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大唐盛世最有争议的30个人 > 第16章 李隆基:从政变别人到被别人政变(1)

第16章 李隆基:从政变别人到被别人政变(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隆基档案】

即唐玄宗,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生于公元685年,卒于公元762年。唐睿宗第三子。在位45年,开创了“开元之治”的盛世。晚年沉湎声色,导致“安史之乱”爆发。

唐中宗李显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倒霉的皇帝了,因为他的亲生母亲是武则天。唐高宗驾崩后,李显继位,立韦氏为皇后,封韦氏的父亲韦玄贞为豫州刺史,紧接着又要擢升为侍中,还准备封乳母的儿子为五品官。中书令裴炎对这种逾制的行为坚决反对,力争了数次,中宗最后恼羞成怒,说:“我就是把天下都送给韦玄贞,又有什么不可以!何况一个小小的侍中!”裴炎没办法,只好去向太后武则天汇报。武则天一听大怒,心想你重用外戚,无非是想巩固自己的权力,将置我于何地?于是将中宗废为庐陵王。中宗不服,质问母亲自己何罪之有,武则天说:“你想把天下都送给韦玄贞,这还不是大罪吗?”可怜中宗刚刚登基两个月就被赶下了台。

武则天立自己最小的儿子豫王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却令他居于别殿,不准参与朝政,一切政事全出于己手。六年后,傀儡皇帝李旦被废为相王,从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皇帝武则天的时代开始了。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连宰相张柬之都累月不能见面,唯有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疾,趁机弄权用事。张柬之联合朝中重臣、羽林军首领,并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兄妹,发动宫廷政变,诛杀了二张,太子李显重新继位,皇后仍然是韦皇后。

中宗继位后,大臣数次上谏,请求肃清武姓的残余势力,中宗一概不听,反而宠信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并将爱女安乐公主下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又重用武则天的亲信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私通,又把武三思引入禁中,同样成为韦皇后宠幸之人。自此,韦皇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成为一股显赫的势力,安乐公主甚至请求中宗废掉太子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中宗虽然不从,但也没有谴责安乐公主。

因为太子李重俊不是韦皇后所生,因此韦皇后非常厌恶太子;上官婉儿和武三思为了推尊武姓,也常常诋毁太子;安乐公主和驸马武崇训更是恃宠而骄,欺凌侮辱太子,甚至呼太子为“奴”。太子忍无可忍,于景龙元年(707年)发动兵变,诛杀了武三思和武崇训,紧接着闯入宫中,捉拿上官婉儿,最终兵败,太子逃亡途中被左右所杀。

除掉了太子,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最大的政敌就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兄妹了,他们想诬陷二人参与太子谋反的密谋,却因为缺乏证据,无法如愿以偿。两大集团互相诋毁,暗中各树朋党,为即将到来的残酷********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终于下手了,目标不是别人,竟然是唐中宗!母女俩派人在进献给中宗的饼中下了毒药,毒死了唐中宗,立16岁的李重茂为帝,是为唐少帝。武则天是韦皇后最崇拜的人,韦皇后想模仿武则天,先是临朝摄政,继而密谋害死李重茂,自己母仪天下。最先要对付的人,当然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兄妹。

事态紧急,相王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密谋后,李隆基联合兵部侍郎崔日用、宝昌寺僧普润、前朝邑尉刘幽求、果毅都尉陈玄礼等人,欲打着相王李旦的名义先发制人。共谋者劝李隆基先禀告相王李旦,李隆基坚决不同意,理由是如果先禀告父亲,父亲如果答应,则父亲也将亲身参与这一密谋,政变不成功则要危及父亲的性命;如果父亲不答应,那么自己就无法发动政变。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说得很漂亮:事情若成功就把功劳归于父亲,如果不成功就自己“身死于忠孝”。可是,李隆基难道没有想过,如果事情不成功,非但李隆基会被杀,他的父亲也必定连坐而被杀。说什么“身死于忠孝”,李隆基分明是得到了太平公主这个强援之后,决心放手一赌,赌成功了自己就是功臣,父亲的性命根本不在李隆基考虑之列。

政变的那天晚上,李隆基率“左右万骑”预先埋伏于禁中,二更,天星散落如雪,众人攻入宫中,灭了韦后一门。

事成后,李隆基假惺惺地阻止众人拥戴父亲李旦为帝,既把贪天之功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又不让相王落下篡位的坏名声,为自己将来顺理成章地继位埋下伏笔,可谓心机深厚。直到此时李隆基才向父亲李旦禀报事情的前因后果,木已成舟,李旦还有什么可说的,只好抱着李隆基哭道:“国家没有灭亡,全赖你一个人的功劳啊!”

