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演义那些人和事 > 第26章 曹丕青史,曹植留名

第26章 曹丕青史,曹植留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文人只能出出主意,流氓才能成事。

开始,曹植占尽上风。

这得益于杨修是个猜心高手。

杨修每一次都能猜到曹操心里在想什么,针对性的给曹植建议。

这就像一个能偷看对方手里的牌的斗地主玩家。

曹植不占上风就怪了。

但是,杨修忽略了一个问题,对于曹操这样的玩家,你敢偷看他的牌,真的不想活了。

杨修每次都能准确的揣摩出曹操要提什么问题,他先按曹操的喜好做好答案,交给曹植。

这样做,实际上是在作弊。

曹操不知道则罢,知道了肯定没得曹植和杨修好果子吃。

要是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后来曹操果然知道了,深恶之。

曹丕这边,贾诩见耍小聪明是玩不过杨修他们的。于是他给了曹丕一个建议:

修养品德,努力学习,不违道义。

现在来看,贾诩的建议才是王道。

面对一个像曹操那样的领导,你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两个字:老实。

这也是职场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应对超强的对手,你最好的办法是守拙。

吴质教给曹丕的办法更狠。

有一次,曹操要远征,曹丕和曹植都去给爸爸送行。曹植当场朗诵了他写的一首歌赋,文采飞扬,赞美曹操,文辞华丽,抑扬顿挫,举座皆惊。曹操听了心里美极了,心想这孩子,这文采,是我老曹家的希望啊!

曹丕看着他弟弟风头无两,急了,怎么办?写歌赋,我哪是曹植的对手?诗歌朗诵我也不如他呀!

这时站在曹丕旁边的吴质悄悄地告诉他一个办法:

你去和魏王辞别,你什么都不要说。你只是哭就行了。

曹丕病急乱投医,死马当成活马医。

上前抱住老爹曹操的马腿就哭。

曹丕也是艺术学院熏陶出来的好演员,他哭得情真意切,他哭得泪眼滂沱,他哭得感染力极强。

甚至连来送行的百官都有好多跟着流泪。

曹操这时候已经是烈士暮年,这个一生征战沙场,杀人如麻,心如铁石的老人在曹丕的哭声里,他忽然感觉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情。

儿子爱父亲,儿子来给上战场打仗的父亲送行,有什么比哭更能表达感情?

曹操也哭了,父子俩抱头痛哭。

这是最好的感情交流和共鸣。

这是父子之间最直接最有杀伤力的感情表达。

这也是儿子对父亲孝心的最好表达。

这比诵读一百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名句都更能打动一个父亲。

曹丕这一哭,曹操的心理天平直接倾斜了。曹丕这一哭,满朝文武的目光改变了。

曹丕这一哭,显得曹植的文采飞扬像个小丑。

这个吴质,这一招应该是神来之笔,太太绝了。

吴质,用现代人的理论,他是应该读懂了人性的人。

曹丕非常信任吴质,但是当时吴质是地方官,进出曹丕府上不太方便。

于是曹丕就叫吴质藏在给曹丕府上运丝绸的车里进入他府上。

这事被杨修知道了,立马去曹操那里告密。

曹操很生气,决定要不动声色的查查曹丕和吴质。

幸好曹丕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心里着急,就问吴质怎么办。

吴质说,这个简单,小菜一碟。

于是第二天,曹丕派人鬼鬼祟祟地运了一满车丝绸,七弯八拐的往曹丕府上走。

杨修发现了立马报告曹操,曹操派人拦下曹丕的运丝绸的车,当场检查。

车里都是丝绸,吴质的一根头发都没有。

曹操从此非常厌恶杨修,觉得他在陷害曹丕。

吴质这个操作是不是似曾相识?

对,就是与曹操小时候装中风骗他叔叔如出一辙。

不过这次真正被骗的是曹操。

然而,真正让曹植在争当接班人的战争中一败涂地的是司马门事件。

曹植喝醉了酒,他驾着车,在驰道上奔驰,最后打开司马门,驾车穿过司马门。

什么是驰道?

