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20几岁学理财,30岁后才有钱 > 第38章

第38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比尔·盖茨:赚钱创神话理财也别致

说起最能赚钱的人,大概非比尔·盖茨末属。这位世界首富敛财的速度快得惊人,仅用十几年时间就积累了富敌数国的庞大资产,这实在是一个财富神话。

然而,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

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让人们非常感兴趣盖茨究竟有什么投资秘方呢?他是如何打理这份巨额资产的呢?

投资方面,如同一般美国人一样,盖茨也在进行分散风险的投资。盖茨拥有股票和债券,并进行房地产的投资。同时还有货币、商品和对公司的直接投资。据说,盖茨把两个基金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在了政府债券上。在他除股票以外的个人资产中,美国政府和各大公司的债券所占比例高达70%,而其余部分的50%直接贷给了私人公司、10%投到了其他股票上、5%则投在了商品和房地产上。

按照分散风险的原则来看,盖茨把他的绝大部分资产都押在微软一家上,似乎也犯下了比例失调的忌讳。鸡蛋几乎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出现意外,所有的鸡蛋就都很难幸免于难。

事实上,自微软股票上市以来,他每季度平均卖掉的微软股票达500万美元,过去13年里已经累计卖掉了25600万股的股票,总值达到50多亿美元。此外,他还捐出7600万股微软的股票,最后使得微软的持股量从13年前的448%下降至今天的185%。

另一方面,请个“金管家”打理自己的资产。俗话说术有专攻,千里马虽然能一日千里,但是,耕起地来却不如老黄牛实在。盖茨虽然是顶尖级电脑奇才,但在理财的具体操作方面难免技不如人。为了使理财事务不致过多地牵制自己的精力,盖茨聘请了金管家。

1994年,盖茨在微软股票之外的财产已超过4亿美元时,聘请了年仅33岁的劳森作为他的投资经理,并答应劳森说,如果微软股价一直上升的话,劳森就可以用更多的钱来进行其他投资。

日常生活中,盖茨的消费观是“花钱要花得有道理”。在生活中,比尔也从不用钱来摆阔。一次,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以至找不到车位。他的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客车位,“噢,这可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不同意。“我来付。”他的朋友说。“那可不是好主意,”盖茨坚持道,“他们超值收费。”由于盖茨的固执,汽车最终没停放在贵客车位上。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盖茨不愿多花几元钱将车停在贵客车位呢?原因很简单,盖茨作为一位天才的商人深深地懂得花钱应像炒菜放盐一样恰到好处。大家都知道盐的妙用,盐少了,菜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哪怕只是很少的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也要让每一分钱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盖茨曾经说过: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明白钱不过是一种符号,简直毫无意义。盖茨和他的妻子近5年向社会捐款高达10亿美元以上。对社会如此慷慨大方,对子女则吝啬。盖茨公开说: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我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一个人只有当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学习巴菲特习惯炼成亿万富翁

当今金融界,微软公司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先生与投资大亨巴菲特二位长期稳坐排行榜的前两位。他们曾联袂到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做演讲,当有学生请他们谈谈致富之道时,巴菲特说:“是习惯的力量。”

现在大家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许多人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即使某种金融资产发生较大风险,也不会全军覆没。但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从表面看巴菲特似乎和大家发生了分歧,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因为理财诀窍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比如巴菲特是国际公认的“股神”,自然有信心重仓持有少量股票。而我们普通投资者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很难对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此时分散投资不失为明智之举。另外,巴菲特集中投资的策略基于集中调研、集中决策。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多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资决策少的要低,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壮一些一样。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有一个习惯,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远只买一些传统行业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2000年初,网络股高氵朝的时候,巴菲特却没有购买。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但是现在回头一看,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策。 比如大家都认为存款利率太低,应该想办法投资。股市不景气,许多人就想炒邮票、炒外汇、炒期货、进行房产投资甚至投资“小黄鱼”。其实这些渠道的风险都不见得比股市低,操作难度还比股市大。所以自己在没有把握前,把钱放在储蓄中倒比盲目投资安全些。

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的。巴菲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我们所看到的是许多人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为券商贡献了手续费,自己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不妨算一个账,按巴菲特的低限,某只股票持股8年,买进卖出手续费是1.5%。如果在这8年中,每个月换股一次,支出1.5%的费用,一年12个月则支出费用18%,8年不算复利,静态支出也达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魔鬼往往在细节之中。

