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演义那些人和事 > 第23章 曹操:我有个女婿是皇帝

第23章 曹操:我有个女婿是皇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却说那曹操与孙权对垒一阵,见孙权兵强马壮,不能轻易取胜,竟然班师回了邺城。

在邺城,曹操又每日吟诗作对,吃喝玩乐的度过了两年时光。

这时候,曹操在朝廷的威望一天比一天高。加上他总是暗示左右给他歌功颂德,左右有人就心领神会,在傀儡皇帝刘协那里给曹操要封赏。

汉献帝没有办法,就宣布敕封曹操“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甚至还可以“剑履上殿”。

这里所谓的“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何为入朝不趋?

我们都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古代人非常喜欢讲就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说法,作为封建时代的统治阶级更是如此。

汉朝时期,为了彰显皇室威严,大臣在朝见天子的时候,不能像寻常百姓一样自由自在地奔跑,也不能在皇帝面前大摇大摆放飞自我。

而是规定了只能以一种“趋”的方式觐见,这里的“趋”指的是小步慢跑,也就是说要弯着腰踏着小碎步跑,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大臣对皇帝的尊重。

而一旦获得了入朝不趋的待遇,就可以不用像其他大臣一样小跑了,而是像正常人走路一样无拘无束了,在古代能够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的走路,那可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那何为“赞拜不名”?

臣子要觐见皇帝的时候,会有一个太监对内大喊:“丞相某某某觐见”,亦或是“大将军某某某觐见”等等。例如如果丞相曹操觐见皇帝,太监就会报告皇上:“丞相曹操求见!”

而一旦获得赞拜不名的待遇,太监在报告皇上的时候,就会略去大臣的“名字”,只称呼官职。

因为,在中国古代直呼其名是一件十分不“礼貌”的事情,除非你是别人的上级或者是长辈,否则直呼其名就是一种嘲讽、看不起的意思。皇帝作为九五之尊的象征,都不可以直呼曹操的名字,由此可见“赞拜不名”的待遇之高了。

何为“剑履上殿”?

如果说“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只是名义上的尊贵的话,那紧接而来的“剑履上殿”就显得是不尊重皇帝了。

因为,古代大臣觐见天子的时候,按照规定都是要脱掉鞋子,小步慢跑的,更不要提所谓的带着兵器拜见皇帝了。

总而言之,曹操获得了这些特权,虽然很多是名义上的,但是可以看出,如今的曹丞相已经属于“常务副皇帝”主持工作了。

但是这些还没有令曹操和那些阿谀奉承曹操的小人们满足。

当时有董昭,荀攸等人搞了一个《劝进曹公》表。

主要意思是曹操现在威望很高,但是爵位才是一个武平县侯,有失天下所望。应该给曹操进爵国公,备物九锡。

汉献帝别无选择,只得照准,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中国古代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公爵在侯之上,仅仅在王之下。而封王,在刘邦当皇帝的时候就与大臣们杀白马为誓:非刘姓为王,天下共击之。就是说除了西汉开国几个非刘姓王之后,不允许有异姓王。这个规定一直管到曹操当魏王之前。

那么何为九锡呢?

九锡,实际上应该是“九赐”,古时候“锡”同“赐”。九锡即皇帝赏赐给有特殊功勋的诸侯或大臣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九锡的九种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

车马: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辂指的是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礼记·乐记》中记载,“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使用的马匹是八匹黑色的公马,称之为“玄牡二驷”。简单而言就是宝马豪车。

衣服:衮冕之服,指的是皇帝及公以上的贵族在祭祀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的正式服装。这个跟龙袍一样,不能乱穿,否则吃饭的家伙不保。

乐:定音、校音器具。礼乐礼乐,钟鸣鼎食,一般人家,吃饭就吃饭,一边奏乐一边吃饭,那是天子和公以上的爵位的人家才可以。

朱户:红漆大门,指的是皇帝赏赐给大臣的朱红色的大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后来泛指豪门大户,实际是不是所有豪门大户都可以把大门刷成红色。

纳陛:“陛”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纳陛指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这个我不懂,难道在自己家里还要给自己搞个VIP通道?

