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使日常的交流沟通顺畅愉快而不逾矩(1)
拥有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几乎是每一个女性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女性们大都渴望获得他人的好感。这是女性的一种基本需求。得体的谈话、恰当的交流,是女性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与他人交往的成败与效果。女性中交际的高手,往往也是个谈话交流的高手。欲在日常交流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密切彼此的关系,提升自己的人气,是要学习一些沟通的技巧的。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相处之道就是沟通
被誉为“音乐之父”的世界著名音乐家海顿,曾经担任过某公爵府乐队队长,并领导30名乐手。
有一天,公爵突然决定要遣散这支乐队。这就意味着,海顿和30名乐手要因此失去饭碗。乐手们一时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海顿知道,一般公爵决定过的事情,是很难更改的,无论怎样央求,恐怕他也不会改变主意。但,海顿不甘心就这样离去。想来想去,竟然灵机一动,提笔谱写了一首《告别曲》,准备拿到遣散会上,做一次独特的告别演出。
这是最后一次为公爵演出。因为决定已经宣布,乐手们已经万念俱灰,但看在平时和公爵的情意上,还是十分卖力地演奏了起来。
乐曲开始十分精彩,欢快优美,轻松恬然,将与公爵之间的美好友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公爵不由得感动起来。渐渐地,乐曲由明快转为平缓,又由平缓转为暗淡,悲怆的情绪起来了,像浓雾一样在大厅里弥漫开来。
这时,只见一名乐手停了下来,吹灭了乐谱架上的一支蜡烛起身向公爵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悄悄地离开。
接着,又一名乐手以同样的方法离开。这样,乐手们一个又一个地相继离去。到了最后,空空荡荡的大厅里,只留下海顿一个人了。也只剩下一支蜡烛在黑暗中闪烁着。
海顿停止了指挥,独自默默地朝公爵深鞠一躬,慢慢地转过身去,也要离开。
这时,公爵的情绪已经达到了顶点,再也忍不住了,大叫起来:“海顿,这是怎么回事?”
海顿平静而诚挚地回答:“尊敬的公爵大人,他们在向您做最后的告别啊!”
公爵突然醒悟过来,几乎流着泪说:“等一等,让我考虑一下。”
就这样,海顿和30名乐手,靠演出《告别曲》的奇特氛围被公爵留下来了。
海顿的沟通技巧可谓高超。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
在一个群体中,要使每一个群体成员能够在一个共同目标下,协调一致地努力工作,就绝对离不开有效的沟通。在每一个群体中,它的成员要表示愿望、提出意见、交流思想;群体的领导者要了解下情、获得理解、发布命令,这些都需要有效的沟通。我们与他人大多数的交往是谈判,无论是在家里面讨论去哪一个饭馆,或者是由谁在凌晨3点钟给婴儿换尿布,或者是在工作中决定什么时候启动一次广告宣传运动,或者是开展某个项目。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了解沟通的法则,提高沟通的技巧。
一位学者指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相处之道不是宽容,也不是信任,而是沟通——心与心的沟通。恋人的分手,婚姻的破裂,大部分就是因为缺少有效的沟通。
沟通的信息是包罗万象的。在沟通中,我们不仅传递消息,而且还表达赞赏、不快之情,或提出自己的意见观点。雄辩滔滔、口若悬河并不是沟通技巧的全部。除此之外,沟通技巧还有着广阔的领域。人们经常使用非言语沟通的方式诸如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来强化语言沟通的效果,一项研究表明,65%的社交交流是以非语言信息传达的。值得注意的是,非语言沟通既能强化语言沟通的效果,也能起相反的作用,关键在于沟通人员对它的掌握和运用。
从表面上来看,沟通是一件简单的事。每个人每天都在做,它像我们呼吸空气一样自然。但是,一件事情的自然存在,并不表示我们已经将它做得很好。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每个人的心就像一扇上了锁的门,如果你用一根铁杆去撬,也许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撬开。可只要用一把小小的钥匙轻轻一转,心灵的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为什么用铁杆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用钥匙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唯有一把了解内心的钥匙,才能打开心扉。谁的内心都不是永远禁闭的,关键在于是否沟通。
如果我们有意成为一个更成功的沟通者,那么必须意识到:虽然沟通看起来很容易,但是有效沟通却是一项非常困难和复杂的行为。当然,这并不是说有效的沟通是一项高不可攀的技巧,成功的沟通是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的。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要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日常交流和沟通的高手。
在与人交谈时必须要注重一定的礼节
