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四话 曾经年少
老者这番话,房中的所有人都听得出话中有话,孟桉并不满意,接着问道,“先生慢走,有什么话不妨明示,这里没有外人!”
老者抖了抖肩膀,收住了刚要踏出门的脚步,转向牧晖礼道:“老朽早年也在北朔原上游历数年,这赫月部的勇士长途奔袭的本领可是令老夫叹为观止,听说大汗手下的嵩云骑更是日行千里依旧勇猛不凡,这其中奥妙殿下可以细细向这位壮士讨教一番。”
说完头也不回便退了出去。
听到这些,孟桉作出了豁然开朗的神态,转过头仔细打量了牧晖礼。牧晖礼已然由最初的不耐烦转为了震惊与不安。这牧晖礼的模样与南陆人大致无异,只是瞳孔较之南陆人更黑,脸上轮廓更加鲜明而已。
听了老者的话,牧晖礼的脸上露出骇然的神色,这才发现这个并不起眼的老头其实很不简单。这书房内只有他知道,并非赫月部的勇士都擅长长途奔袭,能做到这点的只有大汗手下的八千嵩云骑。
这嵩云骑军即使在赫月内部到底是耐力如何,奔袭战力如何也很少有人确切知道。
孟桉对牧晖礼说道:“特使来意本王已知晓,牧晖元帅的意思本王也了解,但特使为何不找襄王商讨此事?”
牧晖礼回过神来,不假思索回答:“襄王强悍,秉持皇族大统,定将以强硬姿态对待北朔原上诸部,兄长得知襄王不日将北巡磐城,特遣在下来向殿下寻求联系的可能。”
“多日招待不周,亏待了特使,本王赔罪。但不知牧晖将军的诚意如何。”既然话已挑明,孟桉便直接询问对方条件。
“贵方东北紫瞳关外常年有青鸾部侵犯边境,此次若联合,兄长将借青鸾部之名突袭磐城,只要殿下给予襄王北巡日程则我赫月部的勇士有信心为殿下取下襄王首级。”牧晖礼说完单膝跪地,从怀中掏出一个玉简,递给孟桉。
孟桉接过玉简,打开一看,神色一变,玉简中所写是赫月大汗授予牧晖启嵩云骑的指挥权。孟桉给回玉简问,“那牧晖将军的条件是什么?”
“他日殿下登上大位,划给我赫月部北三关以北土地,并与我赫月部结盟共拒青鸾部。”牧晖礼中气十足,但心中战战兢兢忧心听到这个条件的晋王会突然翻脸杀掉自己。当他从牧晖启处听到这条件后就对兄长的自信产生了怀疑。
没想到孟桉只是沉吟了一下便答应了牧晖礼,“本王派云正与梁家兄弟与你随行护送你回赫月部。还有些疑问也一并让云正与牧晖将军商讨。“说完让梁元送牧晖礼去客房休息。
钟旗字云正,行事稳重,是孟桉最放心的心腹,为人谨慎。这样的大事他也只敢交托给钟旗,几人又商谈至深夜,才定下了行程路线。
次日,孟桉将一封手书交给了钟旗并送化妆成商队的一行人出发。在乔东城门外,他看着队伍远去的影子,忽然感到心中不安,却又说不出为何,心想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次行动,就将这股不安强压了下去。
觊觎储位的并不只有乔东的晋王,身处竹州的闵王同样不甘心失败。多年的部署,也该到最后一搏的时候了。
十日后的夜里,竹州卫县,在一布置精巧的花园中,一身着武服的闵王孟柟在一座六柱六角的凉亭中正紧张地听着身旁亲随念着一封刚从岐淮送达的信。
听完信后,心中五味杂陈,不住得在亭中踱步。他身边只有那一名亲随,知道脾气,读完也就站在一旁不敢出声。
过了良久,闵王看着高悬的新月对身旁亲随下令道,“衡正,派人去乔东,收网!”
身旁的亲随躬身行李答道,“是!”
正要退下,又听到闵王的话,“衡正,你说老四他会有行动吗?”
