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 第115章 将歉收

第115章 将歉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本是很寻常的一天。

夏季天很热, 但田垅上依旧有来来往往的佃户,麦苗是农人的命根子,每日总有人来巡田, 二狗子也是巡田人中的一员。

有本事的人总是令人叹服的,二狗子走在这条划分了颜色和区域的田间小路上,总能听到某些人对陈大人的推崇。

‘你看这苗, 长得真好!’

‘结穗了,结穗了!’

‘真不错啊!我们今年能分多少粮食?’

‘我已经和我媳妇说好了, 今年卖了粮, 给我那儿子说个媳妇。’

虽然庄子上的佃户过得不错,但……人为佃户,无恒田, 要讨老婆,总是比正宗的本地农人要难一些的,这时候,佃户往往要出更多银子,吸引别的女子。

二狗子心里哼了一声,这些人想的真浅。

他觉得自己想的, 与路上的其他族人不同,他看见的, 是更光明的未来——

前些日子和老友陈二根小聚,他满脸笑意, 说跟着这边施肥, 家里的田也长得分外的好!青苗一茬一茬,今年铁定是个丰年了!

他为二根而高兴, 二根喝着米酒, 红着脸说:“岂止是我, 整个农民都要受益!这法子不难,东西也好学……用了就能增产,粮食就要多起来了。”

“到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余粮了!”他说:“以后也不会有那么多人逃荒了。”

老人家是见过苦人的,很有感慨。

他的一番感慨,也让二狗子茅塞顿开,是啊,他忽然像是触碰到了一个壁垒,明白了一件自己一直很好奇的事儿。

陈大人一个书生,听闻还是进士老爷,经常被皇帝召见,怎么会来搞臭哼哼的人肥,来种地呢?

因为,他种的不是皇庄的地,而是天下人的地。

他很快走到了自家田边,轻哼着歌,麦穗啊麦穗,快点弯腰吧!

他带着草帽,用手感受田间土壤的湿度,推测下一次浇水的时间,隔壁不晓得谁家懒汉放了两个十来岁的孩子看田……

他们知道看什么啊。

果不其然,俩孩子叫着要数田里结穗穗苗的个数,看看谁选的麦苗穗多,二狗子嫌俩孩子饭多吵吵,但又眯着眼睛,享受着此刻的热闹。

没错,他就是个爱热闹的人。

数着数着,忽然,耳畔传来了一句高昂的‘啊’声,伴随着见叫声,还有男孩了一句:‘有虫子’!

种田的,谁没听过这句话?谁不知道这句话的重量?二狗子当即变了脸色,奔向了隔壁的田,粗糙的手掌拨开绿色的麦穗,很快,星星点点的‘芝麻’映入眼帘,他脸色大变,快速奔回了自家的田。

只是随机扒开了一株麦苗,他感觉自己眼前的一切都开始旋转了。

又一株,再一株,换一亩田——

二狗子眼前漆黑,但他还忍着心里的一点理智,跑着去了庄内,陈大人办公所在处,快速通报了今日乃至本月最大的消息,麦苗,害虫了。

……

虫害传染得到底有多快?

当日下午,陈延便安排了大量佃户开始检查,他黑沉着脸,脑海里闪光空白了一瞬。

陈延不是真的农科学子,他知道追肥对于小麦有用,还是基于杂书以及某本纪实派小说。

明明先前调研,这边小麦虫灾犯得比较少,入地之前也打过病虫害,怎么……怎么一切来的这么突然,就在收获之前。

他心里像是悬着一块大石头,一时甚至分变不了,这场虫灾,到底是不是意外。

在庄子里的佃户检查田地时,他把叶家的家仆叫来,去了上边的陈家村问麦苗的情况。

-

最坏的结果出现了。

庄子里是个分组,百来个区的麦苗,基本都染上了这种虫,区别在于有的多,有点少。

下面人声鼎沸,议论纷纷,陈延意识到不能让大家全部聚在这里,他立刻下令让佃户们先回去,一切先按之前的秩序走,然后把自己先前搜罗来的田把式全部聚集在了小屋里。

通体青色,唯有穗泛着微黄,即将丰收的麦穗被搁在桌上,八九个穿着褐色衣衫的老农围在麦穗的旁边。

“可有人见过这种虫?”

有人摸,有人凑近看,许久,终于有个老农出声:“草民见过!”

陈延坠着的心提起了些,“是什么虫?”

“这虫也没有定名……草民只先前见过。”这虫有些稀有,不多害,但人活得久,总是能见到各种东西的。它一般在小麦结穗时出现,依附于叶片、麦穗底下,以吸食小麦浆液为生。

陈延听到吸食浆液为生,心就跌到了底,果然,老农很快说,这虫最大的灾,就是减产。

被吸食过的麦穗将不如之前饱满,以至减重,更甚者会直接空穗,若控制不得当,整亩田都将作废。

一望平摊的种地之途,突至一浪,便是滔天巨浪。

陈延的心跳声几乎如擂鼓,但他面上还是定着:“老汉可有化解的办法?”