谈话是人类用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一条最方便快捷的途径。可不同的是,同样是一张嘴,有人一句话可以赢得满堂喝彩,有人一句话却可以失尽人心。可见,在与人交谈时必须要注重一定的礼节,连细节也不能忽视,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得体,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
具体而言,女性在日常交流中,应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说话时应该缓急有度说重点
有些女性说话时速度过快,像连珠炮似的谈下去。如果这样,对方可能还没反应过来,而你却已经说到别处了,这自然会使人不快。相反,说话太慢了也不好,听者听了半天,还是听不到你想要表达的主题,那自然会产生腻烦的心理。因而,谈话的速度要缓急有度,使对方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在谈到重点问题的时候,最好是缓慢而有力的,以引起对方的重视。
如果你发现对方对你的意思理解不够透彻,就应该及时向对方表示:“或许我讲得太快了,有些地方没有讲清楚。”然后及时补救。
2.谈话时千万不要过分以自己为中心
有些女性动不动就滔滔不绝地谈自己,光想自己的事,不给对方以应答的机会。这样的谈话,对方出于礼貌或许会听下去,但是内心的不快却是不言而喻的。
有些人在谈话中好炫耀自己,这是最忌讳的。因为这么一来,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你压根儿不是在与他谈话,而是在向他卖弄或是向他说教。要知道,人们的自尊心都是十分敏感的,没有什么人会喜欢别人在自己面前自吹自擂,谁都会对那些像教导下属一般的指手画脚的人产生反感。即使是一个很谦卑的人,也会为别人的目中无人而感到厌恶。一旦产生诸如厌恶、反感这样情绪的时候,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要再想拉近就难了。
因此,谈话时应该尽量寻找能够引起对方兴趣的话题,以便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使两人有共同的谈话思路。一个人有自信是好事,但表现自信决不能够喋喋不休地自我吹嘘和贬抑他人。
3.随时应该注意对方的反应
交谈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谈话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观察一下对方是否在热心地倾听。说话的时候,两眼要看着对方,并且要时时征询对方的意见,使对方有表示自己看法的机会。如果对方连这样的机会都被你剥夺了,那自然就不会再有什么兴趣去继续这场谈话了。如果你一旦发现对方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那就应该立即知趣地打住,或者是转移一下话题,及时地调整一下谈话的内容和谈话的方式,使对方积极加入进来。
4.谈话时要兼顾全局,不要冷落任何一个人
谈话现场超过三个人的时候,就应该不时地与在场的其他人攀谈,或是以目光进行交流,不能只是一味地和其中一两个人说话,而不理会其他的在场者。由这个原则出发,就不能只谈个别几个人之间知道的事情而冷落旁人。如果所谈论的问题不便让别人知道,就应该另找场合。有时在谈话中途有第三者加入,这时应该以握手、点头、微笑等来表示欢迎的姿态,或者就直接用一句“欢迎”、“您有何高见”等来迎接其到来。
一旦发现谈话的场合中有某个人长时间地沉默不语,就应该注意及时使其融入谈话的气氛中去,或者适当地提示他发表看法。
5.参与多人交谈时,应表现出对谈话内容兴趣很大,而不必介意其他无关大局的地方比如对方有浓重的乡音,读错了字或记错了日期等,只要不妨碍交谈的进行,没有必要当面去指正。不要在对方谈兴正浓时,突然凑到某个人耳边窃窃私语,这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有可能使谈话者产生误会。如果确有私事要说,不如请他到另一边再谈。
此外,在交谈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不要扮演喋喋不休、逢人诉苦、无事不晓或一言不发的角色。这些都不利于交谈的进行,更不利于在众人面前建立良好的形象。
说话要注意看对象,采用灵活的方式
我们用言语来表达一种观念,有的人会反对、不赞同,而有的人却认为有道理,这就是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时是惊人的。独特的个性、爱好,以及独特的知识结构、心理态势,使某个人只能是“这样”而不能是“那样”。因此,与不同的人交谈,就应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
俗话说:“看碟下菜,量体裁衣”,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就是说,灵活机动,具体问题需具体对待。说话一定要看对象,在真诚待人、诚恳对事的基础上,以一种恰当的态度,灵活地掌握说话的尺度和分寸。
说话要看对象的道理,人人皆知,但许多人往往不够重视,或者不知该如何注意。下面就说话看对象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加以说明。
1.看对方的基本情况
在谈话时,除要看对方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份、职务等外,还必须考虑的一点就是对方的语言习惯。
说话时注意对方的性别是指对不同性别的人讲话,应当选择不同的方式。
一位男青年碰到好多年不见的女同学,大声嚷嚷起来:“你真是越长越‘苗条’了!真是线条分明。”女青年一听扭头就走,男青年讨个没趣。
说话时还要看对方的文化程度。人口普查员填写人口登记表,问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太太:“你有配偶吗?”老太太说:“你是问我有没有买藕吗?”结果闹了个笑话。
