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南阳烙画
宁家庄子所在的村子,叫做杜家村。村中的大姓不是姓宁,而是杜姓,如那宁家庄头宁永强的妻室,就是杜氏族人。
然而南阳宁家又确是从这里发迹的。当年宁绾朱的先祖,据说只是杜家村里的一介佃农,却被杜家一位小姐慧眼识郎君,带了一个大庄的陪嫁下嫁宁氏。而宁绾朱的先祖也不负妻子的厚望,科举出仕,从此一飞冲天,之后搬离了这里,在南阳城中置业。而南阳宁家则慢慢繁衍,成为大族。
南阳宁氏一族,最兴旺的要数宁绾朱曾祖父这一支。宁绾朱的曾祖父曾经官至通政史,致仕后回到南阳城中养老。而宁绾朱的祖父宁孝祖,这一辈子考来考去,总在举人的功名这里止了步,便将一腔心思都放在了几个儿子身上。宁绾朱的曾祖母,姓邬,是清河大族邬氏的女儿,是当年曾祖父在京里定下的亲事,后来却嫁到了南阳来,帮着祖父守着南阳的一爿家业。
宁家大爷宁袇,也就是宁绾朱的大伯,也不晓得是不是读书读得走火入魔了,半途出家修道,如今只在杜家村附近的一间道观里住着,结果苦了独守空闺的大伯娘王氏。宁绾朱的父亲宁裕,科举之途也并不那么顺利,按照宁绾朱的记忆,父亲要在六七年之后才会高中进士,开始在京中的官宦生涯。而宁绾朱还有一位三叔,叫做宁祺,自小不喜读书,只喜欢舞刀弄枪,后来总算说通了宁老太爷,请了武术师傅在家中教学,后来去京中考武举、参军去了。
父亲这一辈里头,女孩儿偏少。宁绾朱只有一位姑姑,闺名一个“衿”字,也是庶出,生母是老姨娘崔氏,早早地就嫁到了外乡。
这一晚,也不晓得为什么,宁绾朱便梦见了她宁家的这许多人,一会儿是脾气刚硬激烈的祖母邬氏,一会儿是槁木死灰一般守着活寡的大伯娘王氏,一会儿又是终日拿枪耍棒的三叔,又似乎,有好些人都聚在一起议论着什么。
突然,梦中有个女子尖细的声音惊道:“不得了了,邵姨娘自尽了——”宁绾朱听了心想,是啊,邵姨娘应该是在自己很小的时候,自尽而亡的。那时候母亲过世还没有多久,而继母晏氏还没有进门。
不对——宁绾朱腾地一下,从榻上坐了起来。她额头沁着凉凉的冷汗,才发现自己还是睡在碧纱橱里,刚刚见到的那些人,听到的那些话,不过是南柯一梦而已。然而这个梦,却是她前世真正的记忆。她前世听说过邵姨娘自尽的事情,只是这事宁家人都讳莫如深,她也只是很小的时候曾经隐约听说,便抛在脑后了。
这一世,邵姨娘还活得好好的。
宁绾朱不禁想起宁络紫的话,三年,宁络紫比自己早重生了三年,三年里,宁络紫可以改变很多事,比如邵姨娘那悲惨自尽的命运。
“啪”的一声,碧纱橱的纱帐打开,墨梅那张圆圆的脸蛋出现在宁绾朱的面前。“小姐醒了啊!”墨梅脆脆的嗓音,宛若黄鹂一般,令宁绾朱怅怅的心情也好了些。她连忙起来,轻声问:“我睡过了头吧!嬷嬷醒了没?”
墨梅“嗤”的一声笑,似乎宁绾朱这话问得古怪。“嬷嬷早已起了,一会儿要礼佛呢。我帮你穿戴了,你陪嬷嬷一起礼佛吧!”
宁绾朱赶忙应了,鼻端就闻到一阵檀香味道。外屋里叶嬷嬷正奉着一只铜香炉进来,香炉里焚香的气味弥漫到碧纱橱里,很是好闻。
墨梅一边帮宁绾朱收拾穿衣,一边笑着说:“宁小姐,您真漂亮!”语出真心,宁绾朱听得心头暖暖的,朝她微微一笑。
穿戴梳洗毕,宁绾朱穿得整整齐齐的,来到外间,与叶嬷嬷见礼,跟着,便与叶嬷嬷一起,在一座小佛龛之前上香。
奇怪的是,那座小佛龛里,却并没供奉着佛像,只在佛龛里供着一副白衣大士的画像。这幅观音像非纸非绢,而是用烙笔,一笔笔烫在一扇古沉香木之上,润色、细描、烫刻、渲染,都是用烙绘的技法完成。只见那烙线细如发丝,绘出观音大士面目慈悲,正俯身看向尘世之中,看向小小的宁绾朱。这幅画像,已经上了年头,沉香木的色泽已然变得深沉,原本浓郁的香气已经变得淡了,似乎被香炉里的檀香味道所盖住,然而细细闻去,那味道却比檀香更加悠远绵长。
“宁小姐是觉得这佛像画得好看对么?”叶嬷嬷自顾自在佛前礼佛,叩首毕,却冷不丁问了宁绾朱一句。
宁绾朱一怔,叶嬷嬷在前头礼佛,怎么竟似脑后张了眼睛似的,晓得自己正在看着这座佛像呢?
