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赵雅芝理财心得:盛世买房乱世藏金
随便在马路上问起一个路人“白娘子”和“冯程程”是谁,相信十个会有八个回答是赵雅芝。凭借这两部万人空巷的电视剧,赵雅芝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女明星。年过半百但容颜不老的她,俨然已是众人心中不变的“白娘子”和“冯程程”。
赵雅芝的演艺经历很不寻常。她原先应聘成为了航空公司的空中小姐。而真正让她成名的是1973年的香港小姐选举,当年的赵雅芝获得了殿军。港姐选美后,赵雅芝没有进入娱乐圈,而是沉下心来继续从事自己的空姐职业。1980年,赵雅芝与周润发、吕良伟合作主演了《上海滩》,迎来了她事业上的一个高峰。而到了1992年,赵雅芝与叶童、陈美琪合作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更是在全国掀起一轮收视狂潮。同时,凭借这部电视剧,赵雅芝获得了“港台电视演员拍片酬排行榜”冠军。据透露,1993年她与刘德凯合作《秦始皇与阿房女》时,片酬以每小时8万港元创下当时的新高。另外,她也与叶童在我国台湾地区被评为“最受欢迎香港女艺人”。
然而,这位在荧屏书写过不朽传奇的女明星在理财上也可谓得心应手,不仅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投资房产,更有一个香港知名的大律师丈夫保驾护航。难怪赵雅芝对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丝毫不惧。赵雅芝喜欢投资黄金,她认为这是金融风暴中的投资秘诀,因为不论什么时代,黄金总是最保值的硬通货。
除此之外,她还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了对投资房地产的热爱。2004年的三月底,当时许久未到上海的赵雅芝当着众人的面表示,“感到上海的变化真大,真想在上海买房子了”。赵雅芝还说自己一直对上海很有感情,她说上海使她感到十分亲切,尽管《上海滩》是她20年前拍的戏,当时她连上海都没有到过,只是在脑海里梦想过上海是个什么样。
如今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可谓愈演愈烈,股票指数、石油和房地产的价格几乎都一路向下,赵雅芝早已把投资的重点转到了另一项保值的硬通货——黄金。她认为,国家鼓励藏金于民,大家不妨还是买些金条,从以往一些金融危机的历史来看,金条其实还是最保值的。
李冰冰:三点一线理财法简单而有效
说到理财绝技时,李冰冰坦言:“我的理财方法简单而理性,工作赚钱、有计划地消费、存钱,三点一线。这是一种初级的理财方法,但是却非常有效果。”
李冰冰凭借《猛龙》和《独自等待》,影视事业一片红火。而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李冰冰的收入及商业价值自然也直线上升。在2006年中国福布斯排行榜中,李冰冰以1300万元的收入排在第10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富婆”,当然,这与她的理财之道——“三点一线”理财法是分不开的。
李冰冰出生于东北一个普通的家庭,家境并不宽裕。也许正是因为经济拮据的原因,李冰冰从小就很节俭,甚至对金钱有着超出实际年龄的理性。李冰冰从来都不会乱花钱。这里说说的“乱”,就是肆意挥霍,想到什么毫不考虑就买。当然,她也会有自己的喜好,会有想买下来的冲动,但她会理性地抑制自己的冲动。实在忍不住时,就会努力存钱,把自己要买的东西列入计划当中,让自己花钱有条理,心中有数。
1993年,李冰冰到上海戏剧学院念书。在那段时间里,李冰冰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李冰冰开始试着接拍广告。她拍的第一个广告是地铁广告,当时挣的钱不是很多,也就几千块钱而已。钱虽然不多,但是也可以减轻家庭的一部分负担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冰冰接拍了玉兰油广告。由于广告的效果非常好,李冰冰竟获得了26万元的高酬劳。这是她在家里最缺钱的日子里赚的第一桶金,把妈妈的医药费、李冰冰自己以及妹妹的学费问题都一起解决了。因此,家人戏称她为家里的“大救星”。在上海戏剧学院求学的日子里,由于李冰冰接拍了不少的广告,被誉为广告专业户和上戏的“小富婆”。
进入演艺圈以后,李冰冰的收入逐渐地在增加。但是之前对漂亮衣服没有免疫力的李冰冰,出名以后反而对很多物质上的东西失去兴趣。就漂亮衣服来说,现在常年在剧组里穿戏服,自己买了漂亮的衣服也没多大机会穿。而且,从小习惯了节俭生活的她,现在还是忍不住按计划来花钱,不想自己乱花。
直率的李冰冰曾坦言自己是一根筋的性情,不懂得投机。因此,她的理财方式就是无外乎三点一线:工作赚钱、有计划地消费、存钱。这也许是最初级的理财方式,但是却很有效。
