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战火硝烟(1)
唐军营地外,薛仁贵带众军士依媚娘所言来到营地外,每个军士手中都拿着一个燃烧的火把,他抬手下令:“点火!”
众人得令,立刻点火烧草,一时熊熊之火借着风力马上成了燎原之势。唐军营地气势恢宏,军营整饬,在火光的映衬下分外雄浑,旌旗飘扬。
整个唐军大营一览无遗,大营的四周扎满了约丈高的栏栅,大营内星星点点的布满了数百上千个白色行军帐篷,每个帐篷之间间隔两三米。整个大营的最中央是李世民所居的黄色御帐,比一般军帐要高出数米,甚是亮眼。李世民与媚娘并肩走在营地中巡视,身旁不时有兵士经过。
武媚娘边走边说道:“陛下,你看我们所到之处都是军容整饬,将士们摩肩接踵,操练队形,各个跃跃欲试,相信我军此次辽东征战必能全胜班师。”李世民微笑:“是吗?朕也希望如此。”
二人行至一处马厩,李世民见有一匹枣红马俊逸非凡,上下打量,又上前拍打马背,看了看牙口,甚是喜欢。因他连连抚摸马首,那马匹似乎也通人性,轻声嘶吟起来。李世民欢喜,对太仆寺官员道:“将这匹枣红马牵出来,朕要骑上试试。”
太仆寺官员:“是!”
官员将马牵出,此马甚是高大。李世民冲媚娘一笑:“呦,比朕的御马还高出一头。”武媚娘也是懂马之人,自是喜欢:“是啊!是匹不可多得的良驹。”
两人谈笑风生,却未料李世民试过两次才跃上马背,虽骑上之后驭马娴熟,小跑两步,但此时李世民兴致已减,下马脱甲掷地,面露不悦之色:“如此重甲,怕是有一百多斤,朕连上马都勉强为之,叫众将士如何上阵打仗?要不莫非是朕已经老了,不复当年之勇。”
武媚娘也做恼怒状,一边解甲一边道:“陛下春秋正盛,怎么会老呢。只是这铠甲确实是重了些,媚娘穿此甲已两月有余,磨破不少肌肤,苦不堪言,今日见陛下脱甲,如释大获,心中惊喜不已,也脱了这劳什子,好轻松轻松。”媚娘亦将铠甲脱了掷地。
李世民见媚娘动作言语夸张,知是为自己解愁,却也一扫阴霾:“媚娘,还是你最解朕的心意,朕这些天一直在想,看来的确住惯了宽敞舒适的太极宫,这行军之苦不如少年的时候能熬了。”
李世民凑近武媚娘笑笑:“不过亏得朕带了你这朵解语花,时时为朕解愁。”媚娘见李世民突然情感流露,不禁羞赧,道:“时候不早了,陛下,咱们还是回中军大帐吧。”李世民点点头。两人离开马厩,轻装向中军走去。
安市城外六山山岗,李世民,李勣,武媚娘,薛仁贵以及众人所率六百骑兵策马奔驰,登上六山。高岗之巅,六山山顶。李世民与李勣、武媚娘下马,将马匹交与军士。从山顶远眺周围,山川形势一览无遗,尽入眼底。众人复又俯视脚底山谷,见此山谷夹于两山之间,只有中间一条大道。
李世民执起马鞭,指向山谷,道:“山谷险峻,此处倒是个伏兵的好地方啊。”
李勣四下一望:“陛下所言极是,如能将敌兵引入此山谷,四面包抄,必能全歼敌军。”李世民将话题一转:“李勣啊,你可记得当年隋末炀帝征高丽的教训?”
李勣回道:“臣当然记得,当年炀帝数几十万大军攻入高丽,连破数十座城池,眼看就要进军平壤了,却可惜粮草没能跟上,最后功亏一篑。”李世民嘱咐:“除了粮草,他还失了民心。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我们这次应避免当年的教训。”
“嗯,军中携带了大量的食用牛羊,牛羊随军队行军,沿途还能背负辎重,就大大减轻了士兵和沿途州府的负担。” 李勣一路行军,自然知道虽行路艰难但却有效。“好。这次出征至少不会让百姓怨声载道了。”李世民道。
“陛下体恤百姓,是万民之福,不过却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兵员稍显不足。这次出征,总共才募了不到十万人,而现在已经攻下了高丽八座城池,这些城均都要分兵防守,以防反复。时至今日,能调动的总兵力只有五万陆军。” 李勣亦道出担心所在。
“水军准备的怎么样了?朕不是诏令他们从莱州渡海直趋平壤?”李勣回禀:“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还在洛阳一带募兵。”李世民语气坚决地:“修书下诏,通知他们动作要快,募兵四万便可,不过战舰至少备齐500艘!”
“马上去办,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眼前的困难是,前方探子回报,盖苏文又派了大将高延寿带兵来救安市,此时大军应该已在路上。若是敌方援军到达,兵力将是我军的五倍,端的是万分危急啊。” 李勣忧心忡忡。
“敌方援军已在路上?如此一来,这安市城可就真不好打了。”李世民听此军报也不免踌躇起来。站在他身后的武媚娘欲言又止,似有话要说。李世民问:“武士官又有良策?”
