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金箸不折节 佳节思骚人
玄宗听到威胁自己的帝位,背后直冒冷汗。但他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反而冷静下来。
玄宗微笑着问:“他还说什么?”
高力士大义凛然地:“他贪得无厌,还索要兵部尚书一职。”
玄宗低头思考,拿定主意:“传朕旨意,封王毛仲为兵部尚书。”
高力士疑惑不解:“他如此大逆不道,陛下怎么还要升他的职啊?”
玄宗说:“勿用多言,照此执行。”
王毛仲拜为兵部尚书后,更加不可一世。雄兵在握,谁敢犯我?
老天想要让一个人灭亡,必先使他疯狂。
某日早朝,百官分列左右。
高力士突然宣读弹劾书,说王毛仲居功自傲,拥兵自重,有不轨之心,违法乱纪,纵容部下马骑将军马崇正杀人等等,证据确凿,罪恶昭昭,本应处斩,然念其旧功,流放零陵。同时把王毛仲的四个儿子及与王毛仲友善的、握有兵权的葛福顺、唐地文、李守德、王景耀、高广济贬出京城。
王毛仲集团措手不及,糊里糊涂就被罢免了兵权。
高力士想:如果某一天玄宗回心转意,让王毛仲重新掌权,重回京城,知道是自己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依他的暴脾气,肯定第一个想杀的是自己,高力士心虚了,绝对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在自己身上发生。
高力士又进一言:“陛下,像王毛仲这样的权臣,党羽众多,丢了兵权肯定会怨恨陛下,要是他在地方招兵买马,联络旧部,怕是要谋反啊。别忘了,王毛仲就是以善养军马而受到陛下重用。陛下,斩草不除根,恐有后患,不得不防啊。”
玄宗下了决心,派人至永州将王毛仲缢死。
春暖花开,杨柳轻摆。白云悠悠,鸟儿弄喉。
玄宗饮着美酒,心情很舒畅。
他问武惠妃:“今天天气很好。惠妃,朕问你,你可知道这阳春有脚?”
惠妃不解其意:“臣妾孤陋寡闻,请陛下赐教。”
玄宗得意地说:“阳春有脚啊,这是老百姓表彰一个人。他是谁呢?他就是当朝宰相宋璟。朕昨日微服私访,只见市场上的货物琳琅满目,一问价钱却十分便宜,这都是宋璟之功啊。力士,即传宋璟入宫,朕要赏赐他。”
惠妃当然不会错过任何拍马屁的机会,说:“这都是陛下慧眼识英才啊。”
宋璟前来面圣,玄宗赐坐。
玄宗说:“力士,取朕的黄金筷一双,赐予宋卿。”
宋璟慌忙跪倒:“臣不敢接受。”
玄宗问:“这是为何?”
宋璟说:“启奏陛下,北魏时曾规定,上自王公下至百姓,不许私养‘金银工巧之人’,私造金器者是犯法的。这黄金筷是皇宫专用的,臣不敢违法。”
玄宗哈哈大笑:“宋卿,朕赐你黄金筷,是表彰你的为人就像这黄金筷,正直无私,百折不断。这不算违法吧?”
惠妃马上接口说:“不违法,这怎么能算违法呢?”
高力士恰到好处地说:“是呀是呀。既是陛下美意,宋相国就收下谢恩吧。”
宋璟只得恭恭敬敬地收下。
宋璟这位“守法持正”的老臣,并不敢以金箸进餐,仅仅是把金箸供在相府,随时激励自己,不忘玄宗的知遇之恩。
端五节。
玄宗说:“朕久居宫中,今天想与民同乐。”
宋璟说:“好啊,可到江边看赛龙舟,那里最热闹。”
一行人微服来到江边,岸上站满了人。
三只龙舟整装待发,上面坐着数名青壮年,光着膀子,露出结实发达的肌肉。
主持人说:“洒粽子。”
岸上人纷纷把各种各样的粽子投入江中。
玄宗说:“这个朕知道,是祭奠屈原吧。”
宋璟说:“是啊。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途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国破,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可悲可叹啊!”
玄宗说:“屈原生不逢时啊。”言下之意,如果屈原遇到自己,断不会有此命运。
宋璟继续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玄宗说:“一个人为国为民,百姓是不会忘记他的。”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健儿们奋力划桨,动作一致,激起一片片水花。
岸上鼓声震天,人们卖力的喊着各种口号。
宋璟小声问玄宗:“陛下看哪一队会胜出?”
玄宗说:“朕觉得中间一队似乎要强一些。”果如其言,大臣们不失时机的恭维,玄宗很得意。
宋璟说:“臣有一建议,陛下你想一想,你的生日是八月初五,而端五节是五月初五,这样冲撞了,不好,可以改一改。”
玄宗问:“改成什么好呢?”
宋璟说:“可以把端五的‘五’字改成‘午时’的午。”
玄宗问:“这有什么说法吗?”
宋璟说:“端与初同义,晋代成书的《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五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
玄宗很高兴:“就叫端午节。朕即昭告天下,以后就称端午节。”
玄宗回到宫中,大宴群臣,赋诗一首: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