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心忧国家计 引火来烧身
宁王听到要立他为太子的消息,一点而也不高兴,反而急得满头大汗:“我没有治国之才,立我为皇太子,不是误国误民误己吗?三弟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到底是谁在害我?”
不是每个人都想当皇帝,虽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我们的宁王是一个风雅之士,喜欢吹笛,吟诗作画,逍遥自在。当然更多的人为争帝位失掉性命,比如韦后。
高力士说:“这是你姑姑推荐你的。”
宁王说:“姑姑知道我没有主见,会听命与她,她真自私。怎么办呢?你说,力士?”宁王拉住力士的手不松,满怀期望的问。
高力士心里乐开了花,可他平静地说:“现在陛下还没有下旨,估计明天就会……”
“不行,我要马上进宫见父皇。”
……
太平公主万万料不到,竟然有人不想当太子,那可是未来的君王啊。这宁王是傻子吗?
正在这时,李隆基前来拜见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笑得很甜:“三郎啊,你文武双全,我一直在陛下面前夸奖你能干。恭喜你成为皇太子,未来的君王。”
李隆基说:“侄儿年幼,凡事还要多听姑姑的训导。”
“我们是一家人嘛,姑姑肯定支持你。”
这时一个丫鬟端来一碗天麻粉。
“来,给太子盛一碗。”
李隆基尝了一下,赞道:“味道真不错。”
太平公主说:“这天麻粉补肾养颜,你以后要处理很多公文,很辛苦。这个丫鬟跟我很久了,十分乖巧听话,她叫小元儿。我正想送什么礼物给你贺喜,那我就把小元儿送给你,她每天可以给你调制天麻粉。”
“侄儿怎能夺人所爱呢?”
“这是姑姑的一点心意,你就不要推辞了。”
“多谢姑姑。”
李隆基走后,太平公主的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
……
太平公主天天和睿宗出入寺庙,拜佛念经。李隆基见父皇一面也难。这样睿宗就被架空,太平公主可以为所欲为。
太平公主的势力如日中天。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门下,文臣武将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李隆基只有姚崇、宋璟支持他。
在胡僧惠范寺庙里,太平公主上奏:“皇兄,我想推荐葛富顺为左右羽林军总指挥,他对陛下忠心耿耿,你看行不行?”
睿宗说:“此事你问过三郎吗?”
“问过,他同意。”
可怜的李隆基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
“和姚崇、宋璟议论过吗?”
“既然三郎都同意了,何必再麻烦他们二人?”
睿宗稀里糊涂地答应了:“那好吧。”
姚崇、宋璟一看这公文,大吃一惊。
姚崇忧心忡忡:“一纸文书就把四万精兵交到太平公主手中,到时她想废太子,那就易如反掌了。”
宋璟叹气:“太平公主是想当第二个女皇啊。”
原来太平公主已把葛富顺拉拢了,成了她的人。
“斜封官”横行,这些买官者多是不法商人,既然他们出钱买官,当了官就拼命搜刮民脂民膏,弄得民不聊生,外族趁机进犯,边关不稳。姚崇、宋璟纵然为贤相,亦无可奈何。
……
寺庙里,睿宗正在听惠范讲佛经。突然高力士报告:“陛下,宁王骑马摔断了腿。”
睿宗“啊”一声,他对这个孝顺的长子很关爱,说:“今日暂听到此处,改日再来聆听高僧指教。”
睿宗来到宁王府,看见宁王四肢完好,有些吃惊;高力士低头不语。
睿宗问:“这是怎么回事?”
从里面走出姚崇、宋璟二人。
姚崇、宋璟跪拜:“请陛下饶恕我们欺君之罪。情非得已,实在是十万火急。”
姚崇拿出奏折。
宋璟说:“陛下,突厥进犯,我边防将士因为粮草不济,幽州失守。”
姚崇说:“前几天,蒲州发生饥民千人抢官粮的事。”
睿宗大惊失色:“有这等事,如果不加制止,蔓延开来,恐怕是要失控啊。”
宋璟说:“我们已叫当地刺史恩威并施,已得到控制。但是这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
姚崇说:“现在是国库空虚,边境乏力,真可谓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啊。”
睿宗说:“这么严重,太子知道吗?”
宋璟说:“知道,但他也无能为力,因为有人把持朝政。”
睿宗高声说:“谁如此大胆?”
姚崇一脸凝重,说:“恕老臣直言,此人就是陛下的妹妹,太平公主。”
睿宗睁大眼睛:“怎么会是她?那怎么办?”
宋璟说:“只有一个办法,贬她出京城。”
睿宗说:“朕现在只有她一个妹妹,你叫朕怎么忍心啊?”
姚崇说:“陛下,为了大唐江山,只有如此了。”
睿宗回宫。
看着天上的明月,想到亲人分别,重感情的睿宗反悔了,他派人送给公主一封信。公主怒气冲冲:真是岂有此理,姚崇、宋璟这两个老东西,竟敢欺到我的头上,这不是找死吗?转念一想:这肯定是李隆基在背后捣鬼,也好,趁此机会,把他废掉。
高力士马不停蹄找到李隆基,说明情况,张说正在太子府中。
张说道:“事情危急,为今之计,只有牺牲姚崇、宋璟,陛下才会信任你。”
李隆基说:“他们的奏本我看过,贬公主出京的主意我也是同意的。此事责任在我,岂可诿罪于姚宋二相。如果追究责任,大不了我辞去太子之位。”
高力士接口说:“这样就刚好中了公主的阴谋。”
张说苦口婆心的劝道:“是啊,一旦你辞去太子之位,公主掌权,谁也没法阻止她。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姚宋二相性命不保。中兴大唐的宏图伟业,也将付之东流。”
李隆基说:“危难时找人顶罪岂是大丈夫所为,我怎能做如此无情无义之事?”
张说道:“义有大义小义,你是未来之天子,身负国家安危于一身,正所谓舍小义取大义,当以国家为重。”
高力士附和:“不丢车马,焉保将帅啊?”
李隆基双手抱头,十分纠结:“这个太子我不当了。”
张说连夜找姚崇、宋璟。
第二天一大早,李隆基去找睿宗,决心辞去太子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