“末将认为此时高丽倾全国兵力援救安市,都城平壤守备必然空虚。因此末将认为可以拨精兵五千,交与有经验的将领,率兵直取平壤,如若得手,可一战而竟全功。” 媚娘此时一身军装,因而自称末将。
薛仁贵听罢,面露喜色道:“末将愿担此重任。”李勣思索片刻道:“此计虽甚好,但是未免太过冒险,况且我们营中兵力本就不足,一部分军队需继续包围安市城以防敌人内外夹击,另外还要派一部分去维持后勤运输……”
李世民略思索也道:“袭击平壤虽是好计,要再分兵五千恐怕还是有难处,一击成功尚且不论,但是容易顾此失彼。”众人皆皱眉思索。一信兵朝山上跑来,跪报:“启禀万岁,长安太子遣人送来信笺,正在大营等候。”李世民一听大悦,道:“走!”众人翻身上马,一抖缰绳,策马回营。
中军帐内,武媚娘亲手帮李世民换上李治送来的“绛丝连朱犀牛甲”,李世民穿戴好之后,抖了抖身子,活动活动手脚,感觉十分轻便。武媚娘笑意盈盈:“太子殿下有心,陛下终于可以脱下那繁重的铁甲了。”李世民拉武媚娘伸手触摸:“是啊。你看,而且其坚韧也不差于铁甲,接缝处又比较灵活,穿上它,骑马打仗灵便不少。”
武媚娘尴尬抽手:“是比一般铁甲要好许多。媚娘小时候也听说过有犀甲熊旗的说法,似乎还有什么兕甲,蛟甲……怎么都不见于军中?”
李世民十分喜爱这身犀甲,穿着踱来踱去:“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上古时期,中原气候比今时今日暖和多了,水草丰盛,再加之城池、人口都比现在少而又少,所以现在番邦进献的一些珍奇异兽,什么象、孔雀、兕、犀其实中原各处都有出产,自然动物皮制战甲比比皆是。”
武媚娘点点头:“怪不得,想必先秦时候冶金术也不发达,倒是笨重的铁甲比较珍贵了。”“更早的时候,哪有什么铁甲,连兵器也是铜做的。不像今日,就这一件像点样的绛丝连朱犀甲,恐怕也是太子到处搜罗才得来的。”李世民惋惜道。
武媚娘手摸犀牛甲道:“真可惜,无法给上阵杀敌的将士们全部换上。”李世民凑近媚娘:“朕知道,你是嫌治儿考虑不周,没有为媚娘你想想办法。”武媚娘凑上去嗅嗅,做掩鼻状,笑道:“陛下,这犀甲虽然矜贵,可惜气味不佳,什么朱丝乌丝的,就算给我,也是不要穿的。”
王德见二人对话至此,赶紧从太子所送东西中拿出一件丝棉马甲,并双手捧给武媚娘:“太子殿下也没有忘了武士官,这就是太子专门请人打造的丝绵马甲,可穿在贴身衣物内防箭弩轻伤,也是仅此一件,特意嘱咐送给武士官的。”
媚娘摸了摸马甲,感到特别柔软舒适,扯拉之下,又十分坚韧。武媚娘遂受宠若惊道:“这丝棉马甲真是精美,太子殿下费心了。” 媚娘爱不释手。
“治儿心思缜密,知道媚娘你不用上阵杀敌,但却时常伴朕左右,难免有时会为敌军所扰,贴身穿着,也好日夜防身。”李世民见这棉甲精致,便道:“既然他如此有心,媚娘你就赶紧换上吧,让朕看看。”
“是。”媚娘持棉甲入后帐。李世民遂踞案前提笔给太子回信,王德在一旁侍墨。
片刻,武媚娘换装出,不动声色,侍立一旁。李世民搁笔转头见武媚娘换上一身女装,明艳不可方物,李世民顿觉心中荡漾:“你与太子、晋阳从小便玩在一处,果然情谊不浅,如今他国事繁忙,还能记挂你与朕的安危,朕深感欣慰。”
媚娘怕李世民多心,忙道:“太子仁孝善良,心思细密,乃是意料之中,只是不知国事处理的如何?”李世民道:“有房相,长孙等众臣辅佐,朕自是放心。虽然要求大事小事三人自己决策便是,但每五日书信便至,事无巨细统统汇报给朕。朕开始还一封不落的批阅,自来到这安市城下,军务复杂,便不再为长安之事烦心,由他们定夺。朕以为合他们三人之力,国事无碍。”
“陛下对太子殿下满意甚好,可见储君之事尘埃落定。”媚娘离京多日,其实心中也多次牵挂李治治国之能,毕竟当年自己也是保举他做太子的人之一,若治国之事有半分差池,怕又生是非。
李世民将与太子书信封好,交与王德,王德退下。李世民呼道:“媚娘,你过来坐下。”媚娘依言坐在他身边。李世民也想到此节:“太子人选一事,正应了媚娘你所言,仁孝良善是治儿身上最突出的优点。记得么?你跟朕讨论守成之君的优劣,还是你我初遇净初池畔之时,看来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啊。”
媚娘见陛下说得严重,嫣然一笑:“陛下是硬要将自己的决定赖在媚娘头上了。不过陛下恐怕忘了,就算要赖,几次三番上书劝诫要陛下立晋王为储的,该是长孙大人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