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采薇诗会(一)
神龟二年二月三十,寒食节。
天空刚刚擦亮,铜驼大街上便人来人往。数十辆豪华马车行走在大街上,两旁各有下人跟随着。
国子学与太学学生相约于今日在洛水之畔举行采薇诗会,不知道怎么传了出去。一帮附庸风雅之徒便不约而同地向洛水聚集。
张经坐在车厢内,大街两旁虽然热闹,他却没有心思观看。昨晚与张彝、张仲瑀的对话神神地刺痛了他。
张彝无疑是很尊重他的。他看得出来,自从认自己为子、排除隔阂以后,张彝有事无事便会让自己参与,为的就是让自己早日了解这个时代。
可是无论他怎样解释,张彝与张仲瑀的心意已经不可改变。更何况那道奏章已经呈了上去,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怎样亡羊补牢。
铨别选格,排抑武人。张仲瑀的奏章之中,详细地介绍了北地六镇的士兵形态,以及迁都洛阳以来,士兵的的腐化程度。为的就是减少禁军的升迁,以抑制元叉势力的扩张。
可是,元叉身为太后妹夫,又掌管宫廷禁军,想要造反简直是易如反掌。
自己身为十一岁的少年,身边只有一个阿宝,又能做的了什么?
“老弟,想什么呢?”元孝友见到他愁眉不展,不禁打趣道:“想要娶妻生子,老弟的年龄也未免小了一些。”
“是小弟失态了。”张经甩了甩脑袋,故作轻松道:“这是小弟第一次参加这个所谓的诗会,内心忐忑不安,到时候还请元兄帮衬一下,免得出丑。”
他的脑子里虽然装有不少后人的诗句,但是现在毕竟只有十一岁。所谓低调是王道,他可不想做的太夸张。
更何况太学之中能人辈出,别的不说,就是那个魏收,只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要不然,以元孝友的身份,也不会对魏收有那么大的怨念。
车队沿着铜驼大街向南,出了宣阳门,便是洛水了。洛水往东五里左右,便是太学学堂。
采薇诗会在洛水之畔举行,距离太学倒是还有一段距离。虽然是两学之间的较量,说白了,寒食踏青的性质更大一些。类似于后世的文学交流。
不多时,车队便到了举办诗会的场所。
这个地方叫做柳泉亭,张经下得车来,便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洛水岸边,数十颗粗大的柳树不规则地排列着。柳树抽着新枝,嫩绿的新芽依附其上。地上出了一层碧绿的草皮,上看去如同经过修剪一般,整整齐齐,不带有一丝烟火味道。
看到如此美景,数月来因为因为担心身份而产生的郁闷之情顿时一扫而光。忍不住信步向洛水边走去。
元孝友与杨愔下车之后,便四处寻找张经,见到张经的动作,也跟了上去。
人群之中,崔家大小姐崔素清一身学子打扮,与几位伙伴低头谈笑着,偶尔抬头看着张经一眼,也不知身边伙伴说了什么,顿时“咯咯”地笑了起来。看得出来,她的心情不错。
杨愔与元孝友向张经行去,她想靠近一下,碍于身边伙伴,最终还是与伙伴一起,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歇息。
张经见到杨愔与元孝友,忍不住道:“今日出得城来,才知道城外已经春意盎然。若是知道有这般美景,小弟该早日前来才是。”
元孝友忍不住打趣道:“老弟你这这般年龄,哪里来的如此多愁善感。要知道洛阳城里那班纨绔,整日里飞鹰走马,哪有闲心摆弄这些玩意儿。”
“个人兴趣不同,张兄若是和那班人一样,也便不是张兄了。一身才华可不是暴殄天物了么。”杨愔附和道。
“秦王,早知道你如此牙尖嘴利,为兄先前该把你的口吃之症治的更严重一些才对。”张经做出一付恶狠狠的样子,恐吓道。
杨愔嘿嘿一笑,走到洛水之畔,顺手捧起一掌水珠,浇在青草之上。轻轻吟道: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好诗!”听完之后,张经忍不住鼓掌道:“莫看秦王年纪小,真可当得上学富五车。为兄是甘拜下风啊!”
听到张经的力捧,杨愔有些不好意思道:“这首《青青河畔草》不是小弟的著作,乃是汉诗之一。小弟只是觉得今日出游,拿来应景,到让张兄见笑了。”
说起《青青河畔草》,张经倒是知道的。后世把三国之前的无名氏诗歌整理在一起,统称为《古诗十九首》。这个古诗集,好像是出自萧衍的太子萧统之手。按照年代推算,萧统今年也有二十岁了吧。
“以后有机会,倒要见识一下这个萧统。”张经暗想道。
杨愔看到张经有些发呆,以为他为父亲中风复发的事情担忧,有心想引开他心中郁郁之气,不由道:“张兄的才学,小弟一向是自愧不如的。既然有良辰美景在前,何不吟诗一首,也让我等见识一下张兄高才?”