虎贲:指的是守卫王宫、护卫君主的安保级别。

斧钺:古代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

弓矢:指的是特别定制的红、黑色弓箭。

秬鬯:指的是古代以黑黍和郁金酿造的酒。这种酒只有公以上爵位的人可以享用。

历史上第一个加九锡的权臣是西汉末年的王莽。

王莽当时的地位已经无以复加,朝野大臣全都以王莽马首是瞻,百官联名上书要求皇帝赐予王莽九锡之礼。

第二个便是曹操。

此外还有孙权接受曹魏的九锡;

桓玄被东晋朝廷授予九锡之礼;

南朝宋、齐、梁、陈的开国之君刘裕、萧道成、萧衍和陈霸先都接受了前朝的九锡之礼;

李渊接受隋朝的九锡之礼;

王世充接受隋朝皇泰主杨侗的九锡之礼。

然而历史上也有被授予九锡之礼而本人未接受的权臣。如司马懿和司马昭父子便拒绝了皇帝赏赐的九锡之礼,司马昭甚至还上演了九次推让的典故。

蜀汉李严曾劝诸葛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诸葛亮答道:“若灭魏斩曹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这样看来,曹操的不臣之心应该是昭然若揭。

当然,这当中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而且提出反对意见的人还是曹操最信赖的谋士荀彧。

在董昭、荀攸他们大搞《劝进魏公》表的时候,荀彧就非常直白地批评董昭他们:曹公带领军队南征北战,兴仁义之师,本意就是为了匡扶汉室,安定国家。哪里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呢?正人君子应当尊敬别人的优良品德,而不是阿谀奉承。

这话不知道怎么被曹操知道了,心里对荀彧有了几分不满。加上荀彧在朝中多年,门生故吏遍天下,曹操早就有意要削弱荀彧代表的士族势力。

恰好碰到荀彧病了,请假休息。曹操派人给荀彧送了一个餐盒。荀彧打开一看,餐盒里面什么都没有。

荀彧明白曹操的意思:不用再吃什么东西了。

人不吃东西就只能死。

于是荀彧服毒自尽。

曹操厚葬了荀彧,封谥号为敬。并把自己的女儿安阳公主嫁给了荀彧的儿子荀恽。

曹操有六个女儿,也有说有七个女儿的。

曹操长女清河公主,嫁给了夏侯惇之子夏侯楙。

清河公主是曹操与刘夫人所生,与曹操长子曹昂一母所生。

建安初年,曹操想把爱女清河公主嫁给丁仪,因为丁仪特别有才华,但是,曹丕却反对水说,丁仪有才华不错,可是他的眼睛太小,相貌平平,还不如嫁给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懋,这样不仅亲上加亲,而且夏侯家比丁家势力要大得多。

于是,曹操把清河公主嫁给了夏侯懋。

曹丕也因此得罪了丁仪,丁仪直接由曹丕粉转黑,投入到曹植麾下。

夏侯楙实际上是个纨绔子弟,他在镇守关中的时候,纳了很多小妾,因此,清河公主非常生气,与丈夫不和,后来,清河公主与小叔子陷害夏侯楙,没有得逞,与夏侯楙关系更加紧张,直到形同陌路。

安阳公主,嫁给了荀彧之子荀恽。

金乡公主,嫁给了曹操的养子何晏。

何晏是著名的美男子,但是金乡公主与他的婚姻也不怎么幸福。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因何晏是曹爽的党羽, 司马懿将何晏诛杀。

何晏被司马懿所杀时,金乡公主被司马懿放了。

曹操还有三个女儿:曹节、曹宪、曹华。

这三个女儿于建安一十八年,公元二一三年,被父亲曹操一起送进皇宫,成为汉献帝的妃子。

曹操成了汉献帝刘协的老丈人,曹操的女婿是汉献帝刘协。

权臣当傀儡皇帝的老丈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王莽就曾经把自己十一岁的女儿送入宫中给同样十一岁的汉平帝当皇后。

只是没有人知道曹操为什么一次就送仨女儿给汉献帝,难道是因为自己女儿多吗?难道让女儿嫁更多的家族,获得更多的人脉它不香吗?

