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片段阅读隐性主旨题七
本章接着讲述2010年的6道隐藏主旨题,有些试题还是比较复杂的。另外隐藏主旨题部分计划15章,完稿之后,将转至微信端,请各位考友别忘了加微信。
2010国考-题4
炮制技术被认为是中医药的核心技术,也是中医独有的传统技能,掌握它就等于掌握中医药市场。国外企业通常通过在我国开办饮片加工厂、聘请国内炮制专家“偷学”炮制技术,目前这样的外资企业达到几十家。这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对国家在特殊领域的规定并不了解,无从管起;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虽明知这些规定,但为了经济指标,对此不管不顾。调查表明,国内实际饮片厂数量比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多几百家。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国家应加强对炮制技术保密工作的管理
B、政府应加强对设立中药饮片厂的资格审查
C、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受到外资企业的威胁
D、地方政府应加强对中医药行业相关规定的了解
简要分析:
文段主要反映一个严重的现象——外企“偷学”我国的炮制技术,地方政府无从管起或不愿管理。意即表明我国要加强炮制技术的保密工作。故选A。
文段选自2009年5月《经济参考报》的一篇文章《外资“偷学”中药核心技术》,有兴趣的考友可以自行查证。
2010国考-题5
在安科莱,以畜牧为生的希马人和以农业为生的伊鲁人共同居住;在亚利桑那,纳瓦霍人以前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现在主要以畜牧为生,他们与经营农业的霍皮人为邻;澳洲东南沿海地带以前住着以渔猎和劫掠粮食为生的土著居民,现在却住着从事农业、畜牧业及工业的欧洲人。
作者列举这些事实意在说明()。
A、环境迫使人们接受某种生活方式
B、人们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C、不同文化的族群完全有可能和谐相处
D、地理环境并非人类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
简要分析:
文段通过3个例子来推出结论,例子之间是并列关系。前2个例子论述的是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人类种群可以生活在同一地理环境中,最后1个例子说明同一地理环境中前后住着不同生产方式的人群。
所以文段主要论述了“生产方式”和“地理环境”的关系。A、B项明显错误,C项迷惑性较大,但最后1个例子并不能推出“不同文化的族群完全有可能和谐相处”。所以答案选D。
2010国考-题6
与硬实力相比,软实力偏重的是一种影响力、一种精神性。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外界对这座城市吸引力、感染力的直觉反应和头脑印记,是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与依恋,是城市管理者智慧与情怀的折射。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而两者的相加并非一个常数,软实力直接影响着硬实力效能的发挥。软实力像一条软绳子,硬实力像一堆硬干柴,绳子虽软,却可以把硬干柴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铸造一座美好城市的巨大能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各有侧重
B、城市软实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C、城市整体实力的概念及其构成
D、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简要分析:
第1句讲软实力的内涵,后1句则强调软实力的重要性,故文段主要讲述城市软实力,根据原文佐证也确实如此。本题选B。
原文披露:
《瞭望东方周刊》2009年7月刊登的文章《赢在软实力》,原文如下: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不仅拥有一个国家大部分的资源和机会,同时承载着国家发展和幸福人民的责任。很多时候,一座深具软实力的知名城市,往往成为一个国家的名片,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点。上述十大方面的指标,看起来很“软”---不像GDP那样量化标准清晰,有时主观感受会融入其中,甚至还会有历史的沉淀与现实处境的交错。但在促进科学发展与构筑和谐社会的大目标之下,它们已经成了一座城市永葆魅力、生生不息的“硬道理”。
与硬实力相比,软实力偏重的是一种影响力,注重的是一种精神性。有人这样说,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外界对这座城市吸引力、感染力的直觉反应和头脑印记,是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与忠诚,是城市管理者智慧与情怀的折射。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而两者的相加,并非一个常数,软实力直接影响着硬实力效能的发挥。软实力像一条软绳子,硬实力像一堆硬干柴,绳子虽软,却可以把硬干柴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锻造一座美好城市的巨大能量。
这次调查更有意义的是,它为一座软实力强大的城市勾画出一个轮廓,这就是……
PS:原文就是单独强调城市软实力的。
2010国考-题7
有人说,经济领域与道德领域的规则不一样,经济领域强调的是“经济人”角色,以取得更大、更多的利润为做事原则;而道德领域则要求奉献、利他、互助等。其实,经济领域固然有供求信号、等价交换、产权明晰、利润最大化等规则,但既然它是人们的社会活动,道德原则也会每时每刻渗透其中,两者难以清晰地割裂开来。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社会性是经济领域和道德领域的共同属性