“这件是当年南阳烙画祖师爷留在后世的八件传世之作之一,后来又在京中的广华寺中由大德高僧开过光。这样的珍品,只怕举世仅此一件。”叶嬷嬷在前面淡淡地说。“当年这副观音像的主人,费劲了心机,才得到了这副烙画像,可是得到了又如何……”
叶嬷嬷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终于她又俯身下拜,跟着起身,转过来看着宁绾朱,温和地说:“听说宁小姐的画作很是不错,叫人过目难忘。”
墨梅这时候候在叶宁二人身旁,闻言便嘻嘻地笑道:“是呢,昨晚上墨兰跟我说了半宿,说她看过宁小姐画的花样子,到现在都总还记得清清楚楚的呢!”墨兰就是雁回,如今大家已经都开始用新名字称呼她。
宁绾朱暗自咋舌,没想到自己当初草草绘就的那副“玉堂富贵”,竟令墨兰到现在都念念不忘。她想了想,抬起头来,看了看叶嬷嬷,道:“嬷嬷,那您还记得我那日在桌上写了些什么么?”
叶嬷嬷微微皱起眉头,随即笑道:“除了宁小姐写下来的那四个字,老身倒是记不起别的了。那些蘸了水写在桌面上的字,一旦干了,就不会再留痕迹吧!”
宁绾朱听了,心里却觉得有些失望,听上去叶嬷嬷当初能够相信自己,倒也并不是因为她所写的那些个字儿……看来她所书写的文字,倒不如所绘制的画儿那般,对人的心思有更大的影响力。
不过,能画得好已属不易,若是写得字也能轻易被人记住,自己岂不是便成妖怪了。
想到这里,宁绾朱又重新将目光投向了那佛龛之中供奉的烙画观音像。
她也曾经听说过南阳烙画的神技。这烙画,又称“火笔画”,或是“火针刺绣”,所用的材质多种多样,虽然史上名家的传世名作大多是屏风、佛像这等大型的画作,可是也曾有很多匠人,善于在扇骨、梳篦、食器、笔管等等小件物事上头细细地烫出纹样来。
只是这烙画的技法却极其复杂。而且烙画讲究“意在笔先,落笔无悔”,只要一笔画错,整个画面便尽毁,所以对画者的功力要求极高。再加上南阳地处中原地带,百年之前曾饱经战乱荼毒,烙画这一行当便日趋寥落,人才凋零。令这一门震铄古今的绝技竟有失传的危险。
宁绾朱看着看着,心中一动。她知道自己笔下的画作,对观者而言,或许有些不同凡响的效果,但是她又不能确知,这种效果到底是什么。更要紧的是,在纸上作画,太容易被人破坏了。上回宁络紫一瓢洗笔水,就将自己辛辛苦苦画了大半个时辰的工笔兰花给全数毁了去。就算她的画儿真有什么与众不同,那也是脆弱得紧,经不起折腾。
然而烙画则不同,烙画可以选用的材质众多,材料又随处可寻,如果能学学这南阳传统的烙画手艺,或许对她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宁绾朱将这话与叶嬷嬷一说,叶嬷嬷却皱起了眉头来,道:“女儿家学些书画固然好,可是女红针线更为重要。这烙画,动针动火的,对女孩子家不大合适。”
叶嬷嬷话中所指的是,烙画的工具是火针,作画之人先将火针在火上烤到合适的温度了,才在材料上作画。因此作画的过程总离不了烟熏火燎的油灯,也很容易烫到手上身上。所以叶嬷嬷是明确反对的。
然而宁绾朱却有另一番打算。眼下她被人算计,被逼住到了这远在山中的宁家庄子上。邵姨娘就在身边虎视眈眈,而宁络紫则原在宁家宅子里,随时能给自己的父亲与继母那头,扇个风点个火什么的。宁绾朱想为自己找一条将来能令养活自己的后路,万一宁家真得令她伤了心,她便宁愿反出宁家,自立门户,自己养活自己。
相形之下,这几乎快要失传的南阳烙画神技,会的人不多,材料又易得。宁绾朱一边想,一边越发觉得是个好主意。
然而叶嬷嬷却完全不同意,最后见宁绾朱坚持,叶嬷嬷便只说:“你若能寻着一个会得烙画之技的匠人,偏那人又愿意教你,嬷嬷便不拦着你。”她望望天,道:“时候不早了,宁小姐,你随我来,我们一起去见见你们家那位姨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