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 第146章 支柱产业

第146章 支柱产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阿完沟是百理府下属平风县内的一个小山村。

因为处山边险要之地而得名, 村里大概有二百户人,是县内比较大的一个村子。

不过此村虽大,但内间人并不富裕, 一是靠近山边,这里的良田不多,不能仰赖耕地,就没有恒产。村上虽然壮年多, 但说要出去做点工那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平风县穷, 没什么生意吃饱了撑的还需要请人。

说来缺点多多,但阿完沟的人口结构还不错,则是因为村里的壮年靠山吃山,有一手好的狩猎技术,女子也有一双大脚,精通采集,食物的供给没有大问题。

为此, 阿完沟的人是感到自豪的。

可上山, 不是每个季节都可以的, 所以每年冬季,都是阿完沟人最讨厌的季节。

村子里,一些孤寡老人、以及家里壮劳力少,孩子们多的家庭, 极易在冬日里崩塌。

譬如这张小猴一家。

张小猴家世代在阿完沟里生活, 他父母叔伯都在的时候,张家也是个繁盛的大家族, 奈何在他十来岁的时候, 父亲进山狩猎被老虎咬死, 阿姆采集的时候听到这个噩耗不小心滑下山坡,都没了。

一个叔伯也因为和老虎搏斗,一个伤了手,自此进不了山,另一个叔伯蒙张小猴他爹的救命之恩,咬着牙进山,从嘴里抠出一口粮食养大了小猴,给他娶了一个媳妇。

眼看着日子要越过越好,小猴的媳妇怀了孩子,一胎一女,过不久二胎又生了两个崽,孩子们刚出生的时候,小猴是开心的,但开心没几天他就蒙了。

因为没有大人帮衬,三个孩子太难带了。

媳妇带人,就不能去山上采集,三个娃子,托付给别人带,采集所得的物资,得给出去一大半,累死累活也存不到什么粮食。

他一个人进山,就算每次拼尽全力,也只有一些小猎物,别人能卖猎物,他因为家里孩子太多,得吃上一点,卖得都少,春夏秋,有收入的时候尚能维系生活,但眼看着冬日将近——

人家屋檐上的干兔子、干鸡,地窖里的洋芋、干蘑菇和干耳子能溢满,他们家里,半空不空,小猴着急死了。

“要不,去借一点?”小猴媳妇也是满脸苦涩,“总不能三个孩子……”

“不行。”张小猴摇头,“媳妇,不是我不想借,是没人会借这么多,大伯家的牛子哥也成亲了,家里也有孩子。”

明日无比暗淡,为什么想吃一口饱饭,想活着都这么难呢。

“我还是多去山里转一转,要是能趁落雪之前打到一头大的猎物就值了!”

“当家的,太危险了!”妇人制住他,但力气不大,他们心里都知道,如今上山很危险,但颗粒无收,也很危险。

张小猴拿着父亲传下来的长镰刀进了山,山神是眷顾他的,这样的日子,他竟然在山上逮住了一只兔子,但山神也是残酷的,仅有一只兔子而已。

为了更好的挺过冬天,张小猴决定带着兔子进城,换一袋子土豆回家。

勒紧裤腰带,等等吧。

到城门,他发现今日的平风县难得热闹,他有些开心,人多,兔子能卖个好价钱。

但在摊位上蹲了好久,发现人来人往,兔子无人问津,大家都在看那告示之后,张小猴攥紧了兔子耳朵,凭借着高大的身躯挤进了人堆里。

一进去,大家好像在看一张告示,可是他不识字,开口问了一下旁近那好像识字的大哥,对方叽叽呱呱说的话,他听不懂。

大概是别个村的。

就在张小猴觉得这东西没意思的时候,后边一个熟悉的乡音,在嘈杂的人声里,断断续续念着:‘招工、种田,包吃住、月资300钱。’

他低垂着的眼睛瞬间抬起,目光里好像燃烧着火焰,立刻挤到了老乡身边,问:“老哥,招工吗?哪里招工,到底干什么,是一个月300大钱?不是半年?!”

“是倒是,不过……”这个念的人挠挠头,“感觉不是真的,招人去百理府种田,这么多钱,还用找我们这里的?”

“这可是官府公文?”

“怕就怕是拖人去徭役。”

“啊,徭役?”人堆里似乎有人这么应和了一句,但此刻,张小猴脑子里只有那三百大钱,徭役什么的,他完全不在乎。

挤出人堆,把自己的兔子卖掉之后,他马不停蹄去了那什么县衙。

很快,木师爷的人接见了张小猴。陈延怎么也没想到,因为百理较穷,且识字人不多,十里一乡音,所以他要求的各地民夫,木师爷操作起来有些困难。

这对小猴来说是件好事,他随意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力气和细心,立即就被选上了,这么简单……此刻,心里大条如张小猴也觉得有点不正常了。

他张口想要说话,那小吏抬头看他:“还有什么事吗?”

“就就是官爷,我们什么时候去百理?”

