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公考笔记 > 第五章 名师篇之特色分析

第五章 名师篇之特色分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为了更深刻地揭露现阶段公考“名师”的本质内涵,为了更好地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名师”的真实面目,为了跟上“名师”变异的步伐,城下君打算深入探讨下“名师”的整体特色。你可以把他看成是对“名师”特点的高度概括。

说这些是为了表示城下君并非无聊才写这一章的。

“名师”的特色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家族特色、团购+批量复制、出走频繁、个人素质差、学历大比拼、改头换面等。

——————神奇的分割线——————————————————

“名师”特色一:家族特色。

许多公考培训机构创立时都是靠亲戚、朋友、同学等的支持。试想下,老板你一没人二没钱三没真才实学,别人凭啥和你干这种忽悠人的勾当?再加上分赃不均产生的离离合合,只有和你关系特别好的人才会跟你一条道走到黑。

所以公考“名师”呈现出一定的家族特色是必然的,如某图夫妻都是“名师”(即使夫妻二人对公考一窍不通)、某公舅舅和外甥都是“名师”(即使外甥多次被赶下课堂)、甚至某满天整个家族都是“名师”(看看它们网站挂的“名师”名字就立刻清楚了,前两个字都神奇地相同,并且都还是最不需要真材实料的面试“名师”,估计是凑人数的吧,创业艰难啊,体谅体谅!)。

当然还有同一个专业毕业的几乎都是“名师”,如某公的“名师”好多都是大老板同一个专业——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毕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该专业的就业问题。

城下君只知道瘟疫能传染,可没想到公考“名师”竟然也能,“名师”这个身份具备的技能竟然是靠人际关系传播的。

难道公考“名师”的天赋深藏在人类基因中,只要亲戚朋友中、同学中有人激活了这个基因,那么其他人的该基因也会被激活。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名师”的家族特色,不知这一发现能否更新人类现阶段对基因学的认知。

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父子、母女皆为公考“名师”的现象,如果将来有好几例,那么这将充分证明“名师”还能遗传!

“名师”的家族特色极大地影响了“名师”的水准,让“名师”一文不值。傻子都知道,这分明是凑数嘛,在这种情况下“名师”的口碑就更臭了,完全是它们自己砸自己招牌,背后透出的是肮脏的一己私利和整个行业的混乱无序。

话说新东方也有脱不掉的家族特色,老俞的老婆、母亲都是跟着他一起干事业的,新东方最大的个人股东不是俞敏洪,而是他老妈。但是老俞也没有把自己的老婆、母亲捧成新东方的“名师”呀,“名师”还是得有点真才实学才能服众,不能仅仅凭借关系就放弃了做人原则。

——————神奇的分割线——————————————————

“名师”特色二:团购+批量复制。

现阶段“名师”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只要团队中有一人成为“名师”,那么该团队中的其它人也很快成为“名师”。

比如正灵教育的樊政,起先通过百度推广突然从网上冒出来,并且人家一出世就是“名师”,不久跟他混的人都成了“名师”,进而改称为现在的“樊政名师团”。

樊政这哥们起先是做管理类图书的,估计发现编图书苦逼且挣钱不易,看到公考行业挣钱简单容易,就跑到某机构卧底一段时间,凑些钱就开干了。

百度推广好花钱的,他推广了好长时间!那段时间他确实火了,但是现在消停了,试想下你再有钱比得上每年营收十几个亿的大机构大老板吗?樊政只是小角色罢了,从他的奋斗过程可知,做公考培训起点很低,再看看地方上多如牛毛的小机构你就更清楚了。

大机构也是统一招几十个应届毕业硕士生,一起培训,批量上岗。机构一直缺老师,因为人员流动量大,老师待遇很差,不停地离职,再加上业务迅猛增长,供不应求。

因为一个“名师”略显单薄,只有无穷尽的“名师”才能显示公司实力强劲,反正“名师”都是自封的,不封白不封吗。

“团购+批量复制”导致培训机构难以控制教学质量,很多人只需会皮毛,不懂内容,却在忽悠方面天赋异禀。

“名师”特色三:出走频繁。

“名师”与机构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归根结底是分赃不均。试想下,“名师”累死累活到处讲课忽悠,一年能挣一百万就不错了,再看看大老板,人家一年净挣1个亿。

在“名师”看来,办个培训机构太容易不过了,大老板只不过比它干行业干的早,水平也不咋地,自己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凭啥要对它惟命是从?

最主要、最主要的是每个“名师”在带班时都在心里算计这个班收了多少钱,给它才开了几个钱。两相比较,“名师”心理就极度不平衡了,这都是它挣得血汗钱啊,它却只能得个零头。

再加上同事间的勾心斗角,公司各项制度的管理约束,多呆一天都是煎熬!于是某一天在自己有点影响力之后拉一帮人出去自由自在地单干就成了“名师”的较好归宿。

站在大老板的角度来看,老子捧你是看得起你,你出去单干是忘恩负义,你又没啥真才实学,不就是忽悠吗,我随便找个人就能取代你,手下人多的是!

