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片段阅读字面主旨题七
接着讲述2006年的国考题,计划讲解3道简单试题,最难啃的2道题放在第12章,2006年国考字面主旨题预计共需4章。
第一道菜:
2006国考-题4
在八国峰会召开前夕,英国媒体认为这次八国会议,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欧美都将争取中国的支持。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5%,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上升。在联合国发起的《京都议定书》中,中国也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因此不受该条约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约束。
对欧美要争取中国的支持的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并逐年增加
B、中国具有较大世界影响力,但尚未加入《京都议定书》
C、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经济最有潜力,对欧美国家经济影响巨大
D、中国排放温室气体量大,但不受《京都议定书》中的条约约束
本题出自2005年7月新华网科技频道《英国媒体认为:中国立场决定未来10年全球气候》,这道题非常简单,主要分析欧美争取中国支持的原因。
我们直接来分析文段结构:
第1句提出问题:欧美都将争取中国的支持;
第2句分析原因一:中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
第3句分析原因二:中国不受限制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约定。
文段结构很简单,所问的“原因”就是第2、3句的概括总结,很容易发现D项正确。
附上原文,知道有些人比较懒。
——————————隔离原文————————————
就在G8峰会召开前夕,英国《金融时报》《卫报》等刊登文章,认为这次G8会议,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欧美都将争取中国的支持。
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5%,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上升。在联合国发起的《京都议定书》中,中国也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因此不受该条约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约束。
英国媒体认为,因为以上原因,在这次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中国将是关于气候变暖讨论的关键。……
————————————隔离原文————————————
原因在第二段单独列出,第二段解释第一段“欧美都将争取中国的支持”的原因,第三段中的“因为以上原因”就是指第二段。
关于错误选项的设置分析:
“A、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并逐年增加”——原因之一;
“B、中国具有较大世界影响力,但尚未加入《京都议定书》”——“具有较大世界影响力”说法错误;
“C、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经济最有潜力,对欧美国家经济影响巨大”——文段完全没有提及。
友情解答疑问:QZZN上的一些考生关于此题的提问。
疑问:“欧美都将争取中国的支持”到底什么意思?
PS:G8会议是一场谈判,8个国家谁争取到天朝的支持,谁就在谈判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筹码,占到更大的便宜。
——————————神奇智能的分割线————————————
第二道菜:
2006国考-题5
如何寻找兴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只有喜欢才能干好
B、干得好不一定就喜欢
C、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D、成果越多越能激发兴趣
本题出自2004年人民网人民文摘《李开复:人生成功三步曲》,这道题不难,搞清楚意思就可以了。
正确选项为B。
我们直接解析句子,分拆开来:
第一步:如何寻找兴趣和激情呢?
第二步:把兴趣和才华分开。
第三步: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出成果(干的好),虽然出成果但不代表是兴趣所在。
根据第三步中的“虽然出成果但不代表是兴趣所在”可知,干得好不代表是你兴趣所在,兴趣指你喜欢做的,所以B项正确。
注意转折词“但”后的内容才是重点!
算了,还是直接附原文,原文说的最清楚:
————————————隔离原文————————————
那么,如何寻找兴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为了找到真正的兴趣和激情,你可以问自己:对于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复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过去是不是一直向往它?是否总能很快地学习它?它是否总能让你满足?你是否由衷地从心里(而不只是从脑海里)喜爱它?你的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关?当你这样问自己时,注意不要把他人的期望、社会的价值观和朋友的影响融入你的答案。
————————————隔离原文————————————
分析错误选项设置:
“A、只有喜欢才能干好”——原文无提及;
“C、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原文无提及;
“D、成果越多越能激发兴趣”——原文同样无提及。
其实3个错误选项全在打擦边球,作用是混淆视听。
——————————神奇智能的分割线————————————
第三道菜:
2006国考-题6
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实际的、可衡量的,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或空话上。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不去衡量,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所以你必须把抽象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为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
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
A、制定目标后必须付诸实施
B、没有小目标就没有大目标
C、小目标才有实际意义
D、目标要能衡量、可实施
本题和上一题一样都是出自2004年人民网人民文摘《李开复:人生成功三步曲》,命题人也是比较懒的,不少题都是出自同一篇文章,甚至浙江和广东的考题都能出自同一篇文章,所以说各省的命题人之间可能是相通的。
正确选项为D。
我们直接解析句子,分拆开来:
第1句——强调目标可实施、可衡量;
第2句——解释第1句,阐述目标为何要可衡量;
第3句——解释第1句,说明如何做到可实施、可衡量。
根据对文段3句话的分析可知,后两句都是对首句的解释说明,都为首句服务,表明首句为中心句。
同时附上原文:
————————————隔离原文————————————
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号或空话。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不去衡量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所以,你必须把抽象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为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举例来说,几年前,我有一个目标是扩大我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网,但“多认识人”或“增加影响力”的目标是无法衡量和实施的,我需要找一个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于是,我要求自己“每周和一位有影响力的人吃饭,在吃饭的过程,要这个人再介绍一个有影响的人给我”。衡量这个目标的标准是“每周与一人吃一餐、餐后再认识一人”。当然,我不会满足于这些基本的“指标”。扩大人际关系网的目的是使工作更成功,所以,我还会衡量从“每周一餐”中得到了多少信息,有多少我的部门雇用的人是在这样的人际网中认识的。一年后,我的确从这些衡量标准中,看到了自己的关系网有了显著的扩大。
————————————隔离原文————————————
接着分析选项设置:
“A、制定目标后必须付诸实施”——偷换概念,原文指制定目标时要做到目标可实施;
“B、没有小目标就没有大目标”——具有一定迷惑性,请注意文段谈论的是目标要具可行性,不是谈小目标和大目标之间的关系,并且选项出自非中心句的第3句;
“C、小目标才有实际意义”——文段不是强调目标的大小,强调的是目标的可实施;
“D、目标要能衡量、可实施”——出自中心句,强调目标能衡量、可实施。
某图在谈到如何排除3个错误选项时非常搞笑——“A项并不是文段表达的核心意思。B项和C项过于绝对化,予以排除”,这题的解释根本没有踩到点子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