“两日后就启程。”

这么快,他脑子里有些空白,有些支吾道:“是这样的官爷,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丁,这次报名来得匆忙,家里还没安顿好,这……孩子多,能不能给一个月的钱?”

他说着说着,脸已经红了,这样的话能说吗?这官吏该不会打自己的鞭子吧?或者不要他了?不要也好,张小猴感觉自己有点后悔了。

但没想到的是,书吏看了他一眼,再看了一下近来收到的人,很爽快同意了,并给了他五百大钱,叫他后日准时到府衙里来。

张小猴捧着钱,有些晕晕乎乎除了县衙,小吏也不担心他敢爽约,文书户籍在这里记着呢,再说了,这么好的待遇……为何不来?

话说另一边,拿着钱回家的张小猴在见到媳妇之后直接泪洒当堂。

他不知道自己要去什么地方,只感觉是‘舍生’之地,一把泪包着:“有这些钱,也能过了这个冬日,我看那官差讲点道理,就算是徭役,明年夏天我也回来了,媳妇你好好看着孩儿们。”

“相公——”

在家等待的妇人们眼中含泪,仿佛丈夫要一去不回,而这样的一幕,在百理府许多贫困的村子内上演着。

-

百理府城郊农庄内。

肥已发酵,苗刚出,是时候要施肥了,这个时候,庄子里已经陆续来了一些民夫,这次庄子,陈延没有直接管理,而是交给了二树。

学了这些年,二树识字、又参与过京郊农庄的管理,对百理农庄,可以说是得心应手。陈延只要每日来看看就行。

而被运来的民夫,一开始晕晕乎乎,感觉自己可能要上断头台之后,很快住进了庄子边的茅屋里,临时建的,肯定不会特别好,但也宽敞、有床,每日上工……

说实话,种点田而已,能有多累,关键是,每日包饭居然是真的!?

有小米、有玉米棒子、菜种类虽少,但偶尔也能荤腥,这,每月还给钱,这?

大善人降临百理府吗?

大家不明所以,但都十分感激这个庄子里的头头,也就是知府陈大人。

每次陈延一来,都能收获无数人敬爱的目光。

“少爷。”二树还是习惯称呼陈延少爷,“田里的苗情况很好,您说的果然不错,这边的土地比京城那边更肥,这样追一追,田地里的苗比之之前在京城也差不离了。”

“嗯,好好弄,蔬菜之类的也可以种上。”

“好。”

在庄子里转了一圈,陈延看着众百姓的状态,心里颇有成算,他准备等明年夏季收获之后,让这些人去家乡宣传人肥+草木肥耕种。

都是年轻壮人,可不要让他失望啊。

确认百理农庄的事已经定下来之后,陈延去那边就少了些,只在某些作物节点会过去看看。

自九月之后的冬季,陈延在府衙内花的时间比较多,他在府衙内做了一个舆图,对百理府现存的一些县衙、村落地点,进行了一个摸排。

在具体摸排之后,他发现这样建称落村,是很不合理的。

地广人稀,太散了,而且良好的平地荒田旁没人,山边竟然集了那么多村,这合理吗?者不合理。

得改,反正本朝对户籍府内流动管理不言,他得想些办法。

陈延在百理府城旁圈了几个圈出来,远的不说,近的,这里就很适合挪几个小村庄过来。

除舆图之外,陈延还深耕于一个重点,那就是民学。

先不管治下科举(毕竟这个没有十年见不了功夫),民学得先办起来,教他们如何种田、如何建造木房屋、如何抵抗湿气……

还有什么是能引发众人学习热情的呢,陈延思来想去,又加了一个,教百姓如何制造干货。

众所周知,百理类云南,红伞伞白杆杆的诞生之地。

但是推学是要钱的,光府内财库上的钱,只够开个头,后续肯定跟进不了,所以,还得开源。

开一省之源,寻一府之长。

如江南,江南丝绸、美瓷,淮浙漕运、盐铁,亦或是靠矿、靠商路、靠离经济中心近,而令府内经济焕发生机。

在百理,能靠什么呢?

陈延凝神,面前的纸上有许多当地的特产。

菌子。

一是靠卖干货,陈延觉得这其实是一条好路,但困难也多多,首先菌子不是自己种的,去山上采,就意味着量不能保证、品质不能保证、种类不能保证。

小批量卖还好,想让这个当支柱产业,三个字不可能。

划掉。

第二则是茶。

在后世,普洱之美,天下皆知,但在这架空的时代里,普洱之美还没有传出去,但这也不是上选。

因为被蝴蝶了,现在百理府还没有与茶相关的产业,要做这个,必须全套调教人出来,也得联合程瑞,进行炒茶。

也有风险,那便只能是最后一种了。

一种只要做出来,就能流通于世,打开大名市场的上选品。

上可包装入豪堂,下可亲民如贫家。

三选,甜菜。

朱笔一圈。

就让甜,来为温暖闷燥的百理府,吹来第一阵清爽富裕的风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