就是很宽很直的大路,但是这条大路不是谁都可以走的。

驰道是专门供天子的车马通过的。

不是天子的人驾车通过驰道,就像平常人穿龙袍一样,是僭越,是大逆不道。

这是明文规定的礼制。

也是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司马门也一样,是天子进出的大门。

阿猫阿狗是不准从司马门通过的。

曹植不是天子,也不是王,按照礼制,他是没有资格驱车驰道,穿过司马门的。

说严重点,这属于违法乱纪。

朝中很多人就为这事向曹操发难,搞得有一阵子,曹操相当的尴尬。

曹操后来说:自从曹植这娃娃私自驱车驰道,闯司马门之后,我对这孩子的看法就变了。

至此,曹植彻底退出了与曹丕的接班人竞争。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二一七年十月,曹丕被曹操正式立为魏国太子。

曹丕就算当上了太子,他还是没有放过曹植。

时间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曹丕已经当上太子两个年头了。

这一年,曹操的大将军曹仁被关羽围困在樊城,情况危急。曹仁向曹操求援。

曹操本来想让曹植去前线历练历练,混些功劳苦劳,当爹的才好往他身上泼富贵。

于是曹操任命曹植为征虏将军,带兵去支援曹仁。

当然,曹植这个将军是个噱头,真正去带兵打仗的另有其人。

这明明是曹植一个镀金的机会,可是,这个机会却生生被他太子哥曹丕给搅黄了。而且是故意地给曹植搅黄。

曹植得到曹操的任命,第二天就要出发了。当天晚上太子忽然请曹植喝酒,说是要为弟弟送行,祝弟弟一路顺风,旗开得胜。

曹植非常兴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驰骋疆场一直是曹植的梦想。曹植顿时豪气干云,对太子哥的敬酒来者不拒,开怀畅饮。

最后曹植实在喝不下了,曹丕还强灌了他几杯。

直到曹丕发现曹植真的烂醉如泥了才罢手。

第二天军队开拔,曹植却醉的不省人事,甚至不能随军出发。

曹操除了生气就是失望。

烂泥巴糊不上墙,说的就是你啊。

曹操也没有彻查曹植醉酒的事,他也觉得没得彻查的必要。

明天就要出征打仗了,就算你是一个挂名统帅,也不至于当晚醉成那样。

但是,我们在惋惜曹植自己不争气的同时,也可以看出,曹丕的确有点下流。

公元二二0??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这一年曹操六十六岁。

曹操的生命在这一年走到了尽头。

曹丕顺理成章,继承了曹操的魏王之位。

然而,曹丕刚刚坐上魏王宝座没有几个月,这年十月,当了二十五年皇帝的汉献帝刘协就把皇帝之位禅让给了他。

历经四百零六年的刘家天下正式谢幕。

刘协禅让了三次,曹丕也谢绝了三次。

最后,曹丕在朝野百官的请求下,“勉强”接受了皇帝大位。

第一次坐上皇帝宝座,曹丕的第一个感受是:

我现在终于理解了尧舜禹他们几个搞的什么禅让制的真谛了。

曹丕改国号为魏,建都洛阳,年号为黄龙,所以公元220年就是黄龙元年。

据记载,曹植在他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大哭一场,甚至穿上了孝服像要发丧一样。

曹丕当了皇帝,他没有杀汉献帝,他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带着曹丕的三个妹妹离开了宫殿。

