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中欧大讲坛·经管卷 > 第4章 管理赢得未来(国内篇) (3)

第4章 管理赢得未来(国内篇) (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答:我们主要是提供人民币账户的便利。为什么原来把双品牌卡叫成双币种卡,因为大家觉得VISA就是使用外汇,银联就是使用人民币。现在非常方便,到美国、日本,无论到哪里都是使用人民币。虽然当时交易的时候是按美元计价收钱,但是回到你的账上的是人民币。

问:是不是银联还是国有企业?

答:可以这么说。我们是股份制企业,但是大股东是各家国有银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的属性是国有企业。

问:是不是在电子支付行业里,同样的业务,银联没有国内的人民币业务的竞争对手?作为消费者来说,怎么考量到底银联做得好还是不好?或者是那些和银联合作的商家怎么有机会考量到底银联做得好不好?消费者或者是商家有没有选择得到收费更低或者是费率更低的服务的机会?

答:所有的问题其实我理解都是一个问题,垄断也好,有没有竞争也好,别人如何评价我们的服务也好,其实都是一个问题:是不是垄断、行业是不是开放、别人能不能做、准入门槛怎么样。我可以先跟大家通报,近期人民银行会出台一个支付组织管理办法,因为整个支付业发展非常快。像《IT经理世界》、《经济观察报》等媒体经常会报道阿里巴巴公司的支付宝发展非常迅速,因为没有行业准入门槛。这个领域很容易做,而且发展非常快,所以现在大家都盯上了支付业。支付产业有很多企业都已经在做了,这已经是事实了,不用我多说了。这就涉及到你提到的是否垄断的问题,在小范围内,我跟金融领域的人、跟监管当局的领导是交换过意见的,我有一个说法,他们后来觉得可以认同。

银联是一个支付领域的垄断企业,之所以垄断是因为没有其他的企业在做?其实现在有30多家小的企业在做支付产业。我刚刚谈了很久的跨国公司问题,VISA、万事达、运通,他们的卡不是银联的卡,那就是说这个领域里面不是光有银联,他们比我们厉害。这个领域当中还是有市场参与者,还是有竞争,竞争的情况是我们只有三岁,他们是四五十岁,他们是全球企业、跨国公司,是支付产业的巨无霸。我形容这种情况是三岁小孩要跟一个成年人打架,是一次力量很不对等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家在谈银联是不是垄断的时候,是把中国作为一个封闭的市场体系来看的,中国就只有一家银联,但如果说不看人种而看开放的市场,这个市场是VISA卡在刷、运通卡在刷、万事达卡在刷,我们银联同样在刷,所以是有竞争的市场。有竞争就不是垄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没有垄断,其实我们是在反垄断,因为他们是全球垄断企业,我们才刚刚开始。

问:我是银联卡的一名用户,我觉得它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比如在香港,刷银联卡比VISA要划得来,因为在香港由于港币和人民币的汇率,用银联的卡会比较省钱。银联目前是人民币的唯一一个原则,如果将来开放了,VISA它们也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了以后,银联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答:非常感谢你提到香港的例子。我再说一下,在香港、澳门使用银联卡已经非常方便了。香港的商家会问你用什么卡,银联卡还是VISA卡?你自己选择要刷什么卡,如果卡上面有万事达的标识也有银联的标识,他就会问你要刷万事达还是银联,如果你说不知道,商家会建议你用银联。我不敢说香港的商家都是这样,但是多数的商家都会给你这个建议。为什么?因为第一,大家都好用,这是技术问题。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银联卡目前交易费用是最低的,我们比其他卡至少便宜1%。

你刚刚提到拿什么来竞争的问题,我们为了生存、发展,必须考虑这个问题。我可以这么说,将来同样可以听到大家互相推荐用银联卡,这里不仅是因为费用比他们便宜——所有收费的卡当中银联是最便宜的,同时我们的立足点在中国,所有的力量在中国,系统在这里,总部在这里,人力资源在这里,所有的服务也都在这里,所以服务肯定不会比其他卡差。现在他们扩大编制也就是一二百人,我们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所以服务只会比他们好,不会比他们差,所以说在中国的竞争我们认为肯定不会输给他们。

问:中资银行纷纷到香港上市的大背景,会对中国银联的业务和长远发展有怎么样的影响?第二,银联有这么大的成长空间,它是不是需要借助一些外部的资本来帮助它一起发展?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上,万总有没有一个总体性的规划?