被称为衡正的是闵王的伴当程泽,闵王突然的发问让他毫无准备,思索了片刻后答道,“天命是眷顾殿下的。”
闵王听后,并未作声,只是挥了挥手示意他下去办事。自己拿起了身边的长枪,借着月色又在花园中练起了枪法……
在红木林外待了一晚后,虞燧回到岐淮城内,带着蓝絮直奔小乞丐所在的破屋。五个孩童早早起身打扫了院落等候着二人。
蓝絮字入风,是已故镇西将军蓝幽的独子,蓝幽当年在对青鸾部作战时战死。蓝家本是雍州大族,出过许多名将,蓝幽为上一代蓝家家主。
蓝幽殉国后,蓝家分崩离析,蓝絮的几名心怀鬼胎的叔伯立即瓜分了家产,将蓝幽留下的孤儿寡母赶出了家门。
蓝絮母女流落到了岐淮城后,二人失散,而晕在街头之时被虞燧收留。就此留在了虞燧少年时的住所,也就是这破屋。
蓝絮得知家中的变故已是他在虞燧身边五年以后。虞燧作为襄王伴当文武兼备,这些年也把自己的一身本领无所保留地教授给了蓝絮。
蓝絮也不愧为蓝幽的后代,天赋异禀,连襄王也对他赞不绝口。虞燧带着蓝絮回到蓝家老宅,在一片破落的砖墙瓦舍中向蓝絮讲述着那些蓝家故事。
得知了蓝家的故事后,蓝絮也更加刻苦,在武事方面更为用心,从不懈怠,年纪轻轻已是枪法凌厉,熟知兵法。
就在进门前,虞燧语重心长地对蓝絮说道,“入风,我不日便要随殿下出巡北方,恐怕会有三个月才能回来。这次你也随我一同前往吧,襄王殿下也夸奖过你,这次殿下从墨骑左卫中抽调了两百骑进入护军。”
“这是牙牌,今后你就是左骑中的士卒了,安排在杨浩深麾下,莫要让我失望。”
蓝絮一听这话,欣喜若狂。进入沙场从戎是他从小的梦想,更何况这墨骑左卫是御营一十三卫中主要战力之一的重铠骑军。
蓝絮对虞燧的感激之情无以复加,跪倒在地,一时哽咽地说不出话。
虞燧扶起了蓝絮,拍了拍他身上的尘土,又从怀中掏出了两个银锭,说道,“这些银子你拿着,给你的兄弟们置办点衣物,你自己要强不要紧,不要短了他们,也让他们学点枪棒之术,以后身边多些信得过的人也是要紧。”
虞燧点点头,这两年他收留了五个被遗弃的孩童,一如当年虞燧待他一般。虽然虞燧有心接济,蓝絮却执意拒绝。蓝絮每月给他一些碎银,他也去城中找些活计勉强维持了六人的生计。
这次无法再拒绝虞燧的好意,便拜谢道,“大哥的恩情,入风粉身碎骨也无法报答。日后愿为大哥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虞燧拍了拍蓝絮的背,走进了破屋。那小乞丐躺在砖台上,很是虚弱,不过此刻已经缓醒过来。见到虞燧进来,小乞丐挣扎着起来要行礼,虞燧赶紧阻止了他。寒暄道谢之后,虞燧对他自是一番询问。
小乞丐说自己姓王,家中排行第三,所以家里人都管自己叫做王三。父母家中本来在城外有几亩薄田,耕种着勉强养活一家老小。
两年前自己的父母相继病死,几个哥哥都说王三是捡来的,不是王家人,就把他赶了出来,无依无靠只能来城中讨生活。这些话倒是让蓝絮颇有感触。
王三未曾想自己多日没能找到个养活自己的营生,倒是让城里的地痞给打了几顿。又饥又渴身上又脏,就更没人愿意给他份活干。
无奈之下,只能沦为了乞丐。前一日只是饿得头昏,行至路口没来得及躲避才冲撞了梁昀。
知道了前因后果,虞燧就将他托付给了蓝絮,“再找个大夫给他好好看看伤,等他好了也让他练些枪棒功夫,看他也有个习武的好身板,他日或许也能成器。”虞燧说完,便起身离开。
离开了破屋,虞燧马不停蹄直奔襄王府。襄王府位于岐淮城城东,在外并不显眼,和附近的其他公侯府邸相比甚至略显寒酸,只有门前森严的守卫才显示出此处的不平凡。
王府门前两边各是三名披坚执锐的禁军先锋营兵士,表情刚毅,让人一见就感到强烈的威慑力,这是在战场上经过无数次生死搏杀后才会透露出来的。
