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论十六(二)
解说:
今天,咱们主要分享六部经典之二的《尚书》。读零零小说
《尚书》的管理智慧:
首先,咱们来看下尚书的由来和简单情况:
尚通“上”,“书”即文字、文字记录、文档、文书;《尚书》即上古的文献档案。在中国古代,没有影音设备的时期,对于国家管理者来说,记载管理过程中的事件主要靠人力记录方式完成。而《尚书》就是众多的管理记录中最早的一部,主要记载的是王和贵族们讲的话,所以可以说《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文献。
中国有句老话叫“听其言、观其行”,要观察某一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依靠观察总结来实现;而想要探究这一政策的制定过程,就要依靠“听其言”来实现了,而这个“听”的工作,就是由这些记录者来实现的。
《尚书》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尚通“上”,意指上代之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它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尚书》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9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较《今文尚书》多16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25篇)。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在现在能够找到的上古历史文献集中,《左传》等引述《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
后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目为孔子所编;《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
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唉.。实在是中国历史中的重大遗憾),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估计应该出于战国儒生之手。汉初,《尚书》存29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
西汉前期,相传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
东晋元帝时,梅赜献伪《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这部《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25篇,又从《今文尚书》中多分出4篇,而当时今文本中的《秦誓》篇已佚,所以伪古文与今文合共58篇。
唐太宗时,孔颖达奉诏撰《尚书正义》,就是用古今文真伪混合的本子。南宋吴棫以后,对其中真伪颇有疑议。明代梅鷟作《尚书考异》,清代阎若璩著《尚书古文疏证》等,才将《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尚书传》乃属伪造的性质断实。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
在《尚书》中:“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
另外还有以人名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其中的《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尚书》的管理智慧:
不知道现在还有写日记习惯的人有多少,我记得当年写日记可是一件很“潮”的爱好来着;当然技术的进步让这件事变得很容易了,别的不说,微博、说说、薇信这些东西,其实归根结底都是日记的变形不是吗?
而近年来,有一个新的管理工具开始在西方发达经济国家率先兴起,并迅速地开始在较大规模地企业中流行起来;这一管理方法的迅猛发展,相信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改变我们社会的商业形态,这一管理方法就是——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英文简称“AMT”)。
在具体解说这一管理方法之前,首先要弄明白几件事情:
首先,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社会的进步一直呈现加速状态;我们从农耕文明发展到机器文明用了上千年时间,而从机器文明进步到计算机文明用了百余年;从近年来的技术发展来看,再下一次将会影响全人类的重大进步已经近在眼前,而此刻离计算机的发明与运用不过半个多世纪。
这条发展之路告诉我们一件事:知识和技术的累积一定会呈现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越来越快,最后甚至呈现“爆炸”趋势;这一点,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感受得到。
其次,很早就听过一句名言:“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我想这个问题无需太多地强调和赘述大家应该都是认同的;“以史为鉴”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的道理,而但凡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们对于学习历史知识的共识,更确认了知识积累所给与我们的巨大力量。
最后,我们可以参考的一个事实是——曾经的“蓝巨人”IBM自从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后,便将业务板块中很大的比重放到了AMT方向;而从去年开始在互联网和国家层面开始大热的“大数据”,其实说白了就是知识管理系统的运用。
于是,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了:
“知识经济”是近年来较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理论,在当今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知识正在逐渐替代与农业经济的手工工具、工业经济的机器工具以及信息经济的电子计算机工具,而成为一种非实物形态的全新工作工具。
而AMT知识管理代表着一系列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不论知识管理的水平曾经如何低下,知识管理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发展积累到今天,知识终于在全世界得到前所未有的极大重视,知识管理也终于摆脱了自己过去低调的地位,隆重而正式地登上历史舞台中央。
作为一种逐渐“走红”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AMT知识管理比知识经济更加具有实用性,这是由于知识经济更主要是理论层次上的研究,而知识管理则侧重于操作层次上的运用;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企业自身的“大数据案例库”的运用。
落实到实用层面,我们究竟要怎么做?
其实这件事说起来好像很“高大上”,落实起来却并不难,只是需要高层管理者确立一项必须工作和相关的软硬件投入而已。具体来说:
第一步是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开始有意识建立属于咱们企业自己的、独有的“知识系统”;具体实施方法就是人人记录当天工作,汇总归类保存起来。
第二步是开展知识转移和最优实践活动,企业做强后自然会有做大的需求,怎么能保证在做大的过程中分支机构不会发生管控不力?很简单,世界级别的连锁企业麦当劳、肯德基等等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样本——标准化的、巨细靡遗的“管控手册”!
第三步是以客户为重点的知识战略,今天的电商行业一路高歌猛进,不断蚕食和掠夺传统行业的市场份额已是不争的事实;是什么让电商如此无往而不利?简单地说,还是“大数据”!!
在这里,大数据所扮演的角色,是最了解企业真正的老板——客户的那个角色,而这份深度的了解,带来的就是客户满意度的增加和忠诚度的提高。
第四步是建立企业员工对知识的责任感,当高层管理者意识到并开始实施知识战略后,必须要靠全员参与建立内部知识系统;刚开始时这得依靠高层的强力推动,但随着知识管理系统的逐步完善,它对企业员工工作的帮助越来越大时,员工会开始主动完善属于他(她)工作范围的知识录入工作,此时,高管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和奖励这个变化,并让这一点成为惯例。
第五步是无形资产管理战略,首先请问一个问题:什么是无形资产?什么又是企业文化?
其实简单地讲,这两个问题可以归纳为同一个问题:我们是谁或者说我们的独特之处在哪里?知识管理系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们对于某一问题的独有解决方案或是处理方法。
第六步是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战略,有了前面五点的建立和完善,第六方面的运用就呼之欲出了:针对短板的创新工作和知识开发,可以让我们的企业在自身领域居于领先地位;而这一领先地位带来的,是更为丰厚的利润和更为广大的市场..
以史为鉴、引领未来,《尚书》中的管理智慧其实就在于此,您觉得呢?
【感谢关注,欲知后事如何,静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