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投资方式五花八门,企业的投资方式究竟有哪些?不同的投资方式所带来的投资回报一样吗?企业应该如何选择投资方式?
李嘉诚认为,一个只图小利的人,终究成不了大商人。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有些人相信贪利,才能暴富,不过,这些人叫暴发户,而不叫大商人;真正的大商人都是步步壮大的财富巨子。李嘉诚也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才一步一步控有香港最大的综合性财团,成为世界华人首富。
李嘉诚经商喜欢长线投资。在投资上,李嘉诚从来都追求稳中求进,事先制定预算,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以合适的价格投资。因此,李嘉诚常常以长期投资者的面目出现在地产界,同时,他又是长期投资者中的保守派。
1962年,香港政府修改建筑条例并公布1966年实施。地皮拥有者为了避免新条例实施后吃亏,都赶在1966年之前建房。这股建房热潮是在银行的积极资助下掀起的,银行不仅提供按揭,自己也直接投资房地产。
炒风空前炽热,职业炒家应运而生。他们看准地价楼价日涨夜升的畸形旺市,以小搏大,只要付得起首期地价楼价,就可大炒特炒,趁高脱手。大客炒地,小客炒楼(花)。大客大都是地产商,甚至还有银行家;小客多是炒金炒股的黄牛党。
在这股风起云涌的炒风中,李嘉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买空卖空是做生意的大忌,投机地产犹如投机股市,“一夜暴富”的后面,往往就是“一朝破产”。
他一如既往地在港岛新界的新老工业区寻购地皮,营建厂房。他尽可能少地依赖银行贷款,有的工业大厦完全是靠自筹自有资金建造。公司下属的塑料部经营状况良好,盈利可观;地产部已由起初的纯投资转为投资效益期,随着新厂的不断竣工出租,租金源源不断成几何级数涌来。
1965年1月,香港小银行——明德银号发生挤提宣告破产,究其原因,是“参与房地产投机,使其没有流动资金,丧失偿债能力”。明德银号的破产,加剧了存户的恐慌心理,挤提风潮由此爆发,迅速蔓延到一系列银行,广东信托商业银行轰然倒闭,连实力雄厚的恒生银行也陷于危机之中,不得不出卖股权予汇丰银行才免遭破产。
港府采取紧急措施,才遏制住挤提潮,但银行危机却持续了一年有余,不少银行虽未倒闭,却只能“苟延残喘”。在银行危机的剧烈振荡下,兴旺炽盛的房地产业一落千丈,一派肃杀。地价楼价暴跌,脱身迟缓的炒家,全部断臂折翼,血本无归。靠银行输血支撑的地产商、建筑商纷纷破产。
在这次危机中,长江公司的损失,与同业相比微乎其微。它只是部分厂房碰到租期届满,续租时降低租金,而未动摇其整个根基。当那些激进冒险的地产商,或破产,或观望,“保守”的李嘉诚却仍在地产低潮中稳步拓展。
1966年底,低迷的香港房地产开始出现一线曙光,地价楼价开始回升。银行经过一年多休养生息,元气渐渐恢复,有能力重新资助地产业。地产商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常就在此时,中国内地的“文化大革命”浪潮开始波及香港,并触发了香港的“五月风暴”。
“将武力收复香港”的谣言四起,香港人心惶惶,触发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移民潮。移民以有钱人居多,他们纷纷贱价抛售物业,严重地打击了房地产业。当时香港新落成的楼宇无人问津,整个房地产市场卖多买少,有价无市。地产、建筑商们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当时的李嘉诚也是忧心忡忡。他不时听广播,看报纸,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李嘉诚知道,香港的“五月风暴”与内地的“文革”有直接关系。那时,不少内地群众组织的小报通过各种渠道流入香港,李嘉诚从中获悉,内地春夏两季的武斗高氵朝,自8月起,渐渐得到控制,趋于平息。从而判断出香港的“五月风暴”也不会持续太久。
经过深思熟虑的李嘉诚,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
李嘉诚坚信乱极则治,否极泰来。当时,大规模移民潮虽渐息,而移居海外的业主,仍急于把未脱手的住宅、商店、酒店、厂房贱价卖出去。李嘉诚认为这是拓展的最好时机,他把塑料盈利和物业收入积攒下来,通过各种途径捕捉售房卖地信息。他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
不少朋友为李嘉诚的“冒险行动”捏一把汗;同业的有些地产商,正等着看李嘉诚的笑话。
然而事实证明李嘉诚的判断是正确的。1970年,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道转旺。对此,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只有李嘉诚自己清楚他的惊人之举,是否含有赌博成分。他是这场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但绝非投机家。
李嘉诚不但在地产上是长线投资,在电讯投资上更是如此。而且这种投资战略使李嘉诚大赚特赚,例如,仅卖橙一役就收1100多亿港元。
——摘自《中国当代企业家管理思想述评》常桦主编
投资是指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所进行的投资,具有长期性、高风险性、高消耗性等特点。
科学、合理地对企业投资进行分类,有利于管理者认清投资的性质,加强投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按投资与生产经营的关系划分(1)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指把资金投资于本企业或外单位的生产经营性资产,以便取得直接收益的投资。
(2)间接投资。
间接投资又称证券投资,是指把资金投资于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以取得投资利润和资本利得的投资。
2.按投资对象的形态划分(1)实体投资。
实体投资指企业投资于具有物质形态和实物资产和不一定具有物质形态的无形资产的投资活动。企业进行实体投资,收益相对较为稳定,但总体收益率较低。进行实体投资,所存在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所生产的产品是否有市场,是否适销对路。因此,投资风险相对较校
(2)金融投资。
金融投资指企业投资于金融资产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活动。金融资产仅仅是一种权益,它直接表现为金融工具,如银行活期存款、股票、期货合约等。进行金融投资,企业不仅可以获得投资利润,还可以获得资本利得收益;进行金融投资,所存在的投资风险要比实体投资的高,不仅存在实体投资中的商品市场风险,更为重要的是还存在金融市场风险。
3.按资金投放的方向划分(1)对内投资。
对内投资指把资金投放到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中,形成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投资。
(2)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者购买股票、债券等有坐证券的形式对其他单位的投资。
对内投资都是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主要是间接投资,也可以是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