彼得林奇的理财“四个不要”忠告

彼得林奇是华尔街著名投资公司麦哲伦公司的总经理。上任几年间他便将公司资产由2000万美元增长至90亿美元,《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则赞誉他为“股票投资领域的最成功者……一位超级投资巨星”。然而,这位自诩为“股票天使”的投资大师,原来只是高尔夫球场的一个小球童。然而他在投资理念上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许能给投资者一些启发。

不要相信各种理论:多少世纪以前,人们听到公鸡叫后太阳,于是认为太阳之所以升起是由于公鸡打鸣。今天,鸡叫如故,但是每天为解释股市上涨的原因及华尔街产生影响的新论点,却总让人困惑不已。 比如:某一会议赢得大酒杯奖啦,日本人不高兴啦,某种趋势线被阻断啦,“每当我听到此类理论。我总是想起那打鸣的公鸡”。

不要相信专家意见:专家们不能预测到任何东西。虽然利率和股市之间确实存在着微妙的相互联系,但却没人能用金融规律来提前说明利率的变化方向。犹太人深信“致富是可以后天教出来的”。他们相信成功得来不易,而且必须从小培养下一代成功致富的观念,在他们流浪的宿命里,他们不是异国的寄居者,而是掌握命运、掌握财富,信奉“塔木德”智慧的独特民族。

不要相信数学分析:“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对于那些受到呆板的数量分析训练的人,处处都会遇到不利因素,如果可以通过数学分析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股票的话,还不如用电脑算命。选择股票的决策不是通过数学做出的,你在股市上需要的全部数学知识是你上小学四年级就学会了的。

不要相信投资天赋:在股票选择方面,没有世袭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认为别人生来就是股票投资人,而把自己的失利归咎为悲剧性的天生缺陷。巴菲特的成长历程说明,事实并非如此。在巴菲特的摇篮上并没有吊着股票行情收录机,巴菲特长乳牙时也没有咬过股市交易记录单,这与人们所传贝利婴儿时期就会反弹足球的早慧截然相反。

陈钱康:成功的背后是认真

陈钱康1969年出生在瑞安市一个华侨世家,外祖父上世纪30年代末到海外,在法国开办皮包工厂、羊毛衫工厂。继1979年父亲到了法国之后,10岁的陈钱康和母亲及五个兄弟姐妹也陆续到了法国的南特市,后来全家又迁到了巴黎,家里开始创办自己的皮包厂。陈钱康16岁那年,由于姐姐们陆续出嫁,家里没了帮手,他便停了学,开始全心帮助父母创业,两年之后,父母放心地把工厂交给了他。

陈钱康曾想过,只要挣够100万元,就回中国去。可是才18岁,他就拥有了第一个100万。于是,意气风发的他有了更高的追求。从这一年起,陈钱康开始做起了外贸。1991年,21岁的陈钱康毅然放下法国的生意,远离了在法国的庞大亲族团,孑然一身到美国闯天下,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美国,陈钱康一边进语言学校学英语,一边在一家服装厂打工。他在语言方面似乎有着超人的天赋,很快就过了语言关。一年之后,他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服装工厂。1994年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还在深圳、香港设立工厂生产皮革产品,自行进行工艺设计、生产规划和进出口批发。由于产品款式新颖,品质优良,很受市场欢迎,于是,在法国、意大利等地也开设了分公司。

除了服装业和皮革业,陈钱康还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纽约创建了一个叫做COPOST的网站,试着涉足电子商务领域。陈钱康把兴办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当做自己在事业上的新起点,他后来之所以要投资温州数码城,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年轻的陈钱康干什么事都十分认真有心,在他的身上,洋溢着新生代华侨的蓬勃朝气。陈钱康常说:人要有心,世界上每个角落都可以赚钱;只要认真,生命的意义就能得到彰扬,——这正是他从自己非凡的海外创业经历中得到的体验。

陈永裁:赚钱无禁区

菲律宾华人富豪陈永裁毕业于菲律宾远东大学化学工程系,却在商界屡战屡胜、成就辉煌。他的哲学是:赚钱无禁区。

陈永裁祖籍福建晋江县,最初,他凭借母亲筹来的巨款投资于烟厂,生产面向大众的中档香烟。这种烟市场广大,行销很好,生产和盈利成倍增长。陈永裁抓住机会拼命扩展,不久即占有菲律宾70%的烟草市场,成为“烟叶大王”。

