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进谏移民
骆思恭听他语出真诚,且有颓然之色,心中很是不解,按理说韩延凌虽然短短时日却在朝野名声鹊起,颇得万历信任,自打出任镇抚使之后的所作所为也证明这个后生还是挺有能力的,如今正是少年得意,却突然生出厌倦之心,着实的让骆思恭费解。
“贤侄春风得意马蹄疾,正是大展拳脚的之时,却如何作此等言语?”
韩延凌叹了口气道:“伯父您不是不知,如今的大明,看似天下太平,内里却危机四伏,陛下无心政事,朝臣结党倾轧,外有辽东奴患,内有贪官污吏横行,天灾**之下,百官不思出路,只知争权夺利,晚辈看着心慌却又无能为力,岂能不生出厌倦之心?”
骆思恭闻言,低头沉思不语,没想到眼前的后生看似无法无天胆大妄为,但对朝政时局却颇有见地,语出惊人一针见血,倒是与自己想到了一处,骆思恭心中顿时生出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正因如此,更应努力为之,方不负男儿世间走一遭!来,你我满饮此杯!”
两人一边聊着一边喝着酒,借着这月色,倒是怡然自得。
酒至半酣,骆思恭不经意间又聊起了辽东之事,这些年眼看着努尔哈赤崛起,辽东战事日益糜烂,这已经快成了骆思恭的一大心病了,今日请韩延凌来有托付锦衣卫的目的,未尝没有考量他一番的打算,他倒是也想听听韩延凌对于女真人的看法。
“辽东女真人,这些年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渐渐有崛起之势,朝中为遏制女真人壮大,每年摊派巨额军饷却不见成效,贤侄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作为一个穿越客,还用谈什么看法,将来取大明而代之的就是眼下还在深山老林里打猎采果子为生的女真人。韩延凌都想直接告诉骆思恭不用看,大明大明早晚亡在他们手里。
但如此言语,一是大逆不道,二是太过惊世骇俗,自己无凭无据如何能让骆思恭相信女真人能取代大明?
韩延凌也听出了骆思恭的考校之意,心中思虑一番,理顺了思路,便将自己对辽东的看法娓娓道来。
“辽东自元末以来饱经战乱人口稀少,至我大明洪武问鼎天下以来更是以遏制辽东为主要政策,不允许往关外大量移民,这也导致辽东汉人的持续下降,眼下辽东民众,以军户和少数民族移民为主,人口稀少地广人稀,更加重了辽东地区的贫困落后,因人口稀少生产工商都十分落后,辽东驻军不能就得补充物资钱粮只能靠着朝廷的军饷支撑,于是辽东变成了我大明一个很大的负担,年年出钱出粮却是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
骆思恭听了韩延凌这番话,不已军事入手,而已民生谈起辽东问题,细细思之却极为精辟,若是辽东民富,人口富足,数万辽东大军就可自给自足,不仅能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更能获得兵员补充。
“贤侄此言,虽然一鸣惊人,倒是切中要害,若以你的意思,如何能解辽东之困局?”
“移民,政策倾斜,鼓励民众自愿移民辽东,不过此举耗时旷日持久,虽然不能立即奏效,却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骆思恭闻言拍手称赞,对眼前这个小子的看法又上了一个台阶,看来这个家伙可不像外界传扬的那般是个愣头青。只是朝廷历来对辽东的态度,若想让其改变政策,不知要费多少周折。
韩延凌见骆思恭对自己评价这么高,忙谦逊道:“伯父不必如此夸奖,晚辈年轻识短,胡言乱语罢了!”
两人言语投机,一直聊到夜半子时,韩延凌这才醉醺醺的告辞离去返回镇抚司。
三月的紫禁城,双燕翩翩飞,黄鹂过蔷薇,宫廷寂寂深荫绿,树自苍郁花自香……
乾清宫的暖阁之内,因为天气转暖,刚刚已撤去了供暖的铜炉,一阵微风透窗拂过,带着阵阵花香,没了那种干热的空气,万历整个人都觉得神清气爽了起来。
骆思恭静静的矗立在一旁看着斜倚在榻上的万历。
万历看完手上的锦衣卫密揍,嘴角牵起一抹笑意。
“这个韩大胆呀!倒是有些手段,你瞧,梃击案便顺利的解决了!”
扯过一张宣纸,提起朱笔,顿了顿思虑片刻,便洋洋洒洒的写下一行字。万历爷的这笔字龙飞凤舞倒是颇有大家风范。
“梃击案前因后果,朕已悉知,此案到此终结,人犯张差,刘成闹市存桀以儆效尤!”
写完之后,万历下意识的唤道:“陈矩……”
一旁侍候的小黄门悄声道:“回皇上,陈公公他这几日病重,不能理事……”
万历被他一提醒这才恍然,陈矩患病告假修养是他准了的,一时之间竟然忘却。
万历拍拍自己的脑门,叹口气道:“朕倒是一时忘却了,习惯了陈矩伺候,几日不在身边,倒是颇多不自在,哎……朕的脑子也乱了,老喽!”
骆思恭拱手道:“陛下春秋正盛……”
万历笑呵呵的摆手,摇头道:“行了,你呀就别给朕宽心了,从古至今,谁人不老?谁人又能活万年?对了,朕让你考校韩延凌,可有什么结果?”
“回陛下,昨夜臣与他饮酒谈天,说了很多,言谈之间,此子对朝中大臣互相倾轧,地方官吏贪污**颇有微词,而且对辽东糜烂之根源很有见地……”
“喔?能得你的夸奖?给朕说说,他对辽东到底有何见地!”骆思恭很成功的勾起了万历的好奇心,准备借机进谏请求皇上改变朝廷对辽东的政策。
将韩延凌昨夜对辽东局势的那番话,又添了许多自己的看法跟万历皇帝一五一十的说个清楚。
万历听后不置可否,骆思恭一颗心也跟着悬着。
“改变辽东政策移民戍边的确是个好办法?却谈何容易?若强制移民,必然闹的民怨沸腾若是协调不好,百姓到了辽东无以为继大量死亡,指不定让老百姓指着朕的脊梁骨骂。若是鼓励自愿移民,若没有好处,百姓如何能自愿去那荒山野岭?这一时之间朝廷既要维持辽东军费,又要扶植百姓立足,处处要银子!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