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周成建:不走寻常路 (3)
曹启泰:周先生现在开始当裁缝。您边做我边想请教一些问题,因为我看出来您一定非常能忍,如果您在做裁缝的时候旁边有人老搭讪或打岔,工作会不会受影响?(周成建:不会。)好,周杰伦拍广告的时候,您有没有在现场?(周成建:有。)他本人跟电视上长得像不像?(周成建:像。一般,他长得就一般。)合约还有多久?(周成建:合约还有3年。)还有3年,就是说要轮到我也要3年后。
孙虹钢:1年多少钱?(周成建:大概千把万元吧。)人民币还是美元?(周成建:人民币。)税前还是税后?(周成建:税前税后,我要问一下财务。)
曹启泰:刚刚他是把这一块面料在做设计,现在动了剪,用剪也非常的大胆。我实在非常尊敬裁缝的粉笔啊、尺啊、剪刀啊,现在我们来看看他接下来做什么。(周成建:有问题吗?)没有问题。我是心向往之,我对自己不会的事情老是很羡慕。
周成建:现在在中国,裁缝其实被认为是一个最好的首选职业,因为现在中国的首富黄光裕就是做裁缝出身的。他那个时候攒了3000块钱到北京谋生,一下火车就决定,我得干裁缝。为什么呢?北京这么多人得穿多少衣服,一定要做裁缝。所以下一个首富估计又得成这样。(曹启泰:你看他完全不受影响。他打蝴蝶结的手完全没有停顿。可具体看不出来这衣服是怎么样的。)好,已经做好了。
周成建:谁来试穿一下?(曹启泰:来来来,不要紧。)
倪 琳:(上前试穿衣服)这种款式叫什么?有些像波西米亚风格。(蒋昌健:有一种自然的随性,波波族。)(曹启泰:在冬天里散发着一股春天的气息,在欧洲仿佛看到了南美洲的风味。)那叫立体裁剪。(曹启泰:对,立体裁剪,不过能立体完全依赖的是你。)
周成建:这件衣服是东西方文化的一种融合。(倪琳:也就是说,不管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洗完澡出来都要穿浴衣。)(孙虹钢:不是,它是最新潮的一种款式。)这里是一个连袖,连袖的裁剪方法,其实是中国从唐朝以来一直保持的。下面的部分是西方连体裙的一种裁剪方法,它是一个斜形的。
倪 琳:款式真的不错,我看不到镜子,但是我能感觉到很漂亮,而且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来。尽管周先生说他以前是学裁缝的,而且在中国有成千上万的人穿着美特斯·邦威的衣服,可是没有人穿周先生自己裁剪的衣服。
周成建之不寻常企业战略
曹启泰:周董,我真的在看,在聆听,我不仅仅是在听你谈话的内容,我还在看你的坚持。你知道任何一位企业家坐到这里,其实很难抵挡两件事。第一,这是在一个电视节目里,于是他的行为会变成一种表演,不管演得夸张或是收敛,他都是在表演。第二,一个人其实很难抵挡像我们这样的形式,有主持人,有观察员,有现场观众,全部都对着你。在这种情况下,不扭曲、不变形,很难。(周成建:所以你知道什么叫“铁杵磨成针”了吗?)我现在知道了。
曹启泰:有时我看您笑得那个奔放的样子,我觉得那也是真实的您,因为您心态里面的严肃性其实也在一些时刻里得到释放。将来说不定大家会觉得,这样的一个品牌,最有魅力的其实是背后的这位企业家。有的时候企业主对于品牌有相辅相成的效果,而怎么达成目标,说不定他用的不是方法,而是鲜明的个性。
“中国创造”与中低端路线
倪 琳:您当年是学裁缝起步的,我们知道现在美特斯·邦威主打的像休闲T恤什么的其实并不特别需要注重裁剪,更注重裁剪的是高级成衣或者礼服,您为什么不选择这样的高端路线,而要走中低端的路线呢?
周成建:因为我自己一直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要造就一个中国的民族品牌,颠覆世界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传统评价。在服装领域,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说“中国制造”,但还没有人说“中国创造”。为什么谈创造?创造就是成为一个品牌,要有品牌的内涵的塑造、品牌的输出。
周成建:但我同样也在思考,就像你刚才说的,为什么我没有去做高端的奢侈品品牌?因为中国服装在近10年或者20年之内,很难超越现在在欧洲已经非常成熟的一些高端的奢侈品品牌,但中国完全有可能做好大众化的品牌。所以美特斯·邦威对品牌的定位目标,它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非常清楚的。我们造就自己能造就的一番事业,而不是盲目地去追随别人,这是非常重要的。
孙虹钢:我来之前对您的目标顾客群,也就是18到25岁的年轻人,做了一些简单调查。我问他们有没有穿过美特斯·邦威的衣服,他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说穿的,但都是每个季节最后清仓的时候去买,20元、30元钱一件。之前就看一看,不打折卖两三百元钱一件,他们觉得太贵。另外一种观点说他们不穿。为什么呢?他们说别人都在穿,甚至满街的民工都穿美特斯·邦威的衣服,他们要穿觉得太没面子。所以我就说,你的广告做得那么好,请那么一个时尚的、唱歌说话都听不清楚的明星做代言,可是你的衣服,是不是都是给过季的人穿的?或者说你给你自己的品牌定位就是一种过季的时尚品牌,是这样吗?