一位大学生毕业分配到一家工厂,起初很得领导赏识,但好景不长,不到一个月,车间主任就对她越来越冷淡了。原来是大学生讲话爱用术语,什么“程序化”、“控制论”、“结构定向”等。而车间主任是中专毕业生,最讨厌别人在他面前咬文嚼字、卖弄学识。这位大学生无形之中触到了领导的“自卑感”,使自己处于不利位置。
说话时还要看对方的身份职务。对不同身份职务的人交流要用不同的方式。下对上、晚对长、生对师、普通人对于有名气地位的人等,不应当也不必要表现得屈从、奉承。但在言谈举止上也不要过于随便,应当表现得更加尊重一些。
一般来说,在不是十分严肃庄重的场合,身份较高的人对身份较低的人说话,越随和风趣越好;而身份较低的人对身份较高的人说话,则不宜太过随便。
比如平常到餐馆吃饭,点菜时问服务员:“你们这儿的海鲜好不好?”服务员肯定是异口同声地说“好”,因为她们的身份职务只能这样回答。这样的提问就不恰当。可以换种方式问:“今天有什么海鲜?”或问:“你们这儿什么海鲜最好?”这样问,就方便服务员为你做参谋。
2.看对方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性格外向的人善于言谈,乐于交往;性格内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同性格开朗的人谈话,你可以侃侃而谈;同性格内向的人谈话,就应注意分寸,小心用词。
一次,孔子的学生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说:“不能。”又一次,另一个学生冉求又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说:“干吧!”公西华在旁听了疑惑,就问孔子:“两个人的问题相同,而你的回答却相反。我有点儿糊涂,所以来请教。”孔子解释说:“冉求平时做事好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好胜,胆大勇为,所以我劝阻他。”所以,谈话也要看对方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心态,有时候不会从外部明显地表露出来。这时,作为表达者,就应当洞察对方的心理,以便进行有效的交流。
有一次,某大学几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到某机关去联系毕业分配。接待他们的年近六十的局长解释说,机关的许多部门编制有限,个别的可以考虑接收,几个人都来就不好安排,因为名额很少。听了这番话,一位女研究生感叹:“有些老家伙早该离退休了,老是赖着不走……”这么一说,老局长的脸色变得很难看。老局长整天为离休的事情发愁,而这时听到如此嘲讽,心里是何滋味!
这就是没有注意到对方心理状态而导致说错话的典型例子。
言语交流中还经常会有“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的情况,说话不注意洞察对方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红楼梦》第八十三回写到大观园中一个婆子教训自己的外孙女:“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头混搅!”这话正好被黛玉听到,她误认为婆子在骂她,于是大叫一声道:“这里住不得了!”直气得“两眼反插上去”。婆子的话本来是不让外孙女到大观园中来,但黛玉却不这么想。她那种寄人篱下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使她产生误会。可见,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听来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我们说话时一定要看对象,注意对方的心理状态,观察对方的性格特点,尽量避免说话时伤了人。
3.看对方以及在场者与自己的关系
在说话时,不仅要看交流双方的关系有什么特点,而且还要考虑双方与第三者、第四者的关系。因为两人之间的交流信息有可能在其他场合传播给第三者、第四者。我们说话时一定要经过考虑,以避免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某个男生拿了某同学的随身听不还,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后来他变好了,没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临近期末,他有些不放心,怕老师在成绩单的评语中提及此事。一次闲聊中,他突然问:“老师,我现在变好了,会不会在评语中给我来上一笔?”老师本来可以直言,但还有几个同学在场,不便明说,又不能不说。于是老师随机答道:“难道你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吗?还想让我给你写得更好一些,是吗?”说完,老师笑了,那位男同学也心领神会了。
这位老师说话的分寸把握得就非常好,这样的老师怎会不赢得学生的热爱呢?
一定要表现出对他人的足够尊重
也许有人会想:“沟通不是太难的事,我们每天不是都在做沟通吗?”如果从表面上来看,沟通是一件简单的事,每个人的确每天都在做。它像我们呼吸空气一样自然。但是,一件事情的自然存在,并不表示我们已经将它做得很好。由于沟通是如此“平凡”,以致我们自然而然忽略它的复杂性,也不肯承认自己缺乏这项重要的基本能力了。如果我们有意成为一个更成功的沟通者,那么必须意识到:虽然沟通看起来很容易,但是有效沟通却是一项非常困难和复杂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善于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才能消除和避免交流中的一些障碍。为此,如下原则不可不知。
1.不要把他人当“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