答:现在各个金融机构都在引进战略投资者,这是毫无疑问的。首先是融资问题,其实很多机构是为了解决经营机制问题,甚至有些目的可能更多,比如考虑薪酬体系问题等,反正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进投资者。这对机构本身是有好处的,但是也未必是绝对的。因为很多很发达的国家也有外国战略投资者,也经营得很好。日本的银行体系里面很少有外资,新加坡的银行好像也没有什么西方的战略投资者,台湾地区的也不多。所以说外国战略投资者意义有多大并不能绝对化。

问:我不认为现在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我个人是持反对态度的,银联发卡是通过银行来发,银行的股东发生了变化之后对它的终端销售行为也会产生影响,这样会对银联业务的发展和推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相信会有影响,或者说现在已经体现出了部分的影响。因为现在战略投资者到各家银行投资,首先他们都会提出一个基本条件:他们要经营个人银行业务,信用卡发行由他们来管。好像多数银行都答应这个条件,这对于我们来讲就是比较严峻的考验和沉重的压力。其实我们中国人做银行卡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外国机构比我们厉害,发卡的时候自然会想到发人家的卡,可是一旦外国人也参与其中的话,他肯定不会想到要找中国的卡发,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发他们自己的卡。所以这对我们来讲是很大的压力。确实要像我前面说到的,苦练内功,把自身的素质提上去。到时候大家认可了银联,无论是它的产品还是它的业务、服务都还不错,还最便宜,所以说了半天还是提高竞争力。我们正在做这些事,应该说目前还是有信心的。

第二个关于资本市场的问题。到了一定时候我们应该会去考虑,既然要发展,将来如果受到资本制约的话,也不排除走向资本市场,但是目前还没考虑这个问题,也许早了点。

问:第一,麦肯锡公司发布过对信用卡的风险预计,因为银行为了抢占市场规模,大批量发卡,从法院方面来说信用卡领域的案件特别多,请问对于信用卡风险防范的问题您是怎么看的?第二,要提高信用卡支付产业的竞争力,人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您怎么看?

答:你前面说到的风险问题,我听你的意思好像在说信用风险,不是交易风险。如果是交易风险我前面有过解释,银联和各家银行在技术业务、交易风险管理方面,目前还没有发生比较大的欺诈情况。虽然确实有信用卡欺诈行为,但是系统内现在还没有,我们也正在抓这件事,应该说大家还是可以对银联有信心的。如果说信用风险那是银行信用管理的问题,关系到各家银行的信用政策。

至于第二个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十来年的产业在中国已经算是老资格的,就像证券行业。信用卡也是一样,确实很有发展,目前的人才需求非常大,但是技术好又很有经验的人非常缺乏。其实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只要基础好、悟性高,半年就可以进入这个领域了。我们招工时注明要三年以上银行卡工作经验,我对主管招聘的人开玩笑说,你招谁,谁有这个经验?这个工作就是边干边学的,只要这个人不傻,有一定的悟性,再读过一些书,干一干就可以了。问:银联是一家快速发展的企业,同时银联也是一家金融机构,作为一个金融机构来讲规模是重要的,但是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您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是一个行家了,从银联管理的角度来看,您是怎么把握银联的快速扩张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平衡?或者说您是怎么认识银联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问题的?

