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 第147章 工坊

第147章 工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陈延又在百理府城郊接近乐云县方向开了一个大农场。

这是一个专门的甜菜工坊, 因为陈延到百理府没多久,就在下属地农庄视察的时候,看见了种在田边的甜菜根。

他问起附近的村民, 村民言:此物食之味甜。在买不起太多肉和菜的时候, 勤劳的人们会把甜菜根和麦、豆子蒸在一起,添加一些风味。

百理原本就是有种植甜菜的习惯, 有旧例, 便有存粮, 再添点钱,这工坊便开起来了。

研究甜菜之糖、包装、售卖, 这对于陈延和整个百理府来说, 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此一事,陈延把它们托付给了茵茵。

-

“我啊?”姜茵茵向来是个自信人,“可以!我立刻去接管,日日盯着,绝不堕你的信任啦!”

陈延:……

恐怕过不久,又只能在晚上见到精力充沛的夫人了。

“不过那红色的甜菜根也可以制糖吗?”本朝流行的糖,大多数是由蔗提取的蔗糖,色白,无杂质的糖十分昂贵,可以说, 至少是小资阶级才能消费和享受的,如果像陈延说的这样, 可以大量种植的甜菜出糖率也高, 那糖很有可能走入平民餐桌, 成为一道佳肴。

陈延点头:“是可以的, 不过具体的方法还需要娘子探一探。”

她笑着应和,二人谈完公事,她眼神晶亮,猛地往前一扑,把进来忙于奔走,身体‘纤弱’的陈大人压在床榻之上,亲了个花枝乱颤,甜蜜说着:“我便知道你是看我近来无聊,为我寻事。”

“相公,你放心,我必让这糖铺铺满大名。”她眸子里像是燃烧着火焰,像极了黑夜中引人驻足的明灯,火光灿灿,陈延亦忍不住为她这种飒爽沉沦……

一夜妖精打架。

陈延早起时状态难得很好,用完早膳,看了一眼还在睡梦之中的小煤球,陈延换好衣衫就去了府衙,日前府衙还是有些政务需要处理的,约莫花一个时辰处理好衙门里的事之后,陈延便骑马去了农庄。

如今已是春日了,时值二月,农田里的麦子已经长出了青绿色的苗,那葱葱郁郁的苗亭亭立在泥土之中,已让有些种过田的百姓开始疑惑了……

这,这麦苗,是不是过于茂盛了?

他们偶尔夜间会和一起上工的人谈谈此事,但其间有些人是靠山吃山党,不怎么种过田,便一知半解道:“可能是百理州府这边的田更肥?”

谁知道呢,或许……吧?

也有人说,“或许是我们施的肥的缘故?”

此言一出,即刻被人反驳,“怎么可能,就是一些人的**和烂叶子,我瞧还是肥力的问题,我们在村里,哪里耕过这么平的田,浇这么多水,有这么多人精心伺候。”

这话得到了很多人的附和,很快,又有民夫在忧虑:“但我听二树管事说,今年六月,这麦子就收获了,他说不知道明年还要不要人做活,我们这……”

干过这么好的活,谁还愿意从这个庄子里离开呢?

谁也不想提及这个话题,大通铺里瞬间寂静了下来。

“还是先睡吧,明天还要做活,干一天是一天,工钱和饭又不会少。”

因为在路上穿过了一个村落,陈延到农庄的时候,已经是庄上农户们的用餐时间了。

虽然府衙的存银不多,但庄子在吃上是没有亏待过农户们的,所以陈延来,看见的就是大伙儿捧着饭碗在田边大快朵颐的样子。

二树同他见礼,那些农户心里敬他,但不敢离得太近,只遥遥行礼后,缩在一边边看着陈延,然后不知道在讨论什么,他们看着陈延,陈延也和二树一起望着他们。

“少爷,您是来看麦子的吗?”二树指着后边的田,“麦苗绿了,长势很好,虽然肥不如之前在京里追的,但是苗量比京郊的还要好。”

他边说边感叹,“你说的果然是对的!百理府这边的土地肥力,比京城好上太多了。”真不知道,今年这一波时间充足,堆肥完全,全部按照之前种植日志走的春小麦,收获的时候,会是何种光景。

那一定是丰收的美妙日子。

“这里的确是种植的好地方。”陈延:“不过二树还需关注虫害……”

“我晓得!少爷放心,我会派人紧盯着的!”他们可是吃过这一堑的人,可不能再在这儿丢跟头。

二人谈着,陈延的目光止不住落在人堆里,“二树你瞧前面,觉得从去年至今年,这些来的百姓有什么变化?”