陈永裁并没有满足现有的成绩,经营烟叶发了财他并没止步,他看到菲律宾每年大量进口猪肉,决定投资养殖业。他在马尼拉市郊买下328公顷土地种植饲料,又建起了一座大型自动化饲料厂和一个菲律宾空前规模的养殖厂,引进国外良种猪饲养,每年出栏肥猪18万头,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养猪常他斗胆进军风险性极强的养猪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养猪大王”。之后,陈永裁开始在许多行业中同时施展拳脚,其中银行业的规模十分壮观,他名下的联合银行在菲律宾排名第七,拥有100多家分行。

对陈永裁来说,赚钱没有禁区,各行各业,陈永裁未必样样精通,但是,工程师般的周密、经营家的气魄,使他的“赚钱无禁区”的豪言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年广九:财富冒险家

在安徽芜湖最繁华的中山路步行街上,与周边大楼林立、装修考究的店铺相比,年广九“芜湖市傻子瓜子技术有限公司”的三层白色小楼,显得低矮而破旧。店面正中的墙上,挂着《邓小平文逊第三卷第371页对“傻子瓜子”问题的评价:“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很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从偷偷摸摸卖瓜子的小商贩,到成为中国最早百万富翁之一的“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九三次入狱,三次被邓小平点名。年广九命运的起承转合,暗合着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进程。

出生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年家村的年广九是家中的独子。因出生在1937年的“三九寒天”,本辈泛“广”,而被父亲取名“广九”。因淮河多发大水,5岁的时候,年广九随父亲逃荒到了黄山脚下,靠讨饭为生。

少年时期的年广九,跟随着父亲辗转到了芜湖。父子俩开始了沿街叫卖的生活。1963年,父子俩靠贩鱼、卖水果为生已经10多年。1963年,国家严厉打击“投机倒把”行为,当年共查处“投机违法”大小案件5800余起。在这一年,年广九也因投机倒把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出狱后,年广九恢复了自己的水果摊生意。好景不长。1966年“文革”开始,年广九再度以“牛鬼蛇神”的名义被抓。

一年之后,再度恢复自由之身的年广九已届三十。年广九开始琢磨着更长久的生意。这时,他看中了炒瓜子行当。他先后跟随熊、张、王、马等多位师傅学习炒货。文革时期,由于天天还在抓“倒买倒卖”,年广九只能把瓜子包成小包,藏在大衣兜里偷偷地卖。每到晚上,当人们聚集在一起看电影的时候,他就穿梭在人群中,一晚上多时能卖20斤瓜子。

文革后期,小商贩的经营活动氛围渐渐宽松。年广九看中了芜湖中山路道口巷口的闹市,一辆旧板车,开始摆起自己的瓜子生意。因为总是多送顾客瓜子,年广九被人喊作“傻子”。他干脆就给自己的瓜子起名为“傻子瓜子”。很快,“傻子瓜子”迅速行销到江、浙、沪市场,迅速冲击了此前占据半壁江山的国营“迎春瓜子”品牌。

傻子瓜子的生意,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更加红火。年广九就把家里的亲戚都搬来帮忙,不够用了,又请来雇工帮忙。在最高峰的时候,雇工人数超过100人,最多达到130多人。每天的瓜子产量,在5000公斤左右。

1983年和1984年,邓小平先后两次直接点名,以年广九和他的傻子瓜子为例,明确表示中国政府鼓励发展私营经济。1984年,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以年广九为例,释放出了对个私经济进一步“松绑”的信号:“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邓小平的两次点名“傻子”,解放的不只是年广九一个人。当时全国的工商户已有10万左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雇工问题,也终于得以解决。当然的年广九因此也名声大噪。

1992年,改革开放再次站在十字路口上。90岁高龄的邓小平南巡讲话,再次提到了傻子瓜子:“傻子不能动”。邓小平再次动用年广九这一“符号”,又一次救了年广九,也再次为改革开放拨开了思想迷雾,为民营经济成长拓宽了空间。

从年广九的赚钱经历来看,他可以称得上一个“财富冒险家”,他抓住了每一个机遇,即使是在社会环境不好的情况下,看准市场环境,从小做其,一点一滴积累起自己的财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