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五章 说一说“小资”
即日关于汽车话题而写罢得小小说《汽车万花筒》,是平生第二次写小说。第一篇标明“小说”文章,约十年前书写。题目《秋菊》,是关于农村孩子考学后,进城找关系、走后门的话题。但原稿在科室搬迁时遗失了,而今只留下,想到这件事,便勾起现实依然存在类似社会话题的沉重思考和痛楚心情。
从网络上看当今文化艺术状况。由于网络这种工具相较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和刊物等,总是一种新生事物。特别眼下拥有电脑人群,还仅集中于城市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再就是在有规模的公司、企事业中。但电脑应用,会迅猛发展,尤其在知识阶层,基本上已经是以普及性传播方式速度扩张开了。因此,在公共网络里面“肇事”,应该更容易造成影响和形成气候。然而,当前这里面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就是网络文化混乱无序,各种层面欲求和表现,都可以一股脑地涌到网页上来。这又极大损害了文化艺术的严肃性及其旨在建立“崇尚”文明环境的优雅品质,也正因此,更容易挫伤热衷文化艺术创作者的信心和激情。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结论:在现今社会科技条件下,有志于文艺创作者,借助“网论”舞台,清理思路和文字,精炼出实力作品,再冲击传统媒体,直至攀上文化艺术领域最高峰。这已经不再是文艺幻想了,业已成为趋势和气候。
今日中午,电视中评介江浙城市文艺中“小资”文学的状况。
其实,所谓“小资”文学,它所反映的内容就是当前开始走上社会人生的一代人,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仿佛一切道德元素对他们已经是毫无约束,除了对金钱与时尚类的实在物欲渴求外,那种旁若无人而又无所适从,却又臆欲展示自我的一种现代化的精神反映。然而,对于他们这一波人群或人物来说,针对仿佛视他们存在“不管不问”、“不理不睬”的一切社会机制和群体,尤其传统道德和社会文化的现状,他们都会给予刻薄挑剔和极端讽嘲,也更不乏蓄意的叛逆和破坏。
忘记了是谁,在评述莎士比亚《罗米欧与朱利叶》时曾说:年轻时,看这部戏,是为罗米欧和朱利叶的爱情悲剧,而伤心落泪;而老年之后再看时,却是为了罗米欧和朱利叶父母的亲情,在疾首痛心。
当“小资”文学,被靓男倩女们囫囵吞枣似地咀嚼着时候。我们时尚媒体的镜头花絮和旁白话语,却沾沾自喜地宣告世人:“我们也已经有了“崩克”和“嘻皮”啦!我们又有了空前文学繁荣和艺术天才了!我们有着多么自由性精神生活和理想化大同盛况呀。”岂不知,这其中仅仅因经济利益,而为之的艺术炒作和文化包装,毒害的不仅仅是一代年轻生命,伤害的应该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我始终愿意欣赏一切文艺作品,包括高产而精品“小资”文学和古墓中都罕见“片甲支文”。但也始终反感,仅为了某些“利益”,而违背艺术良心的粉饰喧嚣和粗制滥造。如同网络文化,仿佛可以毫无节制、完全自由奔放的现状一样。其实,网管们正时时刻刻在那儿按图索“缉”,干着“去伪存真”的良心活。但愿小资们能够抱着他们“合资”的文化,渐行渐远地成长为“老资”。那么,他们必将成为中国乃至于世界“姹紫嫣红”社会自然景观的缔造者。
(2003年4月27日草。2014年4月13日星期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