李冰冰没有做过专业的理财EQ测试,但她感觉自己还是属于保守型,理财方式很保守,但是对她自己而言足够了。在她看来,专业理财是通过专业的投资建议,最大化的收支平衡或者是长线投资获得收益。不过,李冰冰仍然觉得自己的重心和精力还是在拍戏上,毕竟这是自己的全部收入。因此,理财还是简单点为好。
尽管没有专业理财师帮忙打理资产,但李冰冰会根据自己的收支比例来做好规划。很多女孩子通常都是把消费之外的余钱存起来,但李冰冰是规划好消费和存钱的比例,理性地按照计划来消费。
萧蔷:最好的投资是自己
提到萧蔷,人们往往冠以“台湾第一美女”称号,但萧蔷远不止美女那么简单,她还颇有理财头脑和丰富的投资经验。精理财、识投资、懂鉴赏的她,越发地彰显出一个成熟女性的魅力。
萧蔷的理财观:“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应该更多地投资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多做些慈善事业,或者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去引导和号召更多人来一起完成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艺人赚钱容易守财难。像萧蔷这样的女艺人,她的“置装费”的开销比普通人高得多。身边好多年轻朋友,为了买名牌服饰,不惜大动现金卡,刷信用卡,天天被银行催还帐。单萧蔷认为虽然物质的快乐很重要,但开心之后若要付出庞大的代价,就不值得了。
在奢侈品的开销上,自控能力极佳的萧蔷,总是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省钱也颇有招数。她会给自己限定额度,每月控制在一定的数目内。就连去法国旅游,都能一件时装都不买就回来。萧蔷通过合理搭配,将家里的几百件服饰轻易地利用起来,将所有单品拍成图片制成目录,重要场合出门前,请造型师帮忙做搭配,然后随着季节与流行性汰旧换新,这样就知道自己还需要添购什么。
资产要保值,莫过于投资收藏一些具有升值潜力的奢侈品,颇具投资眼光的萧蔷就收藏了不少价值不菲的红宝石。多年投资上的得失,使萧蔷意识到,非专业人士,借助外力进行专业投资更加明智,而自己则进行自我投资,提升自己的价值。
萧蔷坦言“不敢做靠投资理财赚大钱的白日梦”。她的收入基本上交给别人管理。她的大部分的钱交给母亲,其它的交由专家处理。萧蔷虽然不懂专家如何帮她管理财产,如何将投资各种理财产品,但她知道自己的绝大多数收入都投资在国外的共同基金上,投资基金小赚了一些。
萧蔷认为,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应该更多地投资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多做些慈善事业,或者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去引导和号召更多人来一起完成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对于保险,萧蔷认为真正应该投保的不是美腿而是“名誉”。纤腰、美腿和脸蛋,对每一位女明星来说都很重要,许多艺人甚至恨不得全身都能保。先前曾传出萧蔷想要为她的美腿买保险,但她已经否认。原来,她心中真正想投保的部位,在身上是找不到的。
萧蔷曾经说,“名誉”若是可以投保,她一定会投保。受到圈内风风雨雨和不实传闻影响特别多的萧蔷,觉得一旦失去名誉,比什么都要严重,所以,保名誉是她的首眩
刘若英理财的532法则
在理财方式方面,刘若英有自己的一套。由于她从小对管理钱财就没有太多的概念,对于收入也处之泰然,并没有太突出的财技。
她所崇尚的就是“532法则”,就是收入的50%存银行,30%用来花,比较有特色的是20%留给朋友去借。在她的理财方式中,20%借给朋友未尝不是一种比较高明的理财特色。
因为刘若英所从事的是娱乐事业,在这个圈子里,口碑和人缘是比较重要的因素。朋友多了,工作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虽然说,刘若英收入的20%不是经常随意借人,但她有这个准备,说明她的性格比较豪爽,这种理财方式也有利于她结交更多的朋友,从而得到更多的赚钱机会。这也许是刘若英的无心之得。
在花钱方面,刘若英认为自己属于节俭的类型。首先,她对居住的环境要求最高,所以家里被她布置得非常的舒适。其次,除了吃,刘若英最喜欢的就是买书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用来形容她对书的爱好应该是比较贴切的。刘若英在其他方面比较节省,但在买书方面却非常舍得花钱。对于一个艺人来说,艺术生涯的延续也许是他们最大的投资目的。因此,买书是她最大的投资,也是她最成功的投资!