紧接着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胁迫李重茂将帝位禅让给相王李旦,是为唐睿宗。禅让那天,太平公主亲自出马,对李重茂说:“皇帝欲以此位让叔父,可乎?”看似问句,征求李重茂的意见,其实形格势禁,李重茂怎敢不从?果然,太平公主上前对仍坐在御座上的李重茂斥责道:“天下之心已归相王,此非儿座!”这已经不是你的座位了!丰硕的太平公主提起李重茂的脖领子将他揪下了御座。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立太子的时候,睿宗在长子李成器和三子李隆基之间犹豫不决。但李隆基是个野心家,早已和势力强大的姑母太平公主来往密切,以至于太平公主令自己的儿子薛崇简跟随李隆基。有了这个强援,李隆基才敢于一举发动针对韦皇后的政变。政变成功后,李隆基紧紧抓住兵权不放,顺理成章地被封为“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进封平王”——这是最关键的一着棋,“左右万骑”就是李隆基发动政变时掌控的那支禁军,李隆基紧紧地把这支革命武装攥在自己手中。掌握了禁军,就等于掌握了朝廷命脉。

李隆基还擅长作秀。他曾经做了一套可供好几个人共同睡觉的大被长枕,睿宗问他做这个干什么用,李隆基故作天真地解释说是和兄弟们一起聊天喝酒,晚了大家可以睡在一起。睿宗对李隆基的手足情深累加赏叹。

打下了这些基础,立太子的时候,群臣纷纷拥戴李隆基;大哥李成器自知不是李隆基的对手,主动推辞太子之位,于是李隆基如愿以偿坐上了太子的宝座。

鉴于妹妹太平公主功劳最大,睿宗封给她的食邑达到了一万户之多,是历朝历代公主的食邑中最多的,她的三个儿子也都被封为异姓王。不仅如此,睿宗对这个妹妹的依赖到了所有朝政大事都要听从她的意见的地步。如果太平公主有事没有上朝,睿宗就派宰相前往公主府第咨询。宰相奏事,睿宗先问:“和太平公主商议过了吗?”其次才问:“和三郎(李隆基)商议过了吗?”同时太平公主开始干涉大臣人选,当时宰相七人,有五人都出于太平公主门下。禁军将领常元楷和李慈也被培植为太平公主的亲信,以至于时人说“在外只闻有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

太平公主权势如此煊赫,太子李隆基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两个新的政敌集团形成了。

太平公主在长安城里制造流言,称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应该立为太子;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许多奸细,时刻窥伺李隆基的政治动向,动辄向睿宗进谗言,诋毁李隆基,并与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为朋党。宰相宋璟和姚元之牢记武则天和韦皇后的前车之鉴,深恐太平公主干涉朝政,向睿宗建议将太平公主迁居东都洛阳。太平公主听说后大怒,认为是李隆基在幕后主使,当面质问李隆基。李隆基还在韬光养晦,羽毛还没有完全丰满,不敢贸然发难,只好忍痛牺牲宋璟和姚元之,奏请睿宗,称二人离间睿宗和太平公主的兄妹关系,离间他和太平公主的姑侄关系,请求将二人处以极刑。二人因此被贬为外官。

李隆基私下加紧活动,培植党羽,羽毛渐渐丰满。于是在睿宗即位的第三年(712年),指使术士向睿宗预言道:“五日内有急兵入官。”睿宗召集群臣商议,张说在李隆基授意下建议:“这一定是奸人的精心设计,目的是离间陛下和太子的关系。陛下如果命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谣言不攻自破。”睿宗没有更好的办法平息谣言,只好让李隆基监国,代行皇帝的某些职权。紧接着,太平公主一党同样指使术士向睿宗预言道:“天空出现彗星,根据天象的变化来看,帝座有灾,皇太子当做天子,不宜再居东宫了。”此举本来是想进一步调拨睿宗和李隆基的关系,但李隆基监国,羽翼已成,睿宗只好顺水推舟,传位太子避灾。太平公主弄巧成拙,反而成全了李隆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