啊?

二树没想到少爷第一问不问苗问人,他对这个就不太敏感了,昂头一看,有些不确定地说:“好像都壮了些?”

伙食好,这些人也就开始的时候小心了一些,后面都是敞开肚皮吃的。看着就越来越结实了。

“不。”陈延摇头,含笑道:“我说的不是他们的外貌,是他们之间。”

“二树,你有没有发现,这些百姓的关系看上去比上年好了许多?”

这一问,直接把二树的记忆拉到了去年冬日。

去年,庄子上的百姓们刚到,虽然每天吃住、谁在一起,但他们不跟京城那边的百姓一样,在一起,就能很快熟络起来。

好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都埋头干着活,吃饭的时候坐的地方泾渭分明,谁和谁都不说话。

“好像是。”这么一提二树也反应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就突然熟络起来了。”

陈延看得分明,“是从他们都会说几句官话之后。”

他突然从这件事情里抓住了一个小点,百理宗教之间、各族之间分歧巨大,互不相通(这里包括不通商、不通婚、不通友),会不会就有语言不通的因素?

陈延觉得,应当是有的,所以,想促进百姓互通、搬迁、互市,再细细了解一下各处的情况,推一推官话的教学,也尤为重要。

这是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的基石,眼前就有许多真实的、来自各地,具有许多差异性和代表性的个体,陈延觉得这种机会不能浪费,便径直往前,挑了个人在他面前站定,同他谈了起来。

起先百姓们不知道陈延要干什么,发现官老爷纡尊和他们讲话之后,几个粗手黝黑的汉子手忙脚乱,话都说不全乎,十分磕绊,还是二树过来缓和气氛,加之陈延看着温文有礼,对话才进行了下来。

两方的谈话涉及多个方面,陈延问了包括地产、民收、人口、存银、集市等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

几个汉子讲着蹩脚的话:“地产不丰,不太会种……”

“我们族靠山,不种地。”

“不谈什么收成,不过我们村还行,有些力气的人饿不死。”

“家里娃娃多,不过不是每个都养得活。”这其中原因很多,小娃娃喝奶,粮食紧缺,妇人要下奶得来点营养物品,若是春夏,山上的野物供着,皮毛能换些东西来,孩子就活了。

若是冬季,没奶,小娃娃也只能吃些糊糊水,能不能活,就看天命了。

人命崩逝,陈延听得心头一坠,但见众人对此习以为常,心中一叹。即使是在这样的和平年代里,对于他们来说,活着依旧很艰难。

“至于集市。”一些汉子挠挠头,“不太去,没逛过,我们都是去卖东西,不过生意不太好。”

这点陈延有所预料,他又问:“那你们在本地集市买东西,用钱多,还是以物换物多?”

这个的答案很多样,陈延总结了一下发现,距离百理州府近一些的地方,用钱比较多,越偏僻,越是以物换物,张小猴讲:“因为,用钱买,算不通。”

不是一个族的,对于量的措辞和理解不同,花钱买东西容易出矛盾,大家一般把物品直接放在摊子上。

“……”

难以想象,现在已经是大名了,还有的地方没统一度量衡!?

又拉了些家常后,陈延得到了许多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和二树商量好春耕的事情之后,骑马离开了。

这些上工的百姓这才冒头,有的人和二树混的稍熟,敢开口问一句,这主顾是谁?二树想到少爷的计谋,也不遮掩,道:“我家少爷是百理府新上任的知府大人。”

此言一出,在场之人无不惊呼,竟是知府?

“知府大人竟然这样平易近人……”

议论声嘈杂,大家都不敢置信,二树顺路又宣布了春耕的消息,“春耕在即,近日大家可能会多干些活,大人说了,春耕的3月和4月,每人涨200钱的工钱。”

登时,大家的脸上充满了干劲。多干少干,那不都是干吗!钱能多!怕什么!