张经甩开脑中思绪,强颜欢笑道:“秦王,孝友,有你二人在前,我也不怕丢丑了。心中正有一首,与二位分享。”
元孝友当日差点被张经两首吟寒食的诗句吓成老年痴呆。此时忍不住催促道:“老弟既然已有佳作,快快吟来,为兄已经迫不及待了。”
“孝友你稍安勿躁。”张经忍不住笑道:“小弟也不是那曹子建,可以七步成诗。此诗还有些小疵瑕,岂容我仔细斟酌一番。”
张经故作沉吟,良久乃道: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后世贺知章的《咏柳》与此时此刻之景物正好合拍。张经之所以故意拖延时间,为了是怕太过惊世骇俗。虽然元孝友与杨愔算得上是他的密友,不过俗话说天下午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早晚会传扬出去。到时候他小小年纪有此才华,以后可别想过安稳日子了。
吟完之后,抬头看向元杨二人,只见二人直愣愣地盯着他看。尤其是元孝友,那副眼神中充满了幽怨,如同十几年没经过男人滋润的怨妇。
张经怯生生道:“怎——怎么了——?”
“啊——你杀了我吧!”元孝友突然歇斯底里地叫了起来:“苍天啊!大地啊!你为啥这么不公平!想我元孝友风流倜谠,迷倒万千少女的一代才子,居然让别人夺了风头!”
元孝友的叫喊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众人纷纷向三人看来。杨愔面皮较薄,禁不住羞得面红耳燥,暗地里拉着元孝友的衣衫,低声道:“孝友,可不要太张狂了。莫忘了当初丢丑之事。”
原来当初元孝友与魏收不对付,两人在众人面前公开顶牛。元孝友身为宗室,哪里看的起寒士出身的魏收,对他冷嘲热讽,没想到却被魏收在众人面前好好羞辱了一番。这件事情成为了国子学与太学之中的笑柄,而元孝友则成了不学无术的典型。
认真说起来,元孝友的才学虽然比魏收差了一些,但说他不学无术却是有些过了。他的哥哥临淮王元彧身为帝室三宗,与侍中崔光一起制定帝国礼仪。所谓近朱者赤,元孝友从哥哥身上也学到不少东西。只是当初与魏收相比,他的缺点被无限夸大罢了。
杨愔的话音刚落,便见到一人施施然走了过来。对着元孝友轻蔑道:“时辰已到,采薇诗会即将开始。大家登台赋诗,希望元兄今日不要让我等失望。”
说完不待对方回音便转身离开,即便张经对古代礼仪一知半解,也已经看出了来人的无礼之处。
张经呆呆地指着那人,期期艾艾道:“这人便是魏收?”
前面听说魏收将元孝友整的死去活来,让他欲罢不能。有心见识一下,没想到竟然是这般货色,心中不由有些失落。
杨愔沉吟片刻,缓缓道:“此人名叫魏璇,乃是魏收族弟,性格却是比魏收还要乖戾。张兄不必放在心上。咱们且前往凌云台与大家会合,诗会开始在即,大家也好准备一番。”
“凌云台?”三人边走边说,听到杨愔说到这个地方,张经不由有些好奇。
杨愔刚要解释,却被元孝友抢了先,他拍了拍张经的肩头,一副老手模样,故作深沉道:“刚才魏璇那小子所说的登台赋诗,所登之台便是凌云台了。凌云台顾名思义,便是让大家各抒己见,考校文学,品评人物。以期待有凌云之志的人物出现。”
“原来还有这般说法?”张经笑了笑,大感有趣。
因为心中有事,他对这劳什子的采薇诗会是相当抵制的。自己一个十一岁的少年,杨愔不过十岁,元孝友大一些,也才十五。至于那个魏收,据他了解,好像也是和元孝友一般年纪。他一个有二十岁的“灵魂人”和这帮毛孩子谈什么诗文啊。
直到此刻,才觉得有些意思了。
走不多远,杨愔便指着人群中的一群人道:“这些人便是此次诗会的品评着,且容我为张兄介绍一二。”
“裁判?”张经看了看人群之中,有些无语。不得不说,杨愔虽然比自己小一岁,人脉却是极广。朝廷之中的达官贵人以及其人其事,他多数知道典故。
听完杨愔的介绍,张经的脸色逐渐凝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