章子怡理财:做自己的。
CFO就是指首席财务官,顾名思义当然是负责财务打理增值的。看似不善理财的章子怡,却把自己的演艺生涯经营得别具特色。自降身价扶持有才华的年轻导演,既提升了自身的素质,也为今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也许,除了飘渺的运气外,精明的头脑成为另一个理由,让这个小女子在电影之路上渐行渐远,并顺利成为内地片酬高、广告多的“大富婆”。
不过很少人知道的是,章子怡接拍第一支广告时,拿到的费用只有140元,与她现在千万身价形成了强烈反差。但在当时这对章子怡却意味着很多钱。拿了钱后她就请同学一块儿去吃饭,很快就花完了。
后来,通过拍广告,章子怡认识了张艺谋。过了一年后,章子怡才接到了张艺谋的电话,要她去演《我的父亲母亲》。为了拍这个戏,张艺谋让章子怡去河北的农村体验生活。在那呆了两个多月,每天喂猪,挖土豆,干很多农活,等于是被寄养到一个老乡家了。自从这部电影之后,章子怡红了,持续上升的势头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就在香港新锐导演马楚成指责以章子怡为首的内地演员片酬要价太高之际,章子怡却放下身价,公开表示愿意低酬支持国内有才华的导演,章子怡实现承诺的第一部片子就是娄烨的《紫蝴蝶》。第二部受益影片是《茉莉花开》。不能不提的影片还有王家卫的《2046》。
表面上看,章子怡是一个不会理财的女星,至少她不懂得利用青春年少之际大肆敛财,但细细想来,这却是很高明的做法。艺人圈里不乏因为过于功利乱接戏而损害自己前途的先例,而类似章子怡的“低价”扶植年轻导演的做法则往往会收到奇效。须知今天你扶植的有才华的小导演,日后很可能成为张艺谋和王家卫,而你则可以顺利地成为巩俐和梁朝伟。而且,与有才华的导演合作本身就是一种提升自己素质的机会。
高圆圆:理财需先过金钱免疫关
不追求名利的高圆圆向来心静如水,虽然她在投资理财方面颇有心得,但她认为,钱够花了就行,不一定要怎样。
从广告片中的清纯女孩到《新版倚天屠龙记》中的周芷若,高圆圆的清纯形象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也取得了不少骄人的成绩。高圆圆主演的《十七岁的单车》夺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青红》又获戛纳评委会奖。然而,相对于其他当红青年演员来说,高圆圆每年一两部片约在当今这个急功近利的年代确实有点少得可怜,这一切缘于高圆圆的理财观,她始终认为钱够花了就行,不一定要怎样。她信奉“理财首先要过金钱免疫关”。
保守投资房产,稳定赚小钱。高圆圆大学专业是经济管理,具有理财的天赋。有投资眼光的人往往没兴趣在投资上,没投资眼光的却偏偏对投资情有独钟。世界就是这样,高圆圆也不例外。
17岁的时候,高圆园和同学在王府井边吃冰激凌边逛街,被一个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发现,拍摄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条广告。这条广告,为还在上高二的高圆圆带来了400元的收入。400元,对于当时的学生来说是一笔巨款啊!高圆圆用这400元买了一个爱华的随身听和一个100多元的书包,无论是随身听还是书包,都是一件奢侈品了。从此以后,由于拍片这个“第二产业”日渐兴旺发达,高圆圆便再没有花过家里的钱。
荷包日丰的高圆圆并没有像其他明星那样利用自己的名气开酒吧和歌厅,为此她曾经拒绝了不少合伙人,因为不可预知的政策风险太大;同样,高圆圆也不会去选择炒股,因为技术风险太大。所以直到现在,高圆圆还是一个很保守的投资者,她只涉足住房投资。多年前她以7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全款买了北京朝阳公园附近的房子,目前是水涨船高,保守的房产投资也取得了不错的回报。
