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穿回原始社会搞基建 > 税官田官和盐官

税官田官和盐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如今城邑中,没人比陶夏更知道怎么种地,但她也不是农学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但夏天收完麦子后,要先浅耕灭茬,再深翻炕土的常识还是知道一些。

现代农业,可以在收了春麦之后种上玉米、豆类、薯类、棉花、花生这些。

如今玉米、薯类、棉花还没被发现,只有豆子和花生可以种。菽豆一般与麦子相伴同种。

陶夏担心秋天收获时间紧迫,贻误冬麦的播种期,没有其他作物比麦子更能高效率地填饱肚子,除了另一功勋作物——水稻。

于是她只开出零星几块试验田种上花生,记录下收获时间,以后就知道能不能把这段时间用起来了。

大部分的土地还是仅仅做了平整、灭茬、施肥的工作。

趁着秋高气爽,人们还要出一些徭役,去城邑修补茅草屋顶、挖掘壕沟中的淤泥、清理厕所中的粪便、堵塞一些将要退水的河汊、从臭烘烘的沤麻池中捞出沤好的草麻、加固城墙、采摘大量的榛子橡子等等工作。

在这期间,陶夏还做了四件大事,第一件事头等紧要,那就是任命收税官,去各个部族、野民村落收缴需上缴城邑的公产。

陶夏完全能够预料到这个收税官,今后大概率会被各族的聪明人腐蚀掉,所以谁来做她毫无所谓,便决定采用各部族推举再公开抽签的方法来定最终人选。

最终是一个陶姓部族的比陶夏大一点的小舅舅担任了第一任收税官。

陶夏让人教会了他如何使用石秤,又将各部族需上缴的清单给他,意味深长地嘱咐道:“陶云,你可以再征募十个人作为你的助手,陪你去各处收税。城邑给你了收税的权力,同样如果你犯了错,让城邑不再信任你,你的权力也会被夺走。”

陶云双眼发亮,兴奋地允诺下来。

他用了十多天时间,收缴齐六族的粮食,便又来到野民村子,由近到远,一村一村扫过去。

城外的野民早早便做起了准备,因为按照当初的约定,这些野民要缴纳的不仅仅是粮食。

根据人口数量,在冬天第一场雪之前,需要每人缴纳五支桦树杆和鸟毛,用来做羽箭;每个村落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木柴,需要他们用三天的时间去上游砍伐,沿河放下来作为城邑公产;需要准备一些滤酒的茅草、一定数量的兽皮……

等税收全部收缴完,陶云已经成为整个城邑内外,最让人讨厌的人了。甚至有时候走在外面,会被女人吐口水,被小孩扔石块。

陶秋怜悯地看着陶云的背影:“姐姐,你看他好可怜。本来以为收税官是个好职位呢,没想到这么招人记恨。不像田官,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各个部族、村子都恨不得把田官贡在自己院子里呢。”

陶秋口中说的田官,就是陶夏干的第二件事。

如同收税官一样,田官先是经由各部族举荐,然后在议事会公开抽签确定人选。

最终是蒲草的族妹萱草担任了这个职位。

陶夏把自己会的种地的知识一股脑儿都倒给了她,并让她整理成文或者成画,记录在陶泥板上,方便传授给其他族人。

田官是个辛苦的活儿,除了月休,每日都要前往各个部族和野民村落,教大家如何播种如何除草如何翻地,非常受人欢迎和尊敬。

田官每到一个村子,野民都会拿出最好的食材招待田官。

野民们会认真学习种植知识,他们知道自己种的粮食越多,日子过得会越好。

其实有记录以来,任何知识都是被家族、氏族、种族以某种形式垄断的。前一世,有人宣扬什么科学无国界,想来都是骗子骗傻子的说辞。

但陶夏在城邑中,至少种植知识这块是真的不分阶层,毫无隐瞒,无私分享出来。

目前城邑明面上被分成三种阶层,但实际上陶夏把他们都定义为自己的基本盘。

说白了,都是给陶夏打工的工具人,本质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但对于远方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体系的人,肯定是要着重区分下,那些种族就是这场血脉延续游戏中的竞争对手。

作为现代人的她,并不是种族主义者,但眼下游戏规则如此,也只能先这么打算着。要是能游戏中的各民族可以抛除偏见,和平友善大融合,她也是乐见其成的。

要说唯一特别的人,可能就是石影了,毕竟他们是同类。但两人游戏结束的时间估计不太一样,那个家伙似乎有点笨,至少陶夏是这样认为的。

第三件大事是设置了盐官,这也是个新职位。

盐矿在百里之外的山谷中,距离城邑脚程三天。

随着制盐作坊归于城邑,以往那种部族下的经营办法已经不再适用,必须要在那里建立一个新的村落,调拨奴隶专门负责熬煮食盐。

为了以示公平,陶夏让每个部族出五个族人、十个奴隶,专门在红盐谷建立一个新的村落,称之为盐村,而管理这个村子和制盐作坊的人,任命为盐官。

陶夏给出的承诺很诱人:每个月完成了定额的数量后,多出来的可以在城邑中换取其余的货物由盐村的管理者分配。

人们都知道盐的重要性,也知道只要不惜代价地使用奴隶,是完全可以超额完成的。

桃花和蒲草的独立婚房给族人们做了一个好榜样,很多人开始幻想拥有自己的房子,而非部族的房子。所以即使盐村远离城邑,生活会有诸多不便,但盐官的诱惑性还是非常大。

盐官确定人选的方法同收税官和田官,众人都觉得陶夏很公正。

结果是花族的族长花木抽中了职位,她想要兼顾两边的事情。

但陶夏明确反对:“盐村距离城邑百里,本部族的事恐怕是管不过来了。要么放弃盐村村长的职务,要么放弃当部族的族长。”

其他族长乐得支持陶夏,纷纷要求花木要不放弃族长的位置,要不放弃盐官的位置。

花木考虑了片刻,竟然选择放弃族长的位置,要去做盐官。

看到其他各族的人听到自己选择时失落的眼神,花木知道自己选对了。

她明显能感觉到部族族长的权力在城邑中越来越小,远不如去盐村负责煮盐更有前景。

她的族人们可没有惯着她,既然你不做族长,有大把人想做呢。

于是花族当即选出了新族长。

至此,不论是负责牧养、熬盐、还是其他各类专营手工业,这些分出的人衣食住行不需要部族承担,而是由城邑公产中出。

今年春麦获得大丰收,再加上秋天采集大量橡子榛子的补充,养活这些人完全没有任何困扰。

调配走的这些部族成员,则按照一个人换三个奴隶的方式进行人口补偿。

瓦解部族权力的工程推进的很顺利,没有陶夏预料的那么艰难。

各部族傻乎乎地觉得,不但没有少人干活,反而还省下不少食物,部族每年积累的粮食又能增加千余斤。

那些离开的族人不管怎么说,身上还流着部族的血脉,仍旧是族人。

但他们没有考虑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些人的生活以后不再依靠部族。

那么部族对他们而言只有血缘上的归属感,却少了更为重要的一种情感,那就是——依赖,生存的依赖。

很快便有人会察觉,部族对他们不再有约束力。

我自己有手有脚,用辛苦劳作换来吃的喝的用的。

这些东西,是城邑给的,不是部族给的,为什么非要听部族的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