大老板手中还握了另一张王牌,每年全国各地铺天盖地的宣传能力,无与伦比的市场营销手段,缺乏这些宣传,出走“名师”的影响力必然日益萎缩。

而实际上大老板更怕搞市场宣传的人才流失,因为公考培训还是市场主导型,懂内容的远远没有懂市场的重要。看看出走的人中能做起来的都是会搞市场营销的人。

每年都有“名师”从机构出走单干,每年机构网站的首页都需要调整“名师”头像,每年机构都需要更改图书上有关“名师”的介绍。累不累?

——————神奇的分割线——————————————————

“名师”特色四:个人素质差。

“名师”在学生面前显示出一幅“高大上”的光辉形象,仿佛一个个都很有素质修养。但是当两大机构相互掐架的时候,本性就暴露无遗了。什么“臭****”、问候爹娘的话滔滔不绝。

非常注重形象的“名师”之所以在微博上爆粗口,当然也是有原因的。各大机构几千号员工,它们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网上充当水军,不停地挑战竞争对手的底线。网络水军在后面专门有一章论述。

水军冒充考生在竞争对手的“名师”微博下不停地留言挑逗、谩骂,直到“名师”气急败坏不顾形象大骂其父母,形象一朝破灭,低俗不堪。

此时水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是也让双方“名师”的真实素质暴露无遗。

各位可以留意下“名师”的微博,也可以打听下机构相互对骂时的精彩内容。

它们对骂不仅让“名师”形象扫地,也暴露了机构的真实水平,比如内容基本靠抄、招生基本靠忽悠之类的。

“名师”特色五:学历大比拼。

由于“名师”泛滥,“名师”的实力又无法衡量,同时难以创造出比“名师”更符合的名词,所以有机构开始提升“名师”含金量,通过学历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如某题库的“公考博士团”,告诉考生它们学历高,都出生名校,所以公考水平高,跟其它“名师”不一样,神奇无比的逻辑呀。

但毕竟博士难求,还是能吸引人的,这是“名师”改革的一个探索吧,可惜没有抓住本质,误入歧途。“名师牌”早被打烂了,打的再好也没实质性改变,考生早就厌烦透了。

“名师”特色六:改头换面。

一些机构看到“名师”这个牌子已经被搞臭了,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不俗,改头换面再次包装继续坑人。比如考德上的“牛师”、“牛师团”等,换汤不换药,依旧没有任何实质改变。

还有某公把老师分成“名师”和“庸师”等,试图以自己的标准再次塑造“名师”形象,根据他的好恶界定“名师”和“庸师”等,没有充足的理由如何服众并让考生埋单?

“名师”的特色必将与时俱进,让我们挽起袖子搬好小板凳一起看热闹吧!

——————神奇的分割线——————————————————

附相关报道:《专访某图网校李品友:一窥公考在线教育》

“批量生产优秀老师”的某图式工业化生产方式

在网上,学员可以在最大范围内自由选择老师,这会不会造成好老师门庭若市,一般的老师门可罗雀?李品友说在某图网校,线上的模式对于老师群体的业务促进作用大于冲击作用。这得益于某图一种近乎工业化的教师生产方式。

相比老师的个人名声,李品友更强调“某图”这个大品牌的效应。某图网校采取的那种近乎工业化的方式可以“大批量的生产优秀老师”:新老师进来统一进行100天的培训,针对一种小科目(比如数量关系)进行培训;60%都是某图统一的内容,40%的内容是老师自己的,因此老师之间的差异性不会很大。这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不过分强调老师个人的明星效应,避免了因为名师自立门户或者跳槽而带来的损失。在一种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下,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加上某图对老师的待遇在业内都比较有竞争力,所以网校老师流失率很小。

“某图网校最大的创举在于怎么样批量地生产优秀老师,在业内应该算是做得最好的。”

PS:这完全是人家自己说的,并且还以批量化生产教师为荣!注意“一种近乎工业化的教师生产方式”、“新老师进来统一进行100天的培训”这就是各位膜拜的神秘老师来历。

优秀的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只能是平庸之辈,既然老师是工业化批量生产出来的,那么报班的考生当然也是工业化批量生产出来的。

想想就可怕,老师就像富士康里机械作业的工人,学生就是这批工人统一加工出来的没有任何区别的零部件,人家根本不考虑学生个人情况的不同。之所以选择这种模式当然为了利益最大化。

友情提示:某图网校的老师一向流动性大,待遇和教学水平更是比普通老师还要低。

经典语句一:这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不过分强调老师个人的明星效应,避免了因为名师自立门户或者跳槽而带来的损失。

PS:这表明每位老师都是被阉割处理过的,人家只培训你一个模块,“名师自立门户或者跳槽”是公考培训机构最头疼的问题。

经典语句二:“某图网校最大的创举在于怎么样批量地生产优秀老师,在业内应该算是做得最好的。”

PS:某图网校最大的创举在于怎么样批量地生产老师,绝不能用“优秀”来形容,“优秀老师”都不是工业化生产出来的。讽刺啊——“最大的创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