高圆圆接受不了提前消费,虽然也有自己的信用卡,但她从来不会透支。高圆圆的基本投资手段,还是银行,放心又踏实。
高圆圆是演艺圈难得的不虚荣的女孩。自从电影《青红》从戛纳载誉归来,虽然片约更加多了,也没有改变高圆圆朴实的生活。高圆圆坦言在吃穿还有交通工具上不太讲究,要是平时不赶时间的话,尽量做公交车或地铁。但是护肤品、化妆品之类,女孩子具有爱美的天性,高圆圆在这方面还是挺讲究的。此外,高圆圆还十分反对浪费纸张的恶劣行为,每一次留下的纸制剧本和通告都保存起来,以备后用,而绝不会转身就把它扔掉。
其实高圆圆并不是小气,只是她觉得理财首先要过金钱免疫关。因为只有过了金钱的免疫关才能真正实现对钱的支配权。
在高圆圆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把工资放在一个抽屉里,包括她和哥哥在内的家庭成员都可以随意取用,但就是这份信任,让高圆园从小就没有多拿过一分钱,从来没乱花过一分钱,也让她在很小的时候就经住了金钱的诱惑。所以,虽然家庭并不是很富裕,但高圆圆从来就没觉得钱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东西,它们就躺在家里的抽屉里,谁都可以用。就像一个从小从来没穿过白衬衫的朋友,长大后疯狂地喜欢购买白衬衫一样,在你童年中缺失的东西,你一定会想办法在成年后成倍地得到。所以那么多为了钱而什么都干的人,可能就是因为从小穷怕了。
田亮:成就富翁之路
中国体育界获得世界冠军的人越来越多,但能在短短几年内,便从月收入只有千元的“穷小子”变成了腰缠万贯的“亿万富翁”,恐怕就屈指可数了。田亮在国内体育圈里绝对算是一个创富奇迹了——“智慧创造财富”,用在田亮身上是一点都不为过。
早在2004年,田亮就开始悄悄涉足商海了。他在重庆开了一家公司做科宝博洛尼厨具产品的代理,在西安则成立了一家保时捷汽车代理销售公司。
2006年,田亮成立了“陕西田亮体育发展产业公司”,自己担任董事长,正式标志着他开始进军商场,该公司的第一个项目是兴建一个大型网球馆。同时,田亮还与西安某房地产商一起买下了一块地皮,开发一处大型楼盘。从一个跳水冠军成为一个亿万富豪,田亮只用了不到8年的时间,令人刮目。
田亮的智慧,在于他有着不是一般运动员所具有的经济头脑。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的冠军头衔不仅让他赚足了人气和知名度,大把大把的钞票也是随之而来。与一般奥运冠军不同,田亮很会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人气进行二次“创业”。一般现役运动员最忌讳的就是传“绯闻”,但田亮却很好地利用了他和郭晶晶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既不否认也不承认。因为田亮明白,越是没有定论的关系越能引起外界和媒体的好奇、猜测,这样他的新闻才会每天出现在各媒体的头条位置。而商家选择运动员代言,除了要看该运动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外,更要看这个运动员的人气和媒体曝光量。
除了利用绯闻为自己聚拢财富外,他还积极涉足娱乐圈,并顺利与香港英皇公司签约。但这也是田亮铤而走险的一步,正因为“签约事件”,最终导致田亮与中国跳水队彻底决裂。不过,现在回头看看,田亮虽然为这一“险招”付出了被跳水队开除的代价,但如果从长远角度考虑,他迈出的这一步未必不是未雨绸缪。
张卫健投资:非稳勿扰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经济,诸多明星因投资失利、理财不善而陷入困境。和许多炒股,炒房、开酒吧的明星们比起来,张卫健对待投资似乎比较“不积极”,这与张卫健10年前经历金融风暴身家折损99%有很大关系。面对当下势头不减的经济危机,曾有过坎坷的投资经历,深受金融风暴摧残的张卫健如今又是怎样理财的呢?