答:前面有同学已经提过风险控制的问题,我刚刚已经回答了,风险控制从信用卡交易上来说有两方面,一是信用风险控制,那是银行的事。现在说的问题是交易风险,用银行卡支付或者是电子支付的交易风险管理是银联首先启动的。因为我是从商业银行调到银联的,在2001年筹建银联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就会想到风险控制的问题。原来招商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也是我策划设计的。尽管我当时对这个领域还不是很熟悉,但是我总觉得将来风险肯定是个问题,所以在筹备期间就考虑了,银联一成立马上就成立了风险控制部。当时银行界的人还无法理解银联一开始就搞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中国银行卡支付的风险控制是从银联开始的,现在银联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银行卡在国内的风险控制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控制机制、控制制度、管理办法,出了问题怎么办,有了欺诈如何马上把问题搞清楚,怎么“破案”等等,应该说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了。中国的银行卡风险控制就是这两年才开始的,原来没有,包括国有大银行在内的机构,全部是跟着银联来做风险控制的,现在发展得很快,两三年时间把整个体系搭起来了,包括现在跟公安部的破案协调机制都非常好,一有问题马上能查清楚,公安部门很快就能破案。问:刚才你讲到银联跟国外支付组织相比收费低,是不是我们的成本结构也比他们低?刚刚你讲了它是一个规模经济行业,但是银联比国外有几十年历史的机构规模小得多,如果说是规模经济的话,为什么规模这么小还要收费比他们低?

答:应该是他们的开销大。我们所谓的成本低,毫无疑问,人力资源成本肯定比他们低,收入肯定没有他们高。系统运行的成本我们不会比他们高,因为现在系统运营的成本差别不会太大。我们整个投资也非常节约,现在没投多少钱,运行成本也不高。他们开销大还在于杂七杂八的费用非常高,比如VISA、万事达的广告铺天盖地,当然这对他们的交易确实有作用,但是广告成本很大,光是作为北京奥运会主赞助商,VISA就要提供10亿美元,我们肯定拿不出这么多钱,万事达肯定也投了很多钱在北京奥运会上,这些钱花出去了肯定要找源头,手续费就要提高点。

问:我是在银行工作的推销信用卡的工作人员,我想问的问题是怎么向商户收费?有时候难度相当大,尤其是对于消费比较高的娱乐行业。我想问的是我们现在收费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是按照我们的成本来定的还是国际惯例?我问了上级信用卡机构,说法也是模棱两可。

答:现在的收费标准基本上是延续下来的,是原来主管部门的一个规定。我多次呼吁一定要重新研究这个标准,要走向市场化定价,这也是现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我们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地向主管部门报告,这里牵扯各方利益,比较复杂,所以什么时候能够形成这个机制还真不好说。因为定价会涉及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等。手续费其实并不高,但是涉及面太广、涉及机构太多、情况很复杂。我跟上级领导也说了,人家的定价机制很灵活,我们这样很难应对市场的发展要求。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市场定价机制的研究。

问:VISA和万事达主要的定价依据是哪些?

答:那就是各相关利益的问题了。银行发卡的收益问题,银行的收单收益问题,商家愿意把价格定到什么程度,ATM取款中广大持卡人的压力程度,企业的经营成本等等,无非就是这些因素。

(2005年9月16日)

从个体创业到群体创新

徐少春

演讲者

徐少春,现任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国内知名企业家,对国内很多企业战略和营运管理有深刻的体悟。近20年时间,徐少春带领金蝶国际成为中国软件行业的领军企业,对企业管理软件系统的规划、设计以及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贡献良多。徐少春也积极参与过一系列大型企业应用软件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工作,并因其卓越的成就多次获得殊荣。2001年2月15日金蝶国际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完成了从本土的民营高科技公司向香港上市高科技公司的跨越。

今天的主题是从个体创业到群体创新,我想从公司治理、企业文化这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公司治理方面应该说中欧的很多教授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只是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谈谈我们公司的一些实践,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