而且,曹操的三个女儿进宫的时候还只是贵人。

因为当时汉献帝还有一个正牌的皇后:伏皇后。

在曹操仨女儿进宫之前,汉献帝有过两个女人:董贵人和伏皇后。

董贵人是董卓女婿的部将董承的女儿,是前董太后的侄女。后来因为董承卷入了衣带诏事件被曹操杀害,甚至汉献帝求情放过董贵人肚子的孩子,曹操都没有答应。

伏皇后名伏寿,东汉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不其侯伏完与阳安公主之女,汉桓帝外孙女。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由洛阳迁都长安,不其侯伏完也伴驾同往。伏完将伏寿送掖庭宫侍奉献帝,后被封为贵人。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伏寿被立为皇后。

伏皇后曾经亲眼看到董贵人的悲惨下场,她对自己和丈夫刘协的处境十分担忧。

她给他父亲写信,要求她的父亲伏完想办法除掉曹操。

伏完是个胆小怕事而且做事四平八稳的人。他终其一生也没有采取除掉曹操的行动。

可是就在伏完已经去世四年后,一个对伏完不满的下人发现了伏皇后写给她父亲的信。这个下人拿着这封信交给了曹操。

曹操也是烦了,你汉献帝傀儡不好好当,搞出了什么衣带诏事件,你伏皇后也不安生,要你父亲想法除掉我。

我老虎不发威,你以为是小舔狗。

曹操立即起兵三千,把伏氏一家三族尽都下狱。然后派郗虑去皇宫收缴伏皇后的印绶。

当时汉献帝在外殿,见郗虑带领几百甲兵入宫,忙问有什么事。

郗虑说,奉曹公命令来收缴伏皇后的印绶。

刘协心里有数,知道事情败露了。

郗虑来到后宫,伏皇后刚刚起床,郗虑就收缴了她的印绶和玉玺。

伏皇后也知道事情败露,于是在夹壁里面藏着。

不一会儿,华歆带兵又到,在夹壁中找到伏皇后,华歆亲手挽住伏皇后的头发往外拖。伏皇后请求华歆饶她一命。

华歆说:你去求魏公吧。

伏皇后披头散发,赤脚光足,被华歆拖到外殿。汉献帝看到,二人抱头痛哭。

华歆不耐烦:快点走吧,那边魏公还等着你呢。

伏皇后望着献帝:难道我活不成了?

献帝也绝望至极:我的命也不知活到哪一天啊。

华歆领兵带走了伏皇后,献帝大哭,捶胸顿足对站在旁边的郗虑说:天底下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郗虑也陪着流了几滴泪,把献帝扶进大殿去了。

华歆捉拿伏皇后来见曹操。

曹操大骂:我曹某人真心真意对待你们,你们却时时处心积虑要害我。我不杀你们,终究要被你们所杀。

曹操命令军士将伏皇后乱棍打死。又亲自入宫,将伏皇后所生的两个幼子都下药毒死了。

当晚,曹操还将伏氏一族二百余口人,都斩首示众。

这一年,时间是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第二年正月,曹操入宫见汉献帝:陛下不要多心,臣曹操没有异心。现在陛下后宫无主,我女儿曹节,为人贤惠,恭良敦厚,应该入主陛下后宫。

汉献帝于是立曹操的女儿曹节为皇后。

至此,曹操杀了汉献帝两个女人,一个董贵人,一个伏皇后。

同时曹操给汉献帝送了两个贵妃(曹宪和曹华为贵妃),一个皇后。

刘协以后也没有再选过女子进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