周成建:很尖锐。但其实在你问的这个问题里,你已经把答案说明白了。一批人是买过季的穿,那么还有一批人不穿,那是不是等于说美特斯·邦威不过季的时候就要把店门关起来了?可它的店还开在那里,所以还有一批人是购买不过季的产品。因为服装是一种时尚商品,那么肯定有一批人会追求当季的时尚体验和感受。当然还有一些人,他们是时尚的跟随者,服装刚上市的时候没有折扣,他受成本承受能力的制约,就等待别人穿好了、感受完了以后再去体验、去感受。这说明消费群体是由多层次构成的。
周成建:从全球的服装品牌市场来看,这种现象也是全球性的惯例。每一个阶段,刚上市的时候,季末的时候,它都有阶段性的市场促销手段。也就是说,我们同样一个品牌,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消费需求。
曹启泰:我知道了,孙虹钢先生您的市场调查里有缺憾的地方,那些当季去买衣服的人,您肯定没有在街头遇上。
倪 琳:而且我觉得就是民工买也无可厚非,他们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周成建:很多民工穿的衣服,你照样可以看到阿迪达斯和耐克的牌子,当然也有美特斯·邦威。)其实这是很好的现象,如果我们所有的民工身上穿的都是美特斯·邦威,那中国人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就不一样了。
曹启泰:说不定会变成一种新的时尚。说不定将来我们都跟在民工朋友的后面穿衣服,他们先穿,我再穿。(孙虹钢:的确,你看美国街头上唱RAP、跳霹雳舞的人,他们穿的衣服在我们眼里就是民工穿的,但是它引领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时尚潮流。)我平常就是那样穿的,我是上节目才改成这样的。
成长之路的核心推动力
蒋昌健:我们知道1995年4月22日,第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成立,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您一共有多少家专卖店?(周成建:1600多家。)我想知道每一年的增长速率是不是比较平均的?有没有遭遇过瓶颈?
周成建:从速度来说,每年的增长差距不是特别大,当然肯定不是很平均的。创业初期,我们的管理非常缺乏系统性,从资本实力来说也非常有限。在这个过程中,从1家到100家,它是一个坎。这个坎花了两年的时间。从1996年到1998年,这段时间的发展又是一个过程。从我本人来说,是从一个个体工商户变成一个企业主。两者的运作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时就面临新的挑战。这两年多的时间,我们主要是规范、完善制度,以及进一步做大,完成资本的积累。
蒋昌健:言下之意这段时间是不是走得比较平缓?
周成建:对,它是一个比较平缓的阶段。等我们逐渐地把队伍内部从各方面建好以后,到2000年期间又是一个跨越。这个跨越就是从当时的温州区域市场向华东区域,甚至向全国区域去发展。从2000年开始,我们提出一个新的策略,把品牌的目标锁定为全国市场,向全国市场进军。2001年,我们借用郭富城做我们的形象代言人。自2001年以后,我们又进入一个发展速度很快的阶段。到2003年,我们完成了从一个小企业向一个真正的中型企业的跨越。这时企业又面临新的挑战。从2003年到今天,我们主要做的,是如何从创业初期的业务模式创新,逐渐地转化为管理流程上的完善,从而完成从中型企业向大型企业的转型。
蒋昌健:我再加一个问题。我没有听得太清楚的是,在这样一个台阶式的发展过程的背后,您觉得您的核心推动力是什么?
周成建: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持续的创新力。那么持续的创新力的支持来自于哪里?我想来自于我们整个企业、整个团队的学习能力。其实我们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也包括我自己在内,通过各方面的渠道和各方面的平台借力去学习。所以我们的企业能够不断地去贴近市场的需求,从而实现它应该实现的价值。这是我们的核心推动力。
美特斯·邦威是民族品牌吗
孙虹钢:我再提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说你现在是为了梦想而工作,而你的梦想是要创造一个中国的民族品牌——美特斯·邦威。可是你觉得中国民族品牌与美特斯·邦威,能够很容易地划上等号吗?如果未来你想要打造一个全球性的中国民族品牌,你的商标要不要改一改?
周成建:何为民族品牌,这的确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品牌所表现的,是一种真心真切的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是一种感知,一种嗅觉,一种洞察,一种联想。我们美特斯·邦威这几年从这方面衍生出的一个思考,就是做了一个服饰博物馆。这个服饰博物馆刚开始只是我自己的一种兴趣,到今天,它已经变成品牌背后的对文化力的一种挖掘和嫁接。从美特斯·邦威本身来说,它只有11年的历史,这11年谈不上有多深的沉淀。但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中国服饰历史的确值得我们骄傲。那么东方人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所显现的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气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