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杂咀稗说 > 第卅二章 信、留言簿、电子邮箱...

第卅二章 信、留言簿、电子邮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大约三年前,家中随添置了电脑,但却迟疑着一直没敢上网。因为,听周围的人们说,家庭上网除了聊天就是玩网络游戏,而更担心的还是顾虑上网后,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其实,也就在有了电脑不久,我即察觉这种工具书写和打印材料,可以掩盖平时顾忌的笔记潦草和不成体统,尤其是看到个性的语言变成为印刷体跃然纸上时,内心中油然生起一种洋洋得意的欣快感,也会徒然产出一份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认同的自在和得意。

外地的朋友或不断出国的同学,在留名片或离别时,通常十分时尚地嘱咐道:“有事就发email吧,既方便又快捷!”而孩子更是经常地回来唠叨,如在网上可以学外语;在网上可以画画;在网上可以了解这个那个知识等等,说是从学校和周围家庭中获悉的网络信息。

当宽带网的线头接到家门口的时候,那些(应是邮电系统的)业务员们三番两次地找上门来,或在四处摆摊子,宣传着上网的好处和优惠条件。于是乎,也就再也挡不住这绘声绘色的诱惑,犹豫而自觉地加入了上网的行列。

在电话没有普及以前,因在外学习时养成的习惯,也可说是沟通关系的需要,即使是参加了工作以后,也会经常地和朋友们书信来往。然而,自从有了电话,尤其是手机普及后,除了极个别的好友外,自己的确已经不再写什么信了。虽说有多年写日记的习惯,而且工作中也是文字书写不断,但对于不再有信件交往的这一社会进步的现实,却总有一些唏嘘感慨和耿耿于怀。因为,在我觉得,电话上的交流尽管有真情实感和清楚明白的特点,但此种方式,比起书信语言来,更显得虚掩、堂皇、乏味,即使是录下音来反复地聆听,却也难以找到默念书信时的那种思维的跳跃和情感的激荡了。是的,上网的第一件事情,在我的确就是忙活着注册邮箱,可是就在那注册之后,时之于今却从没有成功地发出去一封像过去那样的标准信函。事实上,上网后除了意外惊喜地寻得了“网络论坛”这一崭新的天地外,也正是通过网上的留言簿或电子信箱,使自己不但获得了良莠不齐、繁华似锦的各种社会性知识,而且重又找到了类同于信函样的个性思想交流样子的感觉。

信函样的交流方式,对于个人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究竟有何种影响和实用价值呢?对此,因没有细致地研究,也就没有更为系统的说法,但在以往和现今的书信样的交流中,却切实地感到过其对于一个人有着像是“认识自己”、“鞭策自己”、“知己知彼”一样的个性心理和社会修养意义上的作用。

总之,书信体作为社会生活的使用文字和文学艺术中业已存在的体裁,其在形式、格调和内容上确实也不一雷同,并且众说纷纭,但此类作品在古今中外都不乏经典和杰作,甚至在中学课本中即可找得到。电子邮箱的出现是否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的书信来往哪?起码今天的回答是否定的,但其形式的快捷和方便,可以使人际间的交流,可以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出现优势互补的现代特色。这已经是当下无须争执的事实了。

(2004年6月8日夜草)

【说明】下面是两封我自己过去与论坛网友之间,通过论坛信箱的交流文字。之所以帖之,因觉得其不同于一般的书信,虽不是隐秘性的,但其中确乎有更多针对目前论坛状况的个体交流特性。而这种特性,既是书信中特有的,也是透视人格和社会环境的一种方式。

附一:XX你好!

五一将至,关于上传文章的事,我一直牵挂着。曾复制XX君的两篇文章试着编辑,但感到有些难度。所以简单排了一下版,就传贴上了,请查看一下。

那一个悬置的版面如何安排和处理,这么长时间也没有瞧出个结果!我觉得现在这样子传发,也挺费劲的,不知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谢谢你经常的跟贴和提醒!其实,我的悲观是相对的,的确就是那一类“闲得无聊,不务正业的样子。”但我的苦恼和悲观也是实实在在的,因为这一点我自己能感受得到。

所谓“要达观、知不可为而为之”,这道理我懂。可人总得要去做些什么事吧!看过你所在的单位网页(我猜测的),那状况与我自己在XX处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相比较,尽管时代不同,但其中的问题和矛盾,也不难去想象。

我的问题可能在于言论、文字过于超脱现实,眼光落在了“理想未来的社会框架中”。所以,对现实的缺陷,有一种不能容忍,而又不得不去容忍的矛盾/别扭。其实,我的家人,父母、妻子和孩子,整天快乐的和天天过年一样,我知道他们的快乐和我对生活现实的达观有很大的联系。但我自己的内心世界,却总摆脱不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是什么哪?成名成家的**吗?绝对不是,如果独身一人,我现在都有跳黄山悬崖的心!

的确不应该同你说这些,我的目的是想说明那些总以为“思虑太多”,“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就一定好或不好,或作为老师单纯一味鼓励学生们去读书、读书、再读书,但不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够找到“理性地去批判事物和自我”的办法和途径,这样子的教育和引导可能会害人的。

前天听收音机,好像有个叫“西川”的诗人大谈特谈王菲、李敖和当代文学史和大家们的话题,他的立论和自信来源就一个,他说:“谁能像他那样读那么多的书,而且现代文学专著一览无遗的话,才有资格和他对话。”我其实很赞赏他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如王朔批评金庸的姿态,其实是嘲笑,或说换着花样痛斥“盲信盲从”的民风与心态。但他那种认为唯有读遍天下书,才有资格辩论,才能拥有真理的个性见解,我是特反感的。佛学上的“颖悟”有其科学性,对世界的看法,幼童有时可比大学者看得更准确而本质。对此类现象的分析、研究和说法,也是哲学上有待讲明白的事情。

总之,人人都应该有自信,更应该巩固其自信心,如能认识到其自信的来由和归宿。那么,其人才能真正达到“自在自为”的境界。

(2004/3/28的留言。)

附二:XX你好!

现在在网络论坛上,大概从事IT的业内的人士不少,所谓的“网管”不知是否也算这一行业的吧?

其实骂人,尤其是指桑骂槐,不是一种好现象。只有在不能“自由言论”的国度里,针对社会或政党问题,才有这种情况存在。对于国内目前的状况,单讲绝对不允许“自由言论”,我觉得也不完全如此,许多情况下是因为找不到问题的关键和痛楚的所在,仅仅是一味地抱怨,或束缚在某一问题与现象下,不能够转换角度和视野而已。

我觉得你过于谦虚了,能对沈从文先生了解到那种程度,决非泛泛读书就能做得到的。但可能对其人解放后的一些行为姿态,没有更深层地考虑吧。

在西祠胡同的社会人文-哲学-《另一种存在》我的注册名为“kexie”。不知道熟悉其论坛否?哪儿有我所有的文章。希望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到那里一起探讨文学话题。工作站设在国外的论坛,各有特色,但背景也有些复杂。我只是被网友们邀请到那儿去的,至今属于无帮无派。但对于那里面的人文话题,始终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怕被人视为孤陋寡闻。

徐志摩先生一首诗中言:“悲观是时代的时髦,怀疑是知识分子的护照。”目前的国内状况,可谓恰如其分吧。

(2004/3/29/于163信箱的回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