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片段阅读隐性主旨题六
本章接着讲述2009年和2010年的隐性主旨题,该类试题是考查最多,一般在8道左右,占片段阅读的40%,而字面主旨题则只有3道左右。不管是隐性主旨题还是字面主旨题都需要分析文段结构,紧抓重点,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做题方法都是一样,正确选项也只要求意思表达到即可。
2009国考-题6
西方学者提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从其产生的客观基础而论,它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们日益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过渡的前提下而出现的一种理论对现实的回应。这种回应的出现,一方面是客观现实对理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西方哲学、美学及文学艺术理论发展的必然规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
A、出现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
B、己获得了各方面的广泛认可
C、主要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D、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简要分析
本题比较简单,首句讲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出现及其背景,第2句从两个方面解释其理论上的必然性——“客观”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对现实的回应。因此,综合起来,文段的内容交代了“日常生活审美化”这种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C项正确。
原文披露:
日常生活审美化
总之,西方学者提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从其产生的客观基础而论,它是在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们日益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过渡的前提下而出现的一种理论对现实的回应。这种回应的出现,一方面是客观现实对理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西方哲学、美学及文学艺术理论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西方学者对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或者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的出现,采取了比较冷静与宽容的态度。他们在认真研究分析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定的引导性建议。
PS:原文表明所考文段主要在描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出现。
2009国考-题7
每天面对繁忙的交通,我们总觉得它是无序的。一旦拨云见日,会发现在这“混乱”之下依然存在着群体协作:每一辆车都有其目标,每一个驾驶员都努力避免交通事故,这是个体行为;在路上行驶时,汽车首尾相接,车距狭小但并不碰撞,车距加大时就加速,车距小时就减速,这就是群体协作。如果拒绝协作,马路将会成为废铜烂铁的堆积地。有趣的是,这主要并不是交警指挥的结果,而是每一位驾驶员追求自身目标后的无意结果。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个体行为是群体协作的基础
B、个体行为与群体协作并不矛盾
C、群体协作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D、群体协作是个体实现目标时自然体现的结果
简要分析
根据文段最后1句“无意结果”可知,D项的“自然体现的结果”表述最为贴近,为正确选项。
原文披露:
瞭望东方周刊:让人上瘾的经济学思维
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规律可循的商业社会之中,而且每一个人都是“商人”,那么我们就应该尝试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找寻其中的规律。正如《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以非经济学专业人士为主要读者的经典教材所阐明的,“经济学不仅仅是关于货币、利润、商业和金融的学问,也不单是对人类竞争行为的研究,实际上经济学研究人们的选择及其无意的结果”。
具体而言,作者认为经济学的思维过程关注三个方面:一、个体的行为;二、群体的合作;三、上述两种活动的结果。
该书开头的例子很容易说明这一过程。我们每天面对繁忙的交通,总觉得它是无序的混乱状态。但一旦拨云见日,你会发现在这“混乱”之下依然存在着群体合作:每一辆车都有其目标,每一个司机都努力避免交通事故,这是个体行为;在路上行驶时,汽车首尾相接,车距狭小但并不碰撞,车距大时就加速,车距小时就减速,这就是群体协作——如果拒绝协作,马路将会成为废铜烂铁的堆积地。有趣的是这主要并不是交警指挥的成果,而是每一位司机追求自身目标后的无意结果。
PS:原文重点强调“人们的选择及其无意的结果”。
2009国考-题8
过去20年中,美国玉米年产量一直在全球产量的40%左右波动,2003—2004年度占到41点8%,玉米出口更曾占到世界粮食市场的75%。美国《新能源法案》对玉米乙醇提炼的大规模补贴,使得20%的玉米从传统的农业部门流入工业部门,粮食市场本来紧绷的神经拉得更紧。由于消费突涨,2006—2007年度全球玉米库存出现历史低位,比2005—2006年度剧减了2800万吨。难怪一年中全球粮油主产区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持续干旱或洪涝灾害,全球期货现货市场都会出现强烈反应。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全球粮食市场正面临着库存紧张的严重危机
B、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美国生物能源业的发展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关系
D、对玉米乙醇提炼的补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举措
简要分析:
本段首句用数据说明“美国玉米产量”对全球的重要性,紧接着说明美国发展“生物能源业”(玉米乙醇提炼)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第3、4句是这种影响的具体体现。因此作者主要谈论的是“美国生物能源业”和“全球市场”,并强调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所以答案选C。
原文披露:
三联生活周刊:石油到食用油价格的结构性上涨
美国过去20年中玉米产量一直在全球产量的40%左右波动,2003~2004年度占到全球产量的41。8%,玉米出口更曾占到世界粮食市场的75%。
一下子20%的玉米从传统的农业部门流入到工业部门,粮食市场本来紧绷的神经拉得更紧。由于消费突涨,2006~2007年度全球玉米库存比2005~2006年度剧减了2800万吨,是历史低位。
难怪一年中,全球粮油主产区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持续干旱或洪涝灾害,全球期现市场都会出现强烈反应。
PS:原文也是强调“20%的玉米从传统的农业部门流入到工业部门”,意即“美国生物能源业”影响巨大。