“这?”那老人家有些迟疑,“那是看我家里人治过,虽有成效……但还是会减收的。”

这么说,减产已经成了必然。

在这个老汉儿说完后,又有两个人捏碎了虫后,附和道:“这虫只要出现了,就算治好了……被吸干了的麦穗,也恢复不了了。”

开了半个下午的会,陈延了解了目前的情况,当机立断,先让几个老农筹备着灭虫,又叫来管事,叫他下去问问,可有人有经验对付这种虫。

一套安排下去,陈延额边已有细汗,这时候,派出去探查的人也回来了,作为叶府派给陈延的家仆,又被陈延点中,这仆从是有几分智慧、有些眼色在身上的,他明白主子种田之重人,十分焦急地说:“少爷,我去问了,陈家村那边好似没有虫害。”

“我知道了。”

这一刻,陈延的脑子里过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这些虫,可能是什么时候进入庄子里的?

是沤肥的粪,是浇田的水,是巡田的人,还是当初的种?独一份,在此刻,到底是哪里出的问题?

是天灾,亦或是人祸?

在急询之下,庄上亦有种田老手站出来,拿出自己治虫害的办法,但无一例外,都说:救治有法,但减产已无法。

……

陈延连夜入京,向陛下报备此事。

旦日,此事便传遍东门街,数人惊起,砸了茶杯。

陈延马不停蹄赶往京郊,此时,庄子里已经开始灭虫之战了,据某个有经验的老农说,这样的灭虫害喷洒要持续大概半个月的时间,一般都能把虫子消灭掉。

他站在田边,随意扯了一株麦苗,目光细细盯在上面,据说,只要是有虫卵的穗底,麦穗里的浆液便会被吸干,他手上这朱麦苗,底下大约有1/3的麦穗都有虫点,那就意味着——

陈延闭上了眼睛,第一次很无力。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刚出消息,便成定局,他也不是真的农科专家……虫,他是真不认识。

现下心里千头万绪,只能等天子彻查农庄,调查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陈延知道,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假若所有田都歉收,他必遭弹劾,许多搅弄混水的人,只看结果。

-

傍晚,京郊的庄子来了一架低调的马车,陈延见来人后,迅速换了衣服上了马车。

赶在关城门前,他们悄悄驶入了叶府。

今夜,叶衡、叶问在书房内等着陈延。

随意打完招呼,叶衡便问起:“田间如何了?”

陈延摇头,“歉收已成定局。”

“这……”

叶问看着陈延,昔日如冠玉般唇红齿白的少年郎,如今皮肤已成了微微麦色,陈延肉眼可见的瘦了、好友的努力,他看在眼里:“到底怎了,先前秀秀不是还说好好的?”

“现下还不知。”

叶衡也皱起了眉,“如今快到秋收,到时候收粮朝野都看着……”

陈延本就是破格提升,田没种好,他就会被攻歼:净整些没用的事,他把歉收的原因推在虫害上,那些人只会说他狡辩,更甚者,可能说他就是看堆肥无用,怕担责,所以自己弄了虫子来。

“可施肥是有用的!”叶问沉声,“青菜、萝卜——”

“你也知道是青菜萝卜。”叶衡摇头,“难再有第二年的机会了。”

若此次失败,陈延必定下台,介时新人上台,只消用陈延的法子继续种一年……大丰收,功劳便直接转嫁了。

“不能保二弟再种一年么?”

叶衡:“博弈只在方寸之间。即使能留,也是二位。”

他望向陈延:“所有田都歉收了?可有种得好些的?哪怕只有十几亩,有十几亩,可争第二年。”

只要有高产的,那就说明方向是对的,那就是拿出了成绩,便可期第二年再种。

这——

未秋收之前,陈延也打不了保票,但他觉得难。

满庄心血,一朝被毁,陈延甚至来不及为田伤心,就被卷入如此权谋之局,他一直想做一个纯臣,一个实事之臣,但……

他有些低落,“具体要再等一月左右,虫灾消后,农人才能再测。”

“那便先等等。”叶衡说着,见青年低沉,便出声宽慰:“你赤子之心,陛下心中有数,且法已出,必落于民,利于民,你做的很好。”

陈延笑了笑,有些苦涩。

入城了,尽管叶家父子再三挽留,陈延还是回了自己家休息,许久没有回来,有些逼仄的小院落落了些灰尘,他躺在木床上,深深叹了一口气。

是他大意了。

昔日不曾想过有这样的给田下毒之事,如今回想,却觉得处处松散,到处都给了那些人机会。

翌日,散朝后陈延听叶府来讯,说昨日他们三人所议之事已有苗头,今日朝上便有人弹劾他,说他许是‘监守自盗’,瞧着麦苗不行了,搞了虫害出来。

亦有人为他说话,说什么:陈延好歹也是读书之人,翰林出身,怎么可能做如此品行败坏之事,可能就是害了虫,并表陛下,田法一事兹事体大,实不应选一年轻人挑此重担。

一夜之间,山雨欲来。

而他手握之牌,已损过半,难掩风波。

难不成,真到了死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