B、在社会活动中需要兼顾经济原则与道德原则
C、市场经济中伦理道德的作用是必然存在的
D、社会活动中各领域的价值观念在互相渗透
简要分析:
通过文中“其实”的关联词提示,可以判断作者要表达转折含义,引出主旨句强调的内容——“道德原则也会每时每刻渗透其中”,这说明“道德”是作者强调的主题。
A项,以社会性作为论述的主体,排除;B项,对原文意思进行了扩大,原文只说经济领域有道德原则渗透,并没有表示要兼顾两者;D项,扩大了概念,变成了“各领域的价值观念”。所以答案选C。
原文披露:
文段选自文章——温总理为何推荐《道德情操论》。
有人说,经济领域与道德领域的规则不一样,经济领域就是“经济人”角色,从取得更大更多的利润作行事规则;道德领域可以要求奉献、利他、互助。其实,经济领域固然有“供求信号”、“等价交换”、“产权明晰”、“利润最大化”等规则,但既然是人们的社会活动,社会活动中的道德原则也会无时无刻地渗透其中,难以“清晰”地“割舍”开来。西方日益兴起的经济伦理学,提出“走出丛林”(“丛林”,即市场经济像狼一样的无情竞争)的口号,就是关注和研究市场经济中的伦理道德方面的学问。
PS:原文确实是强调“伦理道德”的。
2010国考-题8
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尽力遮掩身体的各种凹凸,在裁制冕服时可以忽略人体各个部位的三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测量。冕服章纹要有效地体现等级区别,图案就必须清晰可辨、鲜明突出。这使中国古代服饰中与服饰图案相关的绘、染、织、绣等工艺技术相当发达,也使中国古代服装的裁制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礼制对官员服装的规定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
B、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C、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产生与发展为特征
D、中国古代服装的剪裁方法推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
简要分析:
文段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服装选择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的原因——古代礼制要求,只有B项符合。
A项“制约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不合文意;文中偏重于说明中国的裁剪方法,而不是要重点对比中西方裁剪方法(目前来看,无由比较都是错误的),所以可排除C;D项,“印染技术”不是作者论述的重点,可排除。
原文披露:
选自《文史哲》2009年2期的一篇文章《(美学)“身份化”、“艺术化”与“象法天地”——中国古代服饰的美学特征及深层原因》。
23.呈现大自然多样性的热带森林是许多动植物的最后栖息地,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极其重要。面对热带森林被严重破坏的状况,人们很容易忘记,这是温带地区大部分森林已经遭遇过的:在已开发地区,大量原始森林消失了;在开发区,尤其在严重降雨区,一旦那些山坡的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引起诸如洪水和泥土坍塌等问题。多数植物种类分布广泛,能够承受局部砍伐并幸存下来,但有些种类分布范围很狭窄,过量砍伐会使之永远消失。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强调森林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B、分析乱砍滥伐森林的严重后果
C、说明温带森林实际上更易遭到破坏
D、呼吁重视与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
详细分析:
我们来分析下这道题。第一句强调热带森林对人类的重要性——引出话题;第二句则讲诉了热带森林正在遭遇温带森林已经遭遇过的状况——森林被严重破坏,以及因此而引发的洪水、泥土坍塌等一些列问题;第三句则指出部分植物种类也因而消失——物种灭绝。
文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句话“这是温带地区大部分森林已经遭遇过的”,这句话表明作者不只谈热带森林,还指出了温带森林已经经历过这种状况,意即原始森林正在被严重破坏。
再来看四个选项。
A项拆分关键词:森林——人类生存——重要性;
B项拆分关键词:乱砍滥伐——森林——严重后果;
C项拆分关键词:温带森林——更易遭到破坏;
D项拆分关键词:呼吁——重视与加强——温带森林保护;
文段在说明“热带森林”面临的现状的同时还指出“温带森林”已经遭遇过这种情况,文段论述的是“热带森林”加“温带森林”,C、D两项只提“温带森林”明显不对。答案锁定在A、B两项中,B项“分析乱砍滥伐森林的严重后果”仅为字面意思,为第二、第三句的总结概括,非作者意图。
只剩下A项,我们分析下A项为什么对。再来看下文段结构:先通过阐述热带森林的重要性引出话题,再分析乱砍滥伐森林威胁人类生存,最后指出部分植物物种也因而灭绝。可知,文段主要在讲明森林对人类的重要性,意即想告诉人们森林对人类生存很重要。
故而本题答案选A。
提问:将D项换为“呼吁重视与加强对热带森林的保护”,会怎样?
将“温带森林”换成“热带森林”,迷惑性更大,很多人一直认为“热带森林”才是文段论述重点,“温带森林”只是捎带,恰恰理解错了文段的意思,“热带森林”只不过是作者引入话题的切入口罢了,不要把第3句和第2句混为一体,第3句的植物灭绝是独立的句子——是“热带森林”和“温带森林”被破坏后的共同后果,第2句的引号只管到第2句的句号为止。
所以说,文段的论述重点是森林的重要性!
从这道试题可以看出:分析清楚文段的结构永远是做片段阅读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