汉献帝的妻子,曹丕的妹妹曹节还生气的把皇帝用的传国玉玺摔在地上。

好像曹丕也没有生他妹妹的气,也没有把曹节怎么样。

曹丕首先要整的是自己的兄弟,曹植首当其冲。

曹丕首先把丁仪一家灭了门。

也不知他跟丁家有何冤仇。

接着,曹丕就下令他的兄弟,曹植、曹彰这些诸侯王必须立即马上离开京都,到自己的封国去,一晚上都不准在京都洛阳停留。

黄龙元年的冬天特别冷,曹植顶着寒风和雾霾,都没有来得及跟自己洛阳的朋友说声再见就往自己的封地出发了。

其实曹植不知道,他的厄运才刚刚开始,他那个皇帝哥哥对他的迫害也才刚刚开始。

遍观中国历史,曹魏王朝可以说是对诸侯王最刻薄的朝代,特别是曹丕父子时代。

第一,诸侯国的封号只是个虚名,没有实权,只有数百老弱病残的士兵跟随。诸侯王要受地方管理,钱财十分有限。中央还派出监国进行监视,诸侯王稍有什么不满就要被举报。

第二,诸侯王的封地要被频繁地变更。

曹魏文帝、明帝为防止诸侯长期居住一地,与地方势力交结,而频繁迁徙其封土,这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都十分罕有。如曹操子曹彰在黄初三年,222年,“立为任城王”。四年,薨。子曹楷嗣,“徙封中牟”。五年,“改封任城县”。太和六年,232年,“复改封任城国”。正始七年,246年,“徙封济南”。

曹植于黄初二年贬爵安乡侯,不久改封鄄城侯。黄初三年,封鄄城王。黄初四年,徙封雍丘王。明帝太和元年,徙封浚仪。太和二年, 复还雍丘。太和三年,徙封东阿。太和六年,“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

第三,诸侯王不的封号不能放弃。你当了诸侯王了,你说我不想当了,我放弃,我当一平民百姓,我当一官造福百姓,不能。

还记得曹丕在曹植出征前把他灌醉的事不?那就是曹丕不让他弟弟做事的表现。

第三,更为恐怖的事,诸侯王随时有可能沦为阶下囚或者直接被砍头。

二二一年,黄龙二年,曹丕刚刚当上皇帝第二年,他就把屠刀挥向了曹植。

曹丕秘密给曹植封国的监国灌钧命令,让灌钧上表检举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曹植就被押解到了洛阳。

群臣给曹植议罪,削掉他的爵位,贬为庶人。

但是曹丕目的是要曹植的命,只要曹植还活着,他就不安生。这有点像孙权给曹操写信说的那样: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也不知道曹植找的什么理由,反正他给曹植出了一道限时命题作文。

限时七步。

就是说这个作文要在七步之间完成。这个七步不是长度,而是时间。

昔圭刚刚测试了一下,七步就算你慢悠悠地迈,也不会超过十秒。

题目是兄弟。

但是作文当中如果出现兄弟的字样,直接判作弊。

完不成?

杀头。

现在来看曹丕这个限时命题作文,只能用一个词形容:变态。

没有办法,那个时代的大政治家不变点态都不好意思在那个时代混。

好在我们曹植才高八斗,下笔如有神,倚马可待。

走第一步的时候,他想起在进洛阳的路上,饿了,他和仆人在路边扯了一些豆子煮了吃。没有柴火,仆人就用干的豆杆作柴。

这不就是现在我们兄弟之间的最好写照吗?

一步、两步、……七步走完,曹植的诗也脱口而出: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吟完诗,已是泪流满面。在场文武百官都大为感动,纷纷泪落。

这诗也好像触动了曹丕心底的某个柔软部分。

曹丕含泪放了曹植,但是把他由临淄侯贬为安乡侯。由一等侯爵贬为二等侯爵。

后来曹植又被贬为鄄城侯,那是三等侯爵。

公元二二二年,曹丕忽然大发慈悲,给曹植封为鄄城王,爵位提升了一级。但是实质没有什么改变。有人统计,曹丕时代,曹植的俸禄,只有曹操在的时候的四分之一。

这一年,曹丕的皇后甄夫人死了。

甄夫人死的时候四十岁,而曹丕只有三十五岁。

甄夫人那是才貌双绝的女人。

不然大曹丕五岁的女人是hold不住曹丕那样的人的。

但是,甄夫人是被曹丕赐死的。

当然肯定有宫斗。

后世有人传言,甄夫人是曹植的梦中情人。

这有点诡异。

甄夫人名甄宓,原是袁绍儿子的媳妇。曹操父子打败了袁绍父子,曹丕就收了这个甄宓,当自己的媳妇。

甄宓比曹丕大五岁,曹丕比曹植大两岁,甄宓就要比曹植大七岁。

这个年龄差有点大。

当然考虑到曹丕比甄宓要小五岁这个现实,小七岁也不是什么天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