而且,春耕的话至少得7月、8月才能收尾吧!又能多领两个月的工钱了!一个中午,好消息接二连三,大家的干劲十足,是前所未有的快乐。

而这边,匆匆赶回府城的陈延揉了揉额头,叫来了府中办事较稳的刘师爷。

这位刘师爷是个脸僵之人,虽是举人,但因为不会摆好脸,年少时在京内也没谋到什么好差,娶了个百理府的妻子,后来仕途不顺,兜兜转转跟着前任知府来到此地,做了个老师爷。

他不太擅长谋划,但的确是个做落实事的人,不搞虚头巴脑,也曾想在一府之地施展自己的抱负,然而——

人欲勤,上官怠。

他也逐渐自我放逐了,直到新的知府前来!

陈延陈大人!他曾从朝廷的邸报上看过他的名字,年纪轻轻、出身农家,身负大功劳的清廉官。外放,肯定是来做实事的吧?

他满怀期待,陈大人也果然如他预料的那样,人落地之后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昔日里懒散的府衙被他整顿得令人耳目一新。

人人有事做,他也不爱摆官架子,不搞虚礼,排班什么的张弛有度。

刘师爷对陈延的每一个安排都是佩服的!他虽然脸僵,但内心每一日都在为陈延唱赞歌!

来吧,来吧,来百理府发展农业把,他了解过陈延已经成功过的人肥种植,对陈延在百理大搞农业欢呼雀跃,快把粮仓填满吧!

但……

亦有不好,陈大人可能是在户部待过,花银子豁达惯了,以至于让他这个管着府城账册的人十分无奈。

推学、搞什么书塾、弄各种学堂,好事是好事,他岂会不知道,但这些都得要钱,又没钱!

不知此番前来,陈大人是不是又要叫他支取这州府内的银子,这,这,实在是不多了啊,他得劝劝。

刘师爷冷着脸如是想。

“大人!”刘师爷年约三十五,许是年少郁郁不得志,他长得也有些苦相,不过陈延和他共事了快半年,有些了解这位师爷的内核,便笑眯眯叫他坐下,“刘师爷,先坐。”

“大人,您有什么事还是直接说吧。”他愈发显得愁苦了,“属下外间的事还没做完。”

“哈哈,师爷不必紧张,此次不是什么大事。”陈延话刚说完,刘师爷松了口气,就听到他加了一句:“我们在先前要推的塾学里,再加一个人人都可以来的百理官话教学和计量教学怎么样?”

陈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比如编纂一些常用词的教材、准备一些统一的称,在教学的过程中推行一下钱币、重量的强调,为将来州府百姓互通打下基础。

这是极好的,但——

刘师爷额头的汗都快滴下来了,“这,大人,若是开了这样的班,我们的塾学必然门庭若市,但依您先前所说,不收取资费……府内的钱财可能不太宽裕。”

陈延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这个困难,“师爷放心,银子很快就会有的,此番叫你来,便是令你同木师爷商讨商讨,先出一本预教书。”便是类如三百千这种,难度更低一些的启蒙书目,“叫几个秀才连着一起编撰,无须高深,只求易懂即可。”

若只是第一步,倒花不了什么,刘师爷点点头,“属下明白,我们会尽快写出来的。”

那今日传达的任务,差不多就结束了,但刘师爷手捧着茶杯,余温落于手中,他不想立即离开,瞅了一眼陈延还算平和的面色,终于硬着头皮问出了自己已经想问了三个月的问题。

“大人,属下有一事想向大人请教。”

在整理资料的陈延抬眸,见他面色沉肃,搁笔,“刘师爷有何问?若关公事、府内百姓之事,无须避讳。”

“是这样……”

“大人自今年开春起,便言府内会有银。”刘师爷嘴里略有些发苦,小心翼翼抬眸问:“这,这银?可是大人自内要到的,等着下拨?”

反正百理府自己是没银子了。

“不是。”陈延摇摇头,“今年户部拨银大抵会与往年差不离,办了塾学可能能要到一些。”他报了个数,“这么多能有。”

刘师爷惊呆了,就这么点!?

“那依大人所言,今年拨银不多,那,那这塾学、各种政策所需之银,将从何而来?”总不会是……大人自己掏钱?

个人之财,即使散尽,在一府之土前行的经济战车面前,也是杯水车薪啊。

“倒也不是。”陈延听闻茵茵那边在‘甜菜基础制作手册’的指导之下,已经制作出了第一批半精糖,想来过不久,便能上市开卖了,所以他提前向刘师爷透露:“银来自于百理府本身。”

刘师爷:???

所以,花出去的钱是真花了,后续的钱还在前来的路上!?这怕不是在开玩笑!

他懵了,惊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