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名师篇之真实水平
见识了“名师”的忽悠手段,再来瞧瞧“名师”的真实水平。这里的真实水平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上,意即内容质量。
“名师”的水平必然参差不齐,“名师”的真正实力也很难衡量,因为它们不敢去考试、不公布分数,目前只能通过讲解视频、撰写的书籍等来分析它们对试题的理解程度,进而推断其真实水平。
——————神奇的分割线——————————————————
首先得抛弃“名师”能搞定一切的错误思想。公考还有好多难题没有攻克,没有哪一个“名师”可以完全搞定行测、申论、面试。
公考不是九年义务教育,没有详细到具体知识点的课程大纲,更没有对每一个知识点从了解、熟悉到掌握的不同掌握要求。
公考是完全开放的考试,包罗万象,并且每年都微变,一切都不确定。
所以别指望哪位“名师”像你的高中老师那样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况且这些“名师”根本不愿意吃苦。
以行测下面的三大模块——常识、言语、判断推理为例说明现在的公考“名师”水平。
常识部分,别看常识“名师”平时讲课讲的很溜,装出一副高深莫测、搞定一切的样子,告诉我们这题该怎么做,那题又该怎么答,博得很多考生交口称赞,但是上了考场它们跟大多数人一样照样很多题不会做。
实际上常识无“名师”,只有“马后炮”!
常识“名师”只要考完试拿到试题百度下,绝大部分常识题都能搞定,然后背背解析就能忽悠众多考生了。
很多考生称赞常识老师讲的好,说常识老师知识丰富,什么都知道。我们在对常识部分一筹莫展、做错多道题目之后,有人告诉你该怎样做题、这种那种的错误应该避免,你就会惊讶这人的知识如此丰富,幻想着自己和它一样就好了,对它们无比崇拜。
对此,城下君想指出的是,它们和我们的做题的环境不一样,它们讲课前都要备课的,答案早就百度好了,请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盲目崇拜。
常识纯粹考知识点,其特点是考完这条知识后就几乎不再考了,而那帮所谓的常识“名师”考前不停地讲考过的真题,有些人还拼命地记住这些考过的知识,请问对我们将来的考试有一点用处吗?
常识是一个日渐积累的过程,考查内容包罗万象,除了时政其他内容根本不可预测,好多常识“名师”考前整了一堆预测考点忽悠考生,占用考生宝贵的备考时间。
考前一个月请不要刻意复习常识,并且考场上最好只花六七分钟做完二十道常识题,这是考场制胜的保障。
又有很多人称赞言语“名师”讲的好,通俗易懂,自己能学到好多解题方法、秒杀技巧等。
在这里城下君明确地告诉各位,好多言语的答案都是凭“名师”凭个人经验主观臆断定下来的,它们对试题理解不够,没有事实依据,故而出现很多争议题,故而不同的机构答案相互打架,故而很多答案都订错了。
建立在众多错误答案上的解题思路、秒杀技能你认为会正确吗?事实上绝大部分“名师”、考生脑子里的言语解题思路都有问题,导致某种类型的试题经常做错。
因为“名师”、机构垄断了试题答案的“确定权”,先用错误的思路做题,再用它们错误的思路订答案,形成一种“内循环”。我们都是依照它们给的答案来确定自己做对与否,所以很难发现这些问题。
——————神奇的分割线——————————————————
另外,很多考生之所以能听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它们只讲简单题,或者对区分题简单提一下。
不同的机构给出不同的答案、不同解题思路,让言语部分出现许许多多的争议题,导致很多考生(包括“名师”自己)认为言语提升很难,甚至直接放弃。
为了增加小说的吸引力,多些干货。城下君会在第二卷系统梳理2005-2014年十年的国考言语试题答案,用充分的证据证明争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错误的解题方法、理出正确的解题思路。看完这部分,你会惊悚于十几年来它们孜孜不倦地坑了数以千万计的考生。
至于判断推理部分,争议题也不少。很多考生认为有几个逻辑“名师”厉害,这些逻辑“名师”也不忘自称“中国逻辑第一人”、“从小酷爱逻辑,经常用逻辑思维解决身边的问题”等为自己镀金。
城下君在这里表明的态度是,它们的水平忽悠大部分考生是可以的,忽悠高手就无效了。这里可以告知各位的是,以往某大机构的逻辑部分试题答案错了很多,后来专门请了人大的逻辑学教授改了一堆答案才确定下来。
通过上面的事实可以知道,它们在真懂逻辑的人面前多么的不堪。
——————神奇的分割线——————————————————
中国人天生缺乏逻辑思维,公考各科中找有逻辑思维的老师和有语感的言语老师一样难,市面上根本没几个合格的判断推理老师。
还有人认为资料分析“名师”讲得好,城下君想表达的观点是,这部分内容很简单,是最主要的得分区,你自己花点时间钻研成就不比它们差。
如果有考生认为资料分析难,或者谁谁资料分析讲的好,那么原因要么是考生太笨(没有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基础常识),要么考生高估了这部分的难度,把他当成言语、逻辑一样难。
当然也会有人认为数学运算“名师”牛逼轰轰,对于比小学奥数还简单的数学运算,城下君不想多说什么,这部分最重要的是一个“练”字,所以只要这部分试题做的足够多,让你去讲数学运算,也能讲的不差。
如果把“名师”拆开来看,“名师”有两部分组成——忽悠考生能力(讲课技巧)和真实教研水平(内容质量)。
可以通过分析“名师”是靠忽悠能力出众、还是靠教研水平占优来确定老师水平。目前的公考“名师”必须具备超强的忽悠能力,前面已经说了,公考行业不欺骗可怜的考生是难以生存的,忽悠能力不仅是“名师”必备能力,更成为“名师”各项能力中最重要的一项。
在这个高强度、具备一定难度、超低录取率、每年学员大几百万的考试中,以及中国几千年来的“官本位”思想、考生强烈的投机心理等等因素影响,决定了考生必然选取那些许诺高的、能给考生吃“定心丸”、甚至把自己骗的服服帖帖的“名师”(非常喜欢老师把他们当成准公务员看,仿佛马上就能当大官光宗耀祖似地,在城下君看来却似回光返照),这就决定了“名师”必须会吹,否则招不来学员。
以“内容制胜”的稀有“名师”在这场丧失基本分辨能力、大部分考生被忽悠的迷迷糊糊的大环境下发现说真话根本没用,进行着要么一起忽悠人要么被淘汰的选择。有些像WG中你不加入红卫兵造反,那么你就将成为批斗的对象。
所以留下来的以“内容制胜”的“名师”也具备了忽悠的能力,不可思议的是这批人中有些人的忽悠能力甚至远超教研水平,品尝到大力忽悠带来的甜果后,一发不可收拾,欲罢不能,后来居上。
忽悠会上瘾的!
——————神奇的分割线——————————————————
一般来说,有点真材实料的“名师”讲行测,实力再差点的讲申论,啥也不会的请讲“面试”。
因为申论和面试完全是纯忽悠(现在的面试100%忽悠,不敢公布申论分数的也是纯忽悠),“名师”告诉你按它的方法写申论或参加面试,可是它自己都没有去考去验证过这个方法是否管用,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名师”非常重面子,为考生负责只是挂在口头上而已。
好吧,如果有个家伙既讲申论、面试,还做管理工作,那么它一定是个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