2010国考-题1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小范围、低水平的科普活动已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理解科学”这个大“科普”,便成为迫切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逻辑体系,也渐渐远离了大众的视线与常识。人们很难凭借以往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来准确理解科学及其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很难判断其社会价值与意义,这就使得一些科学技术成为横亘在人类发展道路上的知识壁垒。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公民的科学素养与飞速发展的科学存在差距
B、在新形势下提升科普工作水平的必要性
C、提高科普工作水平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D、现代科学技术有成为知识壁垒的可能
简要分析:
文段首句提出了问题:“小范围、低水平的科普活动已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接着第2句说明大众对于“大科普”的迫切需要,第3句表述在新形势下,大众理解科学技术的困难。“这就使得……”从反面强调了提高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故文段强调“提高科普工作水平的必要性”,所以答案选B。
原文披露:
摘自2008年7月3日《理论前沿》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小范围、低水平的科普活动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很难通过过去的知识背景和经历判断其社会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使一些科学成为横亘在人类发展道路上的知识壁垒。尤其在我国,公民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比较低,很多人对科学是什么、什么是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科学与非科学、反科学及伪科学的区别,不甚了解。如何破解这个知识壁垒,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水平,如何尽快提高我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成为科技工作者和大众传媒的历史使命。
PS:注意原文最后2句都强调“必要性”。
2010国考-题2
一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杀死约35万只昆虫。亮如白昼的夜晚还会严重影响昆虫特别是成虫的生命周期。昆虫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小型动物、鸟类和蝙蝠以昆虫为主要食物,许多植物靠昆虫授粉,如果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必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过度的照明对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更是不言而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光照对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
B、自然界各物种之间的关联密切
C、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D、光污染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干扰
简要分析:
文段主要强调“过度的照明对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压力非常大”,指出“过度照明”的危害,只有D项提到。
原文披露:
后来人们又认识到保持夜空的黑暗和正常的昼夜交替,不但可以保证天文观测的顺利进行,更是一项环保事业。光污染还关系到人类健康、人口、生态、安全、经济、节能等各个方面。研究发现,一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杀死约35万只昆虫,亮如白昼的夜晚还会严重影响昆虫、特别是成虫的生命周期。而昆虫是大自然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小型动物、鸟类和蝙蝠以昆虫为主要食物,许多植物靠昆虫传授花粉。如果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必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过度的照明对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更是不言而喻的。
PS:原文强调光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010国考-题3
哲学曾经是一种生活方式。所谓苏格拉底的哲学,不只是他和别人对话的方法,以及他在对话中提出的种种理论,更是他不立文字、浪迹街头、四处与人闲聊的生活方式。哲学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书面的研究,而是一种过日子的办法。只不过我们后来都忘了这点,把它变成远离日常的艰深游戏。即便是很多人眼中刻板的康德,也不忘区分“学院意义的哲学”和“入世意义的哲学”,并且以后者为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哲学源于生活,应服务于民众
B、如今的哲学发展偏离了它的本质
C、康德和苏格拉底的哲学观念一脉相承
D、当代人们对哲学的诠释方式发生了改变
简要分析:
文段讲到“哲学曾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哲学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书面的研究”,可知现在的哲学没有研究生活且只是一种书面研究,与生活脱节,表明如今的哲学研究偏离了它原来的本质。
A项,过度引申,不能从文中看出“服务民众”;文中康德的例子只是为了证明要重视哲学的入世和回归生活,所以排除C。“当代人们对哲学的诠释方式”文中并未详细提及,因此排除D。所以答案选B。
本题机构都选A,记得前面城下君提到的行测考试属于心理测试吗?实际上A项的设置应用了非常巧妙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A项前半句“哲学源于生活”说的非常正确,一下击中考生的心中所想,与考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个时候大部分考生已经准备动手选A了,只需要A项后半句没什么大问题。
后半句“应服务于民众”,这个说法也没什么问题啊,我们不是经常说用知识服务大众吗?并且和前面的“源于生活”搭配极其恰当——“源于生活,服务民众”,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见的实在太多了,当然不用说,一定是正确的。
但是,但是做题得结合文段,请问文段提到“服务民众”了吗?把文段拆成单个汉字,你也发现不了一点有关“服务民众”的表述,而事实上文段主要论述“哲学是什么”。
这道题就是典型的心理认识陷阱,前半句让你由衷认同,后半句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蒙混过关,让你毫无感觉,你的注意力都在前半句上,有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意思。
做错的考友不必沮丧,所有的号称无所不能的名师至今还搞不懂这道题了,挫货啊。
原文披露:
文段选自梁文道的《佛像脸上微笑的意义》,文段过长,这里不便贴出,考友可自行查证,估计大部分人看不懂。
——————神奇的分割线——————————————————
隐性主旨题部分写完后,就着手准备转移阵地,迁往微信了。剩下的类型试题将会用几章文字集中说明分析过程和做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