于高度的概括和综合。这部作品把诗人的内心生活经验、宗教热情、爱国思想和政治文化方面的重大问题,把历史的和现实的、古典的和基督教的因素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一点上,神曲》确实是很成功的。
《神曲》共14233行,全诗用三韵句写成,三韵句是但丁以当时民间诗歌常用的一种格律作为基础而创制的。更重要的,《神曲》是用意大利语撰写的,这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文学用语问题和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起过很大的作用,因此但丁成了意大利第一个民族诗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但丁评价很高,把他列为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