门房中的家丁林文一见是虞燧,赶忙迎了出来,“虞将军快请,王爷有令,虞将军一回来速往新安阁议事。”
虞燧一听便意识到此事不一般,一般襄王与属下议事均是在崇文阁,只有接圣旨或是接待豪族贵客才在新安阁。
从正厅前走过,又从行廊上穿过一片布置精巧的花园,虞燧这才来到了新安阁。新安阁较王府中其他阁楼更显几分肃穆。虞燧在新安阁门前稳了稳心神,理了理衣衫,这才迈步走进了新安阁。
一进门,虞燧便看到王爷坐在上首,身旁坐着另一须发斑白的老将军。虞燧认得,这便是此次北巡的统兵将领鹿井侯车骑将军吴兼吴怀安。
两侧的矮桌内跪坐的都是襄王的伴当,自然是依顺序而坐,见到虞燧进来,便起身相迎。
见到襄王,虞燧便下跪行礼。襄王说了句免礼便示意虞燧坐下议事。襄王在众皇子中长相不算突出,只能以平平来论,但气度不凡,威风凛凛。虞燧等一众伴当对其襄王最是尊重,与这份气度也是分不开的。
虞燧又向身旁的吴兼深行一礼,这才坐在了右侧第一位。虞燧坐下时看了吴兼一眼,发现吴兼也正看着自己。
吴兼身形瘦削,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是一双深邃的眼眸,只是与他一瞬间的对视,就让虞燧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这是久经沙场的百战名将才会有的气势。好一会儿,虞燧才平稳了被打乱的气息。
左侧最靠近吴兼坐着的是一名神色冷峻的年轻将领,这是襄王的十三伴当之首,结义兄弟的大哥,赵信赵仲言。赵信身高八尺余,面如重枣,虎体熊腰,勇武过人,虞燧也对这位大哥尊敬有加。
刚才众人起身,只有赵信例外,此时与虞燧对面而坐,他才向着虞燧微微点了点头。
赵信与虞燧,被时人评价颇高:襄王若登九五,这二人必是大肃的扛鼎名将。
房内气氛并不轻松,襄王首先问了虞燧的情况。虞燧起身回禀了前夜与梁昀的谈话,将苏家的倾向也向襄王作了禀告。
襄王闻言神色一动:“甚好,如此一来,余下的只是顺利完成此次北巡,这就要有劳吴将军了。”
吴兼侧过身对着襄王摆了摆手,“咳咳,殿下言重了,北巡之事为今首要大事,也是老臣份内尽力之事。四十二年前,老臣随陛下去往磐城谒陵,如今想来,感慨万分啊。”
顿了顿,吴兼便继续说道,“殿下,此次北巡,虽有大军护卫,同样不可掉以轻心。这北三关外,我大肃兵马所控制的土地可是年年减少,盗匪流寇横行,不知沿途有何凶险,必须作出万全的准备大军方可开拔。殿下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啊。”
吴兼说完便起身行礼。
襄王立即扶住了吴兼,“老将军哪里话,这沙场上,本王与仲言等人一齐也难比老将军之万一,这北巡之事,还请老将军费心了。”
“自当竭尽全力,明日向陛下求将除了苏翰那一部还有别的需要么?”吴兼两月前接到上谕让他动身回岐淮准备北巡事宜。
在交接了大榕关防务等一系列关节后,这才动身,直到前日才到,到了岐淮就首先觐见了孟戍,这询问襄王点将事宜自然也是出自孟戍的意思。吴兼在这场储位争夺中本是不偏不倚,对二位皇子同等推崇。
孟戍此次选择了吴兼作为北巡主官,让敏锐的苏家闻到了孟戍的意思,随即也展示了自己的立场。与吴兼的不偏不倚不同,苏家的态度不明朗只是因为迟疑如何下注。
襄王自然知道吴兼问话中的意思,答道:“所有事宜由父皇做主。“
吴兼满意地点点头,这次议事也就如此告一段落,襄王与吴兼心中互相有了信任,这便也是议事的目的。
虞燧向襄王禀告了前日与梁昀会面的情况,襄王喜悦非常,一切都朝着利好的方向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