张卫健1984年因参加新秀歌唱大赛得到金奖而开始了演艺生涯。凭借出演港剧《老友鬼鬼》而名声大震,其间,华纳唱片推出的张卫健首张个人粤语专辑《真真假假》也因大卖而登上排行榜冠军。此后,张卫健的星途并不太顺利,事业三起四落,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跌跌。1996年出演无线电视的《西游记》是促使张卫健一炮而红的力作。其后张卫健转战台湾,1999年拍摄的《少年英雄方世玉》再次点燃了他的人气,成为港台家喻户晓的明星,从此事业也一帆风顺,渐渐踏上了坦途。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不少香港演艺圈人士也大受其害。而张卫健却丝毫不为经济危机所动,因为他已经10年没做投资了。1997年金融风暴中张卫健曾濒临破产的境地,所有投资都被银行收回,自己住的房子都抵押给了银行,连买衣服、打车都是生活负担。那段时间,由于要弥补经济上的拮据,张卫健接了不少戏,平时也很少回家。之后张卫健拍了六七年的戏,所得都用来还他负资产的债,终于还清。
对于目前已经深陷金融风暴泥潭的圈内人,张卫健的忠告只有两个字:坚持。当年张卫健的存款只剩下2%左右,其他都没了,几乎要宣布破产了,没想到就在紧要关头,《少年方世玉》突然在香港火了起来。总之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施羽理财:积少成多,慢慢来
琼瑶戏中的熟面孔施羽,一直奉行“积少成多,慢慢来”的投资理念。在演戏中,他没有炒作、没有绯闻,而是用脚踏实地的表演,去赢得自己的一片天空。在理财中,他认为赚钱急不得,小赚即可。
几乎每个人都明白积少成多和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但在碰到自己理财的时候,许多人又都希望是越快越好,最好是1万元马上变2万元,2万元马上变10万元。这个时候,很少有人会说:“急什么,赚钱要慢慢来,小赚就够了。”这样“保守”的人,施羽便算是一个。
其实施羽的个人经历和他的理财观颇有几分相似。他的名字可能并不为很多人知晓,但大家一看到他的脸就会很熟悉。在很多的琼瑶剧里,都可以看见他的身影,其中包括轰动一时的《婉君》。
正如他积少成多的理财观一样。他很少急着向世人展示自己成功的一面,而是自己默默努力地拍戏。拍戏这么多年了,没有炒作,也没有绯闻,不用这些歪门邪道来增加自己的人气,而是用脚踏实地的表演,去赢得自己的一片天空。
施羽进入演艺圈,纯粹是因为一次机缘巧合。据透露,当年施羽在我国台湾地区参加某场比赛后,在当时一出有名的戏剧《家佳福》中客串演出了一回。之后,施羽正式出演的第一部戏就是连续剧《青青河边草》。之后数十个年头中,施羽拍了《婉君》、《天若有情》、《春天后母心》、《妈妈无罪》等众多电视剧。
或许是保守而又不服输的性格让施羽在选择如何投资理财时,更多地考虑如何避开风险。所以他情愿存银行,也不做股票冒亏本的风险。
与太太邓秀萍已经结婚16载的施羽,家庭理财是和太太共同打理。至于在分配自己的收入时,更多考虑的还是安全性。相比于炒股票,施羽还是喜欢把钱存银行里。他的收入分配,差不多是一半一半。一般总有一大半是用于储蓄,另一半则用于日常的开销。对于如此保守的理财策略,施羽有一颗淡泊的心态,他认为别人投资股市赚钱多也没什么好羡慕的,投资有赚也有亏,放在银行里,能不亏或者少亏本,赚钱不能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